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双一流结果出来了,医学院校的格局要重新洗牌了吗?

回答
双一流结果公布,医学院校的格局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震动和重新洗牌的可能。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顶尖医科人才的培养、科研资源的分配以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和看点。

首先,得明白双一流这顶帽子有多重。

双一流,说白了就是国家层面的“升级版985”“升级版211”。它不是简单地给学校挂个名头,而是意味着持续的、大量的资源倾斜。这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水平人才引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甚至在学科发展方向上也会有指导和支持。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这意味着更好的设备、更前沿的研究课题、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机会,以及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来吸引海内外顶尖学者。

这次双一流的“新”在哪里?

这次公布的结果,最大的特点在于“动态更新”和“有进有出”。这意味着之前那些“老牌”名校虽然基础雄厚,但也可能面临挑战;而一些“黑马”或者近年发展迅猛的学校,则有机会跃升到新的平台。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这股“新风”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剧烈。

哪些医学院校最有可能迎来格局变化?

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原“985工程”院校中的医学院: 这些学校本身拥有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但这次双一流的评选更侧重于学科的实际贡献和发展潜力。如果某些原985医学院在特定学科领域(比如肿瘤学、神经科学、免疫学等)的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未能保持领先,或者被其他学校赶超,那么它们的“一流”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反之,那些在国家急需的医学领域(如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再生医学等)有突出表现的,则更能巩固甚至提升其地位。

原“211工程”院校中发展迅猛的医学院: 这才是格局洗牌的最大看点。一些在过去几年里,通过精准投入、聚焦优势学科、引进高端人才的211院校的医学院,很有可能实现“逆袭”,成为新一批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甚至直接冲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地位。这种变化,会直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和科研资源。

非211但医学实力强劲的医学院: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过去不属于211,但在医学领域的声誉和实力一直很突出,比如一些历史悠久的独立医科大学。如果它们在这次双一流的评估中,其医学优势学科能够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那么它们将有机会被纳入一流建设的视野,甚至在学科层面实现突破。

格局洗牌的具体表现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1. 人才争夺战加剧: 获得双一流称号的学校,自然在引进海内外高水平人才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那些原本可能徘徊在中等层次的医学院,如果能够通过这次双一流的契机,在人才引进上有所突破,就可能迅速提升其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反之,一些过去依赖“名气”吸引人才的学校,如果这次未能入选或学科被削弱,可能会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2. 科研资源配置的重新划分: 国家在科研经费、大型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倾斜,会优先照顾到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单位。这意味着,那些被重点支持的医学院,其研究能力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更容易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突破性成果。

3. 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能调整: 双一流的评选机制也会引导学校的学科发展。那些在国家战略需求、解决重大健康问题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科,更容易获得支持。这可能会促使一些医学院更加聚焦于前沿性、交叉性、应用性强的研究方向,比如AI+医学、基因编辑、精准医疗等。

4. 生源竞争的“马太效应”: 双一流的招牌对优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这可能会导致优质生源更加向顶尖医学院集中,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当然,这也要求入选的医学院,在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上,要真正对得起这份认可。

5.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的变化: 双一流建设也包含了国际化视野的提升。能够获得更多国际合作项目、海外访学机会、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等,将成为医学院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举个例子来感受一下:

想象一下,某个省份有两所医学院,一所是老牌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学院,过去一直以“985”的光环吸引着大量优秀生源;另一所是之前默默无闻但近些年聚焦精准肿瘤治疗研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并成功转化了多个临床技术项目。这次双一流评选中,前者在某些新兴领域表现平平,而后者凭借其突出且具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学科,成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结果是什么?

