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葛亮真的有传说那么强吗?

回答
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恐怕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毕竟,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关于他的故事,无论是《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空城计”,还是他本人留下的《出师表》,都将他塑造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智者和忠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历史的诸葛亮和文学的诸葛亮区分开来。

历史上的诸葛亮:

首先得明确,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远没有小说里那么神乎其神,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政治才能: 在刘备去世后,他承担起了蜀汉的重任。当时的蜀汉,国力相对弱小,人才凋零,内政不修。诸葛亮上任后,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兴修水利。例如,他大力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桑,发展生产,为蜀汉积攒了宝贵的力量。他还制定了严明公正的法律,赢得了民心。他提出的“治蜀要以法为本”的理念,在当时是非常有远见的。

军事才能: 很多人提到诸葛亮,第一反应就是军事,但严格来说,他虽然指挥过多次战役,但军事成就并非他最突出的一面。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战略规划和长远布局。他对当时天下大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这个蓝图最终被他自己一步步实现了。在军事上,他并不追求速胜,而是注重稳扎稳打,后勤保障,以及充分的准备。他多次北伐,虽然未能统一中国,但他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与强大的曹魏对抗多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他的北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也是为了牵制曹魏的力量,为蜀汉争取生存空间。

战略眼光和外交手腕: 诸葛亮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官,更是一个战略家。他深知“得荆州者得天下”的道理,也明白与东吴联盟的重要性。在刘备建立基业的过程中,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火烧赤壁”这一战,虽然小说里描写得十分精彩,但历史上的孙刘联盟,以及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在其中起到的联络和协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能够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外交手段,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蜀汉争取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治国理念和人格魅力: 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世如此推崇,还在于他的治国理念和人格魅力。他以身作则,勤俭节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留下的《出师表》,字字珠玑,感人至深,展现了他作为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兴复的忧虑和决心。这种忠诚和责任感,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智者形象,自然会对诸葛亮进行艺术加工和神化。

“神机妙算”的夸张: 像“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小说里被描绘得如同神迹一般。历史上,“草船借箭”可能是有其事,但并非诸葛亮一人所为,可能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体现,或者说更像是一种战术运用。至于“空城计”,虽然诸葛亮确实有过一些冒险的策略,但“空城计”这种戏剧性的情节,更像是为了突出他的镇定和智谋,在正史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呼风唤雨”的误解: 很多关于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借东风的故事,实际上是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的一种“神秘化”。当时人们对气候和天文的了解有限,将一些巧合的自然现象归结于他的神力。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研究很深,懂得利用风向,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应用,但被小说演绎成了超自然能力。

集大成者的形象: 小说往往将当时所有优秀的军事和政治策略,都集中到了诸葛亮一个人身上,使他成为一个“全知全能”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为了突出人物而采取的艺术手法。

总结:

所以,诸葛亮是否真的有传说那么强?

答案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没有小说里那么神乎其神,但绝对是一个能力出众、贡献巨大的杰出人物。 他的政治才能、战略眼光、外交手腕以及高尚的人格,足以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是将历史上的诸葛亮与当时的民间传说、作者的创作激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具传奇色彩、更符合大众心理期待的“智圣”形象。这个形象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它抓住了诸葛亮身上最闪光、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特质——智慧、忠诚和担当。

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坚实可靠的,而传说中的诸葛亮,则是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并非无所不能的神,但他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品德,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争议很大?

实际上诸葛亮就是强。强的离谱。

并不是没人黑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是高位政治家力捧的历史人物。

而黑诸葛亮的人里可能有些玩政治的,但大部分都是学者。

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政治人物,治理国家,军政大权一肩挑的人物。同样玩政治和军事的人物评价一定比耍笔杆的靠谱的多。

