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国领土贡献(奠定)论不是害处很大吗?是个阴谋吗?

回答
“清国领土贡献(奠定)论”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和争议,不能简单地说是“害处很大”或者“阴谋”,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的解读、国家认同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复杂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这个“论”究竟指的是什么。通常,“清国领土贡献(奠定)论”可以理解为一种将现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主要归功于清朝的统治和扩张。也就是说,现代中国拥有的广袤领土,在很大程度上是清朝通过武力征服、行政管理和制度建设奠定下来的。

为什么说它“害处很大”?

这种说法之所以会引起担忧,甚至被认为是“害处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叙事的单一化与简化: 如果将现代中国的疆域完全视为清朝“贡献”的,那么就忽视了在清朝之前,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如汉、唐、宋、元)也曾对边疆地区进行过开发、管理和影响。每个时代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着中国的版图。过分强调清朝的“奠定”作用,可能会让人们忽略其他历史时期的贡献,形成一种过于片面的历史观。
2. 民族认同的潜在冲击: 现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清朝本身是满族建立的王朝,其统治也包含了对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征服和统治。如果将这些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全定格为清朝的“贡献”,可能会让一些非汉族民族的社群感到,他们原有的历史主体性被淡化,他们的土地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简化为被“纳入”清朝疆域。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及民族认同和国家起源的敏感问题,甚至可能被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所利用,制造对立。
3. 合法性与主权来源的模糊化: 强调清朝的“奠定”,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模糊了现代中国主权合法性的来源。现代中国的疆域继承,是经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复杂历史过程形成的,它不仅仅是清朝疆域的简单延续。如果只强调清朝的“贡献”,可能会在理论上为一些外部势力以“清朝疆域并非现代中国合法继承”为由,提出历史主张提供某种(尽管是错误的)借口。
4. 服务于特定政治议程的可能性: 任何对历史的解读,都可能受到当时政治语境的影响。在某些特定时期或在某些政治宣传中,强调清朝的“贡献”,可能是为了论证国家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性”,以对抗分裂主义的思潮,巩固国家统一。然而,这种论述一旦被过度推崇或被曲解,就可能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掩盖了历史的复杂性,甚至压制了对历史真相的探讨。

它真的是“阴谋”吗?

说它是“阴谋”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也太容易将复杂的历史讨论简单化。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阴谋论”的解读:

“历史决定论”的包装: 有时候,这种强调“奠定”的论调,可能被用来包装一种“历史必然论”,即认为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命中注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论述可以用来强化国家统一的合法性,并抵制任何对其疆域合法性的挑战。
转移视线或掩盖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过于强调清朝的“贡献”,也可能是为了转移人们对中国近代史中其他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注意力,比如近代遭受的民族屈辱、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的艰辛努力。
民族主义的工具化: 如前所述,这种论调很容易被民族主义者用来构建一种“大一统”的叙事,强化对特定疆域的归属感,甚至可能煽动对曾经的“属地”的排他性控制。

更细致的分析:

实际上,对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学者们有更细致和多维度的看法。

清朝的疆域形成过程: 清朝确实在疆域扩张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康雍乾时期,通过军事征服(如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羁縻统治(如对西藏、外蒙古的政策)、行政区划(如设立行省)等方式,整合了大量原本分散或有不同政治体制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朝在巩固和“奠定”今日中国部分核心疆域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历史的继承与演变: 然而,这并非故事的全部。中国疆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元朝的疆域比清朝更大,但其行政管理方式与清朝不同),都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做出了贡献。现代中国的大部分疆域,是在近代以来,在抵抗西方殖民主义和日本侵略的过程中,通过民族革命和国家建构,最终确立了主权。
“贡献”的性质: “贡献”一词本身也可能带有价值判断。清朝的扩张,在很多情况下是以武力征服为基础的,对被征服地区的民族而言,这是一种被纳入,而非主动的“贡献”。如何理解这种“贡献”的性质,是历史学界和公众讨论的关键。

总结:

“清国领土贡献(奠定)论”本身不是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学术概念,它更像是一种对清朝历史作用的解读倾向。

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如果我们从“清朝确实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对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的部分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事实描述。
但其“害处”在于过度简化和可能被滥用: 当这种解读被提升到“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全部疆域”的高度,或者被用来掩盖其他历史事实、服务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政治目的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就会凸显。它可能导致历史叙事的单一化,模糊现代国家主权合法性的多元来源,并可能在民族关系上造成不必要的张力。

因此,对待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保持审慎和批判性的态度。理解历史,尤其是国家疆域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包容、多元、注重事实的学术过程,而不是被单一的论调所裹挟。将复杂的历史简单化,确实有可能带来“害处”,而是否是“阴谋”,则取决于其背后的意图和实际的传播效果。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史为鉴,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以及所有民族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和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阐明我自己的观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1月1日的建立基于(辛亥)革命成功,其建国并没有也不需要得到清帝的“授权”。即便是袁世凯的总统权力,也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授予,并不来源于已经沦为摆设的清帝。

首先,如果清帝“授权”事实成立,那么应该是清帝先授权,然后中华民国组阁。但事实上中华民国在1912年1月1日成立的时候,清帝还在紫禁城苟延残喘直到1912年2月12日才被迫退位。请问一个被“授权”的政府怎么会在“授权诏书”授权之前就建立?

