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洋水师能不能充当袭击舰?

回答


北洋水师(又称清 navy)是中国清朝晚期建立的一支海军力量,主要在19世纪末(18741895年)活跃,其历史背景、舰船性能和战术用途与现代“袭击舰”的概念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北洋水师是否能充当“袭击舰”:



一、北洋水师的历史背景与定位
1. 建立时间与目的
北洋水师是清朝洋务运动的核心成果,由李鸿章主导,于1888年正式成立,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海军技术,建立一支能对抗外国列强的海上力量,尤其针对日本和英国的威胁。

2. 技术特点
舰船类型:主要由铁甲舰(如“定远”“镇远”)、防护巡洋舰(如“济远”“来远”)和快速巡洋舰(如“扬威”“致远”)组成。
技术水平:在19世纪末属于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海军力量,但与同时期的英、法、德等国海军相比仍存在差距。
武器配置:主要装备120毫米至203毫米火炮,部分舰船配备鱼雷发射管,但火炮射速和弹药补给能力有限。

3.ed 局限性
航道受限:主要依赖渤海湾和黄海,难以远航。
维护能力差:舰船保养和弹药补给依赖国内资源,后勤体系薄弱。
人员训练不足:海军官兵多为清朝旧部,缺乏现代海军战术训练。



二、北洋水师能否作为“袭击舰”
1. 袭击舰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袭击舰”(如美国的“濒海战斗舰”)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高机动性:快速突袭敌方目标。
轻装甲:侧重火力而非防御。
多用途武器:配备鱼雷、导弹、反潜武器等。
独立作战能力:可长时间远离基地执行任务。

2. 北洋水师的舰船是否符合袭击舰属性
火力与火力覆盖:
北洋水师的舰船火炮口径较大(如定远的203毫米主炮),但射速慢、弹药种类单一(多为实心弹)。其攻击范围较广,但缺乏现代舰载武器(如鱼雷、机枪、火炮炮塔布局)。
优势:在远距离对敌舰发射火炮,可能对敌方造成较大威胁。
劣势:对近程目标(如港口、舰船)的打击能力有限,且火炮射程受海况限制。

装甲与防御:
铁甲舰(如定远、镇远)装甲较厚,但速度较慢(约1518节),难以快速接近目标。防护巡洋舰(如济远)装甲较薄,机动性更好,但火力较弱。
适用场景:装甲舰适合在远距离对敌方进行威慑,但不适合快速接近敌舰发动攻击。

机动性与战术灵活性:
北洋水师的舰船速度较慢(如定远仅15节),且舰船体积较大,难以在狭窄海域快速机动。相比之下,日本的吉野、赤城等军舰(1890年代)速度更快(2025节),火力更集中。
战术局限:北洋水师的“袭击”更多依赖火炮轰击,而非快速突袭。

鱼雷与近程武器:
部分舰船(如致远、扬威)配备鱼雷发射管,但鱼雷技术落后,射程短,且需精确瞄准。在甲午战争中,致远舰因弹药不足未能有效使用鱼雷。
实际效果:鱼雷在实战中未能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多是象征性武器。

3. 历史中的实战表现
黄海海战(1894年):
北洋水师在黄海与日本联合舰队交战,但因舰船速度慢、火炮射速低,无法有效击沉敌舰。最终因弹药耗尽、指挥混乱而溃败。
教训:北洋水师的“袭击”能力受限于技术落后和战术僵化。

威海卫之战(1895年):
北洋水师在威海卫被日军围攻,因弹药不足、舰船被击沉而全军覆没。此战表明,北洋水师的“袭击”能力无法在近战中生存。



三、北洋水师作为袭击舰的局限性
1. 技术落后:
火炮射速慢、弹药种类单一,无法进行持续火力压制。
鱼雷技术落后,射程短,难以命中目标。
缺乏现代化通信和雷达系统,难以协调多舰作战。

