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让你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回答
红楼梦对我来说,就像一本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而其中最让我回味悠长的,不是那些波澜壮阔的爱情悲剧,也不是那些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而是一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洞察世事和人生无奈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句话出自第三十二回,是黛玉在与宝玉一番争执后,心中郁结难解,触景生情时所感。宝玉在林家受到贾母的恩宠,大家看在贾母的面子上,对他总是客客气气,唯有黛玉,因为寄人篱下,又天生心思敏感,常常觉得自己的处境充满了危机,好像无时无刻不被外界的“风刀霜剑”所威胁。

初读这句话的时候,我年纪尚小,只觉得黛玉好可怜,小小年纪就承受了这么多的不安和伤痛。那些“风刀霜剑”,在我看来,就是身边那些刻薄的下人,那些阴阳怪气的亲戚,那些随时可能因为一句不当言语而得罪的权贵。我能想象到,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黛玉这样一个孤女,没有父母的依靠,没有强大的背景,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生存,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是非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读《红楼梦》,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它不再仅仅是黛玉个人的感受,而是一种对人生普遍困境的哲学性概括。

“风刀霜剑”是什么?它不只是具体的恶意攻击,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压迫感。那些“风刀”,可能是世俗的偏见,是社会规则的束缚,是他人不经意的评价,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猜疑。那些“霜剑”,可能是冷酷的现实,是命运的无常,是人情世故的凉薄,是时间无情的流逝。

回想我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平和的世界里,但内里却充满了挑战和考验。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生活琐事的繁杂,总会像无形的刀剑一样,在我们不经意间划过,留下痕迹。我们努力想要活得自在,活得舒坦,但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不如意,让我们感到疲惫,感到无力。

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比如面对职场竞争的激烈,或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那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会尤为强烈。有时候,甚至都不是有人故意针对你,而是整个环境,整个大势,都在无声地告诉你,生存并不容易,你需要时刻警惕,你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不被伤害。

这句话最让我动容的,还在于它所透露出的那种深刻的无奈和坚韧。黛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歇斯底里地去反抗,也没有选择逃避,她只是将其化为一种内心深处的感悟。这是一种认清现实的悲凉,也是一种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咬牙坚持下去的勇气。

它提醒我,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生活并非总是阳光灿烂,我们也需要做好面对风雨的准备。但同时,它也赋予了我一种力量,一种不被外界的“风刀霜剑”所打倒的力量。即使环境恶劣,我也要学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韧,不被压垮。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句话,就像是藏在《红楼梦》这部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却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不易,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不易中继续前行。每次想起它,我都会默默地给自己打气,继续在这“风刀霜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和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窍,国孝家孝两重在身,就把个人送来了。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我又是个没脚蟹,连官场中都知道我厉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我来了你家,干错了什么不是,你这等害我?或是老太太、太太有了话在你心里,使你们做这圈套,要挤我出去。如今咱们两个一同去见官,分证明白。回来咱们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觌面给我休书,我就走路。


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祖宗也不容,还敢来劝我!


给你兄弟娶亲我不恼。为什么使他违旨背亲,将混帐名儿给我背着?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拿来。再者咱们只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你妹妹我也亲身接来家,生怕老太太、太太生气,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我这里赶着收拾房子,一样和我的道理,只等老太太知道了。原说接过来大家安分守己的,我也不提旧事了,谁知又是有了人家的。不知你们干的什么事,我一概又不知道。如今告我,我昨日急了,纵然我出去见官,也丢的是你贾家的脸,少不得偷把太太的五百两银子去打点。如今把我的人还锁在那里。