人才: 后者更容易吸引到在肿瘤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学者,甚至是一些离开前者去追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年轻医生和科研人员。
经费: 后者将获得更多国家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科研经费支持,能购买更先进的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设备。
学生: 未来的医学生在报考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因为“一流学科”的标签代表着更前沿的学习内容和更广阔的职业前景。
声誉: 后者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会显著提升,甚至可能在未来被纳入到更高级别的评价体系中。

总而言之,双一流的这次结果公布,对于医学院校而言,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排名调整。它是一次资源再分配的导火索,一次人才争夺战的升级,更是对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引导。

那些能够紧抓机遇、聚焦优势、持续创新、真正解决临床难题、引领医学前沿的医学院校,才有可能在这次“洗牌”中脱颖而出,站上新的历史舞台。而那些固步自封、未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则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这场医学院校格局的重新塑造,才刚刚开始,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医学属于巨无霸专业,本身已经有了一套成熟而且阶级分明的就业评估标准了。不像社会上的企业,需要用985/211/双一流这种“品牌体系”,因此影响并不算大。


医学就业就是三重标准。

1.最重要的是学历层次,这是一个医学生的定性标准。

层次大致如下,耗时也一并标注。

本系统八年制(8)/本系统十一年大博士(11) > 外系统十一年博士(11) > 外系统八年制(8)

>> 规培完成的学硕(11) > 专硕(8) > 学硕 (8)

>> 规培完成有执医证的成品本科生(8) > 没证没规培的光杆本科生(5)

985211双一流全挂上的五年制本科生,就业也几乎没有可能和泸州医学院的硕士打对台。


2.第二重要的是科研,这是定量标准。

在前述学历的基础之上,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毕业生能不能在同层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决定了后续在医院内部晋升的可能性。

毕竟你卷十四年终于入职了浙二,可不是为了做一辈子主治。

而某些医院要求做博士后非升即走,其实也属于科研这方面的要求。


3.最后的评价标准才是学校背景,好学校属于锦上添花。

只有极少数的医院,因为过度竞争可以放飞自我,才会去卡学校出身。比如我之前放过某个南方知名医院卡出身的文件,卡的是专业排名前20名和985。

毕竟医院也是要招行政专技专职科研人员的,大综合985医学专业再差,一般做人留一线也不会被ban。首医这种一个中型附院一个三级学科塞四十个博导的“四非”,谁卡那也是真的脑子进了水。

