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黑土木方向的这么多?

回答
知乎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黑土木”(即土木工程)的声音,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行业和个人感受叠加的结果。

首先,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性影响是土壤。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建是重要的驱动力。土木工程作为支撑国家建设的核心行业,吸引了大量人才,也一度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就业前景。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过去大规模、高强度的基建模式有所调整。很多大型项目,尤其是重复性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项目,其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受到挤压。

在这种背景下,曾经的“黄金时代”滤镜逐渐褪色。当行业不再是“随便进去就能赚大钱”的时候,过去被掩盖的一些行业痛点就更容易浮现,并被放大。

其次,行业内部的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是重要诱因。

工作强度与环境: 土木工程,尤其是一线施工领域,往往意味着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野外作业、节假日加班、恶劣的施工环境(风吹日晒雨淋,甚至接触危险品)是常态。与许多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的“体面”工作相比,土木工作者付出的体力劳动和承受的艰辛,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
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认知: 虽然土木工程的从业者基数庞大,但真正能达到高收入的,往往是少数管理层、技术专家或者有自己业务链条的人。大量的基层技术员、施工员,其收入与他们的辛苦付出、承担的责任相比,可能并不突出。尤其是在与一些新兴行业、互联网行业相比时,这种落差感会更加明显。
职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 很多土木工程毕业生,如果不继续深造或者转向管理,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固定。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再到项目经理,层级分明,但向上突破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而一些新兴行业,其职业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行业声誉与社会认知: 过去,土木工程被认为是“铁饭碗”,是稳定、有前途的职业。但近年来,一些安全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公众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度”讨论(比如高铁、大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声誉。这种负面认知,也可能让一些从业者感到职业认同感不足。

再者,知乎平台的特性放大了这种声音。

知乎作为一个以知识分享和深度讨论为导向的社区,用户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求知欲。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对行业有深刻体验(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人,更有动力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吐槽”与“警示”的分享: 很多在土木行业遇到困难、感到失望的年轻人,会在知乎上倾诉自己的遭遇,分享行业的“内幕”和“坑”。这既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是一种对后来者的“警示”。他们希望通过分享,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行业状况,避免重蹈覆辙。
“降维打击”与“反差对比”: 知乎上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人,其中不乏一些从土木行业转到其他高薪、体面行业的从业者。他们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将自己过去在土木行业的艰辛与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自然会引起很多关注和共鸣。
“信息茧房”效应: 如果一个用户长期关注土木行业相关的负面讨论,算法也会倾向于推送更多类似的内容,形成一种“信息茧房”,强化了“土木很烂”的印象。
“贩卖焦虑”的叙事: 有时,一些答案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大家,但如果内容过于偏激或者过于放大负面信息,也可能被理解为“贩卖焦虑”。而这种焦虑,在面临就业选择的年轻人中,很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最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现实考量。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很多学生和家长会综合考量就业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当“土木”不再是无懈可击的“香饽饽”时,那些曾经被光环笼罩的行业,其不足之处就更容易暴露出来,并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引发大量的讨论和质疑。

总结一下,知乎上“黑土木”现象的根源,是宏观经济周期下的行业调整、行业内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以及知乎平台信息传播的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声音的出现,既是对行业真实问题的反映,也是一种社会对于职业价值和个人选择的讨论。它促使行业反思自身的问题,也让求职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行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光鲜和阴暗的两面,过度地“一刀切”地否定某个行业,也可能失之偏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未邀自来。

本人第二次回答类似问题。

成都某211大学土木本科,说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在学校因为土木一直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收分较高,尤其针对外省,所以毕业前都是抬头挺胸,意气风发,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土木专业,虽然本专业男女比例14:1(本班30人,雄性牲口28只,女性珍惜保护动物2人,分别是班花以及副班花,另本班男女比例较为可观,毕竟有的班只分到一名女生)。