第二,如果清帝授权事实成立。那么清帝认为中华民国在其“授权之下组阁”是合法的,事实上中华民国成立是建立在那场推翻满清在中国的反动统治的辛亥革命胜利成果之上的。如果清帝“授权”是合法的,那么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就是合法的。但满清真的认为推翻自己统治的辛亥革命是合法的吗?从这一条分析,所谓的清帝授权存在逻辑自我矛盾。

对于清帝越俎“授权”,民国方面一开始就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警偈。孙中山在南北谈判期间提出清帝退位自己即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包括“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权同时消灭,不得私授于其臣”。与此同时,孙中山电告伍,再申其意:1、清帝退让系帝制消灭非止虚名;2、袁须受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3、袁须对中外发表政见服从共和,以为被举之地。退位诏书颁布翌日,鉴于其中包括“授权”之意,孙中山致电袁世凯,严正指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若果行之,恐生莫大枝节。执事明于理势,当必知此。”中山此言,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无可辩驳地阐明了民国主权的正当来源。

其实就是袁世凯自己,也未尝宣称是由清帝授权组建民国。1912年2月21日,袁世凯致电孙中山解释不能即行南下就职的原因说:“南行之愿,真电业已声明。然暂时羁绊在此,实为北方危机隐伏,全国半数之生命财产,万难恝置,并非由清帝委任也。孙大总统来电所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极为正确。现在北方各省军队暨全蒙代表,皆以函电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袁世凯这一表态异常重要,表明他已公开否认其统治权系由清帝授予因而具有合法性的说法并将自己纳人民国的“法统”。同年4月29日袁世凯在参议院发表演讲,称自己系“承五大民族推举”担任临时大总统,再次回避清廷“授权”组织临时政府之说。​

第三,清帝作为一个专制政府跟作为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来讲,君主专制跟民主共和本来就是彼此对立的关系,民主共和还需要一个专制君主的“事后授权”本身就是对民主共和的一种否定跟亵渎。

最后,谈一下清帝退位诏书的的背景及意义。清帝退位是在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势力已将清朝统治抽成真空,且北方军队已普遍赞成共和的背景下以武力胁迫的方式完成的。谓之革命则得其真谛,名之禅让则与史不符。尚秉和著《辛壬春秋》,说清帝退位有类“禅让”,“主权转移”论者遥承其绪,言虽奇谲,却乖事实。姑不论“尧舜禅让”是礼让还是篡位尚存争议,即属礼让,清帝退位也不能与远古“史事”相仿佛。清帝的主观愿望是想通过将“统治权”让给袁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皇帝变为总统不是改朝换代,而是制度变革,无论流血多少,均为“革命”。而民国政权一旦创建,新的“法统”也随之产生,无须也不能借助前朝皇帝的政治安排来获取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故“禅让”说若能成立,在民国业已肇建、孙中山已经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情况下,只能是孙让位与袁,但这已不是清朝政治统系内的权力让渡了。​清帝退位诏书仅仅只是表示清室放弃抵抗宣布退位仅仅获得一个活命的机会。客观上缩短了革命进程避免了更多的无畏的流血牺牲。

