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对中医的人也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吗?

回答
有些人对中医持反对态度,但他们是否同样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人们对“中医”和“中成药”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接受科学证据的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将所有反对中医的人归为一类,并认为他们一概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并不准确。 人的观点是复杂且多元的,即使是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群体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和侧重点。

为什么有些人反对中医?

理解了反对中医的理由,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他们对中成药的态度。常见的反对理由包括:

缺乏科学实证: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之一。许多人认为中医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等)与现代科学(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难以调和,缺乏可重复的、严谨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他们倾向于相信基于循证医学的现代医学。
个体化诊疗的模糊性: 中医的“辨证施治”虽然强调个体化,但其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往往依赖于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客观、量化的标准。这使得一些人难以接受。
安全性与副作用的担忧: 尽管中成药经过了一定的审批流程,但一些人仍然担忧其潜在的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一些含有重金属或有毒性的中药材。此外,一些不规范的中医诊疗行为也加剧了这种担忧。
宣传中的夸大和伪科学倾向: 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上存在一些对中医的过度神化和不实宣传,将中医包装成万能的、包治百病的“神药”,这与他们对科学的认知相悖。
对医疗资源分配的考量: 在一些人看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到缺乏科学实证支持的中医领域,不如集中用于更成熟的现代医学研究和治疗。

反对中医的人,是否也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

答案是:不一定。这取决于他们反对的侧重点,以及他们对“中成药”的认知。

我们可以将反对中医的人分为几个类型来看待:

1. 彻底的科学主义者,完全否定中医理论及所有实践: 这部分人通常会明确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
理由: 他们认为中成药是基于中医理论生产出来的,其药效并非通过现代科学方法验证。即使有些中成药含有某些在现代医学中也已知的有效成分(如阿司匹林提取自柳树皮),但其在配伍、剂量、炮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中医的,他们不认可这种“包装”。他们认为,如果某种成分在现代医学中已被证明有效且安全,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来自现代药物研发体系的药物。
具体表现: 当医生推荐中成药时,他们会明确表达拒绝,并要求使用西药或其他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他们可能会问:“这个药有没有经过双盲对照试验?有效成分是什么?毒副作用有多少研究?”

2. 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对中医疗效存疑,但对中成药持观望或有条件接受态度的人: 这部分人是更普遍的存在,他们可能不会一概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但会非常谨慎。
理由: 他们承认中成药是现代制药工业的产物,经过了一定的审批流程,并且有些中成药可能确实含有一些有药理作用的成分,甚至已经被研究出了一些现代医学解释。他们可能会将其视为一种“补充疗法”或“辅助治疗”,而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具体表现:
关注成分和说明书: 他们会仔细阅读中成药的成分表,了解其中包含的药材。如果成分表中有明确的、已知有效性的单体成分,他们可能会稍微接受一些。
关注临床证据: 如果有关于该中成药的现代科学研究数据(例如,有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接受。
作为辅助手段: 他们可能不会把中成药作为首选,但如果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作为辅助手段能带来一些改善(即使科学证据不强),他们可能会尝试。
相信“安全总比有毒好”的心理: 有些人认为,虽然科学证据不足,但一些中成药的成分相对温和,可能比某些西药的副作用更小,因此在特定情况下愿意尝试。
听从医生建议,但保留判断: 有些人将医生开具的中成药视为一种“处方”,但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判断和怀疑。他们可能会遵医嘱使用一段时间,但同时也会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继续。
“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疑难杂症,当现代医学难以根治时,一些人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去尝试包括中成药在内的各种疗法。

3. 对中医文化和历史有一定认可,但坚持现代医学优先的人: 这部分人对中成药的态度也比较复杂。
理由: 他们可能并不排斥中成药本身,认为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他们依然会将现代医学置于更优先的地位,认为当现代医学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时,就没有必要选择疗效不明或证据不足的中成药。
具体表现: 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去选择中成药,但如果是在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或者作为一种“有益无害”的补充,他们也可能接受医生开具的中成药。

医院开具中成药的特殊性:

需要强调的是,医院开具的中成药与街边诊所或私人销售的中成药有所不同。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在综合医院)在开具中成药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辨证施治: 是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诊断。
辅助疗效: 通常是作为现代医学治疗的补充,而非替代。
规范性: 医院使用的中成药大多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质量和成分相对有保障。
价格考量: 有时中成药的价格可能比某些西药更经济。
患者需求: 部分患者会主动要求使用中成药。

