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企业总经理,回答这个问题是合适的。
企业选择做什么,是发展战略的问题,需要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去回答。
基于单纯的市场需求、产品技术、企业文化、个别产品、个别案例的思考,都是舍本逐末。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都知道一句话,战略是一种选择。
企业发展,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做好风险防范,底线思维的基础上抓重点、抓主要方向,去获取企业增长和利润。
(这方面,教员是神级存在,矛盾论、实践论读懂了,战略思维迎刃而解)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向所有占据所有的发展战略方向,而是基于自己的既有优势,进行发展战略的布置。
在日本车企开始具备全球竞争能力和机会的70年代:
德国车企的既有优势是:全球汽车产业最早和最大的发源地,技术和品牌优势明显。
日本车企的既有优势是:精益生产的高水平品质控制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石油危机的发展契机。
顺便解释一个观点:高水平的品质控制能力=大规模制造的良品率≠超越一般产品的超高技术和质量。或者说。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的结果,不是造出来比别的车企更强大的汽车,而是大家都造一百万台汽车的时候,良品率和制造效率高于别人。
基于这样的既有战略优势
德国企业的合理战略选择,就是通过制造高性能的汽车,提升品牌,提高售价、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获取更多的利润。比如十万块直接制造成本的车子,大家都卖15万零售价,我通过塑造运动性能,提升品牌,加上AMG MPOWER RS光环加持,买到17万,多赚两万块。
日本车企的合理战略选择,就是通过精益管理、平台共享、零部件通用,全球车型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比如十万块直接制造成本的车子,大家都卖15万零售价,我通过平台化、通用化、全球车型等方式,把直接制造成本降到8万块,一样多赚两万块。
这是主要的战略方向,是企业发展的主航道。
当然,提升品牌、降低成本,这道理大家都懂。
以降低成本为主航道的企业,也通过运动提升增加溢价能力;
以提升品牌为主航道的企业,也通过平台化、通用零部件和全球车型的方式降低成本。
这些并不矛盾,只是要分清楚,一个企业的主要竞争战略方向是哪一个。
在这样的战略选择下,日本车企,肯定只是将运动性能车型,当做辅助航道,不可能去竭尽全力的。
为什么?因为德国人也不傻啊,人家比你更强大,人家在自己的航道已经深耕百年,积累雄厚的,你不可能既打赢成本和品质的竞争,又打赢性能竞争;而且你只有打赢成本和品质的竞争才能够在全球竞争中活下去,才具备去搞性能提升品牌的基础。
最终
日系车在自己的航道上走对了,抢占了全球中端汽车市场;
德系车也在自己的航道上走对了,在中端市场维持发展的基础上,高端的BBA越做越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