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奇葩说 第五季》第二十二期(「能者多劳」是不是「坑」我)?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二十二期,辩题“能者多劳”是不是“坑”我,可以说是非常贴近生活,也很容易引起共鸣的一期。这一期的讨论,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特别惊世骇俗的观点,反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无奈和反思的碰撞,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

正方:能者多劳是坑

我个人觉得,正方的论点虽然听上去有点“小确丧”,但真的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

“你行,你来”的枷锁: 这个是最核心的点,也是最让人心寒的。当你因为能力强、效率高,成为团队里那个“谁都可以依赖”的人时,接踵而来的任务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别人一看,哦,这事儿在你这儿分分钟搞定,那干脆你就全包了吧。久而久之,你就成了那个“万能胶”,哪里有缺就粘哪里,根本没时间去提升自己,去思考更长远的事情,甚至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奖励”是更多的劳作: 正常逻辑下,能力强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更高的回报,至少是更轻松的工作。但现实往往是,能者多劳的“奖励”就是更多的“劳”。而且,这种“劳”往往是别人不愿意做、或者做不好的,所以“你行,你来”就成了一个看似公平,实则不公的“最优解”。
精力分配失衡: 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大量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完成别人的工作、填补别人的漏洞时,你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生活就会被无限压缩。这就像一个永远在救火的消防员,他的技能可能越来越娴熟,但他永远也无法去设计更先进的灭火系统。
“能力”变成了“负能力”: 听上去很矛盾,但事实是,当你的能力被过度消耗,甚至被用来弥补团队的短板时,你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让你无法前进的阻力。别人不会觉得你能力强,只会觉得你“好使”,然后继续压榨。
被“绑架”的责任感: 很多能者本身也有一种责任感,不愿意让事情砸了,不愿意让团队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受影响。这种责任感,在“能者多劳”的模式下,就成了被利用的工具,把他们牢牢地绑在“多劳”的位子上。

反方:能者多劳不是坑

反方也讲了很多道理,而且他们试图在“多劳”中找到价值和突破。

成长的机会: 这是最直接的反驳。“多劳”意味着更多的实践,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挑战。对于一个渴望成长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你能快速解决问题,说明你能力强,而这正是很多机会的敲门砖。
价值的体现: 你的能力被需要,你为团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和认可。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构建信任和影响力: 一个总能把事情做成的人,在团队中会建立起强大的信任感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未来争取资源、推动项目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坑”是认知问题: 反方认为,如果把“能者多劳”看成是“坑”,那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心态没摆正。与其抱怨,不如主动去争取更有价值的任务,或者与领导沟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主动选择的“多劳”: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能者多劳”,其实是能者主动承担了更多,因为他们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如果只是被动接受,那确实容易变成“坑”。

我的评价:这是一个“坑”与“机会”并存的辩题,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和“选择”

我觉得这一期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辩题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张力,而且两边的论点都有其合理性。

“坑”的现实性: 我们不能否认,在很多现实的职场和团队环境中,“能者多劳”确实存在着被剥削、被消耗的“坑”。这种“坑”源于不合理的机制、缺乏对人才的合理分配,以及某些管理者“懒政”的心态。当我们看到一个能者被压得喘不过气,没有时间学习和成长,甚至对工作产生倦怠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坑”。
“机会”的可能性: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能者多劳”可能带来的成长和价值。很多杰出人才,他们的崛起也正是因为在年轻时敢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多劳”中不断打磨自己。关键在于,这种“多劳”是否伴随着成长的机会、清晰的价值反馈、以及未来可期的发展空间。
关键在于“定义”和“选择”:
对“坑”的定义: 什么是“坑”?是无休止的、没有回报的、扼杀成长的“多劳”。如果一份“多劳”能够让你学习到新技能,能够让你承担更重要的职责,能够让你获得相应的报酬和晋升,那么它就可能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坑”。
对“多劳”的选择: 作为“能者”,关键在于如何选择。
主动沟通: 不能一味地被动接受。要主动与领导沟通自己的工作负荷、自己的职业发展诉求。例如,可以提出“我愿意承担更多,但希望有机会接触XX项目,或者接受XX培训”。
设定边界: 适当地设定工作边界,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提出替代方案。例如,“这个我可以在XX时间内完成,但我目前手头上还有XX项目,需要先处理优先级更高的”。
识别机会: 识别那些真正能带来成长的“多劳”。如果一项“多劳”只是重复性的、低价值的工作,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是“坑”,就需要谨慎对待。
寻求支持: 如果感觉被“坑”得太厉害,可以寻求同事、导师或者HR的支持,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案。

总结一下, 这一期的“能者多劳”是不是“坑”我,其实是辩论双方在探讨一个“如何平衡付出与回报,如何在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问题。