毕业未考研、保研直接参加工作投身建设祖国回来之后,看着一个个土木学子穿的光鲜亮丽,皮肤白里透红不禁漏出欣慰的笑容。聚餐,学弟问:学长本科土木专业否?答:非也非也,应该是信息、电气,或者工管、艺传,反正一定不是土木。学弟富有钻研精神:学长这么黑,穿的这么破,怎么会不是土木?然后学弟得到了我的特殊照顾,至今闻酒变色。

以上只是个例,并不是每个人都混的像我一样,但还是要思考一下为何心里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本人从小生活环境为十八线小县城,一直背负着家长口里别人家孩子的称号长大,初中考入临市一所相当难入的私立初中,接着被初中直接保送至学校高中部,高考发挥失误(数学86分,150分满,总分超本一线90分左右,全省6000名左右),但还是进入了一所211高校的王牌专业,再简单介绍一下我周边的情况,亲戚基本高中毕业直接升专科,邻居大部分高中毕业直接打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的求学经历在他们眼里简直是一路扶摇上青天,以后不是当大官就是赚大钱。就这样进入大学发现一群和我一样的热血青年,一样持着骄傲,走到了大学毕业,当然也就到此为止。

毕业之后同届同学分流一般为以下几种,继续深造,业主单位(某某铁路局、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中铁建、中建、钢构等),设计院,转行(包括公务员)。本人选择了中字头某施工单位,HR面试说的很美丽,提升快,前景好,工资高,受重视,只要你来我一定要!后来发现,我还是想得太简单。去公司总部培训了一周,签劳动合同,下放到项目,公司领导说这叫到基层锻炼,关系好一点的同事说这叫刺配边疆,我心里一抽。他又和我说他自己选了一个轻松点、离家近的项目,而我还不知道被分到哪了,我问这能自己选,他笑而不语,我心里又是一抽。去项目之前公司的老学长和我说,这个单位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你们这届新员工更是藏龙卧虎,我心中再一抽。

到了项目,真心地说,我过上了我从没想到过的生活。想象中,朝九晚五有双休,工资轻松破万,领导慈祥关爱有加,同事和谐相处。唉,造化弄人,现实真他妈喜欢抽人大嘴巴。刚到项目的第一周,公司领导下命令,本区段分来的大学生一个都不准放跑,就算天天不去工地不写资料也要留下来(这是后来部长和我说的,我总结原因,大概是因为这届来的985/211全部分到了这个区段)!于是我度过了最轻松最舒坦的第一周。当时年轻,不知珍惜,整天闲着心中还有些心虚。慢慢地,熟悉了部门的大致工作,部长和主管开始给我们派活了(和我一块分过来的还有一个武大工程力学专业的大佬A)。主管带我们去了工地两次,接下来工地完全交给我们,可想而知,两个新来的大学生,图纸还没有看完,规范也没看几眼,工艺流程更是一窍不通,记得那时候我和他最普遍的对话就是,问:这该咋弄,答:问得好!然后百度。对了,那时是夏天,苏北的七月份。去了一个月黑的不成样子,但是还是胖了几斤,每天大概6:30起床吃饭,7:00点名,骑着三轮去工地,途经一条省道,一条机场高速,中午很多时候是11:30的饭点赶不回来,让项目部留饭,回去十二点左右吃饭,冒着一身汗到床上躺一会(空调老化无风),下午1:30上班去工地,傍晚6:00吃饭,当然还是赶不回来,晚上还要去工地放线或者盯灰。一般晚上正常下班是在11:00左右,接着进行洗漱,找女朋友开视频(女朋友比较体贴,不管多晚都会等我,因为工作原因我一直觉得很愧疚)。放假?不存在的,真心地,一天假都没有!这里划重点!一天假都没有!!!请假?想多了系列!工期这么紧,领导怎么可能会批。记得领导开会说过,很多部门有人请假,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部门人多嘛,会考虑精简部门人数!WQNMLGB!我很少爆脏口,当时真的差点没忍住,朝7晚11,一周七天连轴转,请个假领导不批还要拿到会上说,这可能是很多人离职的原因之一,也是施工单位让人诟病的地方,毫无人性话可言。

