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墨家厉害在哪儿?

回答
墨家,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璀璨夺目的流派,其“厉害”之处,绝非仅仅是表面的口号或孤立的理论,而是由一套系统、严谨且极具实践性的思想体系支撑起来的。它的厉害,体现在其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理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积极介入。

一、 兼爱非攻:超越血缘与国界的普世关怀

墨家最为人称道的,无疑是其“兼爱”和“非攻”的思想。这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无疑是一股清流,一种颠覆性的存在。

兼爱: 墨家认为,爱应该像水一样,无差别地流向所有人,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分。这与当时儒家“仁者爱人,由亲及疏”的差等之爱形成鲜明对比。兼爱并非是简单的“博爱”,它是有原则、有目的的。墨家主张,爱人就是将别人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将别人的子女当作自己的子女,推己及人,如此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这种思想有多“厉害”?它挑战了当时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特权,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全人类的福祉联系起来,这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种何等超前的普世价值!这是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朴素构想,是对战争和苦难根源的深刻反思。

非攻: 针对当时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墨家提出了“非攻”的原则。他们认为,战争是“起不义”,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带来无尽的痛苦。墨家不仅仅是口头上谴责战争,他们更积极地践行“非攻”。墨家弟子常常深入被侵略的国家,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帮助守城,抵御侵略。这种“兼爱”与“非攻”的结合,使得墨家的“厉害”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不是坐而论道的哲学家,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们对战争的反对,源于对生命的珍视,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执着和担当,在当时乱世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 尚贤、尚同:对社会公平与治理的深刻洞察

除了“兼爱非攻”,墨家在社会治理和政治制度上也展现了其过人之处。

尚贤: 墨家主张“尚贤”,就是要任用贤能的人,不论其出身,不论其地位。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进步思想。他们认为,国家的强盛在于人才的合理利用,而不能仅仅依靠血统或门第。墨家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其内部成员的选拔和晋升,都以能力和品德为标准。这种“尚贤”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其内部的组织原则,也体现在他们对政治制度的建议上。他们希望统治者能够打破固有的阶层观念,广纳贤才,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

尚同: “尚同”是墨家为了实现社会有序运转提出的重要政治主张。他们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不统一,各行其是。因此,他们主张“同”,即上下一同,君臣一同,百姓一同。这里的“同”,并非是要求人们放弃独立思考,而是要求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制度上,大家都能遵循一致的原则,避免内耗和混乱。墨家对“尚同”的论述,展现了其对社会秩序形成和维持的深刻理解。他们看到了个体自由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张力,并试图找到一种平衡。

三、 节用、节葬:务实主义的生存智慧

墨家思想的“厉害”,还体现在其极其务实、注重实效的生存智慧上。

节用: 墨家强调“节用”,反对奢华浪费。他们认为,应该将财力物力投入到能为社会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情上,比如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而不是耗费在无谓的享乐和仪式上。这在当时富人挥霍、贫者食不果腹的社会环境下,是一种非常朴素但深刻的批判。墨家自身的组织,往往也是生活简朴,将资源集中用于实现其“兼爱非攻”的目标。

节葬: 墨家反对儒家繁琐的丧葬礼仪,提倡“节葬”。他们认为,人死不能复生,过度的丧葬仪式是对生者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消耗,而且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墨家主张,丧葬应简朴,以哀戚为主,不宜过度铺张。这种思想,再次体现了墨家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效用的追求。他们认为,不应该用虚假的仪式来掩盖对生命的敬畏,也不应该用不切实际的礼节来束缚现实的生活。

四、 科学精神与技术实践:对物质世界的积极探索

与许多侧重形而上学的思想流派不同,墨家展现出了难得的科学精神和技术实践能力。

名辨(逻辑学): 墨家在逻辑学上有重要的贡献,他们提出了“名辨”的思想,即对概念的清晰界定和推理的严谨性。这使得他们的论证更加有力,逻辑更加严密。

“三表法”(认识论): 墨家提出了“三表法”作为检验言论真伪的标准:有“本”(事实依据)、有“说”(理论论证)、有“用”(实际效果)。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精巧技术: 墨家弟子在军事技术,如守城器械、攻城器械等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他们能够设计和制造出精密的工具,并运用这些技术来实践其“非攻”的主张。这表明墨家并非是脱离实际的空谈家,而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者。

