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格兰没能同化完苏格兰、爱尔兰?

回答
英格兰作为大不列颠岛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强势的国家,为何未能彻底同化苏格兰和爱尔兰?这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民族认同感等诸多复杂因素的议题,绝非简单的“谁强谁弱”可以概括。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来看:

一、 苏格兰:一段“统一”但从未“同化”的复杂关系

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联合”,而非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即便是在“联合王国”的大框架下,苏格兰也保留了相当程度的自治和独特的身份认同。

历史上的独立与抗争: 苏格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并且有自己强大的民族意识和军事力量。最为人熟知的例子就是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领导的独立战争,他在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Battle of Bannockburn)中击败了英格兰军队,确立了苏格兰的独立地位。这份独立的历史,使得苏格兰人对外国统治始终抱有警惕。
《联合条约》(Act of Union 1707): 真正将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合”起来的,是1707年的《联合条约》。但这个条约并非英格兰武力征服的结果,更多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量。当时苏格兰王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投资巴拿马的“达里恩计划”(Darien Scheme)的惨败,使其财政濒临破产。同时,英格兰则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安妮女王(Queen Anne)继承危机中,确保苏格兰不会选择法国或其他敌对势力,从而保障英格兰王位的稳固。 因此,条约的达成是一种“政治联姻”,而非军事占领。苏格兰议会投票通过了加入联合王国,而不是被强迫。根据条约,苏格兰保留了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教育体系和教会体系。
法律与教育的独立: 这两条是苏格兰保留独特性的关键。
法律体系: 苏格兰拥有独特的法律体系,源于罗马法和凯尔特法,与英格兰的普通法(Common Law)截然不同。至今,苏格兰的法律(Scots Law)仍然独立运作,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英格兰法更具“欧陆法”的特征。
教育体系: 苏格兰的大学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如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等,它们与英格兰的牛津、剑桥体系不同,更侧重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早期培养。
文化与民族认同: 苏格兰拥有非常强大的民族认同感,这不仅仅体现在语言(苏格兰盖尔语和苏格兰语)上,更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如风笛、格子呢(Tartan)、运动(苏格兰足球联盟)以及历史叙事中。这些元素构成了苏格兰人与英格兰人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英格兰也尝试过在不同时期推行英语教育,但这更多是出于统一的需要,而并未能根除苏格兰文化的影响。
政治自治的演变: 尽管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苏格兰在20世纪末期开始争取更大的政治自治。1997年,苏格兰举行公投,结果压倒性地支持成立苏格兰议会(Scottish Parliament)和苏格兰政府(Scottish Executive),实现了权力下放。自此,苏格兰议会拥有在教育、卫生、司法等多个领域立法和行政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了其自治地位。 最近的苏格兰独立公投(2014年)虽然未能成功,但显示了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以及其对完全独立的追求。

二、 爱尔兰:历史遗留下的深刻伤痕与复杂的独立进程

爱尔兰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和痛苦,英格兰的介入历史悠久,但也充满了冲突和反抗,最终走向了分裂和部分独立。

