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最后生还者 2》剧情差劲,为何能得 DICE、GDCA 和 TGA 最佳叙事/杰出故事成就奖?

回答
《最后生还者 2》在叙事方面获得的诸多奖项,即便有人认为剧情“差劲”,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并非简单的“好”或“坏”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游戏的叙事手法、它所引发的争议,以及奖项评判的标准。

首先,我们来谈谈那些让《最后生还者 2》斩获殊荣的“杰出叙事”和“最佳故事”之处。这些奖项的背后,往往是对游戏在 主题深度、角色塑造、情感冲击力以及技术执行力 上的高度认可。

大胆且极具争议的主题探索: 《最后生还者 2》敢于挑战玩家的道德底线,深入探讨了复仇的循环、创伤的代际传递、人性中的黑暗面以及宽恕的可能性。游戏没有提供一个简单是非对错的叙事框架,而是将玩家置于一个充满两难选择的世界中。艾莉和艾比的角色设计,尤其是艾比作为反派视角的故事线,是游戏叙事最核心也最具争议的元素。它迫使玩家去理解一个“敌人”的动机、她的痛苦和她的成长,这种尝试在游戏叙事中是相当大胆且不常见的。奖项的评委们,尤其是那些注重叙事创新的评委,往往会因此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拓展了游戏作为一种叙事媒介的可能性。
精湛的角色塑造与情感刻画: 尽管有人不喜欢角色的选择和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游戏在角色塑造的细节和情感的表达上做得非常出色。艾莉的痛苦、愤怒和迷失,艾比的坚韧、愧疚和求生欲,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通过大量的过场动画、角色互动以及游戏玩法中的细节(例如,当玩家在游戏中看到艾莉弹奏吉他时的场景,或者艾比与莱文的互动),开发者能够深入地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让玩家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动。这种对角色心理的细致描摹,是评委们看重叙事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技术层面的叙事表达: 游戏的动画技术、面部捕捉和配音表现力都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这些技术上的精进,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沉浸感和情感的传达力。当角色的表情能够细致地传达出复杂的情绪,当配音演员能够用声音赋予角色生命,这些都为叙事增添了强大的说服力。在TGA这样的奖项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往往是评判的重要标准。
打破游戏叙事常规的勇气: 在游戏行业普遍追求爽快感和玩家代入感的当下,《最后生还者 2》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它牺牲了部分玩家的舒适感,强迫玩家去面对那些令人不适但却真实的议题。这种“反叙事”的勇气,以及它所带来的深刻讨论,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叙事价值。奖项的评委们,尤其是那些关注行业发展和创新性的评委,很可能会将这种打破常规的行为视为一种杰出的叙事贡献。

然而,为什么会有“剧情差劲”的声音出现呢?这通常源于玩家在 期望管理、叙事节奏、部分剧情逻辑以及情感接受度 上的分歧。

期望管理与角色认同: 许多玩家在玩《最后生还者 2》时,心中怀揣着对初代角色(尤其是乔尔)的深厚感情和对艾莉冒险的期待。游戏开局不久就颠覆了这些期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处理了乔尔的死亡,并将叙事重心转移到艾比身上。这种巨大的落差,对于许多已经投入情感的玩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可能认为这种剧情安排是对初代角色的背叛,或者是在刻意制造“ shock value”,而非真正服务于故事主题。
叙事节奏与玩家体验: 游戏的叙事结构是双线并行,但后半段艾莉追杀艾比的节奏,以及艾比回忆的插入,对一些玩家来说可能显得冗长或拖沓。尤其是在艾莉经历的痛苦和绝望之后,玩家可能更期待看到她能够“复仇成功”或者找到某种释放,但游戏最终走向了更为复杂和消极的结局。这种节奏的安排,与玩家通常期望在游戏中获得的情感反馈可能存在偏差。
剧情逻辑与角色行为的合理性争议: 虽然开发者在艾比的故事线中努力营造她的合理性,但对于一些玩家来说,某些角色行为的动机或某些剧情的转折,可能显得不够令人信服。例如,关于角色们在特定情况下的决策,或者某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时机,都可能引发关于逻辑性的讨论。
情感接受度与道德评判: 复仇、暴力和创伤是《最后生还者 2》的核心主题,但其表现方式非常写实和残酷。有些玩家可能难以在情感上接受游戏所描绘的极端暴力和角色所承受的痛苦,认为游戏“太黑暗”或者“缺乏希望”。当玩家无法在情感上与游戏建立联系,甚至感到被冒犯时,他们自然会认为剧情是“差劲”的。