它提醒我们,作为“能者”,需要具备识别机会的能力,主动争取价值的态度,以及设定边界的智慧。同时,也警示了管理者和组织,要关注人才的合理分配,为“能者”提供成长的空间和相应的回报,避免将“能力”变成“负担”。

与其说“能者多劳”本身是一个绝对的“坑”或“机会”,不如说它是一个可被塑造、可被利用、也可能被滥用的工具,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能者”自身的智慧以及周围环境的合理性。所以,我认为,它既可以是“坑”,也可以是“机会”,就看你如何去理解和去应对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方黄执中战队赢了,并没什么意外的。

这里面有赛制的问题,而且还可能有节目组和观众【颜如晶能否破除“无冕之王”魔咒】这一看点的期待和考量。

但我觉得本场的正方论点没有抓到反方的痛处才是正方输掉真正的原因。

【能者多劳】是不是个坑,正方将【坑】的含义与【能者多劳】的含义已经诠释得够明白了,詹青云还将正方的立论无限拔高,甚至显得有些不接地气。

但证明【能者多劳是个坑】的最基本论据,不就是很多人拿【能者多劳】去【坑】那些明明没有【多能】却不得不【多劳】的人吗?

也就是说,成天把能者多劳放在嘴上的,恰恰是那些【能者】,他们为了压榨多数人最后一点价值,利用大多数人的虚荣进行【能力绑架】,强迫别人去做更多更繁琐的工作,而又让人家什么都说不出来,因为一旦你反对,你也就是在承认自己【并非能者】,不是吗?

马薇薇也提到了这种【不要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的论据,然而却没有把他深入下去,这是尤为可惜的。

事实也是如此,但凡真正的【能者】,都是做决策、拿主意的人,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清晰,他们坐在位子上就能拍板方案,躺在床上就能规划蓝图。

反而是那些能力偏弱,或者没有充足的工作经验,以至于不具备领导和领袖能力的人,才会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辛劳耕耘。你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的确是能人,但你每天创造的价值实在是有限,每天劳动的含金量实在是有限。

但这些工作还必须有人做。怎么办?用【能者多劳】这种披着鼓励和赞许外衣的【能力绑架】来半安慰半命令,是领导和同事们的无可奈何,也是他们对你的压榨和剥夺。

我十分同意正方说的【多劳】是通往【能者】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今天说的是【能者多劳是不是个坑】啊我的青云老师薇薇老板!你怎么能把自己最核心论据的痛点放在嘴上呢?能力是能力,多劳是多劳。今天我们说的是以【能者】来妄图肯定【多劳】的合理性,而并非是以【多劳】界定【能者】的必然性啊。