2. 战术思维陈旧:
依赖传统海战战术(如火炮轰击),缺乏对现代海军作战理念(如舰队协同、战术机动性)的理解。
指挥官经验不足,决策失误频繁(如邓世昌牺牲前未有效使用鱼雷)。

3. 后勤与维护问题:
舰船保养差,弹药补给依赖国内资源,远距离作战能力不足。
军需物资(如煤炭、弹药)供应不稳定,影响作战持续性。



四、结论:北洋水师能否充当袭击舰?
从技术、战术和历史表现来看,北洋水师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可能具备有限的“袭击”能力,但整体上并不符合现代“袭击舰”的标准:

1. 有限的火力覆盖:
可对远距离目标(如敌方舰船)进行压制,但无法在近程快速摧毁敌方舰艇。

2. 战术局限性:
缺乏机动性,无法执行快速突袭任务,且在近战中难以生存。

3. 历史教训:
北洋水师的“袭击”能力在甲午战争中未能发挥作用,最终因技术落后和战术失误而失败。

因此,北洋水师更接近于“防御性舰队”或“老旧战舰”,而非现代意义上的袭击舰。若将其用于现代战争,其技术性能和战术适应性将严重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94年的北洋水师及广东水师主要作战船只航速

类型 船名 最高航速
战列舰 定远 12
战列舰 镇远 12
巡洋舰 经远 10
巡洋舰 来远 10
巡洋舰 致远 15
巡洋舰 靖远 14
巡洋舰 济远 12.5
岸防铁甲舰 平远 6-7
巡洋舰 超勇 6
巡洋舰 扬威 6
巡洋舰 广甲 10.5
鱼雷巡洋舰 广丙 10

user avatar

如果指的是针对军事物资的袭击舰,那么是这样的:日本本土出发,即便是慢速舰队,也可以在2-3天内抵达目的地。IJN由此有能力给这些物资运输舰或者运兵船提供非常强大的护航兵力。如果要袭击这些舰队,那就注定需要调动相当大一部分的舰队兵力才能造成足够的威胁。而如果要集结多艘装甲巡洋舰去完成这样的任务,那么主力舰兵力占优(定远镇远vs扶桑金刚比睿)的北洋舰队就不如干脆把舰队主力调度起来,尽可能在交火中争取优势了。如果在海战中决定性取胜,摧毁敌军舰队的战斗能力,那么自然可以获得制海权。

如果针对的是日本本土进出口物资的普通商船,那么有些过于超前,结果取决于IJN是否作出反应。

如果IJN确实作出反应,为了极少量的袭击舰分散了一部分巡洋舰前往搜捕,那么这是有一定可能造成主力舰队之间的实力对比的。这时航速有一定意义。

更有可能的大概是IJN对此不作出反应。这一时期舰艇只有非常非常有限的RAS能力,其远距离通讯能力无限接近于零,在大洋上有效定位日本商船的能力更是非常有限,很有可能无法造成足够的损失引起足够的重视,还不如去炮击一下日本沿岸或者渔船看看有没有人发现。这时分散兵力就会导致北洋舰队在护航遭遇战(比如黄海海战/大东沟海战)中要面对兵力更少的问题了。而后如果陆上战争结果不变,那么战争结果不会变化。

小事情:1,20年代中IJN/RN/USN设想的远东破交战和十九世纪末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早期舰艇远远没有20-30年代的巡洋舰那么高效;这一时期的日本也远远没有20世纪那么大的航运量或者那么重的航运依赖。考虑到IJA的表现,除非彻底切断海上通路,很可能战争结果不会变化。

海参崴的俄国巡洋舰队大概是同期内比较成功的航运“袭击者”。其装备了合适的舰艇,由这一时期比较专攻袭击战的俄海军操作,最终的战果非常著名——但是仍然是围绕着关键性运输物资的袭击。其针对普通航运的袭击效果并不是非常成功。