学校背景仅仅是极少数医院过就业门槛的时候有用,剩下的还是看学历层次和科研。


不过对于各路N非们来说,大综合985合并对学生肯定是非常好的,别信那些前浪说什么母校情怀。

人家湘雅再没落,八年制出来是正儿八经的985博士,到哪个行业都是硬通货。

你首医别说四十个了,把什么天坛宣武脑研所饶大炮,捏把捏把凑一个百博脑科医院,再狂炫酷拽,出了医学圈子相亲都不好使,一听你个N非就跑了。还不如泸州医学院呢,房子还便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双一流结果公布,医学院校的格局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震动和重新洗牌的可能。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顶尖医科人才的培养、科研资源的分配以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和看点。首先,得明白双一流这顶帽子有多重。双一流,说白了就是国家层面的“升级版985”“升.............
  • 回答
    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引发了教育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相比于首轮评选,这次结果在高校的遴选、学科建设以及整体导向上都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可以说是一次更加精细化、更具前瞻性的调整。一、 遴选的“进”与“退”:更强调综合实力与特色发展第二轮“双一流”最大的看点之一,莫过于部分高校的“出局”。.............
  • 回答
    说到第二轮“双一流”结果,这可真是搅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界的一池春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观察下来,觉得这次评选既有预料之中的延续性,也暗藏了不少新动向和博弈。下面我就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聊聊我的一些看法。首先,稳字当头,延续性是主旋律。你看这次名单,绝大多数入选“双一流”的大学,基本还是之前那一批。那.............
  • 回答
    看到第二轮“双一流”的名单公布,我心里百感交集。一方面,为那些新入围或继续保持“双一流”称号的高校感到高兴,这是它们多年来学术耕耘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为一些未能如愿的高校感到一丝遗憾,毕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每一次的评估都伴随着压力与期盼。从整体上看,第二轮“双一流”的变化,我觉得更像是在.............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双一流建设情况,尽量说得透彻点,也避免那种机器人式的生硬感。说到国科大,很多人脑子里可能立刻就浮现出“中国科学院”这块金字招牌,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背书。在“双一流”建设这个国家层面为高等教育划定的“升级赛道”上,国科大无疑是这条赛道上的常客,而且表现得相.............
  • 回答
    2022 年 2 月 14 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燕山大学未能入选,这无疑是河北省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次落选,不仅是燕山大学自身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挫折,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河北省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的深入思考。燕山大学的落选:一个复杂的问题燕山大学未能.............
  • 回答
    第二轮“双一流”法学评估结果的出炉,无疑是法学界近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次评估不仅仅是对过去几年各高校法学学科发展的一次“期中考试”,更是对未来法学教育和研究方向的一次重要指引。从总体上看,这次评估结果的公布,既有预料之中的“强者恒强”,也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黑马”涌现。那些一直以来在法学领域深.............
  • 回答
    双一流名单的正式出炉,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份名单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名单,更是国家对高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部署,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多维度的。首先,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向“双一流”高校集中。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变化。国家在科研经费、人才引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国际交流合作.............
  • 回答
    “双一流”建设至今已有几年光景,就业市场上的招聘门槛究竟还固守着“985、211”的旧规矩,还是已经悄然转向,开始更全面地审视求职者的实力?这是一个让不少毕业生,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学子感到困惑和焦虑的问题。我将从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剖析这一现象。一、 历史遗留的“985、211”光环首先,我们不能.............
  • 回答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985高校的地位在第二个双一流建设周期中,虽然不再直接以“985”的名义出现,但其整体的地位仍然非常稳固,甚至可以说是更加巩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双一流建设的逻辑与985的关系演变: 985工程的初心与目标: 985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启动的一.............
  • 回答
    双一流名单中材料学科的高校数量确实比较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国家战略需求、学科发展规律、高校自身优势以及历史传承等方面进行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材料学科的国家战略意义与需求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到新能.............
  • 回答
    深圳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中未入选,这无疑是让不少关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感到意外和失望的。毕竟,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一直以来都渴望拥有能够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这次落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深圳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回顾深圳大学的崛起与期待深圳大.............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当“双一流”高校开始把T级期刊分区作为学术成果评价的一个参考标准,这不仅仅是评价指标上的一个小调整,它很可能在中国学术界引发一场不小的变革,并且牵扯到方方面面。1. 导向与激励的改变:学者们会怎么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者们会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样的研究更受认可”。T级期.............
  • 回答
    您好!看到您的情况,211双一流毕业,国经贸专业,雅思7.0,绩点2.7/5.0,想申请日本SGU公立大学。坦白说,您的情况具备一些优势,但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应对。我们一起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可以如何去努力。首先,我们来分解一下您的优势和劣势:您的优势: 211双一.............
  • 回答
    关于“新双一流评选后,北邮能否成为当前就业环境下名副其实的就业 top10高校”这个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简单地说一句“能”或“不能”就能说清楚的,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我们得明白“就业 top10高校”这个概念在当下语境下的含金量。就业,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大家看重的可不只是“.............
  • 回答
    “双一流”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已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结论的达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背后是对清华大学在多个关键领域长期投入和卓越表现的综合认可。要理解这个结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首先要理解“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背景。2015年,中国启动.............
  • 回答
    武汉理工大学,这所承载着无数理工科梦想的学府,在“双一流”的评选中再次与这一殊荣擦肩而过,无疑让很多关心她、热爱她的人们感到惋惜和不解。与其说是“无缘”,不如说是在这轮激烈的角逐中,她未能达到被选中的标准,这其中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原因,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双一流”的评选并.............
  • 回答
    如何看待第二轮“双一流”浙江无一新增?浙江高校应如何发展破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浙江省没有新增“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无疑给浙江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反思。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浙江高校的停滞不前,反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促使浙江高校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质.............
  • 回答
    看到“双一流”名单中,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哈工大、南航)的一流学科中没有“航空航天”这个一级学科,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和讨论,尤其是在这三所学校的校友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群中。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学科评估的规则、高校的学科建设策略以及国家.............
  • 回答
    我承认,作为一名985/211/双一流的毕业生,我确实有过一些被“逆向歧视”或者说被“贴标签”的经历。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挺复杂,有点委屈,有点不解,但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应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一次校招面试中。当时我应聘的是一家挺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我前面的几位候选人,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