后来,去到项目一个月左右,也就是八月初,同届分到其他项目的大学生开始相继离职,三个月后,也就是国庆节,和我一块分来的武大高材生A离职,裸辞,公司领导说调项目,A:不行;公司领导说调岗位,A:不行;项目领导就是不在辞职申请上签字,说,给你一个月假,回去休息休息,申请先不签,找不到下家再回来,A:不行,不可能回来。然后在经理面前站了一上午,字给签了。期间,我问A为什么离职,A说,真心忍不了。我们项目分两条线两个架子队,一队有我、A、主管外加一个关系户专门负责报检。我和他白天放线,抽时间还要写资料,主管和负责报检的同事资料不管,我们来的几个月资料一份不差,加班到一两点写资料很正常,那时候我们一块走出办公室的门,看着其他办公室有的灯还在顽强的亮着,内心一阵唏嘘;二队,两个主管,外加技术员6名,资料员一名。同样都是八公里的施工线路,我们两个人干了二队7个人的活。可想而知当时有多辛苦。A在下定决心走之前的一个月左右找总工要求从二队调人手,哪怕一个人我们也能按时吃上饭了,总工不准。后来A要走的消息在项目部传开,经理书记全找A谈话,总工不闻不问,对了,总工是我们名义上的导师。这是主要诱因。

还有几件小事。

一,八月底的某个晚上,我们在骑着三轮车去工地的路上,发了七月份的工资,5800元。A说他家庭条件不好,来这个单位是听说这里工资高,待遇好,累点不怕,就想多拿点钱补贴家用,但是他同班同学,同是施工单位,税前13000,到手10000+,这是对比之一,也是埋下了他离职的种子。

二,我们在工地相当忙,基本是还在一个点放线,立马另一家施工队就要催着放线了。有时间休息,不可能的,更别提躲在工地打游戏,这个我敢打包票,从来没发生过,这是背景。八月中的某天早晨点名,领导找我们主管说我们没事干,不给施工队放线,整天躲在工地打游戏,不然怎么会有施工队说我们技术耽误他们的进度。主管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很愤怒,用鲁迅的话叫出离了愤怒。我们找了部长,部长直接炸了,我们当时和部长是在一个办公室,看着我们一天天变黑,他也掌握着进度,我们到底有没有偷懒他心里是清楚的。部长找到总工,要给我们讨个说法,这里真心佩服部长。但是这话又不是总工说的,总工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不了了之,没有激起一片水花。

三,项目离最近的城镇骑三轮车有半小时的车程。有天晚上,赶不上饭点了又忘记叫办公室留饭,于是我们骑着三轮车,沿着公路一点点摸到了最近的镇上。看到了好很久没见到的人来人往,好久没见到的霓虹灯,还有好久未见到的只有一层的大超市。那天晚上,我们称了凉拌猪头肉,加了很多蒜,一人点了一份菜煎饼,外加一大碗米线,期间遇到了一家施工队,他给我们一人买了一瓶饮料。我们很久没那么开心了,吃的很撑,但都吃完了,吃着吃着他哭了,眼眶红红的,我也哭了,我们都没出声,眼泪是咸的,落在汤里,影响不了口感。

四,A和我说他要去面试了,在武汉一家设计院,工资比这里高一点,加班应该也挺多,但是有单休。那是铁总检查的当天,补资料补了一周,忘记了是三天还是四天没有合眼了,领导晚上不让睡觉,要加班补,资料是我来之前的资料。我当时好累,脸色煞白,不敢和家里人开视频。检查完了看了眼手机,A说面试通过了,我真的很为他开心,不用离家这么远了,然后一下子从凳子上滑了下来,坐到了地上,很疼。

