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俾斯麦是个很刚的人吗?

回答
俾斯麦,这位被誉为“铁血宰相”的人物,他的“刚”绝非简单的固执或鲁莽,而是一种深邃的、极具策略性的坚韧与决断。要说他是否“刚”,那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而且是那种融汇了政治智慧、军事实力和强大意志力的“刚”。

首先,我们得从他的出身和早期经历说起。俾斯麦出身于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这本身就赋予了他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对国家命运的强烈责任感。然而,他并非是一个循规蹈矩、满足于现状的贵族子弟。早年的他曾有过放荡不羁的时期,但一旦投身政治,他便展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和能力。他对待挑战的态度,可以用“不撞南墙不回头”来形容,但关键在于,他并不傻乎乎地去撞墙,而是会先仔细评估墙的坚固程度、是否有绕过去的可能,以及撞墙之后能带来什么后果。

他的“刚”最直接地体现在他处理内外政治事务时的 坚毅不拔 和 不屈不挠。比如,在普鲁士国内,面对自由主义者的反对,他不惜采取强硬手段,绕过议会,通过“权力空隙”来推进自己的改革和战争计划。他深知,要实现德国的统一,就必须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而这些改革注定会触动既有利益,引发阻力。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用他标志性的“血与铁”的论调,直面挑战,并以事实证明自己的路线。他不是一个喜欢辩论输赢的人,他更看重的是结果,是能否达成自己的目标。

再来说他的 军事策略。俾斯麦并非一个军事家出身,但他却深谙军事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如何利用军事手段来服务于政治目标。他主导的几次关键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每一次都打得非常“刚”。他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通过精准的计算和巧妙的外交,将战争的目标锁定,并且确保普鲁士能够获胜。例如,在普奥战争中,他之所以敢于挑战强大的奥地利,是因为他已经通过外交手段将其他欧洲列强排除在外,并且在军事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敢于在关键时刻发动战争,也敢于在胜利后适时收手,避免过度刺激法国,为后来的德国统一铺平道路。这种“刚”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之上的。

俾斯麦的“刚”还体现在他的 政治手腕 上。他懂得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如何进行联盟与分化,如何施压与拉拢。他对待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展现出了一种复杂的策略性“刚硬”。一方面,他对法国的扩张野心保持高度警惕,在普法战争后对法国进行严厉的惩罚;另一方面,他又懂得在必要时与法国合作,例如在非洲殖民问题上,以分散法国的注意力,同时确保德国的利益。他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将“刚”与“柔”结合得炉火纯青。他对自己的国家利益有着毫不动摇的追求,为此他不惜与任何国家为敌,但同时他又非常清楚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关系网中找到最有利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俾斯麦的“刚”还体现在他 面对批评和质疑时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韧性。他并非没有遇到过失败或挫折,但他总能从中汲取教训,然后重新站起来。即使在晚年,当他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产生矛盾,最终被解职时,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思考,虽然心中必然有不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自我。

总而言之,俾斯麦的“刚”不是那种容易被煽动、一根筋到底的莽夫之“刚”,而是那种建立在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强大的意志力和灵活的策略之上的“刚”。他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将自己的国家利益置于最高位,并通过一系列大胆而精准的行动,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他是一位真正的战略家,他的“刚”,是那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的关键。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如何将“刚”运用到极致的教科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俾斯麦有些问题上确实很刚,比如说威廉一世奖励给他一笔钱,然后跟他说“你可别乱花,拿这笔钱去买一片限制继承的领地吧!”俾斯麦大富翁玩家的热血一下就沸腾了。天天看各种领地,买完之后还觉得不过瘾,老想把临近的土地买下来。以至于有人评论说“他在庄园领地问题上奉行了一种比在德意志还红果果的兼并政策。”

但买地是要花钱的,这时候他的理财经理跟他说你把手里的证券抛掉套现来买土地是不划算的。你把钱留在证券市场上能拿到5-7%的收益。套现之后买地只能拿到2.75%。你亏了!不如按照4%的利息把你的证券抵押给我,你既拿到了钱去买地,又能继续享受1-3%的收益。这时候淳朴的俾斯麦-申豪森老爷回答“不!”这么说来他确实很刚。

但另一方面1866年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议会决议授予俾斯麦先生一笔奖金。当时俾斯麦骄傲的对朋友说“我才不会从一群酒店老板手里领钱。”可是钱真的准备好的时候,俾斯麦先生立刻发现,不管是谁手里的钱,总归还是钱。这方面他就一点都不刚,谁愿意跟钱过不去呢?