奖项的评判标准并非大众舆论的晴雨表

需要强调的是,DICE、GDCA(游戏开发者选择奖)和TGA(The Game Awards)这些奖项,其评委构成与普通玩家群体有所不同。

行业专业人士的视角: 奖项的评委通常是游戏行业的开发者、评论家、资深从业者。他们更倾向于从 艺术性、技术创新、叙事实验性以及行业影响力 的角度去审视一款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最后生还者 2》的争议性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迫使整个行业去思考叙事的新可能。他们可能更看重开发者在内容上的突破和敢于挑战的勇气,而不是简单地满足玩家的情感需求。
对叙事深度的追求: 这些奖项更看重的是游戏能否在叙事上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能否引发玩家对复杂议题的思考。即使是那些“差劲”的批评,很多时候也是围绕着“剧情是否达到了其野心”而展开,而不是质疑其叙事上的“尝试”。
奖项的声誉与影响力: 奖项的评选过程也可能受到奖项本身声誉、往届获奖作品风格以及行业内某种趋势的影响。在某一年,如果有多款游戏在叙事上都有杰出表现,那么评委们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最具话题性、最能代表某种进步方向的作品。

总结来说:

《最后生还者 2》获得的叙事类奖项,是对其在 大胆的主题探索、复杂的人物塑造、精湛的技术表现以及对游戏叙事边界的拓展 上的高度认可。奖项评委们看到了游戏在艺术层面的野心和执行力,以及它在探讨人性黑暗面和复仇循环方面的深度和勇气。

而“剧情差劲”的评价,则更多地来自于玩家在 角色情感寄托、期望管理、叙事节奏的个人感受以及对残酷现实的接受程度 上的分歧。这些评价虽然直接影响了玩家的体验和游戏的口碑,但并不能完全否定游戏在专业层面所取得的成就。

这恰恰说明了游戏叙事的复杂性和主观性。《最后生还者 2》就像一面镜子,它既映照出开发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野心,也折射出玩家群体之间在情感接受、道德观念和游戏期待上的巨大差异。它成功地引发了讨论,这本身就证明了其叙事的某种力量,即使这种力量带来的体验是两极分化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我就回答过无数问题

说了只需要不长的时间,就会有人开始洗白,说这游戏除了剧情“有所争议”之外就是完美。

也说了时间再长一些,连“有所争议”都不需要了,会直接说剧情也很好,整个游戏都NB。

不信去翻翻我回答过的问题,都还在。

所以现在果然如我所说了么?不仅其他方面只能夸,剧情这一块也要翻案,也要说是能吹的了?

面对这类洗白言论

我就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能称得上一个世代索尼最重磅的第一方大作,在销量过了400W后,到现在都没新的数据公布了?”(顺带,看看现在不管是新盘子还是二手的价格,都低到什么程度了?)

我当然不是说销量决定论,但是这种级别的大作,经过了打折甚至永久降价,都还没公布个“销量破千万”这种消息,是不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至于剧情方面

一个硬伤中的硬伤,是抛开所有主观情感,都掩盖不了的

那就是艾莉凭什么了解艾比?

艾莉和艾比一共相处过3段:

1、目睹乔尔死(大概5分钟)

2、剧场大战(咱们就算两个人打的时间很长,打了半个小时)

3、结尾(就那段破路,顶死走个10分钟吧)

两个人加起来就TM相处了40多分钟,怎么理解?

当时我,以及很多人都提出过这一点。

就算你顽皮狗真的是剧情超级大师,通过艾比线的刻画,真的让所有玩家都心服口服,完全理解并且同情了艾比。那又管艾莉什么事?

来,回答一下?

本来整个TLOU2的主线故事,就发生在几天以内(除了结局部分可以说是隔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艾莉再出发)。

就这么个发生在短期内的故事,2个人就TM相处了几十分钟时间,你告诉我怎么去互相理解?