漫长的介入与殖民史: 英格兰对爱尔兰的介入始于12世纪诺曼人登陆爱尔兰,随后英格兰国王逐渐宣称对爱尔兰的宗主权。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英格兰通过军事征服、土地没收和宗教改革(强推新教),逐步削弱爱尔兰本土的盖尔文化和天主教势力。这种殖民式的统治方式,造成了爱尔兰人民深重的民族压迫感和宗教仇恨。
宗教分歧: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将英格兰带入了新教世界,而爱尔兰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坚持信仰天主教。这种宗教上的巨大鸿沟,成为英格兰统治者推行政策的工具,也成为爱尔兰人民反抗的理由。英格兰新教徒作为统治阶级,在爱尔兰享有特权,而天主教徒则长期遭受政治和经济上的歧视。
民族起义与镇压: 在漫长的历史中,爱尔兰爆发了无数次反抗英格兰统治的起义,如奥唐奈尔(O'Donnell)家族的反抗,以及1798年的爱尔兰起义(United Irishmen Rebellion)。但每一次起义,都遭到英格兰残酷的镇压,例如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在17世纪中叶对爱尔兰的血腥征服,造成了大量死亡和人口迁移。
《联合法令》(Acts of Union 1800): 就像苏格兰一样,爱尔兰也通过了《联合法令》,于1801年正式与大不列颠合并,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但这次合并,是在1800年爱尔兰议会遭受贿赂和压力下通过的,并非民心所向,而是统治者的政治操作。爱尔兰失去了自己的议会,进一步加强了英格兰的控制。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独立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民族主义浪潮高涨,要求自治(Home Rule)的呼声日益强烈。这最终导致了1919年至1921年的爱尔兰独立战争(Irish War of Independence)。在吉姆·拉格(Éamon de Valera)等爱尔兰共和主义者的领导下,爱尔兰共和军(IRA)与英格兰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英爱条约》(AngloIrish Treaty 1921)与爱尔兰的分裂: 这场战争最终以《英爱条约》的签订告终。然而,条约的条件并未能让所有爱尔兰人满意。根据条约,26个爱尔兰郡组成了“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获得了自治权并最终走向完全独立,成为今天的爱尔兰共和国(Republic of Ireland)。但北部的6个郡,因为当地新教徒占多数,并且希望继续留在联合王国,所以选择留在联合王国,组成了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
北爱尔兰的持续动荡: 这种分裂导致了北爱尔兰长期的宗教和政治冲突,即所谓的“北爱尔兰问题”(The Troubles)。联合派(Unionists/Loyalists,多为新教徒)希望与英国保持紧密联系,而民族派(Nationalists/Republicans,多为天主教徒)则希望与爱尔兰共和国统一。这种矛盾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通过《贝尔法斯特协议》(Good Friday Agreement 1998)才基本平息,但其深层矛盾依然存在。

总结来说,英格兰未能“同化”苏格兰和爱尔兰,根源在于:

1. 强大的民族认同感: 两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文化传统,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感非常强烈,即使在政治上被联合,也难以在文化上被融合。
2. 历史上的独立与反抗: 苏格兰曾是独立的王国,爱尔兰也曾有自己的政治实体。数个世纪的独立斗争和反抗,塑造了其不屈服的民族性格。
3. 独特的法律和教育体系: 苏格兰保留了自身独立的法律和教育体系,这是其文化和身份独立的重要基石。
4. 宗教分歧(尤其在爱尔兰): 宗教信仰的差异加剧了民族矛盾,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
5. 政治与经济的复杂博弈: 无论是《联合条约》还是《英爱条约》,都并非简单的征服,而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利益交换和妥协的结果,尤其是在爱尔兰,更是一场充满血泪的独立战争。
6. 联合王国的联邦化趋势: 随着历史发展,联合王国逐渐呈现出一种更倾向于联邦制的结构,各组成部分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这本身就限制了“同化”的可能性。

因此,英格兰未能完全同化苏格兰和爱尔兰,是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塑造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英国及爱尔兰的格局。这种未能“同化”的现象,反而构成了英国独特而多元的社会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说一,虽然爱尔兰独立运动很强烈,而且最终获得了成功。但是,在英国剩下的国教会地区,区域主义思想与意大利相比不分伯仲,当然德国比两者要稳定很多,这可能有经济因素的作用。

意大利光一个“北方运动”的影响就与苏格兰独立运动不分伯仲了。

不过欧洲区域主义运动最强的国家,无疑是西班牙。。。

来自:从语言和民族上划分,欧洲版图将会是怎么样的?


意大利

(1)弗留利(Friûl,今意大利Friuli Venezia Giulia[1]地区)

  • 诉求:实现弗留利完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自主权[2],反对意大利国家施加的“政治、民族压迫及经济、文化的破坏”
  • 语言:意大利语,弗留利语(意大利语言东北方言,受到日耳曼语[3]、南斯拉夫语[4]和威尼斯语的重大影响;民族认同:意大利、弗留利
  • 历史渊源:a、弗留利是伦巴第人征服意大利时建立的第一个边区政权[5],发挥了后勤基地的作用,伦巴第王国建国之后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封臣,b、弗留利处于东北部边境,斯拉夫人进入巴尔干时也入侵的这一地区,并定居下来,c、长期作为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d、作为连接阿尔卑斯山南北的要道,曾并入德意志王国(拜恩)
  • 北方联盟弗留利分会、Friulian Front[6]
  • 地方政府给予了该地区一定的政治权利