因此,即使是反对中医理论的人,如果医生推荐的是一种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且被认为有一定辅助疗效、副作用不大的中成药,并且他们对该医院和医生有一定信任度,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选择接受,但绝非盲目全盘接受。 他们会带着科学的审视眼光去评估。

总结来说:

反对中医的人对医院开的中成药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

彻底否定中医理论的科学主义者,很可能拒绝所有中成药。
但大部分对中医持保留或质疑态度的人,会基于对科学实证的看重,对中成药进行审慎评估。 他们 不一定拒绝,但更倾向于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并且会关注其成分、临床证据和安全性。
医院开具的中成药的规范性和辅助性特点,也使得这部分持观望态度的人有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接受。

最终,每个人的选择都取决于他们对科学的态度、对自身健康的考量、以及对信息获取和判断的能力。将他们简单划分为“接受”或“拒绝”都是不够准确的。他们更可能是在一个光谱上,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不能要求下,支持中医的人请自觉不要去看西医,用西药?

user avatar

拒绝。

上回去医院,急诊,大夫压舌板一申,跟我说,扁桃体旁边都化脓了。

我说我猜也发炎了,嗓子疼了好几天了,来点抗生素得了。

大夫乐了,说退烧药不要啦?

我说耽误好,不要了。

大夫更乐了,行,中药也不给你开了,平时爱吃啥?

我说吃了不少头孢了,不给力啊,来点猛的。

于是开了左旋霉素,我一看说明书,够猛!

回家吃了就好了。


我关了评论提醒,所以大家随意评论,我有空了会大概翻一翻评论。既然大家在谈耐药性和副作用的事儿,那咱就谈一谈。也正好明确一下,这回答不是反讽。

决策要科学,科学决策围绕的是目的和手段:

首先,吃药的唯一目的是治病。没有效果的药,宁可不吃,也不应该乱吃。个人经验,中药对抗细菌感染基本无效,这一步已经排除中药。

其次,找到对当前症状最有效的药物集合。对于这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最有效的是抗生素。头孢已经证明无法对抗,左旋有对抗机会。吃左旋可能能好,不吃肯定好不了,那么吃不吃?

最后,权衡效果与副作用。决策吃左旋的副作用,与不吃左旋的炎症伤害比较。左旋的副作用概率极低,炎症伤害100%且正在发生。

很简单的决策过程,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在这个场景下压根不适用。

耐药性是指“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产生耐药性是感染你的细菌经过不断筛选产生耐药性,一般都是长期感染才需要考虑的。你身体免疫系统都已经在抗生素的帮助下把这波细菌消灭干净了,啥病原体能留下产生耐药性?

再说了,这种日常用的抗生素,更新换代的速度多快?我小时候医院用青霉素红霉素,后来先锋12345,现在头孢阿莫西林。

抗生素的用法很简单,用一种,不好使就换一种,总有一种好使的。都不好使你就硬抗,死了算你倒霉。

我命金贵,不打算做这种尝试。

user avatar

没有任何有效证据及充分研究表明中成药疗效不错且副作用比西药低。

因为现行市面上的中成药未经过规范的安全有效性验证,更何况部分中成药中合法或非法的添加了化学药品,比如维C银翘片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消渴丸里添加了格列美脲,这些添加了化学药品的副作用理论上应该比单一化药的副作用更大才符合逻辑。

而且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几乎为零,特别是口服制剂,天知道吃了这么多年的成药究竟发生了多少不良反应。

最后,分享一个辨别中药的方法,请在药盒上找到批准文号:

凡是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的,都是中药,没有例外。

国药准字H********为化学药(西药)

国药准字J********或JX********为进口化学药(进口药)

