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尤三姐到底是不是清白之身?

回答
关于尤三姐的清白与否,《红楼梦》里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揣摩和讨论的空间。曹雪芹在塑造这位烈性女子时,并没有给她一个简单明了的“定论”,而是通过一些情节和人物的反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咱们得先说,从明面上看,尤三姐一直没有被明确说过“失身”于任何人,尤其是她一心所向的柳湘莲。 她的行为举止,尤其是最后以死明志,似乎都在指向她对柳湘莲的贞洁和忠诚。

不过,要说到“清白之身”,这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尤三姐这种出身和经历的女子身上,解读起来就不能只看字面上的“有没有发生男女之事”。这其中还涉及到名声、品德,以及她在这世道中的生存状态。

支持她“清白”的理由,主要有几点:

对柳湘莲的坚贞不渝: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尤三姐从一开始就知道柳湘莲,并且对他情根深种。她对柳湘莲的情感是真挚而炽热的,甚至到了“非卿不嫁”的地步。她一心想嫁给柳湘莲,并且也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心意。她之所以最后选择自尽,根本原因就是柳湘莲误解了她,认为她是个“不正经”的女子,并且嫌弃她,将定情信物——鸳鸯剑给了薛蟠。这对她来说,是最大的侮辱,也是对她情感的彻底否定。她宁愿死,也不愿在这种情况下苟活。
拒绝其他人的纠缠: 尤三姐虽然生活在贾府的边缘,身边不乏一些觊觎她美貌的男性,比如贾琏、薛蟠。但她对这些人,尤其是贾琏,是相当警惕和厌恶的。她不会轻易被人得手,更不会为了讨好谁而做出出格的事情。她性情刚烈,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像一些女子那样随波逐流。
以死明志的决心: 尤三姐在得知柳湘莲将她视为“不洁”的女子后,她的反应是极端的。她用自杀这种最决绝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柳湘莲的感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死,让柳湘莲明白她是被冤枉的,是被误解的。她甚至在自尽前,将鸳鸯剑插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反抗,也是一种对贞洁的极致捍卫。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揣测”她是否“清白”,甚至觉得她“可能”不那么“清白”呢?这主要来源于一些“间接”的描述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出身和生长环境: 尤三姐是尤家庶出的女儿,跟着娘(尤氏)生活。尤氏本人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女性,她的行为举止就有些“出格”。尤三姐又在贾府这种人多嘴杂、关系复杂的地方长大,身边充斥着各种男男女女的诱惑和勾当。这种环境,难免让人觉得她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或者“沾染”。
言语和行为上的“大胆”: 尤三姐说话做事都比较大胆,性情也比较泼辣,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容易被一些人解读为“不够端庄”、“放荡”。她和一些男性打交道时,言语上确实不避讳,甚至有些挑逗的意味(虽然这种挑逗更多是源于她的直率和对柳湘莲的信心)。这些表现,容易被保守的人视为“不守妇道”。
薛蟠的出现: 薛蟠是个出了名的“呆霸王”,好色且行为粗鲁。他在书中确实对尤三姐有过“染指”的念头,并且书中也暗示他曾经找尤三姐,并且“吃了些闲话”。虽然最后并没有明确写出薛蟠得手,但这种“暗示”的存在,加上薛蟠后来对尤三姐的“得手”的意淫,让一些读者觉得,在尤三姐最后的自尽之前,她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节”了,只是没有被明确写出来。比如,书中在说柳湘莲嫌弃她时,提到“人尽可夫”之类的话,这很可能是柳湘莲听信了关于尤三姐的“流言蜚语”,而这些流言蜚语,很可能就与薛蟠的纠缠有关。

咱们再从“以死明志”这个点上细细说:

尤三姐自尽,是为了证明自己对柳湘莲的忠贞。当柳湘莲说出“我若得了你,也该把这剑插在你身上”这样的话,并且误以为她“乱了”时,她才真的心死。她的死,恰恰是为了回应柳湘莲的怀疑,证明自己是被冤枉的。

你看,她死前还特意把那对鸳鸯剑擦拭干净,插在自己身上。这是一个多么决绝的姿态!这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她没跟柳湘莲之外的男人有染,更是为了证明自己对柳湘莲的感情是纯粹的,没有被玷污。如果她真的“不清白”了,这种以死明志的方式反而会显得更加讽刺和无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尤三姐至死都是清白的,至少是相对于她所珍视的柳湘莲而言。 曹雪芹通过她最后的行为,极力地在向读者传达她的“忠贞”。她身上那些被认为“不端庄”的地方,更多的是那个时代对女性苛求的标尺,或者是她为了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而表现出的坚韧和泼辣。