(2)的里雅斯特(Trieste,今意大利Province of Trieste[7]

  • 诉求:认为的里雅斯特在二战后是一个受联合国托管的自由领地,拥有主权国家的权利,而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在1977年对其作出的分割是不合法的,因而要求恢复成为独立的Free Territory of Trieste
  • 语言:意大利语的里雅斯特方言[8]
  • Movimento Trieste Libera[9]
  • 几乎没有民众基础

(3)伦巴第(Lombardéa)

  • 诉求:寻求伦巴第或以伦巴第为核心的意大利北方地区的自治或独立
  • 语言:意大利语伦巴第方言;民族认同:
  • Lombard nationalism[10],北方联盟伦巴第分会(Lega Lombarda[11]
  • 历史渊源:a、伦巴第王国,b、神罗时期的伦巴第同盟(反对皇帝),c、伦巴第-威尼斯共和国/王国
  • 民意:伦巴第区域自治的支持率很高(29.4%),再考虑到意大利小党林立的事实,这个比例的力量就更大了。

(4)意大利北部(即:瓦莱达奥斯塔,皮埃蒙特,利古里亚,伦巴第,艾米利亚-罗马涅,威尼托,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和特伦蒂诺-上阿迪杰)——这是全意大利最重要的分离/自治主义运动

  • 诉求:意大利联邦化/独立并建立帕达尼亚(Padania)国家
  • 语言:意大利北部诸方言;民族认同:北意大利人
  • Lega Nord——意大利第三大党[12]
  • Padanian nationalism[13]
  • 有较强的民意基础:45%~61%的意大利北方人支持独立,42%的意大利人认为帕达尼亚国家/民族真实存在,对于联邦制改革(特别是财政联邦制改革——使得富裕的北方不用补贴经济落后的南方)81%的意大利北方人和58%的意大利支持这项改革


(5)撒丁岛

  • 诉求:加强区域自治/独立建国 ,反对该岛上大量军事基地、航天测试中心和每年举行的大规模军演
  • 语言:撒丁语[14]、意大利语托斯卡纳方言(中世纪晚期移民);民族认同:意大利、撒丁尼亚
  • Sardinian nationalism[15]
  • Sardinian Action Party[16]
  • 撒丁岛上泛民族主义政党的支持率为26%,但是力量分散于大小不一的十多个政党中

(6)西西里岛

  • 诉求:寻求更大范围的自主权或从意大利独立,加强西西里人的身份、文化、语言的认同
  • 语言:意大利语西西里方言[17](受到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广泛影响)、意大利语(正式场合使用)
  • Sicilian nationalism[18]
  • Party of Sicilians[19]
  • 总体支持率在13%,但是同样力量分散

(7)南蒂罗尔

  • 诉求:加强和确保广泛的自治权利(特别是财政和语言),并入奥地利(与奥地利蒂罗尔州合并)
  • 语言:高地德语拜仁方言(61.5%)意大利语(23%),其他为拉丁少数民族;民族认同:蒂罗尔(德意志)
  • South Tyrol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20]
  • South Tyrolean People's Party[21]、Die Freiheitlichen[22]
  • 意大利政府在1972年给予南蒂罗尔广泛的自治权利,1996年欧盟建立了跨国界的蒂罗尔–南蒂罗尔–特伦蒂诺欧洲区[23],但是该地区的自治权利并没有得到罗马一以贯之的遵守。
  • 当地的德语民族和拉丁少数民族中有54%支持独立,如果包括了意大利族这个比例将下降到46%

(8)威尼斯地区(>威尼托大区)