其实写这个答案刚开始心情很好,因为最近项目很闲,但是写着写着心情变沉重了,有些心酸。

再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其实我来到这运气一直很好,除了刚开始被领导刁难,不过还是挺过来了。记得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八月份的一个晚上,那天晚上有点冷,我去工地放线,用的是RTK,我以为是天气不好信号差,一直单点。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仪器灯灭,才知道仪器坏了。打电话给主管说十二点了要不明天放,主管说不行,今晚必须放完,然后自己回去睡觉了。接着我跟着施工队的三轮车,跑到队上借来他们的仪器,把点放完又还给他们。一切弄妥,夜里三点多,项目部灯全灭了,只有监控器的红外线在夜色中放出幽幽的光。回去女朋友还在等我,打开视频的说了两句她哭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说几件事吧。

一,我们项目部现在什么情况呢。全项目部50多人,从经理书记到技术员只有我一个本科生,往年来的都走了。其实也不能全怪项目,目前土木施工大环境如此,这是背景。来到项目其他技术员是不服我的,我们天天一块干活,一样加班,我干的还比他们多,领导有时候表扬我,拿我当先进。有一个技术员B当着我的面说重点大学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工资拿的一样,干的也不一定比他们好。我说,我这个学历就是你永远跨不过来的门槛。说这个不是说我有多么骄傲,来都来了,还有什么骄傲可言,项目上轻视本科是不成文的规定,不好啃的活你上,谁让你是大学生,没人愿意干的活你上,谁让你是先进。可是这个技术员B是二队的技术员,干得不好,没有关系背景,整天抱怨,偷懒耍滑,被二队嫌弃,踢来一队帮忙。连他都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人可想而知。说这个其实是想说,项目上的环境其实对本科以及研究生是很不友好的。

二,技术员B当面讽刺我之后,局举办了一次结构检算考试,公司对这件事很重视,我们项目是重点关注项目,无一人持结构件算证书,局里会每周举办检算网络培训,一般培训一段时间才会去考,这是背景。项目上派部长过去,部长死活不去,说自己过去又考不过丢人,名字硬生生划掉了。总工喝酒喝多了,拍案决定让我去。未经理论和软件培训,期间突击了一周,考试通过,在所有子分公司取证人员里面取得了很不错的名次,成了各个项目教育新员工的典范,也算是不留情面的扇B一记耳光。考过还是很有好处,每月有500津贴。

三,中秋节,项目会餐。晚上的饭菜很丰盛,喝了不少酒,之后和老妈视频。家人齐聚,在视频里看着我,说着笑着。我把嘴咧到最大的弧度,很是开心,老妈问我想不想家,这是开端。我很开心,脸上始终挂着笑,说项目一切安好,什么都好,吃得好,喝的好,然后眼泪不自觉的砸了下来,毫无预兆。声音越来越大,完全控制不住,拼命地转过头去,使劲的擦眼眶,再转回到屏幕,老妈在那头无声的望着我,说要我好好的。酒意上头,不知何时挂了视频,再醒来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多,发现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一时间无所适从。站了起来,走出门去,抬头看天空,月亮真圆,像个鹅黄色的玉盘,又想到今年貌似没有吃到月饼,有些可惜,定了定神,踩着月色,回去睡觉,中秋已过,一切如昨。

---------------------------------------手动分割线---------------------------------

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就着最近发生的事更新一点东西吧。

首先,大家猜的没错,毕业院校的确是西南交大,前面不说出来是怕给学校抹黑,现在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第二,写这篇到现在对项目认知又近了一步。首先是自己还是年轻,项目真不是简单的人可以混的。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个小小的项目部愣是上演了一部清宫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的大戏,而我每天生活在这里愣是一点都没看出来,还是和领导表弟吹牛逼时听到的,目瞪口呆,长见识。

第三,最重的感触,领导说话真心不是屁话,就算打你的脸都不一定是打在你身上,所以没关系千万不要穿某个领导的衣服,要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搞。本人就是因为书记总是对我嘘寒问暖,现在经理还明里暗里挖苦,说不定什么时候埋坑给我我都不知道。唉,我还是个孩子呀。

最后,千万不要小看项目上的任何一个人,人家不说话不代表别人没能力,人家没能力不代表人家没关系,惹了心肠好的恶心恶心你是小事,搞你一顿你不一定能吃得消,话说项目上某某队长(正式员工,部长同级)目前还在家中待岗,下午顶撞了某领导,晚上召开项管会,第二天早晨通知待岗,待岗期间无项目接收。