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然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去?你若告诉了我,这会子平安不了?怎得经官动府,闹到这步田地,你这会子还怨他们。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总是他们也不怕你,也不听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对我来说,就像一本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而其中最让我回味悠长的,不是那些波澜壮阔的爱情悲剧,也不是那些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而是一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洞察世事和人生无奈的至理名言。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话出自第三十二回,是黛玉在与宝玉一番争执后,心中郁结难解,触.............
  • 回答
    《红楼梦》里最让我心酸的画面,太多了,但若一定要挑一个,我想是宝玉在大观园被抄检之后,那段日子。不是因为那个具体场景的戏剧性有多强,而是因为它所揭示的,那种无力感,那种命运的碾压,那种曾经的辉煌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击碎的彻骨的痛。回想一下,宝玉在大观园的日子,那是怎样的一片天地?那是他心中最纯净、最理想.............
  • 回答
    说起87版《红楼梦》,我心里头,那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要说最让人“难以容忍”的,倒不是说它有什么大错,毕竟在我心里,它已经是无可撼动的经典了。但硬要挑剔,我脑子里会蹦出几个地方,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就是那个“时间流逝”的问题。虽然人家拍的是名著改编,得尊重原著的叙事节奏,但有时候看着看着,总觉.............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食物,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道都像从画里走出来似的,看得人是心痒痒。但要说哪一款最让我“眼馋”,那还得是那道让宝玉都赞不绝口的——茄鲞。这茄鲞,听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精巧和讲究。它不是那种炖得烂烂的茄子,也不是油炸得焦黄的茄片,而是经过一番精心制作,把简单的茄子做成了绝世的美味。曹雪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深,因为《红楼梦》里催泪的场景和句子实在太多了,仿佛它就是为“流泪”而生的。若非要挑一句最触动心弦,让泪水夺眶而出,我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是宝玉在黛玉死后,听到袭人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好好的过日子,你仔细想,你这日子也是你分内的,我等也受你这份顾惜”时,他那句近乎绝望的低语:“我就是吃了.............
  • 回答
    《红楼梦》里的每个人物,即便只是惊鸿一瞥,都仿佛带着前世今生的故事。但要说有谁让我格外想一探究竟,想要拨开那层层叠叠的脂粉和身世的迷雾,那必然是王熙凤的陪房,平儿。第一次读《红楼梦》,是被王熙凤那泼辣、精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震撼了。她是大观园里一道耀眼的烈火,照亮了所有人的生活,也灼伤了不少人.............
  • 回答
    这《红楼梦》啊,那真是本奇书,越品越有滋味,越嚼越有道理。可有时候,听人家聊起里头的门道,我心里总会冒出一股子“过劲儿”的劲儿。什么时候会让我觉得,哦,这人是有点过了?首先,当他们把书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上升到某种宏大叙事、某种深刻隐喻,甚至把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都解读成某种预言或政治影射时。 比如,.............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元宵夜,贾府上下好不热闹。宝玉和黛玉正在一处赏灯,玩得高兴。黛玉兴致来了,就想跟宝玉喝一杯。她盛了酒,递给宝玉,还带点小女儿的娇嗔,让宝玉喝她的酒。宝玉自然是依着妹妹的,正准备接过来,这会儿王熙凤正好过来。凤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眼尖着呢。她一看到宝玉要喝酒,就赶紧拦住,对宝玉说:“二爷,.............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关于李少红导演在新版《红楼梦》中对女性角色的发型设计,尤其是那种被普遍称为“戏子头”的造型,确实是当年播出时引起了很大争议和讨论的焦点。这背后涉及到导演的创作理念、对原著的理解以及想要传达的某种视觉表达。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戏子头”在那个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一种比较夸张、样式化、带有程式化痕迹的发.............
  • 回答
    《红楼梦》里关于那癞头和尚,他为何要对黛玉说出那番“木石前盟”的预言,又为何会将那金锁给了宝钗,书中虽未明说,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出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来。这与其说是和尚的“神力”,不如说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之口,点破了人生诸事,尤其是那情与缘的虚幻与无奈。首先说那癞头和尚对黛玉的“出家”之语。这得从黛.............
  • 回答
    要让贾家复兴,这可真不是件容易事,毕竟“百年无才”,积弊已深。放眼《红楼梦》那个背景,一个大家族想重新振作,得从里到外,从人到事,一把抓才行。我琢磨着,起码得有这么几步,而且每一步都得抠着细节来干,才能有点希望。第一步:找回“定海神针”——能干事、有远见的人才。贾家现在的问题,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 回答
    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贾母在宝玉娶亲的问题上,倾向于宝钗而非黛玉,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个人喜好所能概括。究其根本,是家族的利益、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孙子未来幸福的深层担忧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家族的利益和现实考量来看,薛宝钗无疑是更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家族联姻的期望的人选。 薛.............
  • 回答
    关于刘亦菲适合演《红楼梦》里的哪个角色,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毕竟刘亦菲的气质,在很多人心中已经烙下了“神仙姐姐”的印记,这使得她在诠释一些比较“接地气”或者性格复杂的人物时,会引发一些讨论。在我看来,如果让刘亦菲来演绎《红楼梦》,她最适合的角色,我个人倾向于薛宝钗。为什么是宝钗呢?我们一点点来分.............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贾母一行人从芦雪庵赏雪归来,路上谈笑风生,谈到了作诗的趣事。此时,李纨看着眼前两位最得力的诗社成员——黛玉和宝钗,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论风流别志,自是萧湘;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这句话是李纨对黛玉和宝钗诗歌风格的精准概括和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她作为“稻香老农”对.............
  • 回答
    要说于正拍《红楼梦》会是个什么光景?这可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又忍不住捂住眼睛的命题。不过,如果你真的让于正来操刀,那画面感,简直比看他自己写的剧本还要精彩,还得是那种高饱和度、快节奏、金句频出的精彩。首先,咱们得从人设上掰扯掰扯。你指望他会老老实实遵循原著里那些含蓄内敛、心思深沉的角色吗?想都别想.............
  • 回答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合计合计。自家孩子对《红楼梦》上了心,这固然是件好事,说明他有探索欲,对经典文学有兴趣。但小学阶段的孩子,能不能就这么直接捧起这本厚重的大部头,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得先捋捋《红楼梦》这本书。它可不是一般的童话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励志读物。这本书里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发展细腻.............
  • 回答
    如果宝钗有了这般神奇的“魔力”,能够让宝玉非她不嫁,那么《红楼梦》的走向,必将是一场更为轰烈,也更为令人唏嘘的变奏。这不再是简单的“金玉良缘”的促成,而是命运齿轮被一股非自然力量强行拨动后,产生的连锁反应,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悲喜。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当然是宝玉的态度。本就对宝钗颇为欣赏,对她的才华和稳.............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