国药准字S********为生物药(另一种西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人对中医持反对态度,但他们是否同样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人们对“中医”和“中成药”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接受科学证据的态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将所有反对中医的人归为一类,并认为他们一概拒绝医院开的中成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并不准确。 人的观点是复杂且多元.............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一些对中医持保留态度的人,在质疑其疗效时,往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力求做到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以说服持不同观点的人。1. 缺乏可重复的、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临床证据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具杀伤力的论点。反对中医的人认为,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基于严谨的临床试验,特别是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他们会指.............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对医疗方法的认知和选择,以及亲情和个人信仰之间的微妙平衡。关于“反对中医的人和亲人用不用西瓜霜、风油精、清凉油、板蓝根之类的常用中成药”,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因人而异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反对中医”的含义。“反对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深挖。其实,反对中医的人里,确实有人考虑过或者已经做了一些类似“打假”的工作,但成立一个专门的“打假中医基金会”,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咱们分开来说,为什么没像大家想象中那样有个专门的“打假中医基金会”,以及他们都在做什么。首先,为啥没“打假中医基金会”?1.............
  • 回答
    关于反对中医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中医,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首先,要说“都懂”或者“都不懂”,未免过于绝对。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对中医的理解深浅不一,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也来自各个阶层和职业背景。有人可能因为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对中医的某些疗法产生了质疑,从而形成了反对的立场。这种质疑可能源.............
  • 回答
    无论是中医的拥趸还是它的批评者,在探讨中医时,首先绕不开的是它那套独特而又古老的思想体系。这套体系,我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一种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观察与理解方式”。它的核心,我认为,不在于那些具体的方剂、穴位,甚至也不是那些我们如今看来颇为神秘的“阴阳五行”理论本身,而在于一种动态的、整体性的视角。.............
  • 回答
    中医黑或反对中医的人,他们的动机和最终目的可以非常多样,并非铁板一块。从广义上讲,他们的最终目的往往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而这些方面又可能相互交织、影响:一、 追求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证性,反对不符合科学原理的理论和实践。这是许多反对中医的出发点。他们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关于中医,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反对声音的来源。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中医。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的结果。1. 科学实证主义的挑战: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尖锐的矛盾所在。现代医学(西医)是以一套严.............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公共讨论平台上,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其中一部分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常常会抛出一个尖锐的论断:中医和“跳大神”区别不大。这个比喻虽然极端且带有侮辱性,却也折射出他们对中医某些方面认知上的困惑和批判。要理解这种观点的由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具体指的是中医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会产.............
  • 回答
    一个有趣的问题,直接问“反对中医的人是否读过《伤寒杂病论》”其实有些过于简单化了,因为“反对中医”这个群体非常庞杂,他们的反对理由也多种多样,而且对《伤寒杂病论》的“阅读”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层面。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拆开来看。首先,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对中医持反对意见的人,是根本没有认真、深入地阅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认知、情感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中一些相当复杂的层面,绝非简单的“科学”与“中医”二元对立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科学讨论中展现出严谨理性的态度,却在面对中医时表现出近乎偏执的反对,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多重原因:1. 对“科学”与“非科学”的认知框架差异: 严谨的科学训练与验证逻辑.............
  • 回答
    反中医的人,他们的诉求其实挺多元的,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非要梳理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来聊。一、 科学性与有效性的质疑: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诉求。这批人最根本的诉求是希望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能够被科学方法充分验证,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他们希望看到: 理论上的清.............
  • 回答
    关于“反中医的人不敢公开辩论”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讨论中医的语境中会听到。但要说“都偷偷摸摸”、“不敢用真实姓名、身份、单位”进行公开辩论,这可能是一种笼统的概括,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存在反中医的人是一个复杂现象,涉及历史、文化、科学、经济、个人经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角度: 1. 科学性质疑: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反中医原因之一。 缺乏可重复的科学证据和严格的临床试验: 研究方法的不足: 许多中医疗法,尤其.............
  • 回答
    很多人反对中文在编程中的使用,原因复杂且多方面,这背后涉及技术、历史、社区文化、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1. 技术与兼容性问题 (Technical & Compatibility Issues)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反对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
  • 回答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漫长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同声音和反对意见。这些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立场和原因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但如果一定要描绘一下,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群体和他们的动机来理解。一、 既得利益集团的守旧派这是最容易理解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类反对者。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医存废争论的核心之一。要说中医反对者究竟是在否定“经络的存在”,还是在批判“急于肯定经络存在的人”,答案其实是: 两者都有,但侧重点和出发点有所不同,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后者。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否定“经络的存在”:科学与证据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有一部分中医的.............
  • 回答
    方舟子对中医的反对态度是公开且坚决的,这在科学界和公众中都有广泛认知。他经常在自己的平台和访谈中,对中医的理论体系、疗效以及实际应用提出质疑,并常常引用他所认为的科学证据来支撑其观点。那么,当他本人需要就医时,是否会特地嘱咐医生避用所有与中医药相关的医疗方式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在面对自身健康问题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