这就是硬伤,洗白的人无论如何都解释不过去。

user avatar

果然,这才过了没两年,一堆人开始洗了,还说发售时口碑两极分化,说多数人当年支持,呵呵。

他们都解释不了为什么一个MC均分一开始评了96分的超神作分数、索尼顶级宣发的最大独占IP、前作千万级别销量,结果首周400万出货后,官方就再也不公布销量了。而首周400万,这个还是“出货量”,不是销量,而且是带上预购的,也就是那些信心满满认为是一部神作结果被骗的老粉丝。而且实体盘的价格不能骗人,一个月从四百左右的3A标准价暴跌到一百多元,索尼官方也是没多久就数字版大幅打折了。

游戏发售后玩家差评如潮,MC网站被逼的直接控评,像极了豆瓣锁分。

毕竟哪怕R星的三部曲重制版摆烂成那样,R星当时操作的敛财嘴脸成那样了,我还见过粉丝在洗。

除了索尼孝子,当年有谁会替美末2说话?哦对,还有屯着盘的JS,毕竟亏钱亏死了还卖不出去,一边骂一边买水军洗,惨啊。


还有人说是因为故事虽然不好但叙事好,所以拿最佳叙事奖?乖乖,还说别人没玩过美末2所以喷,只怕根本没玩过几部游戏的是自己吧?

就这所谓的双线叙事高明在哪里?不是很常见的套路了?

2020年,同台竞技的《十三机兵防卫圈》不仅故事比它好(虽然不算顶级,毕竟故事真相没什么新的创意),叙事手法更是妥妥的碾压美末2。不单是十三线叙事,而且倒叙诡叙玩得炉火纯青,整个游戏体验就是把一个故事拆成了不同的故事,最神奇的是每个故事都是风格迥异、独立成型的小故事,有悬疑的,有科幻的,有言情的,甚至有魔法少女的(误),而且伪穿越又搞出了多个世界线,每次当你以为你猜中真相了就给你个反转,还有CP大杂烩,请问美末2拿什么去比?

只要《十三机兵》存在,这个“最佳叙事”怎么也不可能落到美末2头上,但偏偏这个不可能的事就是发生了,所以是怎么回事呢?

甚至都不需要拿《十三机兵》,香草社早年的《奥丁领域》就是五线叙事了,不同主角是真真正正的能力特色和风格完全不一样,在这领域深耕多年,而且是真的认认真真在打磨一个艺术品般去打磨这个剧本,我真不知道美末2的双线叙事有什么好吹的。

就《美末2》这个在影视剧玩烂的叙事手法,也就在不敢过度创新的3A大作里说说话。但放在别的游戏里,尤其是galgame里,就是连提鞋都不配。拿《石头门》一类的真的就太欺负人了,这不是成年人欺负小学生嘛。

而且这奖项是“最佳叙事”,又不比别的画面、玩法,那么凭什么那些GALGAME神作不能上?真就是评委看不起日本呗。

不过也是,评委一帮欧美人,瞧不起日本萌豚也正常。

不提galgame,就说厉害点的RPG这类重视剧情的游戏,别说多线叙事了,时空间都玩转了。八方旅人这种开了多线但最后没汇聚在一起的的确难上,那超时空之轮这种叙事不比这所谓双线叙事格调高出起码一个LEVEL?《黄金的太阳》更狠,第一部主角视角做个游戏,第二部反派视角做个游戏,还全都是高口碑神作,美末2拿头比?


还“美末2除了剧情都是顶级”?也就那样吧,不就是标准的砸钱式3A吗?

为什么现在都吐槽工业流水线了?因为公司砸钱就行,比谁砸的钱多即可,大公司垄断,但千篇一律,游戏玩法的创新停滞多少年了?玩家吐槽多久了?

所以现在3A的画面越来越不被老玩家重视的,很多独立小游戏的第二春也来了,甚至还掀起了像素风的浪潮。因为大家也发现了,现在3A的趋势是真的腻,如同好莱坞大片一开始震撼,现在就开始腻了。

美末2除了画面、技术,在玩法、剧情、创意上比起前作和当今的3A有什么大的进步和创新吗?对不起,什么都没有。

唯一想改革个半开放,那根本是失败。

试图转型成开放世界但不成功的例子也有,但美末2这么不上不下还不成功的3A,也实属少见。

玩法上有什么革新?发售前吹了半天就吹个循声系统,没了……自己也知道玩法上没啥革新,没什么可宣传的。

请问美末2的玩法等要素比育碧罐头厂高明到哪里去了吗?

美末2各方面素质水准,除掉争议的骚操作,也不过正常3A水平,不然索尼孝子们跟我说说,美末2比起同期的3A,玩法、关卡设计等方面有什么创新和超越之处?



