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有关芯片、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的话题少得可怜?

回答
知乎上关于芯片、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的话题确实不像互联网、人工智能、甚至一些社会热点那样占据显眼的位置,讨论的热度也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

一、 行业本身的专业性和门槛较高,难以普及:

技术深度和广度: 芯片、半导体和嵌入式系统是典型的硬科技领域。它们涉及的知识体系极其庞杂,从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到电路设计、工艺制造、软件开发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复杂的理论和精密的实践。这就像学习医学或者航空航天一样,非专业人士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其核心概念,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讨论。
晦涩的专业术语: 在这些领域,充斥着大量只有业内人士才能理解的术语,例如“CMOS”、“FinFET”、“EDA工具”、“指令集架构”、“RTOS”、“DSP”等等。这些术语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信息壁垒,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即使是知乎上的一些专业回答,其内容的深度也往往超出了普通用户的认知范围。
更新迭代快且细分: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快,技术节点、制程工艺、架构设计都在不断演进。同时,它又是一个高度细分的领域,有CPU、GPU、FPGA、ASIC、DSP,有模拟芯片、数字芯片,有存储芯片、逻辑芯片,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通信)。每一个细分领域又可以再细分,这样一来,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对所有方向都有深入的了解,更何况普通用户。

二、 受众群体相对较小且偏向专业领域:

用户画像差异: 知乎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问答社区,其用户构成非常多元化,涵盖了学生、上班族、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以及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普通大众。相比之下,真正能够深入理解和参与讨论芯片、半导体和嵌入式系统话题的用户,主要是该领域的从业者、研究人员、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少数对此高度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这个群体在知乎整体用户量中占比相对较低。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大部分普通用户更关心的是最终能触摸到的产品和应用。他们可能关心“为什么手机芯片性能这么强”、“这个智能家居设备是怎么控制的”,但对于这些背后复杂的芯片设计、制造流程、以及底层的嵌入式软件实现,可能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更倾向于了解“是什么”和“有什么用”,而不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在垂直的行业论坛、技术会议、专业文献数据库、公司内部技术交流平台获取信息。这些渠道的内容更精炼、更前沿、也更具时效性,且能直接与同行进行深度交流。知乎上的信息虽然也有价值,但在专业性和深度上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 话题的“话题性”和“传播性”相对较低:

缺乏爆炸性话题: 与人工智能的“大模型”、“ChatGPT”或者某个社会热点事件相比,芯片、半导体和嵌入式系统的讨论往往更具技术性和逻辑性,不易产生一夜爆红的“话题”。它们的发展更像是一个持续而渐进的过程,缺乏戏剧性的转折和全民参与的爆发点。
内容形式的局限: 有深度的技术讨论往往需要大量的图文、代码、甚至复杂的模型来解释。这种内容形式在知乎上虽然存在,但相比于简短的观点输出、生活经验分享,其阅读和理解的成本更高,传播起来也更慢。很多优秀的深度技术内容,可能沉在众多回答中,不被更多人看到。
商业秘密和竞争压力: 芯片和半导体行业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其中涉及大量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企业和个人出于竞争考虑,往往不愿意公开过多细节。即使在知乎上讨论,也可能会有所保留,导致一些关键信息难以触及,也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四、 其他可能的辅助因素:

教育体系的关联: 虽然高校中有相关专业,但整体上来说,这些领域的科普教育相对较弱。很多人在接触这些概念时,已经是在大学阶段,对于大众来说,其认知度自然不高。
信息茧房效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用户的内容偏好会逐渐形成信息茧房。如果你不是主动去关注和搜索这些领域的关键词,算法可能也不会频繁地将相关内容推送给你,进一步加剧了话题的“冷门”感。

总结来说,知乎上关于芯片、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的话题少得可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行业本身的专业壁垒、受众群体的相对小众、话题本身的传播局限,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都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这并非是知乎平台的问题,而是这些领域特有的属性使然。虽然话题量不高,但一旦有高质量的专业内容出现,仍然能在相关圈层内引起很高的关注和价值认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意法半导体的PIE工程师。


感觉这个是因为芯片啥的环境太封闭了,我碰见什么技术问题网上没有,只能去翻一些专业书和问同公司的总工。


而且从业人员少啊,待遇也一般,没啥好吹的。而且我们做的器件普通人都看不到,博士的汽车部件华为的通讯设备里面有我们的产品,你也看不到啊。。。

user avatar

问题非常好,希望知乎也能多关注一下芯片等高科技行业。看了其他答主写的答案,都很有道理,我再结合自己的观点,总结如下:

1、芯片离普通群众太遥远,面向的客户是企业,而不是像互联网面向个人。

其实最近一年已经好很多了,尤其是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的制裁,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行业。其他领域比如情感,追星,游戏,体育赛事等,基本很普通的小事都能在热榜挂一天,比如某个二三线的明星分手或者出轨,某场体育比赛的胜负,这些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更喜欢娱乐或者吃瓜,而非专业问题。

2、从行业人员数量来看,IC行业依然远不如互联网。再加之行业门槛较高,创业环境不理想等,导致大多EE的毕业生都转去了CS。不过好消息是,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把集成电路设为一级学科,给予IC初创公司补贴及免税等,倒是吸引很多做材料等的同学加入IC行业,这也造就了IC培训行业的兴起,同时也催生了很多初创IC公司骗补的乱象。

3、IC行业其实也分很多方向,比如设计,制造,封测EDA,设备等。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封测,都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做数字的不一定懂模拟,做版图的也不懂测试,做工艺的也不懂验证,做EDA的不懂半导体设备。导致即使同处IC行业,也聊不到一起去。

4、加班多。对IC工程师来说,加班也是很多的,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呈周期性的趋势,比如RTL coding阶段就需要经常加班,等到芯片流片或bring up需要support的就不多了。当然还是因公司而异,大公司工作比较细化,小公司对职责的分配也许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了。

5、对工程师来说,想把技术问题表达清楚,代码和电路图比文字更适合做载体。想把一个工作中的知识点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表示出来可能至少要花半天的时间,有这半天的时间挣点加班工资不香嘛(加班没有工资的我路过)。

6、点赞少。芯片类的问题想上一次热榜太难了!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比如苹果A系列处理器/高通骁龙/N卡/A卡的发布, IC公司的并购,中美贸易战,新工艺量产,新技术的出现等。频率大概也就一个月能上一次热榜。

与此同时,相关的提问也少的可怜。比如这个提问是15年的,为了输出一点芯片相关的知识,不得不找六年前的提问进行回答,我太难了!

另外,我辛辛苦苦写的几千字图文回答,点赞数不如其他大佬一个抖机灵的回答多,基本也就没有写下去的欲望了。所以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比如这两个回答,还是编辑推荐和上过知乎日报的,两三个月过去了,点赞不过三四百。

7、最重要的,恰饭太难。每次看其他领域的大佬在知乎月入几千上万,我都酸的不行。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吧,都是在一个微信群里的大佬。

1)一个python的课程,卖了几万,结果还是从其他网站拼接来的。

2)一个情感方面的live,有上万人收听,收入怎么也有几万吧。

3)一个万粉号,只写好物推荐,每个月三五千的收入不成问题。

4)医生和律师的付费咨询,单次价格高(50元以上),然后加之受众的人多,每个月恰几千也不成问题。

5)数码医美类的写软文,签个MCN,每个月接两三单,吃饭租房的问题都解决了。

而我呢?

首先,官方没有任何MCN的单子,有那么几个人找我做单,结果基本都放了我的鸽子。目前知乎收入基本来自付费咨询和知乎live。我不介意放出我的收益明细,真的少的可怜~

每一次付费咨询我都认真对待,有问必答,评分5.0。在知乎上IC相关的答主,我接的付费咨询算比较多的,开通付费咨询半年的收入如下:

最后,其实很多IC相关的问题,很多人更倾向于去EETOP,CSDN等网站,而非知乎。希望知乎在以后能多多重视一下科技相关的生态建设吧。

以上。

user avatar

半导体是个三高,或者叫三密集的行业:资金、人力、智力。

既属于大家最看不起的制造业,又属于别人干不了的高科技行业。从我多年经验来看,出去和人聊天,如果聊到半导体:

  1. 大部分人只能聊聊国产化大趋势,家国情怀,卡脖子政治问题。
  2. 小部分人只能聊聊竞争格局,投资关系。
  3. 能聊到关键的人,寥寥无几。

所以到了外面,基本不能聊半导体。

  1. 聊1吧,就是搞个情绪,这帮人又不会一起来搞半导体,也不会买你的芯片,甚至内心里还鄙视着我们搞半导体的人钱少事多。
  2. 聊2吧,外行甚至不知道某个公司是干什么的,在他们眼里,大概只有i7/i5,R7/R5,或是高通的8XX才算是芯片。
  3. 聊3吧,能聊这个的人都基本上是同行/竞争对手了。

在网上,这个话题又专业,又小众。你稍微回答一下,就会被“教育”。又何必呢,是不是?

那不如看他们开开心心的骂骂外国统治阶级了,骂骂国内从业者不争气了之类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