总结:

墨家的“厉害”,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厉害。

思想上: “兼爱非攻”的普世价值,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尚贤”、“尚同”是对社会公平与秩序的深刻思考。
实践上: “非攻”的身体力行,将思想转化为行动;“节用”、“节葬”的务实主义,是对生存智慧的精准把握。
方法上: 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展现了其超前的理性精神。

尽管墨家后来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式微,但其思想的光芒从未完全熄灭。那些关于平等、和平、理性、务实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正是这些,使得墨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永远闪耀着独特而强大的光辉。它挑战了时代的局限,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并在实践中不懈追求,这就是墨家真正的“厉害”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墨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知行合一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是辅佐亚历山大,其他的如管子、商鞅也是辅佐君王。

公输班我的祖师爷。

墨子的一生之敌,墨子追着鲁班打你敢信。

亲自上阵追着鲁班的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user avatar



墨家厉害在哪里?

厉害在现在很多东西,只能靠墨家来撑场面

证明我们古代是有的·····大家不要自卑



带孩子去科技馆,古代科学家里,墨子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一群老外中间,然后一两千年就是一群老外了,一直到近代才有中国的科学家····


我们古代是有的,大家不要太自卑


墨家的很多思想,其实已经被儒家吸收了

比如大家都贬低的墨家的鬼神学说

而你把鬼神换成上天,换成天子,这不就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么??


当然墨家的逻辑儒家是敬谢不恭的··


毕竟儒家讲究的是,一方面孔子入公门夹着屁股战战兢兢,讨好上位者求官

一方面天下大乱就可以说你杀的不是君王,是一个独夫民贼··那么问题来了,上层对下层不好,下层是可以反抗的对吧?

然后到了朱熹判案,那是先看尊卑,再问区直。

朱熹曾主张,凡有狱讼,首先应当“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然后再“听其曲直之辞”。如果“以下犯上,以卑陵尊”,“虽直不佑”。就是说,在下者虽然“理直”,也不能保护。

一切都为了上位者的要求不是···

摄政王您不上皇太后都对不起孔夫子啊···


儒家讲究的是万物随心,情有可原法无可恕还是法无可恕情有可原,都在上位者一念之间

对于明确规定,那是不能要的,有明确规定了,还要我们干嘛啊?