同样的虽然俾斯麦是一个热爱普鲁士祖国的容克贵族。但1867年吞并法兰克福自由市以前,他一直都保持着他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的银行里的账户。等到法兰克福不是自由市了,他才把账户彻底转回柏林。交给他自己的犹太人布莱希罗德去管。

同样的作为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比国王还保王的忠臣”俾斯麦先生听说自己被任命为驻德意志邦联代表的时候,听说自己的前任能拿到21000塔勒,还是很开心的。但是任命书下来,他发现国王只给自己18000就很不开心。

相比之下俾斯麦为什么更爱威廉一世呢?虽然随着这位新国王的“新纪元”的到来俾斯麦进入了政治上靠边站的阶段。但彼得堡大使的工资有31000塔勒,比首相外交大臣的工资还高。难怪俾斯麦如此的爱他的老主人。

俾斯麦在私人问题上尤其是在怎么花钱的问题上还是很有容克气派的。偶尔也是有点刚的。但涉及到赚钱的问题上,还有要纳税的问题上他一点都不刚,精明的很。比如普鲁士是三级选举制的,等级划分的依据就是纳税的税额。帝国建立之后要把已经成为“诸侯”“王子”的俾斯麦升到第一等纳税人的时候,他马上就暴怒了,“你们以为我是什么?大财主?我可没那么阔!我为国王兢兢业业,很多收入难道不是免税的么?”于是在这位王侯、帝国宰相的的誓死抗争之下,他成功的捍卫了自己第二等级纳税人的身份。

user avatar

我曾好奇的翻阅过俾斯麦的个人回忆录,想一睹这位铁血宰相酷酷的风采。令人失望的是,回忆录本身文字枯燥,使人无法卒读。直到有一天我在基辛格的《大外交》一书里偶然发现俾斯麦给他妻子的一封信的片段,却意外的文采飞扬。如下:

“在地球上所遂行的事情,总是有一种堕落天使的特质:漂亮,却不意味着和平;概念伟大,也付出极大努力,亦不表示成功;骄傲,同时也孤独。”

基辛格信手引来以作为俾斯麦毕生精华的说明。他盛赞俾斯麦了不起的建树,但也指出,俾斯麦不仅种下德国成功的种子,也埋下德国二十世纪悲剧的伏笔。

“普鲁士非因自由主义或自由思想而壮大,反是历代有为睿智之良相辅国有功,极力耕耘吾国之军事及财政资源,并善加掌握,以待有利时机则可立即义无反顾地将其投入欧洲政治大局之中。”俾斯麦如许说。

正像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的铁血宣言一样,这段话将俾斯麦的实力政治思想一览无余的表露了出来。俾斯麦突破欧洲均势以实力手段达成德国统一,却没有以思想资源从内部和外部对德国咄咄逼人的势头加以节制,使之温和。