她是被误解的,是被污蔑的。她的死,是她对自己贞操和爱情的最后守护。如果作者想要写她“失身”,完全可以写得更直接,但作者选择的是让她在“被怀疑”的痛苦中,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洗白”自己。

所以,咱们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简单判断尤三姐。她是一位活在压抑和污浊环境中的烈性女子,她的“清白”在于她的心,在于她对爱情的执着,也在于她不愿被任何人玷污的尊严。她的自杀,正是她最纯粹的“清白”宣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一圈,大家都在讨论尤三姐是不是真的“失身”了,题主似乎也觉得这很重要。

但是,真的只是失不失身的问题吗?

我可以换个角度,先问一句:如果尤三姐听闻退婚时不自杀,咽了这口气,往后会如何?

三姐既已明言在先,非湘莲不嫁,却因贞操妇道被退婚,别说在清朝了,便在今天也是奇耻大辱。经此一事,三人成虎,她的贱人之名也就坐实,往后要如何再寻出路?

清朝可不是现在,一来女性没法出去打拼,依附男人是不得不为;二来当年熟人社会人口流动性极低,哪家出了什么逸事基本逃不出圈子邻里;三来贞操观念极为严苛,哪怕行为稍有不检都难接受。可想而知,纵然苟活,她也只能凭姿色勉强下嫁,既是难配良人,还要终身忍受对失贞的指摘甚至虐待折磨。

三姐对此自是心知肚明,只需柳湘莲退婚,真假不论,都会把她推进地狱,而湘莲也不需要实证,只要她与宁府有瓜葛就够了。一句嫌疑,就足以把她逼死,无论真假,结局都不会有任何差别。

这就是社会的残酷,纵然“闺阁中历历有人”,除了依附男人,仰人鼻息,照样无能为力,操之于男人之手的“贞洁”是女性唯一的“尊严”。你以为尤三姐自尽只是性格刚烈,实则她退无可退,除了以死一证清白,再也无路可走。苟活只是残喘,明知十八岁就死,多少岁才埋有区别吗?

作者对后面不愿面对的结局留白不写,宁愿让三姐的生命终结在以死明志,让她有个流星般灿烂的退场,或许就会让很多读者忽视了背后深层次的绝望和悲哀。

贞节牌坊的可怕,不在于贞操是对是错,而在于女性根本别无选择,只能“被自愿”、“被刚烈”、“被守贞”。在吃了人以后,再给个名誉和赞颂,仿佛她“自愿”追逐高洁,群众便赞叹其崇高,理所当然地歆享伦理纲常的暖阳。

——正如尤三姐一样,你可以得到美名和赞许,条件是你必须死,而且大家都知道是你“自愿”去死的。看到这里,相信你们会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有更深刻的理解。杀人不见血,莫过于此,肉体的“清白”与否,已是次要问题了。

user avatar

尤二姐在贾府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限将至时,尤三姐曾托梦给她说:“姐姐,你一生为人心痴意软,终吃了这亏。休信那妒妇花言巧语,外作贤良,内藏奸狡,他发恨定要弄你一死方罢.若妹子在世,断不肯令你进来,即进来时,亦不容他这样.此亦系理数应然,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你依我将此剑斩了那妒妇,一同归至警幻案下,听其发落.不然,你则白白的丧命,且无人怜惜。