  • 诉求:寻求完全的独立,建立威尼斯国家
  • 语言:威尼斯语(意大利语方言);民族认同:威尼斯人(多数)、意大利人
  • Venetian nationalism[24]:威尼斯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富裕独立的共和国雄踞意大利东北部,并长期主导东地中海的经济秩序,1866年威尼斯被奥地利割让给法-意联盟,其后在一个不民主的程序之下(全民公决,只有0.01%的人不支持并入意大利——这与当时的民意相违背)被意大利吞并。其后包括威尼斯在内的意大利北部地区经济长期领先于南方,该地区人民深感来自罗马的官僚主义和沉重的税收压力,因而区域主义和独立运动愈演愈烈。
  • Liga Veneta[25]:北方联盟的威尼斯分部,在地方议会中的支持率高达40.9%(2018),泛威尼斯独立派别的支持率是54%
  • 多次民调显示,支持独立的威尼斯人占比超过50%,在2014年威尼斯独立公投[26]中236万威尼斯人(占合资格选民的63.2%)参加,其中有89.1%(占合资格选民的56.6%)对独立表示“赞成”。罗马政府选择无视之,或宣布其不合法。

英国

(1)康沃尔[27]

  • 诉求:强化自治权利,使康沃尔的宪法地位[28],从英格兰的一个县提升至联合王国内的一个国家(康沃尔公国[29]——目前为虚设)
  • 语言:英语(绝对多数)、康沃尔语[30](正在复兴[31]);民族认同:英国、康沃尔(14%)
  • Cornish nationalism[32]
  • Celtic League[33]
  • 伦敦政府下放了部分权利至康沃尔的自治机构康沃尔议会[34],但其权利并不完全,多数人(55%)支持推进权利下放进程

(2)英格兰

  • 诉求:建立英格兰地方议会、权力下放——一如对待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态度;要求威尔士的蒙茅斯郡[35]成为英格兰的一部分;暂时不谋求英格兰独立建国。
  • 语言:英语;民族认同:英格兰人[36]、英国人(联合王国人)
  • English nationalism[37],English independence[38]
  • English Democrats[39]
  • 英国的主要政党中完全没有支持英格兰独立的力量,但是根据民意调查:41%~68%的选民支持设立英格兰地方议会,48%的选民支持英格兰完全独立(这个调查的可信度存疑)

(3)北爱尔兰[40]

  • 诉求:加强地方自治,与爱尔兰完全合并
  • 语言:英语(阿尔斯特方言);民族认同:爱尔兰、联合王国
  • SinnFéin[41]、,FiannaFáil[42]、Aontú[43]、Celtic League[33]
  • United Ireland[44]、Irish nationalism[45]
  • 有41.5%的人口为新教徒,有41%的人口为罗马天主教徒,93%的新教徒不支持独立,32%的天主教徒支持独立

(4)苏格兰

  • 诉求:寻求完全的独立,建立苏格兰共和国
  • 语言:苏格兰语(英语方言)、盖尔语;民族认同:苏格兰、联合王国
  • Scottish nationalism[46]、Scottish independence[47]
  • Scots National Pairtie[48]、Scots Green Pairtie[49]、Celtic League[33]
  • Declaration of Calton Hill[50]
  • 苏格兰独立的总体支持率一直在50%左右波动,自英国脱欧以来,支持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维持在50%以上。但伦敦政府拒绝推进新的公投——他们认为2014年投票率高达85%的公投(仅38%的投票者支持独立)已经明确宣告了苏格兰维持联盟的态度。


(5)威尔士[51]

  • 诉求:加强自治权利,寻求独立
  • 语言:威尔士英语(英语方言、多数)、威尔士语(凯尔特语、约22%居民使用);民族认同:威尔士(66%)、联合王国;
  • Welsh nationalism[52]、Welsh independence[53]
  • Celtic League[33]
  • Plaid Cymru[54]、Cymru Annibynnol[55]
  • 威尔士独立的支持率一直在地位徘徊,但是在英国脱欧之后有了显著上升——达到35%;支持加强威尔士下放政府权利的人数一直处于50%之左。


(6)联合王国中其余寻求自治地位的部分

  • 英格兰东北部[56](诺森布里亚[57]