---------------------------------------手动分割线---------------------------------

上一次更新是2019.4.2,现在是2019.11.5。日子过得真快。

答主还没走,还坚持在一线,项目也没换。从第一次回答到现在应该有十个多月了,第二次答题到现在有六个多月,从毕业到现在有一年零四个月。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项目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也变了很多。

对个人来说,这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长胖了,沧桑了,20多岁看起来像三十岁人,身体差了很多,还有就是酒量现在一斤往上走,烟一天一包打不住。能力上倒是增长了不少,目前一个人管15公里的桥面,杂事很多,都能处理的很好,和施工队处的也还好,该骂的敢骂了,不过不该收的还是不敢收。

个人性格上来说变得很油,纯属自我感觉,觉得自己不像是一个刚工作一年的小伙子。整天和其他人说话脑子要转好几圈,张嘴之前要好好想想别人说的啥意思,尤其是施工队,施工队很坏,旁敲侧击的要从你嘴里套话,说出来你就没好果子吃,很多施工队背景都是很硬的,这个要小心。再者就是和领导说话,领导说话都很有水平,他们说一句都得好好品一下,领悟好意思再回话,嘴要放甜一点,领导说错了你要装傻,领导说得对要拍马屁,领导自我批评你要自我检讨并给领导一个台阶还要指出领导干的很好的地方,领导骂你不能顶嘴,反正把领导当成祖宗哄。最重要的是领导之间发生矛盾你要掂量自己的分量,觉得分量足就上去和稀泥,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觉得分量不足,一个原则,赶紧跑,越远越好!

项目上来说,换了个正职领导,换来的领导年轻有为,很有魄力和气场,一来就委我重任,这也是我最近成长很快的主要原因,感谢这个领导。另外项目收尾,我们部门还剩五个人,走了大半。最近看上了一个局和公司的试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产值高,中间自己用尽了积累一年的人脉(公司工管还有人事,没有靠家里),成功和那边项目搭上线,准备换项目,结果领导不放人,第二天把我提了主管,暂时走不了了,有些可惜。

再说几件小事吧。

1、上文的A最近和我还有联系,他那边一切都好。他新工作月工资到手大概比我多4K的样子。说到这里我觉得很愧疚,我拉低了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

2、前阵子项目另一正职领导带我出去吃饭,四个人四斤酒。正职领导很看重我,说我未来的成就可能会很高,希望以后我上去了能帮帮他的儿子,说完将杯中酒一口干掉,大概有二两多点的样子。我受宠若惊,急忙将酒杯倒满,不到三两,一口干了,喝完胃很难受。我觉得正职领导很有眼光,看到了我沧桑面容下的才华横溢。

3、喝完隔了一天,正职领导心情好又带我出去喝酒,那天三个人四斤。喝到十一点多,领导都喝多了,我还好,把领导送回宿舍,给每人洗了水果,回去报完施工日志,将近一点。对了,忘记说了,女朋友变成了未婚妻,这是我最近最大的变化。这天是刚订婚不到一周,和她开视频,她问我什么时候能有机会手拉手出去散散步,我不知道怎么回她。她很懂事,说我喝多了好好休息。我答应了,却点了支烟久久未眠。

外面月很亮,照的宿舍也很亮。斑驳的月光下烟头透着红光。袅袅白烟升起,飘出去了很远。

---------------------------------------手动分割线---------------------------------


今天是2020年11月8日,距上次更新已经一年。

而这一年极其曲折,天灾人祸。

去年年中,我生日当天,奶奶身体不适,去医院查出肺癌晚期,还是最难治的小细胞肺癌。听到消息时我还在项目上夜班,感觉就像灵魂出窍,想了很多,却不知在想什么。

有时候我相信悲痛是有滞后性的。刚知道消息的那几天感觉整个人都很空,一切好像都和以往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闲时,我甚至很少想起这件事。但,一切的情绪又往往藏在那,只是盖住,并没有湮灭,它仿佛在积蓄力量,寻找一个缺口迸发而出。之后的一个中午,和同事在聊天,眼泪莫名的涌出,当着同事的面,哭的一塌糊涂,万幸的是,同事没有出言安慰,只是默默看着。其实,成年人的世界往往没有那么多矫情话语,有时候沉默往往是对你表露脆弱最大的体谅与维护。