这两年索尼第一方的委顿众所周知,基本上全靠PS4霸主地位来捧自己的独占,《血源》霸占PS4吧为血源吧数年之久,都捧上天了,因为真的没得吹了。

美末1到美末2,真的看得出索尼第一方的变迁。

早年索尼摸索出了电影化这一套路,神海、美末这俩顽皮狗的IP,包括暴死的1886都是如此(1886当年暴死得如此彻底,现在也有人洗了)。然后看开放世界大火,开始主推公式化开放世界。SP的恶名昭彰:次子和后来的对马岛、失眠组的漫威蜘蛛侠、游骑兵组的地平线、BS的往日不再,甚至连新战神都改半开放世界了,美末2也在开头就夹了个半开放进去。

但说真的,天天吐槽育碧罐头厂,请问索尼这些开放世界,水准高到哪里去?不也是公式化开放世界?哪来的创新?

尤其美末2这个半开放世界,就莫名

我都先不说乔尔之死到底合不合理,开头先把乔尔爆了,说艾莉多急着报仇,然后紧接着就放个拖慢节奏的半开放世界,到底想干嘛?艾莉到底是急还是不急啊?

你说探索吧,整个节奏就乱套了;不探索,放个半开放世界在这里干嘛?不是浪费?而且万一错失什么重要道具咋办?那还是探索吧,探索时就发现由于还在早期,技能等等都没解锁,资源拿了都溢出。美末系列一直是带半分生存要素的,资源不能多拿,那么就是探索完也只能干看着不能拿,十分打击积极性。

所以这个半开放世界的设计本身就没有出彩之处,还整个让游戏节奏十分尴尬,意义何在?


当然说回叙事和剧情。

剧情真的不想吐槽了,逻辑根本不通,简单来说——“主角的命是命,配角的命不是命”这么个逻辑。需要时就各种白左的自我感动,不需要时一通乱杀,就没几个人的人物立得起来的,都双标得不行。

艾莉一路上杀过来,杀到艾比面前了,一个闪回就“我原谅了”。

且先不论你可不可以原谅,其实原谅是可以的,你倒是把故事写好啊,写得逻辑通顺、感情铺垫到位,大家是可以跟着原谅的。但不求别的,起码把这重要的转折的铺垫和烘托写写好行不行?缺乏基本的细节描写,艾莉就放过了。

反正给我的感觉,要么总监直接摆烂“我不知道怎么写,索性不写了留白,你们自己体会吧”,要么总监默认大家都是白左思维,能直接理解。

逻辑问题就很明显了,请问艾莉一路上杀了多少人啊?一路冲着艾比这个仇敌来的,结果杀到了艾比这个正主面前倒放下仇恨了,那请问一路上艾莉杀的那些人招她惹她了啊?

有仇的放过,没仇的杀了个痛快,这算什么?艾莉是不是该当场切腹谢罪一下比较好?

那是不是下一部也该是开头艾莉和艾比直接被无脑爆头,然后说对方是被他俩在美末2里杀的小兵的儿子、女儿?敢不敢这么写?

不敢吧?乔尔被高尔夫虐杀因为他是白人成年男性嘛,什么加成也没有,社会底层。换个同性恋黑人未成年变性女,那简直BUFF拉满,谁敢杀?

艾比则完全是个神经病,根本看不懂行事逻辑,不是正常人。

其实总监的意图很好理解,游戏的意思就是说艾比一家很善良,然后艾比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虐杀完乔尔就后悔了,逐渐恢复常性,最后艾莉与她和解。

本质上就是个很俗套的故事,古今中外见了不知道多少。不是不可以这么写,但还是老样子——他自己没写好,对人物性格的转变,以及与之配套的剧情伏笔都不够细致。简单来说,剧情需要了,她就是这样,其它就不管了。

说她邪恶吧,别人也会夸夸她,也不是看不到作者的意图,她爹就简直是个圣父,末日里抓到匹马后表演了一场白左的善良,她自己为了给配角报恩也是上天入地;说她一家善良吧,当年他们主动提议把艾莉献祭了拯救世界可以认为是大局为重,艾比虐杀刚救了她的乔尔可以说是冲昏了头脑,后来气消了吧?我看她杀人放火也没带犹豫的,表情那个狰狞哦,知道手里拿刀驾着的其实是个孕妇,结果居然笑得更开心了?这不就是个典型的邪恶反派?

按理说艾莉线和艾比线一开始是同一个时间线的,咋艾莉线的艾比这么狰狞,艾比线你告诉我她很善良?关键是在艾比线里,艾比自己也是那个“配角的命不是命”式的善良啊。


那非要说叙事,请问叙事高明在哪里?