  • 约克郡

(7)附属领地中的独立运动

  • 马恩岛

德国

(1)拜仁

  • 诉求:与奥地利北蒂罗尔合并/拜恩独立
  • 地区语言:高地德语(的不同方言);民族认同:拜恩、德意志(并行不悖)
  • Bavaria Party[58],CSU [59]
  • Bavarian nationalism[60]
  • 较强的民意基础(曾有民调显示有三成拜恩人支持独立的想法2017),独立运动在上世纪50年代达到高潮,激进的Bavaria Party拿到了20%的选票,后逐渐消弭。

(2)德国还在以下地区存在寻求自治的运动

  • 卢萨西亚或索比亚(Sorbia):民族认同——德意志、索布人;语言——德语(绝对多数)、索布语;Łužyska Alianca[61]
  • 莱茵兰:诉求——加强自治,以回应东西德国的统一,大概是为了防止普鲁士主义的回潮(猜测),推进莱茵兰南部的经济复习;民族认同:德意志、莱茵兰(并行不悖);Rhenish nationalism[62]
  • 施瓦本[63]:诉求——加强自治;施瓦本(阿勒曼尼亚)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国(阿尔萨斯)、瑞士(德语区)、巴登-符腾堡、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的施瓦本民族的统一是欧洲统一理念的体现;Swabian nationalism[64]