后来,奶奶从县城医院转到南京、再从南京转到北京,父亲、大伯轮流照顾。再后来,我交了一份只写了开始时间的假条,项目批了。

在医院见到了奶奶,那时才意识到原来病魔可以将一个和蔼的老太太折磨至此。奶奶疼我,每次见我都会笑笑,说过两天就好,每至此,我都无所适从。可每次化疗时的持续呻吟我至今都不想回忆,就看她的头发一天天变少,肉眼可见的变得瘦弱,表情仿佛再也无法舒展开。真的,病魔实在可怕,它在你的心尖尖上扎刀子,还要你不能表现得脆弱。真的,好难。

从我小时候到现在爷爷都有一个习惯,出门一定要拉着我的手。爷爷现在身体不好,家里人都瞒着他。在北京见到了爷爷,爷爷说,我们不说,但是他知道,情况肯定不是特别好。我不知怎么回应,握着的手紧了紧,医院到住处的这一小段距离,爷爷的表情愈加坚毅,身形却愈加苍老。

之后,北京出院,奶奶坚持要回老家照顾她的一小片菜园和几十只鸡。在之后的每次住院,奶奶都要把老家的老母鸡和菜园里的蔬菜带些给父亲和大伯。父亲和我都说,回去就不要搞这些了,奶奶笑了。而大伯几乎所有的假期都赶回来看奶奶。真的,奶奶一辈子教育父亲和大伯,都如此孝顺,何其幸运。

而我回了项目,每个月都会请假回去看看奶奶,中间定了时间和女友领了结婚证,过年会举办婚礼。我把结婚证给奶奶看了,奶奶很欣慰,说我长大了。我说等我的房子到手了把那间向阳的大卧室留给她,奶奶说好,说她等着住进我的新房子。

后来,爷爷肠梗塞,中间连续动了两次大手术。记得最艰难的时候,奶奶在南京化疗,爷爷在芜湖医院大出血,在手术室从早晨呆到了晚上。父亲给我打电话问我的血型,声音里充满了苦涩与艰辛。我的血型没配上,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年男人的无奈,那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无助。

接着,父亲做生意的门面到期,然后区域要重新装修,所有租户都不能续租。父亲一时间面临失业。我问他有什么打算,他说,做了一辈子生意,想歇两年。说实话,我很支持他。他和母亲太辛苦了,很早就出来做生意,半辈子没休息过,又逢家中巨变。但是难能可贵的是,父亲一直很积极,很乐观。

