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皇帝,弘光隆武永历你说一届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个皇帝监国了?改过吗啦?换汤不换药啊?
人家南宋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队,我带的岳飞岳鹏举!你这批人是什么人啊,你叫我带?
南明军事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你马士英什么的都在督师!他能督吗?督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再下去要跑广西了,广西跑完跑云南,再跑缅甸,接下来没地方跑了!
(另一方面来说,南明是反清复明最早的队伍……)
哦呦,谢天谢地了!你这样的比赛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在西南在台湾,这样关键的战役他能赢啊?
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我把自己战术打法,军事的这个理念先搞懂!小李带的蛮好的,你把他去换了干什么你告诉我?
你在扬州一天都守不住,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呢?脸都不要了!
这个问题好啊,好就好在我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先黑明还是先黑宋。
南宋之所以能坚持那么久,原因很搞笑:因为北宋根本没到亡国的时候,北宋的家底非常深厚,瞎JB打都能把金国耗死,北宋的主要问题出在上层,皇帝是一群脑瘫,大臣沉迷内斗,硬是用连环送把局面搞崩了。
等到衣冠南渡,那些上层建筑,那些北宋的积弊都被金国一勺烩了,留下来的南宋反而是个能发挥出战斗力的政权,如果不是皇帝依然是个脑瘫,直接打回去也并不难。
明朝就不一样了,明朝经过一连串作死,内部已经空虚的像个瓷瓶,需要大家一起小心维护,结果南明的上层觉得自己还是棒棒的,只要自己认真起来轻松就能干爆清朝,最大的威胁是先把身边的流寇和异见者都弄死。
结果南明在已经脆弱不堪的情况下,进行了各种令人对人类劣根性产生深深怀疑的连环背刺,最后硬是留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后背给大清,被对方果断一波A了,就……特别离谱。
这两个朝代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南宋是能打,但是从上到下都觉得自己绝对打不过,所以各种投降主义,各种畏战逃避。
而南明根本打不起,却觉得自己稳的一皮,忙着内斗根本没心情管北方的大敌。
在中华历史上赶上这么两群精英,不得不说是中国的悲哀
弘光南明如果想和南宋一样维持江南半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确定以弘光为大明唯一皇帝,其他诸王不能竞争。
2,允许江北四镇打败仗,但是不能投降。
3,左良玉要维持好湖广防御,还得掌握战场主动权,不能被动挨打。
4,张献忠要协助弘光皇帝维护好四川的北线防御,同时不能攻击明军。
5,清朝将都城由北京迁到宁古塔附近,仅派驻多铎、阿济格、豪格等重臣经略华北、陕西。
6,清朝内部要有主和派。
你这样的政权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在扬州或者徐州这样关键的战役他能赢啊?务实一点,我劝你们南明,把自己守江先守淮,把南朝的这个理念先搞懂。
主观原因:女真人是会学习的,会学习历史知识。后金比起金,战略水平和眼光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最起码,金国对南方针缺乏整体思路小富即安的教训,建州女真是学习到了。
比如靖康大捷以后,大金贪图赵家的几个帝姬后妃,抢了女人就跑回东北老家把汴梁丢在身后的傻X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傻X程度都是能排在前列的。这个错建州不可能再犯。
再比如金国内部的投降派竟然主动把中原和关中的大片土地送给南宋,虽然后来宗弼发动苦叠塔部分纠正了这一行为,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金国投降派的这一行为,在中国历史上的卖国事件中可以稳居第一,甩石敬瑭十八条街。这个教训,建虏也吸取了。所以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后金/大清内部团结一致,目标明确,没有再犯任何重大错误。
客观原因:长江变窄,不利于舟师行动;热兵器出现,内河舰队毫无生存能力。
大金不是没有试图过消灭南方的分裂割据势力,但是两次都因为分裂势力在长江上的水军给金军造成了重大威胁。第一次是黄天荡之战,韩世忠的几千水军凭借大船,压制了大金十万大军一个多月,几乎造成灾难性后果;第二次是完颜亮南征,在采石渡江的时候被南方水军截断,渡过长江的金兵全部被包了饺子。
然而到了清军南征的时候,长江是个问题吗?南明的水师哪里去了?实际上明朝以来,内河舰队已经失去意义,不存在了。明朝南京附近江面宽度只有宋朝以前的一半左右,舰船缺乏回旋余地,等于是岸基火炮的活靶子。这种情况下,南方没有大规模的内河舰队,就不可能阻止北方军队渡江。
当然,南宋割据集团的凝聚力比南明分裂势力要强,也算是一个次要因素。但其影响是很小的。赵构不也被搜山检海撵得到处跑吗?这情形没比朱由崧强到哪里去啊。关键还是金国当时统一全国的意志不坚决,和南宋内河舰队的优势,这两点救了赵构的命。
明朝灭亡之前,不仅是北方被天灾和农民起义打烂了,南方也一样烂啊,一样的民生凋敝。即使南明没有各地不互统属那些烂事,仅凭南明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也挡不住清军南下。
网文总逼逼明亡时南方还受影响小繁荣富华,江南巨户不肯出钱什么的。问题是,明亡的时候,南方也穷的一逼。北方受天灾,南方就没有么?想想崇祯时期广东下大雪是什么概念?
崇祯七年从化大雪
再看浙江,《奇荒纪事》记载明代浙江的丝绸贸易重镇湖州,崇祯十三年水灾,十四年旱灾,十六年又水灾,十五年闹瘟疫。死亡人口超过十分之三。
至于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区,不是潮灾就是水灾,还有蝗灾风灾。
崇祯元年:是月二十三日午后,狂飙猝发,骤雨如注……见潮头几二丈许,决塘入,沿海居民不及避……漂泊者几四千家,杀人无算。
以上只是海宁一县记录,这次潮灾波及杭、嘉、湖、太仓四府,连苏州也受了灾。这些可算是当时最富的地区。
各种灾害之下,江南各地:
旱魃为灾,河流尽竭,米价自二两骤至三两,乡人尽斗米四钱矣。而飞蝗蔽天,溪流又涸,疫疬交作。
据统计,崇祯十七年间江南无年不灾,有记载的即发生了362县次。崇祯十三年后江南饥荒大爆发,到十五年,江南有记载的饥荒发生了87县次。
以上仅仅是天灾,还有人祸。
自辽事繁重,北方出现流民,江南赋税就越来越重。崇祯时期苏州府不过9万额田,征税粮就达到了350万。对比一下苏北的淮安,额田18万,税粮仅有36万。过于繁重的赋税加吏治腐败,加重了江南的灾害。
在灾荒和重赋的双重作用下,江南也一样民生凋敝,民不聊生。江南物价也不断飞涨,以松江为例,崇祯初年每斗粮不过120文,到崇祯十五年涨到1100文,几乎番了10倍,常州米价也涨到了3两。江宁府民多吃树皮……
北方记载卖儿卖女民不聊生,江南也一样卖儿卖女“一人间妇人市,以妇易数团而去”。北方吃人,江南也一样易子而食。于是活不下去的贫民也开始洗劫大户。崇祯末年,苏州湖州等地社会秩序已乱,富户不是被饥民洗劫就是被逼捐粮。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此外,北方有农民起义,江南却出现了江南奴变,士绅富户的家奴不堪忍受剥削,徐霞客家族即被杀死二十余人。
在以上这些乱局下…南明拿什么对付清军啊。靠吹头发吗?
对应题主,当时的南宋是这个景象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