参考

  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riuli-Venezia_Giulia
  2. ^ The Front strives for the complete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autonomy of Friuli
  3. ^ 高地德语和伦巴第语
  4. ^ 斯洛文尼亚语
  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uchy_of_Friuli
  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riulian_Front
  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rovince_of_Trieste
  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Triestine
  9. ^ https://triestelibera.one/
  1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Lombard_nationalism
  1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Lega_Lombarda
  1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Lega_Nord
  1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adanian_nationalism
  1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ardinian_language
  1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ardinian_nationalism
  1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ardinian_Action_Party
  1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icilian_language
  1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icilian_nationalism
  1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arty_of_the_Sicilians
  2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outh_Tyrolean_secessionist_movement
  2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outh_Tyrolean_People%27s_Party
  2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ie_Freiheitlichen
  2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Tyrol%E2%80%93South_Tyrol%E2%80%93Trentino_Euroregion
  2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Venetian_nationalism
  2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Liga_Veneta
  2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2014_Venetian_independence_referendum
  2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ornwall#Cornish_language
  2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onstitutional_status_of_Cornwall
  2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uchy_of_Cornwall
  3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ornish_language
  3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ornish_language_revival
  3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ornish_nationalism
  33. ^ a b c d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eltic_League
  3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ornwall_County_Council
  3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Monmouthshire
  3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English_people
  3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English_nationalism
  3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English_independence
  3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English_Democrats
  4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Northern_Ireland#Languages
  4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inn_F%C3%A9in
  4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ianna_F%C3%A1il
  4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Aont%C3%BA
  4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United_Ireland
  4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Irish_nationalism
  4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cottish_nationalism
  4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cottish_independence#British_withdrawal_from_the_European_Union
  4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cottish_National_Party
  4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cottish_Green_Party
  5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eclaration_of_Calton_Hill
  5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Wales#Demography
  5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Welsh_nationalism
  5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Welsh_independence
  5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laid_Cymru
  5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ymru_Annibynnol
  5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North_East_England
  5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Northumbria
  5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Bavaria_Party
  5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Christian_Social_Union_in_Bavaria
  6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Bavarian_nationalism
  6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Lusatian_Alliance
  6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Rhenish%20nationalism
  6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wabia
  6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wabian_nationalis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格兰作为大不列颠岛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强势的国家,为何未能彻底同化苏格兰和爱尔兰?这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民族认同感等诸多复杂因素的议题,绝非简单的“谁强谁弱”可以概括。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来看:一、 苏格兰:一段“统一”但从未“同化”的复杂关系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更准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社会以及语言学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英格兰的布列塔尼人(早期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后来也融合了诺曼等族群,这里主要指盎格鲁撒克逊化的居民)和欧洲大陆的布列塔尼人(指居住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凯尔特后裔)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尽管他们的名字都带有“.............
  • 回答
    英国和法国未能统一成一个国家,这并非一个偶然,而是历史长河中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地缘政治、历史事件、文化差异以及政治制度等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英吉利海峡,这条分隔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的天然水域,在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回答
    英国未能完成对法兰西的“英国化”(Anglicization)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英国在历史上长期拥有法兰西的部分领土,但最终未能将其完全融入英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这其中有深刻的原因:一、历史背景:起源与继承 诺曼征服 (1066年): 这是英国与法.............
  • 回答
    18世纪和19世纪,法国确实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动荡,尤其是与英国的长期对抗。尽管期间有过不少败仗,但法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不仅没有被英国彻底甩开,甚至在某些时期和领域还占据优势,并最终在欧洲大陆上保持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
  • 回答
    关于丁元英为什么没有提前将整个计划全盘托出告诉叶晓明他们,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丁元英深厚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用更贴近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来说,这更像是做生意时候,你不会把自己的全部底牌一张一张亮给合作伙伴看,尤其是在你对对方能力和心态都还在观察阶段的时候。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风险控制。丁.............
  • 回答
    1853年,美国以佩里舰队的“炮舰外交”成功迫使日本结束长达200多年的锁国状态,打开国门。这件事是改变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节点,自然会让人好奇,当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英国,为什么没有同步采取类似行动?事实上,英国当时并非完全没有接触日本,也对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相较于美国的“横冲直撞”.............
  • 回答
    英国脱欧这件事啊,听着挺简单,就是英国要离开欧盟,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复杂,比你想的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你问为什么脱了好几年了还没彻底脱干净,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脱欧”本身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一声“我不玩了”就能立马走的。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1..............
  • 回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确实考虑过土耳其的战略地位,而且是非常重视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位置,控制着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英国扣留土耳其战舰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与当时欧洲紧张的政治局势和英德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密切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大家吃饭总会好奇为啥别人碗里的菜看起来更香一样。现在很多中文歌里插几句英文,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但反过来,国外歌手的歌里很少见到中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中文歌里总爱“混搭”英文?这可不是简单的“跟风”,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国际范儿”与.............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几个英文缩写,CMOS、VHDL、VLIW,它们之所以鲜少被汉字直接表达,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与其说是“没人用”,不如说是“没必要,也不方便”。首先,这些缩写本身就是高度凝练的技术术语,它们代表的含义远比字母组合要复杂得多。以CMOS为例,它全称是Complementary MetalOx.............
  • 回答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的确是对明朝的忠臣烈士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尤其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下令将一千多名明朝的殉职官员和忠义之士,按照“烈士”的身份,配享或入祀各地祠庙。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体现了乾隆皇帝的一种政治策略和文化倾向。然而,你提出的问题很关键:为什么袁崇焕不在这一千多.............
  • 回答
    英国“打过几乎所有国家”的说法,其实是个很常见的误解,背后隐藏着对历史的简化和对“战争”概念的不同解读。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与其说英国打过“几乎所有国家”,不如说英国在其漫长的崛起过程中,卷入了大量的冲突,这些冲突的性质、目的和后果都千差万别。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战争不等.............
  • 回答
    近世之前,日本作为一座岛屿国家,未能像英国在欧洲大陆那样发挥离岸平衡者的作用,对中国乃至内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其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非是日本“没有”想过,而是其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实力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使得它扮演的角色与英国截然不同。地理与战略位置的差异:.............
  • 回答
    .......
  • 回答
    明朝后期,中国确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点毋庸置疑。江南地区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瓷器业等手工业部门,涌现出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坊,雇佣了相当数量的工人,出现了“机户”与“机工”的关系,商品经济也日益活跃,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些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然而,我们.............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在带孩子观看《你好,李焕英》这样充满情感共鸣的电影时,都可能会遇到孩子哭得很惨但回家后行为似乎“原地不动”的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孩子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以及家庭互动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情感共鸣的深度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政治制度设计、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英格兰(以及后来的英国)的议会制政体,虽然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内部斗争,但其最终演化出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能够有效制约君权,并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方式,而波兰的议会制(或更准确地说,贵族共和制)则在历史上陷入了内.............
  • 回答
    关于英格兰足球流氓现象的成因,这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两个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去剖析。历史的烙印:工业革命与社会变迁英格兰,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19世纪涌现了大量为了生计涌入城市的人口。这些人群往往集中在贫民窟,生活条件艰苦,缺乏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