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ain又名cooking banana。饭蕉。
去超市,在一片黄岑岑89美分一个的香蕉的左边,看见了可怜兮兮的大青香蕉,散漫的丢到一旁,牌子也写的漫不经心,1美元两个。
抠抠索索的主妇之魂瞬间爆发了,有些事不必一天之内就做完,我可以像光源式一样慢慢等着这枚香蕉成熟啊。
然后我等了它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它仍然带着初见时的青涩。好奇之下,我试着剥了剥皮。根本剥不动,用刀切吧。切开时的气味类似于……割草时的气味。
跟同学吐槽,他们都表示这个话题索然无味,直到我拍了这张照片: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人的脚长基本等于小臂的长度,我穿38,39的鞋。各位可以对着自己的脚比划比划。
恍然大悟,依稀间听说过某些热带地区的人民用香蕉当主食。我觉得我可能就是买到了这种香蕉!
它的外皮是无法用手剥下来的,必须像削土豆皮一样,把外皮削下去。口感介乎于大块软土豆和山药之间,粘,胶质,不软,水分少,有特殊的气味,用叉子捻不开,用餐刀切略费力。称不上讨厌但是也绝对不喜欢。
我试过做咖喱的时候切大块,切小块放进去。这玩意儿就跟忠诚的老党员一样,油盐不进,毫不入味。外面挂着浆,里面儿还是实心儿,保留着自己那股独特的无法形容的风味。口感啊,字面意思上的味同嚼蜡。
靠左边的那块儿就是饭蕉了= =
跟youtube上学习了一番(不得不说youtube上的做法也真是少得可怜,提供做法的几乎都是非洲兄弟,东南亚朋友好像都不吃这玩意儿,人家卖的也是黄灿灿的烤香蕉)——皮上划一刀,放进水里去煮。
如法炮制,试了一口之后赶紧切了一块儿牛肉就这吃——老党员风骨未改,果肉真的太紧实了。 我想起了小的时候看别人喝中药,一口焖完之后得吃糖解苦。
然而不剩饭是我为数不多的美德之一,于是我就跟等着剖肝的鹅一样,硬是把它塞了下去。随后愉快地吃了剩下的肉和西兰花。
吃完饭漱口的时候,这么一段虚无缥缈的人生感悟切入了我的脑海:尝试并喜爱某个特定的食物最好的年龄是在10岁之前,让它成为你的肌肉脂肪骨骼记忆和乡愁。
最后我还是姑且研究出来了怎么做比较好吃。
在跟饭蕉挣扎搏斗了三个星期之后,在最后的三分之一上,我灵感乍现,试着烤了个饭蕉条。
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切成薯条那样的细块,然后用大蒜粉,盐拌一下,挂个粉。平铺烤盘。400华氏度烤15分钟。由于当时对这个做法真的没报什么希望,也就没拍照。
讲真,烤完之后,我才了解到了什么叫苦尽甘来,什么叫做上天感其诚意。
马后炮的分析一番,由于是胶质,挂粉挂的格外容易,又由于水分不多,烤过之后格外的脆。当个天然磨牙棒,看电视时的小零嘴儿,真的是特别好的。
我觉得这是个冷门食材,热量也都查不到,如果下次再看见它减价,我是不会再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