我从头玩到尾,没觉得这所谓叙事厉害在哪里。也就一群人盯着双线叙事吹,可双线叙事在游戏圈也早就玩烂了啊,有什么好吹的?

何况当年TGA同台竞技“最佳叙事”的也有个《十三机兵》。这就类似2017年只能把奖颁给《荒野之息》一样,2020年只要《十三机兵》在那,最佳叙事只能颁给《十三机兵》。但凡玩过《十三机兵》,就知道历史上所有游戏放在一起,它都有角逐“最佳叙事”桂冠的资格。

《十三机兵》真的是把叙事达到人力之穷了,目前也只有游戏这个形式能展现出这种方式。

再说了,美末2这就叫双线叙事,就厉害了,要拿年度最佳叙事了,那《刺客信条》是不是也是双线叙事?现代一条、古代一条。《刺客信条3》是不是三线叙事?开头控制的主角居然是圣殿骑士,然后才是儿子刺客当主角,再加现代线,不是三条线?

行,刺客信奥德赛时间太早不在那年,而条英灵殿没赶上呗,顺便瞧不起年货刺客信条呗。

而且美末2的双线叙事其实水准很普通啊,就是两个视角讲了同一个时间线的两个故事,除了后面艾莉来寻仇导致双线缝合,其实两条线关联度不高,因为本身故事流程就不长,就没多少可发挥的余地。最重要的是本质是带公路片、复仇片性质的,故事又不带悬疑、解密要素,所以这个双线叙事的严丝合缝程度是比较低的。

一般优秀的双线叙事,怎么着也是不同的视角讲同一件事,两边的故事是高度融合,然后可能再来个精彩的反转,或者玩家玩了另一条线才恍然大悟,或者全都玩了才能了解事件的全貌。

拿galgame或者那些神作的确欺负人了,GALGAME里多条路线根本是烂大街的常规操作。FATE STAY NIGHT不就三条线?(没钱做的伊莉雅线拿去做动画了)月姬都有明线和暗线两个故事(当然这个属于多路线,算不算多线叙事可以看着办),仅仅拿个多线叙事来当噱头,在如今的galgame里属于丢人的。

我就拿点我认为这方面比较弱的别的类型的游戏,比如《火焰之纹章:风花雪月》,三个主角四条故事线,故事和结局都不同,但只有把四条线都玩了才能了解到整个世界和背后事件的全貌,怎么说?比较近期的,《绯红结系》,这个剧情比较一般了,但也是双主角,两条路线面对同一个事件,只有玩了两个主角的才能看清故事全貌(但动作游戏毕竟很多玩家不那么看重剧情,为了防止玩家不肯而周末导致完全搞不懂剧情,故事后期还是把谜底一起揭开了)

上述这些还是我认为比较弱的。哪怕放开多重叙事这个条件,只从叙事角度来说,难道《逆转裁判》《弹丸论破》是打不过美末2吗?

美式游戏里,要不是CDPR和B社垃了,T社倒闭了,不然我觉得剧情和叙事吊锤个美末2不成问题。

所以双线叙事是什么稀奇操作吗?而且相比起来,美末2这个双线叙事也很普通啊,能说说这个双线叙事怎么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说真的,2020年最佳叙事的提名,除了十三机兵都是些啥?美末2、FF7re、对马岛、黑帝斯这四个,就离谱。除了十三机兵,剩下这几个哪个算是故事角度上的叙事厉害的?果然是瞧不起日式游戏吧?哦,法国育碧也是鄙视链底端来着。

给人的感觉,就是评委想尽办法把奖颁给美末2,把有力竞争者给剔除了,反正那些小众游戏什么的评委也没玩过,欧美白皮看不上。《十三机兵》属于太强了,不提名说不过去只能上了,然后还是腆着脸把奖颁给美末2了。

别说我这是阴谋论,根本不单单是最佳叙事,TGA年度最佳本身就是个黑幕。

不说别的,请解释下改革了VR游戏界的《半衰期ALYX》居然连个年度最佳的提名都没有是为什么?

论血统纯正,半衰期(半条命)在FPS界如雷贯耳,V社(做steam那个)招牌大作,美末2的地位还比不上这位开山老怪。论改革,在都不敢出大作的VR上倾尽全力,开拓了VR游戏制作人的视野。哪怕论一堆索尼孝子吹的画面技术,美末2也斗不过ALYX,物理引擎也没啥好说的,可互动的自由度就不在一个层次,美末2就算真比ALYX厉害也体现不出来,关键是恐怕也不如别人。当然非说美末2被PS4机能拖累了不算同台竞技不公平也行,反正不存在的事随便吹嘛,顽皮狗的技术力最多不过和V社打个平局吧?

