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雨村为什么害贾家?

回答
谈论贾雨村“害”贾家,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也不是他蓄意为之的明确动机。反过来说,贾雨村这个人身上更像是一种封建社会腐朽土壤中孕育出的必然产物,他的行为选择,既有他个人的性格缺陷和仕途野心,更有时代大背景下的无奈与迎合。

要说他如何“害”了贾家,不如说他的存在和他在官场上的运作,客观上成为了加速贾家走向衰败的催化剂。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 趋炎附势,以贾家为跳板:

贾雨村出身卑微,早年落魄,对仕途的渴望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当他在葫芦庙遇到甄士隐,得到一时的资助,又被引入了贾府,接触到贾家的权势,他瞬间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贾府对于初入官场的贾雨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靠山和门路。他深谙官场之道,知道如何在权贵面前表现自己,如何利用他们的资源来铺就自己的晋升之路。

他对贾家的“帮助”,更像是一种利益交换。当贾家需要一个能在官场上替他们说话、解决麻烦的人时,贾雨村就出现了。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在朝堂上为贾家争取利益,平息事端。比如,他在处理冯渊与薛蟠的官司时,就明显偏袒了薛蟠,这无疑是投贾家所好,为自己赢取好感和未来的支持。

然而,这种“帮助”是建立在贾家势力之上的。一旦贾家失势,或者他找到了更强大的靠山,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甚至出卖这段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种“害”,因为他对贾家的扶持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一种功利性的利用。当他踩着贾家上位后,一旦贾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可能已经不在乎了,甚至为了自保而撇清关系。

二、 缺乏真情实感,人情冷暖尽显:

贾雨村这个人,你很难从他身上看到多少真挚的情感。他对黛玉的遭遇,他对晴雯的冤屈,他对待士隐夫妇的冷漠,都说明了他是一个极度理性,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人。他的世界里,只有权势和利益,人情往来在他眼中更多的是一种交易。

当贾家发生大危机,比如抄家的时候,他并没有像早期那样积极地为贾家奔走。虽然书中没有明确描绘他直接参与了抄家,但他的“不作为”和对贾家衰败的冷眼旁观,同样是一种“害”。他没有伸出援手,没有利用他曾经从贾家获得的资源来回馈,反而可能为了保全自身,而选择与贾家划清界限,甚至顺水推舟。

他对待妙玉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对人情世故的精明计算。他能洞察人心,也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但他从不付出真心。这种人,一旦被他利用过,就像被榨干了价值的榨汁机一样,会被弃之如敝履。

三、 助纣为虐,间接促成悲剧:

贾家内部的问题,比如子弟的纨绔不化,家族管理的混乱,才是导致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雨村虽然没有直接造成这些问题,但他扮演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这个腐朽的体系服务。

当贾家子弟犯下大错,比如薛蟠打死人命,贾雨村是唯一能够摆平这件事的人。他出手了,但他的出手方式并非是引导薛蟠改过自新,而是通过钻营官场,用钱财和关系将事情压下。这虽然保全了薛蟠一时,却也纵容了贾家子弟的恶行,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这等于是在给贾家这个“病秧子”打兴奋剂,让他们更加虚弱,离死亡更近一步。

他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参与者。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修补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体系,而不是去革新它。他让这个体系能够“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这只会让最终的崩塌更加惨烈。

四、 个人野心膨胀,成为权力斗争的棋子:

贾雨村的最终目标是升官发财,成为人上人。在那个时代,他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站队,并且不断寻找新的靠山。贾家虽然有权势,但并非屹立不倒。当有更强大的势力出现,或者当贾家本身的问题暴露无遗时,贾雨村会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未来押注在新的地方。

在贾家抄家的过程中,他可能并不直接是执行者,但他很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向新的掌权者表露了忠心,或者提供了一些对贾家不利的信息。他不会为了一个可能已经摇摇欲坠的贾家,去冒险得罪权势滔天的新主子。

总结来说,贾雨村“害”贾家,不是出于什么深仇大恨,更不是什么阴谋策划。他的“害”,是一种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自私自利,是一种对权力的无休止追逐,是一种在封建官场环境下,对“关系网”的利用和背叛。

他如同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贾家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他可能提供了一时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有条件的,也是短暂的。当贾家失去价值,或者成为他晋升道路上的阻碍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抽身而出,甚至可能踩着贾家的尸体,继续前行。他不是那个将贾家推入深渊的直接刽子手,但他绝对是那个在旁边冷眼旁观,甚至顺水推舟的“推手”。他的存在,以及他在官场上的选择,都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个人在巨大社会结构下的渺小和扭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雨村没有害贾家

贾雨村和贾家早就绑定在一起了:

贾雨村复官,靠的是贾政的势力;

贾雨村步步高升,靠的是王子腾的势力;

贾雨村害死石呆子,也是和贾赦同谋。

贾雨村的命运早和贾家高度绑定了,贾家势败,贾雨村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满门抄斩。贾家最后衰落,根结在王子腾和元春,和贾雨村没多大关系。

