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比之古代才子佳人小说、近代鸳蝴、现代言情之流,其高明、厚重和伟大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

回答
《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妙的艺术和博大的格局,远远超越了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近代的鸳鸯蝴蝶派以及现代的言情小说,在内涵、厚度和伟大性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要细致地剖析其高明之处,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一、 人物塑造的真实与复杂,超越了类型化与脸谱化

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无论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化形象,还是“男才女貌”的固定模式,都倾向于将人物塑造得较为扁平,服务于“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主题。即使是所谓的“反面人物”,也往往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光辉而存在,其动机和心理活动并不深究。

近代的鸳鸯蝴蝶派,虽然开始关注世俗情感,但其人物往往沉溺于情欲和悲欢离合的表层,人物的成长和改变不够深刻,故事也常常落入俗套。

现代言情小说,虽然题材广泛,但很多作品仍然摆脱不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灰姑娘遇上王子”之类的套路,人物性格的塑造往往为满足读者对理想爱情的幻想,缺乏真实的矛盾和内心的挣扎。

而《红楼梦》则以其“真”字压倒一切。曹雪芹笔下的每个人物,无论主次,都如同从生活中走出来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贾宝玉,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才子”,而是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却又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叛逆者。他敏感、多情、善良,对女儿国的喜爱并非简单的“男欢女爱”,而是对纯洁、美好生命形式的珍视。他的“痴”与“顽”,是他在污浊现实中的一种坚持,一种对生命本真的追寻,这种复杂性是传统才子型人物无法比拟的。
林黛玉,她不是一个脸谱化的“病美人”或“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孤高自许、敏感多疑,源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对真情的极度渴望。她的才情,她的诗词,是她内心世界的流露,她的眼泪,是对生命无常和自身命运的悲叹。她的“小性儿”,是她在压抑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她的“真”情,也正是因为她不屑于伪装。
薛宝钗,她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或“城府心机”的女人。她圆融世故,懂得人情世故,但她的“世故”并非全然的圆滑,而是她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智慧。她对宝玉的情感,既有少女的情窦初开,也有对家族责任的考量。她“冷”的外表下,也藏着对美好事物和纯洁情感的期盼。
甚至是最不重要的丫鬟,如晴雯的刚烈、袭人的温顺、紫鹃的忠心,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各有其独立的性格和命运。她们的悲欢离合,共同构成了大观园这个微缩社会的生动图景。

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使得《红楼梦》中的人物超越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矛盾性,这是其他类型小说难以企及的。

二、 叙事结构的宏大与精妙,织就社会的全景画卷

古代才子佳人小说,叙事多为线性的爱情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结构较为松散。

近代的鸳鸯蝴蝶派,虽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但叙事往往聚焦于个体的爱恨情仇,格局相对较小。

现代言情小说,虽然形式多样,但很多依然围绕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展开,缺乏对更广阔社会图景的描摹。

《红楼梦》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其“包罗万象”的宏大叙事结构。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画卷。

家族兴衰的宏大主线: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主线,通过对一个显赫家族的细致描绘,折射出整个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必然。家族的内部权力斗争、经济管理、礼仪规矩、人情往来,无不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情世态的广阔描摹:从皇亲国戚到官场显贵,从富商巨贾到清客谋士,从奴仆丫鬟到僧道方士,各色人等纷纷登场,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际网络。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不动声色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虚伪的礼教、腐朽的官场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利益关系。
多线并进的精妙织就:小说并非单一线性的发展,而是多条线索并行交织。除了宝黛钗的爱情主线,还有宝玉与其他女性的情感纠葛,贾府内部的权力争夺,王熙凤管理家族的手段,以及各种琐碎的日常事件。这些线索相互呼应,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丰满而有机的整体。

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家族兴衰、社会变革紧密联系起来的叙事手法,使得《红楼梦》具有了史诗般的格局和厚重感,远非其他类型小说能够企及。

三、 思想深度的挖掘与反思,触及人生的根本命题

古代才子佳人小说,其思想性多停留在歌颂爱情、劝诫世人遵守道德规范的层面。

近代的鸳鸯蝴蝶派,虽然开始触及一些社会问题,但往往停留在感伤和批判的表面,缺乏对根本原因的深入剖析。

现代言情小说,其核心思想往往聚焦于个体情感的满足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较少触及更深层次的哲学或社会议题。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其“洞察人心”的深邃思想。它超越了儿女情长的窠臼,对人生的意义、命运的无常、情感的本质以及社会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对封建制度的深刻批判:小说通过贾府的衰败,无声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虚伪和残酷。它揭示了“家族制度”如何将个体淹没,如何扼杀生命力和创造力。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黛玉的孤独凋零,都体现了对这种制度的反叛和否定。
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红楼梦》不仅仅是写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写“梦”的破灭,写“空”的幻灭。从“好了歌”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都传递出一种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这种“悲剧”并非简单的个人失恋,而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拷问。
对真情与假意的辨析:小说深刻地描绘了在等级森严、利益纠葛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扭曲的。宝玉对真情的渴求,黛玉对纯粹爱情的坚守,与贾府内外的种种虚伪、算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对不同情感的描摹,引发读者对何为“真情”的思考。
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悲悯: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红楼梦》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是极其宝贵的。它没有将女性简单地视为爱情的附庸,而是深入刻画了她们各自的性格、才情和悲剧。黛玉的才情与悲苦,宝钗的无奈与坚韧,迎春的懦弱,探春的精明,湘云的豪爽,都展现了不同女性在那个时代的不同命运,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