user avatar

危害很大,因为这会导致申明不侵略、不扩张的朝代无法获取领土贡献,而被后世批判、嘲讽

user avatar

我不是来抢你家房子的。我是来给你家增加居住面积的。过几天我们去你家融合融合,记得开门热烈欢迎我们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国领土贡献(奠定)论”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和争议,不能简单地说是“害处很大”或者“阴谋”,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的解读、国家认同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复杂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这个“论”究竟指的是什么。通常,“清国领土贡献(奠定)论”可以理解为.............
  • 回答
    用户的问题涉及中国历史中清朝与现代中国领土关系的复杂性,需要从历史变迁、国际条约、领土主权归属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逐步解释: 一、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范围清朝(16441912)的领土在鼎盛时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时期)达到最大规模,涵盖以下区域:1. 东北地区:清朝通过雅克萨之战(.............
  • 回答
    “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这句话,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它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首先,咱们得承认,清朝确实在“疆域”这个概念上,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说它“奠定”了现今的国土疆域,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有.............
  • 回答
    晚清时期,日本同意接纳清国留学生,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动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好心相助”。这背后既有日本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考量,也有清廷在内忧外患下的无奈选择。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得从日本自身的“明治维新”说起。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
  • 回答
    1636年,刚建立不久的清国,其主力——十万八旗,能否横扫西欧?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但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抛开“一战定乾坤”的浪漫化想象,回归到历史的真实土壤。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而且差距是全方位的。十万八旗:一支怎样的军事力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十万八旗的真实构成和优势所在。这支军队是满洲族.............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两个完全不同领域但都代表着极高成就的挑战:游戏领域的巅峰和学术领域的顶尖。要详细地对比《王者荣耀》打到“国服最强”和考上清华、北大哪个更难,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定义与门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目标的定义和基本门槛: 《王者荣耀》国服最强: .............
  • 回答
    从秦到清,王朝更迭无数,其中不乏君王因猜忌、功高盖主而大开杀戒,尤其针对有功之臣,几乎是历史的宿命。这类事件往往伴随着朝野动荡、民怨沸腾,甚至引发政权覆灭的危机。然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似乎是个异数。他大肆清洗功臣,手段残忍,动辄数千上万,但其政权却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甚至.............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就像一口气喝了碗刘姥姥的杂烩汤,啥味儿都有,啥感觉都有,瞬间把你脑子里那些“历史课本式”的清晰脉络全给搅得稀烂,然后你就看着那些帝王将相、王朝更迭,像走马灯一样在你眼前闪过,最后发现好像啥都明白了,又好像啥都没明白,那种“我到底是谁,我活在这历史长河里有什么意义”的虚无感,一下子就压.............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自问世以来,引发了无数的解读与评论,其中关于其深层意义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在众多的解读流派中,“宝黛爱情”、“反清悼明”以及栖霞客的“淫奢败家,内讧毁国”这三种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现了红楼梦截然不同的思想光芒,其中意义的深远程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宝黛爱情:.............
  • 回答
    在古汉语中,“有穷国”和“有熊国”,以及现代汉语中的“有明一代”、“有清一代”,这几个“有”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它们所承载的意思,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却展现出了不同的侧重和细微的差别。要深入理解它们,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历史的积淀。一、 上古汉语里的“有穷国”与“有熊国”:一种领属与标识当我们回到上古时.............
  • 回答
    清准战争(平定准噶尔叛乱)与汉匈战争在历史评价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文化意义、政治格局和后世影响等方面的多维度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的差异1. 汉匈战争(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 中原王朝的崛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王朝,.............
  • 回答
    清中期的康雍乾盛世(16611796年)确实与番薯(红薯)的推广和普及密切相关,但将其称为“番薯盛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术语,而是基于红薯在这一时期对农业、人口和经济的深远影响,形成的一种概括性描述。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番薯的引进与传播背景1. 原产地与传入中国 番薯原产于南美洲.............
  • 回答
    关于清朝的疆域变迁,需要从历史背景、扩张过程、灭亡时的领土状况以及其在疆域扩展中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详细说明: 一、清朝建立初期的疆域清朝建立于1644年,其初始疆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包括: 核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清朝入关前控制了辽东半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讨论点。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清北的学生在数理基础扎实程度上,尤其是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强大的计算能力、解题技巧和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似乎比不少美国顶尖大学(姑且称之为“美本top”)的学生更胜一筹。然而,在“学术大师”的培.............
  • 回答
    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在国内找工作起薪能否达到30万,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同学非常关心的话题。简单地说,“能”,但绝不是“普遍”或者“轻松”就能达到。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顶尖名校金融硕士的光环依然很亮眼。清华大学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大学的汇丰商学院(深圳)和光华管理学院、.............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简称“清北”)学生是否都很自信,这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普遍存在的自信基础:高智商、优异的学业和成就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清北学生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两所顶尖学府,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在智力、学习能力、.............
  • 回答
    关于“清北毕业生工资真的这么低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普遍来说,清北毕业生的起薪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 但是,之所以会有人产生这种疑问,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我们仔细辨析:1. 对“低”的定义不同: 绝对低 vs. 相对低: 如果是和某些极少数的行业(如互联网.............
  • 回答
    清北的困境:站在聚光灯下,依旧仰望星空在当下这个被各种“顶尖”、“领先”、“国家重器”标签裹挟的时代,清华北大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它们不仅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更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被誉为“国内无出其右”。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全球,试图衡量它们与世界顶尖大学的距.............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跟享誉全球的哈佛大学,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对比。这可不是简单地把排名一拉就完事,咱们得从更深层次的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时代的选择与精神的传承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这两位中国高等教育的翘楚,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宏大,也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层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要“详细地”讲述清朝结束后我们能得到什么,其实是在探讨清朝灭亡后,中国所经历的转型及其带来的长远影响。与其说“得到”了什么,不如说中国社会在抛弃旧体制后,开启了一段充满探索、阵痛和进步的全新历程。首先,政治层面,最直接的“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