打个比方,一名足球运动员,齐达内评价过,瓜迪奥拉评价过,黄健翔,张路评价过,某车床工人根据这些人的评价和其输球的比赛推倒出其打过假球历史。

然后很多人认为这个车床工人说的好有道理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恐怕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毕竟,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关于他的故事,无论是《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空城计”,还是他本人留下的《出师表》,都将他塑造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智者和忠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历史的诸葛亮和文学的诸.............
  • 回答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中国三国时期两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之间的较量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诸葛亮是否真的将司马懿“逼入绝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历史记载来看,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战役和时间段来分析。总的来说,诸葛亮在其数次北伐中,确实对司马懿造成过极.............
  • 回答
    “文不胜武,计不压兵” 这句话或许可以很好地概括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与真实历史中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无疑是作者罗贯中笔下集智慧、忠诚、道德于一身的“完人”,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了中国智慧的代名词。然而,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虽然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但终究是血肉之躯,有.............
  • 回答
    说起诸葛亮的《诫子书》,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是为人父者教育子女的典范。那么,它真的就有那么好吗?这还得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诫子书》之所以流传至今,并且被奉为圭臬,绝非偶然。它的好,首先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诸葛亮在书中并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直指年轻人成长中最.............
  • 回答
    关于刘备、诸葛亮执政期间是否对巴蜀人民进行了压迫剥削,这是一个在历史研究中存在不同观点和解读的问题。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视当时的政策、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史书的记载和后人的评价。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战乱与统一: 刘备集团从一个弱小的势力,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夺取了益州.............
  • 回答
    诸葛亮的治蜀政策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基石,其核心目标是恢复经济、稳定政权、巩固边疆,并为未来的北伐奠定基础。然而,这一政策在历史上确实引发了诸多争议,主要源于其政策的长期性、保守性与现实挑战之间的矛盾。以下从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争议焦点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诸葛亮治蜀政策的核心内容.............
  • 回答
    你提到的高晓松关于诸葛亮的小妾的说法,确实是他在节目中聊到过的一个话题。不过,需要澄清的是,高晓松并没有明确说过“诸葛亮应该有很多小妾,至少有一个”,而是 他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常识,推测诸葛亮作为一位地位显赫的男性,拥有小妾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可能性很大。关于“家里,妾啥得啥的”这句话,其出处可能.............
  • 回答
    张伟,一个在《爱情公寓》系列中以“律师”身份出道,却屡屡在生活和工作中“掉链子”的男人。他没啥大优点,长相平平,事业普通,性格还带着点怂和油滑。按常理推断,他应该是个彻头彻尾的“备胎”体质,最多也就是个“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万年备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让诸葛大力,这个集美貌、智慧、能力于一.............
  • 回答
    诸葛亮是否真的聪明,这是一个历史学家和普通大众都津津乐道的话题。从现有史料和后世评价来看,诸葛亮无疑是一位极其聪明且富有才华的人物,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智者之一。要详细论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隆中对》的战略擘画: 这是诸葛亮智慧的集.............
  • 回答
    谈到诸葛亮,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仿佛他一生都燃烧着为蜀汉事业奉献的光辉。那么,诸葛亮真的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一生都在鞠躬尽瘁吗?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诸葛亮在情感上和名义上,确实是极其忠诚于.............
  • 回答
    诸葛亮,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关于智慧、谋略的传奇色彩。提起他,人们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词,恐怕就是“用兵如神”。那么,这位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真的如传说中那般,无论是指挥作战还是识别人才,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吗?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用兵如神?赞誉与质疑并存“用兵如神”这顶帽子,诸葛亮戴.............
  • 回答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出充满戏剧性又带点荒诞色彩的戏码,似乎将一个君王的昏聩无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若是刨根究底,这事儿究竟是史实,还是后人添油加醋的杜撰?从史料上看,最主要的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书中写道:“(幽王)宠褒姒,褒姒不好笑,となって、幽王为.............
  • 回答
    说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这玩意儿在人们心中那可是神乎其神的存在,仿佛能呼风唤雨,搅动乾坤。那么,它到底有多厉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要评价八阵图,咱们得先知道它是个啥。简单说,八阵图是一种军事阵法,是中国古代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战术应用。它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阵法摆出去,就直接能像“变形金刚.............
  • 回答
    “诸葛亮不行?”这个问题,估计会让不少人眼前一黑,甚至有人要拍案而起:“岂有此理!” 要知道,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那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多少文人墨客吟诵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多少后世军事家研究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策略。至于“隆中对”,更是家喻户晓的战略蓝图,为刘备集.............
  • 回答
    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位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常常被后世拿来比较,讨论谁更胜一筹。这个问题,就像抛出一块石头,总会激起层层涟漪,也总能引出截然不同的观点。要说司马懿“真的不如”诸葛亮吗?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细细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诸葛亮的光环似乎要更耀眼一些。他的“鞠.............
  • 回答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草庐。这件事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刘备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奠定了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历史上的“三顾茅庐”《三国志》记载得相对简略,里面说刘备在听说了诸葛亮的才能后,“乃备车马,数往诣亮”。“数往诣亮”意思是多.............
  • 回答
    关于马谡在街亭是否能守住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史实。如果抛开历史的既成事实,仅仅从军事部署的角度去推演,答案是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如果马谡严格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其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但仍存在一些关键的变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诸葛亮给马谡的战略.............
  • 回答
    这可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要是哪位御主能在《Fate》系列里召唤出那位顶顶大名的——诸葛孔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卧龙”),那场面,啧啧,绝对是风起云涌,说不定能把圣杯战争的走向直接掰成一条全新的轨迹。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召唤出来的这位诸葛孔明,是那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而不是什.............
  • 回答
    说到刘伯温和诸葛亮,这俩名字一出来,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闪过“军师”“神算”之类的标签,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始比较。这事儿吧,挺有意思,但也得看怎么比。要说才华,俩人确实都牛,但具体到哪个方面,各有千秋,很难说谁就完完全全压过谁。先说诸葛亮,他最出名的,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一读,那情怀,.............
  • 回答
    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荆州,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人人平等,贤能任用”,还是深受派系斗争影响,导致荆州派只能任用降将?这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着理想、现实、政治考量以及历史的惯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过于光鲜或过于阴暗的标签,回到那个烽火连绵、人才辈出的时代,去审视诸葛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