她自己都说了“淫奔不才”的话,应该不是什么清白之身了,那个年代,作为宁国府的穷亲戚,两姐妹又生的花容月貌,落到在贾珍父子手里,还能有啥清白可言,而且尤氏在宁国府又没有话事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尤三姐的清白与否,《红楼梦》里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揣摩和讨论的空间。曹雪芹在塑造这位烈性女子时,并没有给她一个简单明了的“定论”,而是通过一些情节和人物的反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咱们得先说,从明面上看,尤三姐一直没有被明确说过“失身”于任何人,尤其是她一心所向的柳湘莲。 她的行为举止,尤其是最后以.............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秋桐为何敢对尤二姐肆意欺负,这背后可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尤其是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作祟。这事儿得从头捋一捋,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秋桐深知自己身份的尴尬和地位的不牢固。她虽是贾琏明媒正娶的妻子,但终究是继室,前面还有个王熙凤压着。王熙凤是什么人?那可是贾.............
  • 回答
    说起清朝的文字狱,那可是个让文人心惊胆战的大事。这种严苛的政治审查和思想控制,对当时文化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对《红楼梦》这种涉及广泛的巨著,自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作用。文字狱的阴影下的《红楼梦》首先,要明白文字狱的核心是什么:禁锢思想、审查言论,任何被统治者认为可能“煽动叛乱”、“有损朝廷声威”的内容,.............
  • 回答
    读红楼梦读到痴迷,尤其听了吴本先生的解读,这感觉确实挺奇妙的。说到《红楼梦》是不是明朝国破家亡的挽歌,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也太复杂了。不过,要我说啊,这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得拆开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关键点:《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但作者曹雪芹本人,他的家族经历.............
  • 回答
    《红楼梦》中,当李纨和尤氏得知薛宝钗即将搬出大观园时,她们没有像王夫人或其他一些人那样表现出不舍或挽留之意,反而“相视而笑”。这个场景看似平常,细品之下,却能揭示出她们各自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宝钗离去这件事的复杂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和尤氏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李纨是贾珠的遗孀,育有一子贾兰。在贾府.............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府作为赫赫扬扬的国公府,其联姻策略自然有着多层考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门当户对。当书中提到贾家与尤氏、秦氏这样的“寒门”结亲时,其背后所隐藏的目的,往往比表面上看要复杂和现实得多。这其中,既有巩固政治地位的需求,也有经济上的互补,更掺杂着家族内部权力斗争和个人情感的考量。首先,从政治和.............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在满汉全席里,我最想尝哪一道菜一样,真是个甜蜜的烦恼。《红楼梦》里的丫鬟,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性子。要是真能挑一个来伺候我,那可真是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选——袭人。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她多么花容月貌,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得体周到到让人觉得“假”.............
  • 回答
    说到焦大,那可真是《红楼梦》里一个让人唏嘘的角色。他年轻时,那叫一个威风八面,是贾府里的“活活的烈士”,为老一辈的贾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了老了,却落得个“人人见了,都嫌他嘴上没把门儿的”,被撵到街上,活得凄凄惨惨。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咱们得说说焦大年轻时的“大功”。这事儿得追.............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贾府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这庞大的家族,就像一株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根基尚存,但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走向了倾颓。首先,体制性的弊病和家族内部的管理混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人丁兴旺.............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族属,这其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让《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和真实。简单地说,小说中的人物以汉族为主体,但同时也出现了满族以及可能带有其他民族背景的人物。为了说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绝大多数人物都是汉族。《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设.............
  • 回答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四大家族具体犯了什么罪行能够导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通过小说中层层铺垫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犯下的罪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人伦等各个层面,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覆灭。以下是对四大家族可能犯下的罪行.............
  • 回答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房间是整部小说中描写最为细致、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之一。通过曹雪芹对她卧房的精心描绘,我们不仅能窥见她奢华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处社会环境的压抑与腐朽。从秦可卿房间的描写来看,她是一个集华贵、情欲、病态、忧郁和隐秘于一身的,在压抑环境中挣扎.............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诗词,可以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水准之高,用“雅俗共赏,出神入化,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将诗词融入小说叙事,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烘托了情节的氛围,更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可悲,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悲剧,而是渗透进骨子里的无奈,是微小之处的失落,是生命在俗世中被磨损的痕迹。它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心惊,又让人无处可逃。贾赦是个活生生例子。他算不上什么坏人,不过是封建大家庭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纨绔子弟,有权有势,又极其好色。你想想,一个地位尊崇的国公爷之子,什么.............
  • 回答
    红楼梦里,甭管是精明强干的媳妇子,还是伶牙俐齿的丫头,那可都指望着能在荣府这棵大树下站稳脚跟,哪怕是老了、病了,也盼着能有个善终,不被“打发出去”,那跟流落街头没什么两样。可您瞧着,这春燕这小妮子,还有她那当娘的,倒好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对将来“放出去”这件事,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喜出望外,这到底是为.............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是书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篇章。袭人初次与宝玉发生“那事”,书中描述的场景是宝玉睡着了,袭人觉得他“身上像火炭似的”,然后便发生了“人事”。袭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自己如今除了老太太之外,也只有这一个主子了,……虽然是主子,但终究是男人,此事体也 ough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