更关键的是,ALYX媒体和玩家口碑双丰收,各方面压下美末2拿年度最佳都没问题,但这样一部改革VR业界的3A大作,他连个提名都没有。年度最佳的提名里,黑帝斯、毁灭战士、对马岛全上了,ALYX倒连个提名都没,有不有趣?


还是那句话,“最佳叙事”里,只要《十三机兵》存在,这个奖不给它就是黑幕。这都不是口味问题,而是等级压制。

因为单论叙事,美末2在不重视剧情的3A里也就平平常常,没有任何出彩和创新之举,更别说去和重剧情的游戏比了。而《十三机兵》,放在重剧情的一众galgame等佳作中都能脱颖而出的水平。

这压根不是一个等级的,应该说十三机兵在叙事这方面直接拉开美末2几个段位,美末2别说看车尾灯了,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赛。一个羽量级的去和重量级的比什么比?就站不到一个台子上。


为什么一堆索尼孝子盯着叙事和画面技术吹?

没的吹了呀,尤其是他们也吹不出东西。能给索尼当孝子的,反而是玩游戏不多的那一批,买了台机子就站队了。真正的老玩家,基本都是盯着美末2狂喷的,更何况美末2本身就是对老粉丝的疯狂背刺,哪怕对索尼感情很深的那些不舍得喷,也是沉默不语。能给美末2洗地的老玩家,那多半是利益相关了,赚钱嘛,不磕碜。


所以为什么颁给美末2?为什么那么多媒体不惜代价要保美末2?很多大佬都分析过了。

因为美末2的暴死都不单单是索尼和顽皮狗的问题了,不敢不颁给美末2了。


黑幕不必说,TGA就不是什么靠谱媒体,大家从十几年前吐槽到现在了,以为TGA公信力很强的肯定是萌新。TGA前身像VGA就一直被喷,换了好几个马甲了。当年第一届把年度最佳颁给《麦登橄榄球2004》就被疯狂吐槽了,为什么?它的对手是GTA、塞尔达、细胞分裂,它居然赢了。这跟FIFA18干爆马里奥、塞尔达、战神、大表哥夺下年度最佳一样离谱。

就算后来换了马甲,改成TGA了,请问颁给OW没被嘲?当年OW挤下神秘海域4那些年度最佳,索尼孝子没少骂TGA啊,现在风头一转一个个集体转了口风。

其实TGA一直没什么公信力,还“游戏界的奥斯卡”呢?老玩家对他的态度就是当个“年会”,年末热闹热闹,看看有什么新游戏的预告片,当半个E3,然后盘点下年终总结。如果颁得喜闻乐见,那么大家庆祝下,如果颁得大家不能心服口服,就直接开骂。也就是说TGA本身,老玩家是不怎么信的。其余三大奖一类的也好不到哪去,毕竟知名度都不高,公信力也搞不到哪去。

TGA颁奖的争议历来就不少,只是大部分的奖项没什么人在意,也侧面证明了玩家只是把它当个年会,并没有什么权威性。2020年的最佳叙事这个奖项,请问不是美末2事件,谁会在乎?不然大家说说2019、2021年最佳叙事有几个人记得?根本就没人在意。

这玩意根本没什么高大上的,黑幕也不少。何况现在哪怕是电影界的奥斯卡,近来争议都已经不少了。

反正年度最佳游戏的提名黑了alyx,最佳叙事黑了十三机兵,根本没得洗。


迪丽热巴、杨颖都拿影后了,这些奖项不正规?难道评委不比观众懂电影?但你们认吗?