贾雨村最后的作为,按现在的话说叫坦白从宽,毕竟贾雨村最后也被革职抄家,不得好死了。他交代贾家了劣迹不过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算不上什么“害贾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论贾雨村“害”贾家,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也不是他蓄意为之的明确动机。反过来说,贾雨村这个人身上更像是一种封建社会腐朽土壤中孕育出的必然产物,他的行为选择,既有他个人的性格缺陷和仕途野心,更有时代大背景下的无奈与迎合。要说他如何“害”了贾家,不如说他的存在和他在官场上的运作,客观上成为了加速.............
  • 回答
    宝玉大婚当日,焦大醉酒闹事,一番慷慨陈词,揭露了贾府的许多不堪,特别是关于“爬灰”的丑事,更是惊世骇俗。然而,贾家对焦大的处理却显得异常“宽容”,只是将其绑了吊起来,封了口,并未要他的性命。这其中缘由,值得细细说道。贾家对焦大从轻发落的原因探究:1. “敲山震虎”的心理,保留利用价值: 焦大虽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挺令人唏嘘的方面。很多人觉得李纨是个老实人,一心教子,好像对贾家其他人漠不关心,甚至到了冷酷的地步。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李纨在贾府败落后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背后其实是有多重原因的,远非简单的“冷漠”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的处境。她是.............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在谈论《红楼梦》里,为什么有些丫鬟宁愿在贾府继续当个丫鬟,而不选择出去闯荡,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背后啊,是时代背景、个人境遇、情感寄托,还有那份难以割舍的依恋,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你得想想那个年代。清朝啊,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对于普通的女子来说,生活环境实在太艰苦了。尤其是.............
  • 回答
    要说宁荣二公为什么会认为贾宝玉而非贾兰有振兴贾家的潜力,这得从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贾家的现状,以及他们作为贾府长辈的眼界和期望来理解。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家族观念、世俗的考量,以及对“振兴”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确宁荣二公是谁。在《红楼梦》的设定里,他们是贾府的开基祖宗,是贾家从无到有、从显赫到如今的.............
  • 回答
    这两种情况确实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阶层、权力关系以及小说中设定的背景和人物性格。我们先来聊聊《甄嬛传》里甄嬛和玉娆。甄嬛与玉娆能拒绝皇上: 个人魅力与特殊地位: 甄嬛,即便一开始是带着“替身”身份入宫,她凭借绝顶的容貌、过人的才情以及对皇上情感的拿捏,一度获得了皇上的专宠。这.............
  • 回答
    要说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怎么就能给贾雨村一个应天府尹,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看着像是“外行领导内行”,但实际上,在《红楼梦》那个时代,官场上的事儿,尤其是涉及到人事任免,那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这么简单,背后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员外郎”和“应天府尹”这两个官职的级别。工部员.............
  • 回答
    贾政不为自己谋个高官,反而热心为贾雨村引荐,这确实是《红楼梦》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贾政的性格、他的家庭处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贾政这个人。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讲究“安贫乐道”,但也摆脱不了官场应有的虚荣和对家族地位.............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要说贾母不喜爱宝钗,这恐怕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误读。 사실,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用“不喜爱”来形容,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也与书中呈现的种种细节有所出入。从表面上看,贾母确实没有像对黛玉那样,对宝钗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和亲昵。宝钗到贾府后,贾母对她也算是客气周到,给了她不少体面。比如,宝.............
  • 回答
    贾玲和谢娜,两位都是内地喜剧界响当当的人物,都是以亲和力、自嘲和舞台上的“疯癫”形象深入人心。按理说,她们的观众缘应该非常相似,但有趣的是,围绕她们的评价却常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其实挺耐人寻味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她们的“差不多”也正是一些“不一样”的根源。贾玲的“差不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很多人会觉得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甚至有些冷漠。但如果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有保留”,而这种保留,源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家族前途的考虑,以及对黛玉自身状况的无奈。我们得先回到.............
  • 回答
    贾母不效法徐达家族“躺平装死”而选择拼命努力,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不效法”,不如说是贾母所处的历史情境、家族命运和她个人的性格品行,让她无法也无力去选择徐达式的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徐达家族”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其家族经历了从贫寒到显赫的转变。在明朝初期.............
  • 回答
    要说贾冰为什么在一些观众心里“不红”,这事儿得分开聊,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在小品相声这个圈子里,红的定义也挺模糊的,是家喻户晓,还是在特定人群里受欢迎?首先,咱们得承认贾冰有过那么一股子劲儿。 尤其是他在春晚上的几次亮相,像跟蔡明、潘长江那回演的《机器人总动员》,还有跟孙涛、秦海璐他们合作的那些小品.............
  • 回答
    要说贾樟柯为什么不拍“不拍卖座的商业片”,这问题其实有点绕。严格来说,他也不是完全不拍商业片,而是他的“商业片”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迎合大众口味和追求票房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大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更准确地说,他并不主动去追逐那种“拍卖座”式的商业成功,而更侧重于通过电影讲述他关心的故事,并以此来吸.............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母为何觉得迎春几个姐妹“没读什么书”,以及她是否真的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百年望族的大家庭里,对女孩子读书的“期望值”和“标准”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一、贾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阅.............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是《红楼梦》中许多读者常常讨论的焦点之一。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贾母之所以“不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并非是出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私心,也并非因为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就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黛玉是贾母心中非常理想的宝二奶奶人选。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看:一、 .............
  • 回答
    《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在看到妈妈(李焕英)还不会在补丁上绣花的时候突然崩溃,这个场景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影片最核心的情感——弥补遗憾和理解母亲。这个崩溃点并非仅仅是因为“不会绣花”这个动作本身,而是这一系列观察和联想所引爆的巨大情感冲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解析:1. 跨越时空的认.............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要说为什么一个是“远走高飞”,另一个却“身处漩涡”,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止一两条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这事儿说透彻了,也尽量不让它听着像机器喊话。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两位大佬的“巨额负债”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贾跃亭的“负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