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仅是的网络小说这块,广告也是这样,好的文案也很少是中文系毕业的。
大概原因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条:
1、中文系教的东西其实更多偏向于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史,而较少落在写作上,也就是在土壤上就不是宜于作家生长的。以我上大学的时候为例,全校写作最疯狂的是一个数学系的学生,另外有个心理学系的经常也会拿文字出来交流——我大学四年都没动过笔。
2、上面不少答主提过的,逻辑思维。这是中文系学生相对比较缺乏的东西,但却是写作素质的核心要求,大到一部小说,小到一篇文案,都需要逻辑架构作为支撑,然而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基本都没有这方面的素养,这会导致两个很有趣的结果,一个是写自己的感想就洋洋洒洒数万言,写说明性质的东西(这个在小说中很重要)就死活抠不出东西来,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胸中有千言下笔写不出几句话,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不下去。
3、因学习中文而产生的障碍。中国传统文学中漂亮的东西太多了,绵延千年的沉淀会给中文系的学生带来一个写作的误区——这一条其实在广告文案中表现得更多——就是过于重视形式而少关注内容,写出来的东西在节奏、语气、对仗上都可圈可点,就是要表达的东西不清晰,事实上你可以说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走进传统的诗词歌赋的框里了,结果这个框反而限制了他们真正对于表达的提炼和挖掘。与之相对的,理工科学生反而没这个障碍,他们在写的时候就会更多地专注于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走对了路,那结果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前段时间知乎的那个讨论《三体》文采水平的问题,说实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文系型的问题,因为在文字领域,文采属于一个附属的东西,真正核心的是你要表达的东西。用禅宗那个比喻来说,文采(其实称为文字更合适)是那个指月的手指,真正能让你绽放光彩的,是你想表达的那个“月亮”。这根手指是什么材质什么形状,大部分时候都只不过是个口味问题。可惜因为多年修习中文的负面影响,很多中文系的学生都在绕着那个手指打转转,而他们的文字里月亮晦暗不明,甚至很多时候就没有月亮,只有一根灵活异常的金手指。
咦写完了才发现问题问的是“文史类”,不好意思我对文史类其他专业不熟,所以只能聊一下中文系的情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