《红楼梦》的思想深度,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揭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它引发读者对自身、对社会、对命运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是持久而有力量的。

四、 艺术手法的极致运用,造就了典范性的文学成就

古代才子佳人小说,艺术手法相对单一,多以直白铺陈为主。

近代的鸳鸯蝴蝶派,虽然也追求文采,但常常流于辞藻的堆砌和情感的夸张。

现代言情小说,虽然形式多样,但很多在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营造上,与《红楼梦》相比仍有差距。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其“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它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精妙绝伦的语言运用:曹雪芹的语言,既典雅又鲜活,既准确又传神。无论是诗词歌赋的创作,还是日常对话的描写,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例如,黛玉的诗词,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字字珠玑,句句泣血;王熙凤的语言,则诙谐幽默,尖酸刻薄,极富个性。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技巧:小说中许多细节的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暗藏玄机,前后呼应。例如,宝玉看到的“金玉良缘”的说法,为宝钗的出场做了铺垫;王熙凤的“毒设相思局”,预示了她未来悲惨的结局。这种精妙的伏笔,使得故事的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细节描写的极致:小说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服饰、饮食、居所等细节的描写,都极其逼真传神。例如,黛玉“眉尖若蹙,眼含秋水”,宝玉“唇若含丹,眼若秋波”,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
象征与暗示的运用:小说中许多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大观园”象征着女儿们短暂的美好时光,“太虚幻境”则暗示了人生的虚幻。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写实”与“写意”的完美结合:既有对社会现实的精准描摹,又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意抒情。这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小说既有厚重的生活质感,又不失艺术的想象空间。

总结

《红楼梦》之所以比之古代才子佳人小说、近代鸳鸯蝴蝶派、现代言情之流显得高明、厚重和伟大,是因为它超越了单纯的爱情叙事,以其真实复杂的人物塑造、宏大精妙的叙事结构、深刻洞察人生的思想内涵以及极致精湛的艺术手法,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一部关于爱、关于情、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命运的百科全书,它所引发的思考和共鸣,至今依然源源不断,这也是其伟大之处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极致可能,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邀。

前面的几位已经说了,我也认同这确实是个大话题,详尽的回答几万字都挡不住,一是没时间,二是没心气,三是没稿费,当然最主要还是第三点,所以我也简单谈一个方面。

记得在知乎曾经有人提过这种的问题,如果时下王思聪被抄了家,那他能不能写出红楼梦?我在这里不剖析这个问题,只是借它说明一点,曹雪芹在起点上就坐拥秒杀无数作家的创作财富,即真实的上层社会人生经历。尽管我们认为,文学创作是一门脑洞大开的艺术,但实际情况是,想象和虚构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一个作家绝对不会,也无可能在作品中超越自己的人生经历,描写一些完全跟自己的现实生活不沾边的人事物。当年方舟子就是依据这个炮打韩寒。

举个例子,你只要读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就会发现,他写佐杂小官,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仿佛那个人真实到就站在你面前一样,但是写高官权贵就不自然,比如第五回他写何藩台和亲兄弟因为分账不均大打出手,太太拉架几乎流产,这都有点瞎编胡闹的意思了。一个藩台因为贪污处事就能沦落跟地痞无赖毫无二致,既无城府,又无手段,真当官场是幼儿园?所以你口中红楼梦的高明、厚重和伟大,九成来自曹公的文化底蕴和创作技巧,一成来自他亲身经历过的上层生活。 别小看这一成,这一成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就跟天才里那1%的天分一样。