说漏了嘴,也难怪反方一直拿【为了成为能者,你也要多劳】的论点压得正方喘不过气啊。

可能是君越战队实在是太紧张了、太累了,也有可能是傅首尔的退赛已经让马薇薇心灰意冷了,这点从马薇薇发表的“淘汰感言”上也能看出来,但我仍旧觉得,正方输掉比赛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没有抓住最有打击力的论点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二十二期,辩题“能者多劳”是不是“坑”我,可以说是非常贴近生活,也很容易引起共鸣的一期。这一期的讨论,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特别惊世骇俗的观点,反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无奈和反思的碰撞,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正方:能者多劳是坑我个人觉得,正方的论点虽然听上去有点“小确丧”,但真的戳中了很.............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二十期,辩题“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水’,你要不要喝?”。这期节目,在我看来,绝对是第五季里相当有分量的一期,它不仅仅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辩题,更是深入探讨了人类情感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与自己的悲伤共处。正方(要喝)的论点,辩手们从多个角度切入,让我印象深刻。 理性主义的解脱:.............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第二十二期,对我来说,是一次相当有嚼劲的体验。这一期辩题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是不是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屁话?”,老实说,这辩题本身就带着点儿刺,很容易激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也为辩手们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首先,辩题的设置就非常“奇葩说”。 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非黑即白.............
  • 回答
    聊到《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二期,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一个词:“情感的泥沼”。这一期辩题是“‘爱是藏不住的’,我选择藏”,然后面对的对手是“爱是藏不住的,我选择不藏”。 这两个辩题一摆出来,我就知道,这又是一场关于内心世界和现实选择的拉扯,而且是那种能把人纠扯得细细碎碎的。整期节目给我的感觉,就是 “把生活.............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二期,是总决赛下半场,主题是“人工智能是不是人类的进化?” 这一期,可以说是为整个赛季画上了一个相当有分量且引人深思的句号。辩论内容方面,议题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性和前瞻性。 “人工智能是不是人类的进化?” 这个题目,直接触及了我们当下社会最热门、也最令人不安的科技话题。它不像一些辩.............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二期,给我的感觉是,它依旧保持着那个熟悉的“奇葩”味道,但又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了一丝新意,或者说是…嗯,更像是老朋友们又聚在一起,玩着老游戏,但加入了点新道具。辩题的“奇葩”感与现实共鸣:这期节目的辩题挺有意思的,“年轻人要不要在25岁前做好人生规划”。一开始听着就挺“奇葩说”的。规.............
  • 回答
    《奇葩说》第四季的第二期,大概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期了,尤其是在看完之后,心里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一直萦绕了好几天。先说说辩题吧,“我该不该告诉你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秘密?” 这个辩题本身就很有分量,一下就把人拉到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境地。秘密,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光环,既是珍贵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
  • 回答
    评价《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得从几个方面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期都有它的亮点和槽点,观众的口味也不同。先说一下整体观感:第五季第十七期,给我的感觉是依旧保有《奇葩说》的内核,即辩论的趣味性和对社会议题的探讨,但相比于前面几季,整体的“炸裂感”和“金句频出”的程度有所下降,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思.............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以“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为辩题,无疑是该季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讨论。这一辩题触及了人类知识传播、个体创造力、社会公平以及技术伦理等多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争议。辩题本身的魅力与挑战: 科技幻想的碰撞现实: 这个辩题的核心在于一个大胆的科技设想——瞬间实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奇葩说第五季》第六期,这一期关于“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的话题,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触及了很多恋爱中的核心痛点。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期辩题和双方的立场: 辩题: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到底该不该告诉伴侣? 正方:该告诉。 核心论点通常围绕着坦诚、信任、预防背叛、尊.............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五期,辩题是“在一段幸福的恋情中,是否要与大数据匹配最合适对象约会?”。这一期可谓是狠狠地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说实话,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数据?最合适对象?听起来好理性,好科学,但也…有点丧失了恋爱的“烟火气”吧?正反双方观点浅析:正方(要.............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期“太胖被嘲,要不要减肥?”这一辩题,可以说是直击当代社会大众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议题。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节目,它总能挖掘出许多隐藏在日常话题背后的思辨空间。这一期的表现,在我看来,是相当精彩,但也留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辩题的普适性和张力:首先,这个辩题之所以能.............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九期:吵架了,到底该谁先道歉?这场辩论,你站哪队?《奇葩说》第五季的第九期,围绕着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亲密关系中遭遇过的经典难题——“情侣吵架,到底该谁先道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得不说,节目组选的这个辩题,真的太抓马、太贴近生活了!看完这期,我感觉自己像是重新过了一遍.............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新选手许吉如,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清晰的表达,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对她进行的一个详细评价:一、 知识背景与表达能力:学霸光环下的理性辩论 背景深厚,学识渊博: 许吉如最显著的标签是她的学霸背景。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得了公共管.............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奇葩说》观众,第七季第十期的表现,怎么说呢,是既有惊喜,又有那么一点点意料之中的“奇葩”味道。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听起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也绝对是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个点。辩题与选手配置:辩题“是否应该给前任包个红包”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感情中的一些敏感又现.............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BBking终极辩题“年轻人该不该裸辞”,无疑是当季节目中最具争议性和讨论价值的辩题之一。这个辩题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和激烈辩论,在于它触及了当下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职业焦虑、生存压力以及个人成长等核心议题,并且将“裸辞”这一看似个人化的选择置于了更宏大的社会背景和价值层面进行审视。下面.............
  • 回答
    提起小鹿,在《奇葩说》第七季里,她绝对算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初见她,很多人可能觉得她就是那种“看起来很乖巧,说话也挺甜的”女孩子,尤其是她那个“小鹿乱撞”的外号,更是自带了一种萌感。但如果你觉得她只是一个傻白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初期的亮眼与潜力股的初现小鹿刚开始在第七季出现的时候,就给人一种.............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感觉像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平淡,又夹杂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节目播出到现在,观众们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对“奇葩”们的套路也越来越熟悉,所以第九期如果不能带来全新的思考角度或者特别抓人的辩题,就容易显得有些乏善可陈。首先,聊聊辩题本身。 这一期的辩题是“伴侣的职业不体面,我要不要.............
  • 回答
    说到《奇葩说》第七季第七期,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这季节目的一些特点。简单来说,它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配方,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新意。正方观点:“我是否应该给前任的现任买礼物”这场辩论上来就挺有话题性的,毕竟涉及到前任、现任、礼物,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总能勾起大家不少回忆和联想。 正方(.............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陈铭和颜如晶的对决,绝对是本季乃至整个系列赛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提起这场交锋,许多观众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两位“老将”实力对决的期待,也有对辩论本身深入思考的渴望,更有对他们个人成长的欣慰与感动。对决背景:老友的新战,实力与情感的交织要评价这场对决,首先得看他们站的双方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