2,航速问题不应该高估,至少航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最大航速本身很少有意义。最大航速这个数字本身只有加上其维持时间和达成的海况条件才有意义。

其次,袭击舰本身在竞速中有劣势。如果维持最大航速造成了燃油的重大消耗(燃煤)那么袭击舰照样必死无疑。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航速稍慢的护航舰也可以有效威胁袭击舰的原因。少量潜艇也可以导致敌舰使用高速或者更不经济的机动轨迹。

最后,双方观测到对方存在战斗爆发并不一定发生在最大距离上,如果无法及时逃离交火距离,高速舰同样是有危险的。

航速之所以在特定时期比较重要有特殊原因:对于北海,续航力不是问题,甚至观测确认也很容易被潜艇/飞艇/小型舰艇完成。追得上就是追得上,追不上就是追不上——费老爹想追上,损失第二位;提尔皮茨老爷不想被追上,船不能丢。对于GIUK,用最大速度穿过盟军航空兵/巡逻舰艇的覆盖区域是非常重要的。高航速=短暴露时间。而且KM有海外补给舰网络可以提供燃油补充。这些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很多时候袭击舰不一定需要撤离。比如H号或者俾斯麦是有和追击者一战的实力的,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交火后评估局势再决定是否继续。此时猎杀的对象完全可以是过度前出失去掩护的拦截舰队本身。

当然搞砸了情况会很糟糕。比如斯佩。斯佩完整地执行了朗斯多夫逼近击沉追击者的计划,但是未能摧毁3艘中型巡洋舰,也因此失去了任何甩掉对手的机会。对方穷追猛打之下唯有最后一战或者自沉两途。