多说一句,红楼梦不能简单归纳到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只是它的一个标签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妙的艺术和博大的格局,远远超越了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近代的鸳鸯蝴蝶派以及现代的言情小说,在内涵、厚度和伟大性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要细致地剖析其高明之处,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一、 人物塑造的真实与复杂,超越了类型化与脸谱化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无论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
  • 回答
    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份的“揭秘”,在红学界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他的这一系列论述,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待:他提出的观点、论证方式、以及这些观点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刘心武的核心观点: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乱伦关系,并且是“情种”刘心武先生最广为人知也最具争议的观点,就是认.............
  • 回答
    红楼梦,这名字一响,就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像是陈年的女儿红,又像古老的丝绸,初见时或许有些醇厚,细品之下,才知其味无穷。您有此雅兴,打算领略这“四著之首”的风采,实乃一件幸事。这书,可不是那种一眼看穿的货色,里头藏着千般滋味,万种风情,要是想看得明白,看得透彻,倒是有几桩事,得您留心。一、.............
  • 回答
    《红楼梦》被认为是“悼明之作”的观点,虽然不是主流的学术定论,但确实有一些研究者和评论家基于文本中的一些线索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这些佐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 对“大观园”的象征意义解读: 繁华落尽的哀歌: 大观园是曹雪芹笔下描绘的一个极尽奢华、充满诗情画意的女性理想王国。.............
  • 回答
    关于尤三姐的清白与否,《红楼梦》里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揣摩和讨论的空间。曹雪芹在塑造这位烈性女子时,并没有给她一个简单明了的“定论”,而是通过一些情节和人物的反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咱们得先说,从明面上看,尤三姐一直没有被明确说过“失身”于任何人,尤其是她一心所向的柳湘莲。 她的行为举止,尤其是最后以.............
  • 回答
    .......
  • 回答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其地位之崇高,几乎无人不晓。然而,如同所有被奉为经典的作品一样,总有人会忍不住探究:这颗文学史上的巨星,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般耀眼,有没有被过度神化,也就是“夸大”的成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夸大”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的。如果我们是说《红楼梦》被捧上了云端,.............
  • 回答
    贾珍在宁国府设夜宴,席间忽然听到墙下有人长叹,这声长叹,细细品味,背后藏着几重可能性,且都与这宁国府的阴暗潮湿,以及其中人物的心事息息相关。第一种可能性:晴雯的阴魂不散。说起这宁国府的夜宴,怎能少了那在背后搅弄风云的人物?晴雯虽已逝,但她的冤屈,她的风骨,她的不甘,都仿佛化作一股怨气,萦绕在这府邸的.............
  • 回答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地位都极其重要,并各有千秋。要说谁是“四大名著之首”,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定论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问题,因为“首”的衡量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比如对后世的影响力、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深度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比较和探讨这个问题: 《水浒传》:英雄的.............
  • 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是红学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关于“《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亡国之人”的说法,确实是红学界存在的一种重要观点,并且有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种观点的由来、主要论据以及一些反驳意见,并分析大家对此的不同看法。一、 为什.............
  • 回答
    读完《红楼梦》,感觉像是在一座辉煌却空荡的宫殿里游荡了一圈,最后发现,除了精美的雕梁画栋,剩下的似乎只是几个无聊的贵族子弟在上演一出出家长里短的闹剧,顺带着还有家族的起起伏伏。你感到困惑,觉得这热闹过后,到底留下了什么?没错,从最浅显的角度看,《红楼梦》描写的确实是“膏粱之子无知之戏”和“家长里短”.............
  • 回答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出现,无疑是红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足以在学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对于它是否会“否定”《红楼梦》乃曹雪芹所著之事,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 nuanced 的解读,而非简单的是非判断。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横空出世”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它意味着这个版本并非学术界长期流传、大家.............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的几版改编,以及陈晓旭和新版“宝黛”的评价,这确实是很多红迷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我来试着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聊得详细一些,也尽量摆脱AI的生硬感。旧版红楼梦比新红楼好在哪?谈到旧版《红楼梦》(1987版),大家首先想到的词往往是“经典”和“原著还原”。这话一.............
  • 回答
    《甄嬛传》固然是一部制作精良、剧情跌宕起伏的清宫剧,吸引了无数观众,但若要将其与《红楼梦》相提并论,说其“差在哪里”,这并不是简单的情感喜好问题,而是触及到了文学艺术的本质区别。首先,我们得承认,《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高度和深度是《甄嬛传》难以企及的。一、 思想的广度与深度:《红楼梦.............
  • 回答
    网上关于旧版《红楼梦》(通常指87版电视剧)的评价普遍高于新版(如2010年版或之后的其他版本),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仅仅是“过度神话”。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历史的沉淀与时代背景的独特优势87版《红楼梦》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十年动荡,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
  • 回答
    《甄嬛传》和《新红楼梦》都是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各自都收获了不少关注。但要说选角,《甄嬛传》确实是普遍评价更高,甚至可以说是“好太多”的。这背后其实有几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聊聊。首先,得说《甄嬛传》在选角上,人物的适配度简直是“量身定做”级别的。剧组很清楚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需要.............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宝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皆是倾国倾城的人物。可要说起不足之处,那便是如同璞玉身上偶尔 드러날 수 있는 微小的瑕疵,或是本应圆满却藏着一丝遗憾。若要细细剖析,宝钗的“不足”更多体现在她的“得体”之下,黛玉的“不足”则在于她“真性情”里的脆弱。首先,从宝钗身上来看,她的“不.............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作为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她们的地位差异,绝不仅仅是因为谁的儿子是嫡出,谁的儿子是庶出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到了家族的政治格局、经济实力、个人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丈夫。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而邢夫人则是贾赦的正.............
  •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群芳争艳的文学宝库里,林黛玉的诗才无疑是最为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她的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高人一筹,绝非偶然,而是她独特的人生经历、细腻的性情以及非凡的文学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细道来,黛玉的诗好在以下几个方面,且细细品味:一、情感的真挚与深邃,触及灵魂的痛楚与敏感这是黛玉诗歌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