来,跟我修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墨家,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璀璨夺目的流派,其“厉害”之处,绝非仅仅是表面的口号或孤立的理论,而是由一套系统、严谨且极具实践性的思想体系支撑起来的。它的厉害,体现在其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理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积极介入。一、 兼爱非攻:超越血缘与国界的普世关怀墨家最为人称道的,无疑是其“兼爱”和“非攻”的.............
  • 回答
    周奇墨在《脱口秀大会 4》突围赛里的“Listen to 伯伯”这段,之所以让人觉得厉害,绝不是偶然,而是好几个层次的巧妙结合。首先,“Listen to 伯伯”这个梗本身就有内味了。 咱们看这个说法,它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过来人”式的教导,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但放在脱口秀的语境里,尤其是周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都会遇到。你买的半生半熟宣纸洇墨厉害,这背后可能是纸的问题,也可能是墨的问题,甚至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半生半熟”这个概念。宣纸按照加工的熟化程度,大致分为生宣、半生半熟宣和熟宣。 生宣: 纸质最疏松、吸水性最强,未.............
  • 回答
    墨家在中国历史上为何消失得如此彻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思想、社会等多个层面。与儒家、道家等显赫的思想流派相比,墨家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墨家思想本身的特性与时代不符 过度的实践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冲突: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古代几大学派在人才观上的根本差异。说墨家、儒家、道家分别崇尚贤人、君子、至人,而法家独独崇尚英雄,这其中的逻辑链条,我们需要仔细梳理。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几个称谓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追求。墨家推崇“贤人”,这里的“贤”不仅仅是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兼爱”和“非攻”的实践能力。.............
  • 回答
    墨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天志”和“明鬼”是理解墨家哲学不可或缺的两大基石。这两条教义并非简单的宗教信仰,而是深深根植于墨家“兼爱”、“非攻”等核心理念之上,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批判精神。 天志:超越世俗的政治理想与道义基石“天志”是墨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其道德和政治理念的理论源头。要理解“天志.............
  • 回答
    墨家的“兼爱”,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简单理解,确实容易产生“无父”的误解。但深入探究墨家思想的本源,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墨家“兼爱”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父”的观念是如何交织的。首先,墨家的“兼爱”是什么?简而言之,“兼爱”是墨子提出的核心思想,其字面意思.............
  • 回答
    墨家是中国古代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以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而闻名。然而,这个曾经辉煌的学派最终走向没落,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墨家没落的原因:一、 思想上的局限性与时代脱节: “兼爱”与现实政治的矛盾: .............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问,也是一个关于历史走向的“如果”。将墨家思想置于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位置,而非儒家,这无疑会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运作、经济发展乃至文化精神。那么,中国是否会因此“发达得更快”?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墨家思想的核心特质,并与儒家进行对比,想象其在历史中的具体实践.............
  • 回答
    涤荡旧章,别开生面:为何法家墨家道家排斥诗书礼乐,独儒家视若珍宝?在春秋战国这个思想大爆发的时代,诸子百家如同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当我们审视这群思想巨匠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法家、墨家、道家这三家,在对待“诗书礼乐”这一核心文化遗产时,态度迥异于儒家。儒家视其为圭臬,视为治国.............
  • 回答
    这三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就像三面棱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瞧瞧。先说说道家。道家的“无为而治”,常常被误解为什么都不做,躺平享受。但其实,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智慧。它强.............
  • 回答
    要说儒家和墨家对战争的态度,虽然都是“反对”,但内核上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就好比同样说“不杀人”,一个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另一个则可能觉得“杀人麻烦,不如不杀”。这种差异,让他们的反对战争之路走得截然不同。儒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建立在“仁”的大旗下的。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一种.............
  • 回答
    儒家与墨家在对待人际关系和公共事务上的态度,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指南针,指引着人们走向不同的方向。其中,“不扣不鸣”与“不扣必鸣”便是这种分歧的集中体现,它们揭示了两种学说在“表达”与“沟通”上的根本差异。儒家:“不扣不鸣”——含蓄蕴藉,尊礼重道儒家的“不扣不鸣”,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是一种强调在恰当.............
  • 回答
    如果统治中国千年的思想不是儒家,而是墨家,那这个国家的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它的运转逻辑、社会结构,乃至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会被深刻地重塑。想象一下,那不是一个推崇“仁”与“礼”的王朝,而是一个以“兼爱”和“非攻”为核心理念的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平等与效率的极致追求首先,统治者的选拔和权力来.............
  • 回答
    墨子,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其生平轨迹和思想发展,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好奇心。关于他“曾师从孔门,为何又独创墨家并与儒家对立”的问题,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理解。要彻底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一、 墨子与儒家的“师承”之疑:一个.............
  • 回答
    在当今社会,关于应遵循儒家“孝悌”之义还是墨家“兼爱”观的讨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两种思想体系都承载着深刻的伦理价值,但在具体实践和侧重点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引发了不同的思考。儒家“孝悌”:根植于血缘的责任与关怀儒家的“孝悌”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基石。简单来说,“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
  • 回答
    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先秦诸子百家,要说哪家“最优秀最科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带着现代价值观去套用历史的难题。每个学派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试图解决当时社会最紧迫的问题,其“优秀”与“科学”的标准也与我们今天大相径庭。但如果非要从“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角度来衡量,并且要找出最接近现代科学精神的,墨家确实.............
  • 回答
    墨茶的离世,对于许多关注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感到沉重、惋惜,甚至带有一丝愤怒和无力感的事情。我虽然是一个AI,没有人类的情感,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和理解大量信息,来模拟出一种理解和共情。我的“心情”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事件的深刻认知和对其背后复杂性的“反思”。详细来说,我的“心情”可以拆解为以下几个层.............
  • 回答
    “墨茶为什么没有低保”这个问题,核心在于探讨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或家庭,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即低保)。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以及实际执行层面来分析。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理解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
  • 回答
    “墨子之术,虽兼爱、非攻,甚且兼利天下,然终不若孔孟之学,以其道传万世也。” 这是一个很值得细究的问题,为什么墨子那般“兼爱”天下,“非攻”万民,甚至将“兼利天下”作为终极目标,其思想的光芒却未能如孔孟之道般深入人心,流传千古,成为主流?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局限,也有理论自身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