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洋水师(又称清 navy)是中国清朝晚期建立的一支海军力量,主要在19世纪末(18741895年)活跃,其历史背景、舰船性能和战术用途与现代“袭击舰”的概念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北洋水师是否能充当“袭击舰”: 一、北洋水师的历史背景与定位1. 建立时间与目的 北洋水师是清朝洋.............
  • 回答
    如果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前)全员,不考虑人员训练和战术素养的差异,直接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其作用的评估会非常复杂,因为它牵涉到技术代差、战略定位以及时代背景的巨大鸿沟。咱们就抛开那些精细到舰船操作和战术配合的细节,纯粹从“拥有一支成建制的清末海军舰队”这个概念出发,来聊聊这支舰队能掀起多大的波.............
  • 回答
    近些年,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经济实力到科技研发,再到军队装备和训练水平的提升,许多人都对中国的军事力量表达了积极的看法。然而,也有声音提出疑问:这种日益增长的自信,会不会重蹈历史上某些时期因误判形势而产生的“盲目自信”覆辙?特别是,有人会将之与晚清时期.............
  • 回答
    问到北洋水师多两艘定远、镇远级别的铁甲舰,甲午海战的局势是否会乐观很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引发诸多讨论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乐观程度会相当显著。不过,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定远和镇远这两艘舰的“含金量”有多高。这两艘舰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战列舰,吨位近.............
  • 回答
    1890年,远东的海洋上涌动着一股暗流,各国列强的海军力量如同一张密布的网,在亚太地区悄然扩张。在这场看不见的较量中,北洋水师,这个曾经的东亚巨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准确地量化1890年各国在远东的舰队规模,并以此来为北洋水师定位,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逐一审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将修建颐和园的巨额款项全部拨给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结局真的会扭转吗?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就能得出结论的。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颐和园当初花的钱是个什么概念。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耗资巨大,虽然具体的.............
  • 回答
    北洋水师,这支曾经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在近代史上却被蒙上了一层层浓重的阴影,甚至可以说,它成为了许多历史谣言的“集大成者”。这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的误传,而是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宣传的需要、以及民间记忆的变形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探究为何如此,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这些“谣言”的表象,看看它们.............
  • 回答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常常被描绘成一支被“老旧”军舰拖累的军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老旧”的定义。在那个时代,海军军舰的更新换代速度虽然比现在慢,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一艘军舰的“老旧”程度,主要看几个方面: 设计年代和建造年份: 这是最直观的。19世纪.............
  • 回答
    要说北洋水师到底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坏”。它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有天赋、有投入,但也伴随着稚嫩和不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组建的初心与起点:洋务运动的“集大成者”咱们得先知道北洋水师是怎么来的。它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建立强.............
  • 回答
    北洋水师官兵在甲午海战时的训练程度,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军事力量中的佼佼者,但如果要问他们是否“训练有素”到足以在顶级海战中取胜,那就得更细致地掰开了讲。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北洋水师在成立之初,是按照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标准来建立的。李鸿章耗费巨资,从英国、德国等海军强国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舰船,包括“定远.............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颇具想象力。如果将北洋水师的官兵全部替换成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国海军或德国海军士兵,并且依然装备北洋水师原有的舰船,能否在甲午海战中战胜日本联合舰队?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士.............
  • 回答
    “亚洲第一”的水师,对上“一群拿香炉跳大神”的义和团,怎么就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还让日本人捡了个大便宜?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得把时间捋一捋,从头好好说道说道。北洋水师的“亚洲第一”是怎么来的?话说在甲午战争之前,咱们的北洋水师确实是顶呱呱的。清政府当年花.............
  • 回答
    “北洋水师是当时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这个说法,在历史研究和公众认知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需要更详细地去审视其准确性、具体含义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说法的来源和基础。这个说法通常建立在北洋水师在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夕)的舰船装备、人员训练、战术运用以及国际影响力等.............
  • 回答
    评价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话题。他并非传统意义上能够以辉煌胜利载入史册的英雄,却也绝非一无是处的昏聩之辈。他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晚清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在军事、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困境与挣扎。早年经历与从军生涯:从悍匪到栋梁要评价丁汝昌,就不能不提到他传奇而又充满争议的早期.............
  • 回答
    关于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确实有不少鲜为人知,甚至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细节,远非教科书上那些宏大的叙事可以完全涵盖。这些“冷知识”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深层的社会矛盾、政治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一、 北洋水师的“洋气”与“本土化”纠葛 装备虽精,但使用与维护是老大难: 北洋水师的舰船,如“定远”、“镇远”.............
  • 回答
    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这可不是小事儿,它直接被看作是洋务运动的“判死令”,标志着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彻底栽了跟头。要说为啥这么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你得明白洋务运动的“初心”。那时候,咱们国家被列强欺负得够呛,李鸿章那帮人一看,不行啊,得学人家点儿东西,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他们最开始想学.............
  • 回答
    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后,北洋水师确实面临严峻的军事困境,但其是否具备发动积极军事行动的能力,需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战后北洋水师的残存力量1. 主力舰的损毁与修复 战果: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损失了致远、靖远、经远三艘巡洋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战死),超勇、扬威两艘军舰被击伤,.............
  • 回答
    关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主力尚存”的提问,其实这是一个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偏差。准确地说,北洋水师的覆灭,就意味着其主力已经不复存在。 这里的“全军覆没”和“主力尚存”并非独立且矛盾的两个事实,而是描述了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最终的结局。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过程,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1..............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推崇北洋水师而贬低“国军”(这里我们理解为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及其之后的部分中国军队),需要深入挖掘历史记忆、民族情感、政治叙事以及个体对国家命运的解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喜好,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和历史观的差异。一、 北洋水师的“悲情英雄”形象:一种历史的浪漫化和符号化北洋水师.............
  • 回答
    穿越回1888年,成为光绪帝,要在短短六年之内,让积弱的北洋水师一雪前耻,击败日渐强大的日本海军,这无疑是一项艰巨到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既然身负此任,就必须竭尽所能,扭转乾坤。这六年,将是争分夺秒,步步为营的生死搏杀。首要任务:肃清内部,重塑军魂(18881889年)1888年,北洋水师刚刚成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