所以,这一年间家中实在曲折。

话已至此,本来想说说单位的事,可谁知严重偏题。

最后还是要说,人生太苦了,还是得积极乐观一点,就像我的父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黑土木”(即土木工程)的声音,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行业和个人感受叠加的结果。首先,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性影响是土壤。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建是重要的驱动力。土木工程作为支撑国家建设的核心行业,吸引了大量人才,也一度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
  • 回答
    知乎上讨论无印良品(MUJI)的帖子很多,其中确实存在一些批评的声音,大家戏称这是“黑MUJI”。这些批评的角度很广,既有对产品本身的,也有对其品牌理念的解读,还有消费习惯和市场定位的探讨。咱们先从产品本身来说。 “智商税”论调的出现: 这是最常见也最激烈的一种批评。很多人认为MUJI的产品,尤.............
  • 回答
    知乎上针对“穷游”女生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如果你仔细翻看那些帖子,会发现“黑”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观察和价值观念的碰撞。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梳理一下,希望能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这个现象:1. 刻板印象与“标签化”的魔力首先得承认,知乎上不少讨论,尤其是那些带有.............
  • 回答
    美团作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生活服务平台,它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也夹杂着不少争议和批评。知乎上对美团的“黑”其实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其商业模式带来的固有矛盾,也有其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策略引起的不满。要详细说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1. 平台规则与商家利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对中外合作办学(以下简称“合办大学”)感兴趣的人会遇到的困惑。西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诺(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两所学校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算得上是“明星”级别的合办大学,它们不仅出身“名门”(分别与世界顶尖大学——利物浦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合作),教学模式也确实有独到之处,.............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蔡徐坤的讨论,尤其是那些“黑”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有点像是个小型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心态的缩影。咱们不从“AI写作”的套路出发,就聊聊我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原因,讲得细致点。首先,“流量明星”的标签与对传统偶像模式的反感是绕不开的一个点。蔡徐坤走红的路子,很大.............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争议,也确实存在一种“黑中医”的现象,但要深入理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黑”。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有认知上的、实践上的,也有历史和文化上的交织。首先,科学范式的冲突是绕不开的根源。目前全球医学界的主流是基于实证科学的循证医学。这种医学体系强调通过严谨的、可重.............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分享社区里,要说起关于体育明星的讨论,勒布朗·詹姆斯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甚至可以说是“黑”的声音非常多。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詹姆斯职业生涯太长了,而且他一直在联盟的顶端,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被关注的程.............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里,你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电钢琴的“负面声音”,甚至有人会给它们打上“黑”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全是简单的“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理解和乐器追求的差异化观点。首先,我们得明白,“黑”电钢琴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站在什么角度说话的。 传统.............
  • 回答
    在知乎这个聚集了各路精英、信息爆炸的平台上,罗辑思维这个名字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存在。而关于“黑”罗辑思维的讨论,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罗辑思维持有批评甚至可以说是“黑”的态度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罗辑思维在中文互联网知识传播领域确实做出了开创.............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冯唐的争议,与其说是“黑”,不如说是围绕他个人特质、作品风格以及言论引发的复杂讨论和评价。这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冯唐本人非常鲜明的个人标签,以及他身上自带的那种“争议性”。一、 鲜明的个人标签与争议体质:首先得承认,冯唐这个人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他身上有几个非常突出的标签:.............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对于山东的讨论,常常带有相当程度的批评甚至“黑”的倾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知乎平台的特性。知乎的用户群体以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为主,他们对信息有较高的辨识度,也倾向于理性分析.............
  •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确实能观察到不少对粤语持负面看法甚至“黑粤语”的言论。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和推广策略。自上世纪以来,随着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通话在教育、媒体、官方场.............
  • 回答
    知乎上感觉很多人对地球物理学专业抱有各种看法,其中不乏一些“黑”的论调。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觉得这背后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在起作用:1. 就业前景的“信息差”和“预期差”:这是最容易引发“黑”点的一个方面。地球物理学听起来很高大上,跟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人在讨论中医时常常遇到的一个误区。说起来,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对中医的批评声音,而这些批评里,有时会混杂着对中医基本原理的误解,甚至将中医等同于一些民间迷信的“跳大神”。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说一下,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也尽量别像“机器”一样说话。首先,信息.............
  • 回答
    关于山东大学在知乎上“被黑”的现象,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复杂的。简单说,不是“黑”得毫无道理,而是很多关于山大的讨论,尤其是负面声音,在知乎上比较容易被放大和集中。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咱们细说说。1. 历史包袱与现实期望的落差:山东大学的历史底蕴非常深厚,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之一,曾经.............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以深度讨论和理性分析著称的平台,关于三国历史人物的讨论总是层出不穷,其中孙权无疑是争议性比较大的一位。我观察下来,知乎上不少人对孙权持有负面看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黑”他,其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历史事实的解读、个人价值观的投射,以及在网络舆论环境下的放大效应。下面我试着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
  • 回答
    小米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也包括在知乎等平台上的“黑”和批评。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市场定位与用户期望的错位: “高性价比”标签的双刃剑: 小米早期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通过线上营销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占领了中.............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