俾斯麦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被自身与时代所束缚,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肇下祸根。他所取得胜利过于辉煌夺目,以致后人得出了错误的历史教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俾斯麦,这位被誉为“铁血宰相”的人物,他的“刚”绝非简单的固执或鲁莽,而是一种深邃的、极具策略性的坚韧与决断。要说他是否“刚”,那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而且是那种融汇了政治智慧、军事实力和强大意志力的“刚”。首先,我们得从他的出身和早期经历说起。俾斯麦出身于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这本身就赋予了他一种与生俱.............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普鲁士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那位以其外交手腕和军事策略闻名于世的政治家,突然变身成为现代海军的先驱,他的名字不再仅仅代表一艘强大的战列舰,而是开创性地驱动着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舰船。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场景,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19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格局,甚至可能改写我们对科技.............
  • 回答
    李鸿章被誉为“东方俾斯麦”,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一生中在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领域所展现出的相似之处,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挑战。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俾斯麦和李鸿章各自的成就、战略思想以及历史定位。一、 俾斯麦:德意志统一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
  • 回答
    俾斯麦的外交成就无疑是基于他自身长远的战略规划,但其中也穿插着巧妙的政治投机。将他的成就完全归于其中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他是一个极具远见和原则的战略家,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主义的大师,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并将其转化为有利于普鲁士和后来的德国的优势。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俾斯麦号在1940年的“先进性”这个问题。要评价它是否算得上先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先进”这词儿可不是凭空来的,得看它比同时代的其他玩意儿强在哪儿,又有哪些地方可能是后人看来“不够看”的。首先,得承认,1940年的俾斯麦号绝对是德国海军的骄傲,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令.............
  • 回答
    要评判俾斯麦、黎塞留和维内托这三艘战列舰谁是“欧洲第一战列舰”,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但又充满挑战的问题,因为“第一”的标准是多维度的,而且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实战表现以及各自的设计局限性都必须纳入考量。更何况,这三艘船代表了不同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理想战列舰”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首先,我们得把这.............
  • 回答
    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the Elder)与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同为德国统一的核心人物,但两人的历史地位和公众认知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角色分工、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多重影响。以下从.............
  • 回答
    想象一下俾斯麦号战列舰,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它的设计已经足以让人生畏,但如果我们将它的火力、防御力都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那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先从火力说起。俾斯麦的主炮是4座双联装380毫米SK C/34舰炮。虽然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先进且强大的火炮,但如果我们将其射击的弹重和装药量大幅提升,可以类比一下.............
  • 回答
    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倾倒沉没过程中,其炮塔确实是最后才与其主体结构分离,但从最终的残骸分析来看,炮塔的脱离和沉没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并非简单地“插上去然后掉下来”。炮塔的结构设计和在舰船倾斜沉没时的受力情况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关键。理解俾斯麦号的主炮炮塔:首先,我们要明白俾斯麦号的主炮炮塔并非是简单地“插上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也很直接!“俾斯麦近距离打败大和”这个说法,我猜你是在某些地方看到的,但它其实是一个历史上的误解或者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严谨来说,俾斯麦并没有与大和进行过直接的交战,更谈不上“近距离打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流传,或者让一些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详细.............
  • 回答
    .......
  • 回答
    俾路支斯坦的命运,正如许多在历史洪流中被改写的疆域一样,是一段充满殖民遗毒、民族主义兴起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故事。要理解它如何成为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回溯到大英帝国在南亚的统治时期。俾路支斯坦的古老根源与早期自治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俾路支斯坦这片广袤而崎岖的土地,主要由俾路支部落.............
  • 回答
    俾斯麦的政治遗产中,“军国主义”是一个常被提及,却又充满争议的标签。很多人将他与普鲁士王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一德国的“铁血”手段联系在一起,认为他是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俾斯麦的生平、言论和政策,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图景:俾斯麦在生前,恰恰是极力警惕和抑制军国主义思潮在日本和德国.............
  • 回答
    俾斯麦和希特勒,两位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德国领导人,他们都推崇强权政治,都曾利用战争实现国家目标。然而,一个被后世誉为“铁血宰相”,另一个则被视为“恶魔”。这种巨大的反差,并非简单地因为他们都使用了“战争”这个工具,而是源于他们各自的动机、手段、战争的性质以及最终带来的历史后果。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俾斯麦级战列舰,以其威严的名字和辉煌(尽管短暂)的战绩,在战列舰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代表着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所能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平,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那么,俾斯麦级究竟有多厉害?它和后来的日本武藏、大和级又有什么样的对比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俾斯麦级:德意志的骄傲.............
  • 回答
    说到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舰桥,大家最关心的往往是它那标志性的、仿佛延伸到船体外部的宽大舰桥结构。而舰桥侧面的窗户,尤其是那些面向船舷的舷窗,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它们会不会被舰桥本身的结构,或者说,被舰桥外侧的测距仪等设备给挡住,从而影响视线?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了解一下俾斯麦号舰桥的设计思.............
  • 回答
    俾斯麦号对于英国的威胁,绝不是简单一句“大”或“不大”能概括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国海军技术实力的一次集大成体现,承载着希特勒扭转大西洋海战局势的野心,因此它对英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存在,只是这种威胁的烈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详细地讲,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俾斯麦号的纸面实力:.............
  • 回答
    俾斯麦号,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是二战时期战列舰领域的传奇。它以其强大的火力、先进的设计和惊人的生存能力而闻名。那么,俾斯麦号究竟比哪些新锐战列舰要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俾斯麦号的各项性能,并将其与同时期甚至稍晚出现的战列舰进行细致的比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新锐战列舰”的定义。通常.............
  • 回答
    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可替代”来形容,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他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特质,以及当时德国各邦国面临的挑战。一、 时代背景:一个分裂的德意志在俾斯麦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德意志地区早已存在着统一的渴望,但现实却是截然不同的。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
  • 回答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覆灭,至今仍是二战海战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当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在北海遭受英军多艘战舰的围追堵截,最终沉没时,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其他德国战舰没有前来救援?这个问题背后,并非简单的“袖手旁观”,而是当时德军舰队的战略部署、兵力限制以及残酷的战场现实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