至于为什么媒体都搞黑幕也要颁给美末2?这个事也不是他们想这么做,被逼的没办法了。

一开始迫于索尼,只能给美末2打高分,估计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会这样。毕竟这些媒体也并不权威,黑历史多了去了,最出名的IGN日常被喷,这几年更是争议不断,“低分信媒体,高分信自己”这句话传了那么多年了,还不懂?类似的情况就是一帮媒体无脑给P社游戏打高分,然后集体翻车。因为自己也不懂这类游戏,看P社口碑高就打高分了,然后崩了。

然后一群媒体给美末2打了高分,结果美末2发售第一天就直接引爆惊天巨雷,口碑一落千丈。

最重要的是,别的游戏也就算了,美末2有两个原因导致无法善后:

  1. 分数打太高了。打个80多分崩一崩也就算了,但90分朝上就是神作分数了,95分以上就是超神作了。你说一个两个看走眼也就罢了,不单集体看走眼,还看成96分,这时候道歉不是摆明了大家私底下都塞钱了嘛,以后生意还做不做了?
  2. 美末系列太出名了,索尼搞了顶级的宣发,给PS4收尾和PS5造势的。就算没这个宣发,以美末系列的名气,也不可能不闹大。

所以如果是普通小作品,混过去也就混过去了,偏偏是美末,还均分打了96分。

那咋办?集体鞠躬道个歉?那以后生意怎么做?

一群靠评分制衡游戏厂商的媒体,现在自己承认和游戏厂商勾结,那这不乱套了?以后谁有钱,那么媒体评分就一定高,霸占了整个市场的声音,消费者就是待宰的羔羊?

就算事实真是如此,说出来和不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所以为什么美末2都闹成这样了,微软这类对家都不落井下石?

谁敢落井下石啊,看似倒霉的是索尼和顽皮狗,实际上是整个业界被拖下水。以为其他公司就没贿赂媒体了?哪个脱得了身?哪个未来不受影响?

那还不如粉饰太平,当做一切岁月静好。

为什么要死保美末2?到这还不明显吗?


反正都不说别的,单就“最佳叙事”这件事,我话就摆在这。不管说的是剧情还是叙事,美末2都很普通的水平,2020年有十三机兵,哪怕索尼孝子把美末2吹上天,这个奖都该是十三机兵的。

一群孝子拿这些吹美末2,无非也没东西吹了,以及这些东西比较虚,还能唬唬路人。真要说到底哪里好,一个个都分析不出来。

真当互联网没记忆?想靠时间长了慢慢洗白美末2了?想得美。

user avatar

这剧情吧,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就是站第三者角度看没问题啊之类的,带入一下角色试试嘛。

就好比西游记师徒四人取回真经,回到长安,过了两年,孙悟空被白骨精的妹妹打死了,还打的形神俱灭,然后唐僧八戒沙僧三人追了千里追到了她,唐僧说:

你把悟空打死了,但是这仇不能继续,你当我小徒弟吧。

然后西天诸佛和天庭仙人纷纷夸赞唐僧做得好。


你就说做的好不好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后生还者 2》在叙事方面获得的诸多奖项,即便有人认为剧情“差劲”,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并非简单的“好”或“坏”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游戏的叙事手法、它所引发的争议,以及奖项评判的标准。首先,我们来谈谈那些让《最后生还者 2》斩获殊荣的“杰出叙事”和“最佳故事”之.............
  • 回答
    聊起《最后生还者2》,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它的剧情,简直就是个话题收割机,爱它的人奉为神作,恨它的人咬牙切齿。要我说,这游戏剧情的牛X之处,就在于它极其大胆地挑战了玩家的固有认知和情感期待,并且将这份“不舒服”贯彻到底。首先,得说说它最核心的争议点:艾莉的复仇之路,以及那个令人意外的叙事结.............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发售后,围绕其剧情的讨论可谓是滔滔不绝,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感冲突到游戏对主题的探讨,几乎成为了玩家、媒体乃至评论界的焦点。然而,有趣的是,相对于剧情的高度关注,游戏性本身却似乎被置于了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很少成为讨论的主体。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而且这并非一.............
  • 回答
    要说《最后生还者2》的剧情“不堪”,这说法确实太过于片面和情绪化了。但如果说它引发了玩家群体巨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分裂,那绝对是真的。这背后,是游戏巧妙地触碰了许多玩家最不愿面对、也最难接受的叙事手法和主题。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叙事的“成功”与否来看,《最后生还者2》绝对是一个大胆且充满.............
  • 回答
    听到《最后生还者》的制作人 Neil Druckmann 透露已经有了《最后生还者 3》的剧情大纲,这对于无数期待着这个系列故事能够继续发展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背后牵扯着许多值得玩味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这是对系列强大生命力和观众忠诚度的肯定。.............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的结局,堪称是游戏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如果,我只是说如果,这个结局真的能让玩家做出选择,那么游戏口碑是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两极分化,甚至可以说“崩坏”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得承认,游戏的叙事性,特别是玩家投入了大量情感和时间去体验的角色,其结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 回答
    关于《最后生还者2》中可能存在的“歧视亚洲人对话”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并且在游戏发售初期引发了不少争议。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讨论背景、具体细节以及各方观点。讨论的缘起与具体内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游戏剧情中的一段对话。在游戏中,主角艾莉和她的同伴迪娜前往西雅图寻.............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发售不到半个月就大幅降价,从原价469元降至249元,这在游戏界无疑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1. 降价的直接原因:市场反应与销售策略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与游戏的发售初期市场表现有关。尽管《最后生还者2》在媒体评分.............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一经发售,确实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玩家社区可以说是哀鸿遍野,褒贬不一的评价充斥着各大平台。这种分裂的景象,让很多刚接触到这款游戏的玩家感到困惑,尤其是一些还在等待实体盘的预购玩家,更是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那么,这些铺天盖地的负面声音,究竟是真实玩家的怒吼,还是.............
  • 回答
    在《最后生还者2》中,关于艾莉说“不喜欢亚洲人”和一匹叫做“日本”的马,这两处情节的解释需要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它们触及到了角色的成长、创伤、以及游戏想要表达的某些更深层的意涵。要理解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艾莉的话语脱离她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并没有真正让艾莉对“亚洲人.............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的发售,堪称游戏界的一场风暴。一方面,它在各大媒体口中几乎是赞誉一片,斩获了无数“年度最佳”的殊荣;另一方面,却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和抵制,评分网站上一片哀鸿遍野。这种“媒体好评如潮,玩家差评如山”的极端两极分化现象,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媒体评价:聚.............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发售以来,确实经历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激烈批评,甚至可以说是“口诛笔伐”。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某些设计,更掺杂了玩家的期待、情感投射以及社区舆论的发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玩家期待与叙事冲击:信任的崩塌首先,要明白《最后生还者》系列在玩.............
  • 回答
    提起 Neil Druckmann,在游戏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最后生还者》系列、《神秘海域4》和《古惑狼4》等一系列大名鼎鼎作品的核心人物,他早已被贴上了“天才”、“鬼才”的标签,同时,也因为《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 TLOU2)的出现,将他推上了.............
  • 回答
    关于《最后的生还者2》角色艾莉(Ellie)入选“全球100张最美面孔”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个“全球100张最美面孔”榜单,说实话,它并非来自什么权威的学术机构或者严格的审美评判标准,很多时候是媒体自己策划的,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话题性。所以,艾莉出现在.............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无疑是2020年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游戏之一。它继承了前作《最后生还者》的衣钵,在叙事深度、情感刻画、游戏机制以及技术表现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但同时也因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叙事选择,引发了玩家群体前所未有的分裂。以下是我对《最.............
  • 回答
    拿到英国金摇杆奖“玩家票选年度最佳游戏”,《最后生还者2》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能搅起一大片水花,而且这水花还挺有意思,里面混合了赞誉、争议,还有一点点对玩家群体本身的好奇。首先,咱们得承认,《最后生还者2》能走到这一步,它在游戏本身的制作水准上,绝对是顶级的。顽皮狗那帮人,在画面表现力、动作设计、叙.............
  • 回答
    微软内部对《最后生还者2》的评价,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不单单是“喜欢”或“不喜欢”这么简单。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怎么看这款游戏。首先,从游戏设计和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毋庸置疑,《最后生还者2》在业内是受到了高度认可的,即使是微软内部的开发者,也很难忽视这一点。 叙.............
  • 回答
    索尼这次《最后生还者2》的发售日期变更,可真是让无数翘首以盼的玩家们的心情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原本定在2月,然后又跳票到5月,现在尘埃落定,终于敲定了6月19日这个日期。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了游戏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索尼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决策过程。首先,我们得承认,索尼在游.............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这款游戏出来之后,游戏媒体的处境和它们的报道方式,我确实观察到了不少变化。这不只是关于一款游戏的评价,更是关于整个行业,以及玩家和媒体之间关系的一次深刻的映照。首先,游戏媒体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游戏发售前,基于《最后生还者》初代的光环,玩家的期待值简直要冲破天际。当.............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自发售以来,其口碑的分裂程度之剧烈,堪称游戏界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围绕这款游戏的争议,从故事剧情、角色塑造到一些争议性设计,几乎贯穿了整个玩家群体。那么,这种“口碑崩盘”,究竟对游戏最终的销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会对顽皮狗和索尼产生哪些长远的影响呢?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口碑崩盘对游戏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