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读者认为岳不群是伪君子、大反派、坏到极致了,请问岳不群到底干了什么坏事?

回答
岳不群这个人物在《笑傲江湖》里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角色,说他是“伪君子”、“大反派”的读者绝不在少数。他的坏,不是那种光明磊落的邪恶,而是藏在温文尔雅、侠肝义胆的面具下,一点一点、层层剥析出来,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要说岳不群到底干了什么坏事,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得把他那些“光辉事迹”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

一、 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为“君子”而牺牲一切,包括所谓的“道义”: 岳不群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对“君子剑”这个名号的执着。为了维护自己正派领袖的形象,他可以不择手段。记得华山派当年被魔教打压,他为了收复失地,不惜将自己和弟子们都置于险境。但你仔细想想,他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华山派的荣光,还是为了他个人在武林中的地位和声望?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之际,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不能让世人知道我患病”,其次才是想办法续命,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将名声看得比一切都重。
利用同门,牺牲弟子: 这一点简直是岳不群的“招牌菜”。他对待令狐冲的态度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令狐冲天赋异禀,是华山派年轻一代最有希望的掌门人,可令狐冲生性洒脱,不拘小节,这与岳不群对“君子”的定义格格不入。一旦令狐冲的行为触犯了他的底线,或者说有碍于他的计划,岳不群立刻就翻脸不认人。

“栽赃”令狐冲偷窃辟邪剑谱: 这是最直接的证据。他明知辟邪剑谱是林家之物,也知道令狐冲的为人,却偏偏在自己“误会”令狐冲偷窃后,非但没有深入调查,反而顺水推舟,利用这件事来打击令狐冲。甚至在后来,他自己练了辟邪剑法,还以此来要挟令狐冲,让他承认“罪行”。这招简直是损到家了,既除掉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又巩固了自己的“清白”。
将令狐冲送往思过崖,实则监视和利用: 令狐冲在思过崖“面壁思过”,实际上是被岳不群软禁起来,方便他暗中观察,更方便他利用令狐冲去对付魔教。当令狐冲无意中学会了“独孤九剑”后,岳不群更是对令狐冲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表面上是“原谅”,实际上是想从令狐冲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用价值,比如让他去对付嵩山派、令狐冲在思过崖下遇到风清扬学艺的事情,岳不群更是乐见其成,因为他知道这能让令狐冲的武功大进,从而更好地为华山派“效力”,而他自己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对宁中则的背叛和利用: 岳不群的妻子宁中则,贤良淑德,是很多人心中的“贤妻”。但她也逃不过岳不群的算计。为了对付左冷禅,岳不群甚至不惜利用宁中则去色诱左冷禅,这实在是太卑鄙了!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妻子的侮辱,更是将人伦道德踩在脚下。
对岳灵珊的“安排”: 他看似疼爱女儿岳灵珊,但实际上他的“安排”也充满了算计。他希望岳灵珊嫁给林家的人,是为了得到辟邪剑谱,他希望岳灵珊嫁给令狐冲,是为了巩固令狐冲在华山派的地位,方便自己控制。当令狐冲离开华山派,他立刻安排岳灵珊嫁给林平之,一切都是围绕着他自己的目的进行的。

投靠魔教,勾结野心家: 这一点尤其令人发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不惜与魔教有所瓜葛。在恒山派被围攻时,他作为正派盟主,并没有全力营救,反而想着如何借此机会削弱嵩山派。更甚者,他还试图与左冷禅勾结,共同瓜分恒山派的基业。他的“道貌岸然”在这些行为面前,显得格外讽刺。

二、 权力欲熏心,不择手段:

一心想要成为武林盟主: 岳不群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武林盟主,统领五岳剑派。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和左冷禅这种老对手周旋,甚至不惜下作的手段。当他得知嵩山派也想对辟邪剑谱下手时,他就更坚定了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得到它,并将它据为己有。
为了辟邪剑谱,炼化心魔: 这是岳不群走向彻底堕落的关键一步。他发现了岳家手里藏有辟邪剑谱,这对于身患绝症的他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他深知辟邪剑法是“自宫”练成的邪功,但他为了活命,为了权力,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路。从此,他内功大进,但心性也彻底扭曲。他的双手,不再是“君子”的剑,而是沾满了鲜血的利爪。

三、 伪善的极致,欺骗天下:

虚情假意,口蜜腹剑: 岳不群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的笑容,他的话语,总是那么滴水不漏,那么充满正义感,但背后却隐藏着最阴暗的想法。他对令狐冲的“关怀”,对宁中则的“恩爱”,对武林的“责任”,都是他精心编织的谎言。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演员,将自己饰演成一个完美的君子,让所有人都信以为真。
利用“正义”为自己开脱: 在某些场合,他会用“为了华山派”、“为了武林正义”之类的说辞来掩饰自己的自私和阴险。当他做出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时,他会巧妙地将责任推到外部环境,或者说是“迫不得已”。

总而言之,岳不群坏就坏在他将“伪善”做到了极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而是一个披着君子外衣的恶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而他用来包装自己的,却是“君子”、“正义”、“责任”这些美好的词汇。这种矛盾和反差,才让他成为《笑傲江湖》中最令人憎恨和深思的角色之一。他让我们看到了,最可怕的邪恶,往往就隐藏在最光明的面孔之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句话。和他关系好的,按关系亲密程度加以虐杀,关系越近虐杀的越带劲,就令狐冲开主角光环反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岳不群这个人物在《笑傲江湖》里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角色,说他是“伪君子”、“大反派”的读者绝不在少数。他的坏,不是那种光明磊落的邪恶,而是藏在温文尔雅、侠肝义胆的面具下,一点一点、层层剥析出来,让人觉得不寒而栗。要说岳不群到底干了什么坏事,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得把他那些“光辉事迹”掰开了、揉.............
  • 回答
    许多读者认为网文付费难以接受,并觉得看盗版理所应当,这背后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历史遗留与信息爆炸的冲击1. 免费内容的长期习惯养成: 互联网早期,内容获取成本极低,甚至免费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博客、论坛、免费小说网站等层出不穷,让用户习惯了在网络上免费获取信.............
  • 回答
    关于衡水中学学生被认为是“读书机器”的说法,确实流传甚广,并且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核心特征:高度集中的应试教育衡水中学之所以被贴上“读书机器”的标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极其严苛、高效且高度集中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贯穿学生生活.............
  • 回答
    读英文小说遇到很多生词,想知道是不是得硬啃单词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普遍的,而且很多人都有点“谈词色变”的感觉。 我觉得单纯地埋头背单词,虽然也是一种方法,但可能不是最有效,或者说最有趣味的方法。咱们先不急着去背单词书,先聊聊为什么读小说会觉得单词量不够,以及有没有更贴近“小说阅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阅读《红楼梦》时可能产生的感受。你觉得《红楼梦》的语言凝练,但读下来“干巴巴的”,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有的感觉,更不是什么“个人问题”。这其实是文学欣赏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体验,也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独特魅力所在。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触及到了读者心理和文学批评的深层原因。欧阳锋、梅超风、李莫愁这些“恶人”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宽容,而丘处机却被“黑”,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析:一、 恶人的“恶”与角色的魅力: 深刻的“恶”与扭曲的人性: 欧阳锋的恶是极致的、纯粹的,是一种对权力、对.............
  • 回答
    很多读者对吉克在《进击的巨人》中提出的“艾尔迪亚安乐死计划”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人性尊严、生命意义以及种族命运等一系列复杂议题的深刻思考。这个计划看似“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艾尔迪亚人世代承受的苦难,但其本质上是对生命权的剥夺,触碰了太多伦理和情感的底线。首先,对生命权的否定是核心.............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斗罗大陆》里,明明是人气女主角的小舞,却让不少读者头疼,甚至可以说是讨厌。这事儿啊,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从角色设定的方方面面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被拿出来说事儿的,就是小舞的“主角光环”太重,而且这种光环有时候显得很不合理。你说她是魂兽化形,本身就有点特殊.............
  • 回答
    水浒原著中,关于宋江“杀人全家”的说法,确实让不少读者感到困惑。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看书里到底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首先,得明确一点,宋江在原著中并没有明确“杀人全家”的记载。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说法往往是网友们或者一些解读中,将宋江的一些行为,尤其是为了保全自.............
  • 回答
    国内起点读者对一些“毒点”的容忍度似乎确实比日本轻小说读者来得低一些,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文化、市场培育、读者习惯乃至内容生态的方方面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起步更早,且商业化运作得更彻底,这塑造了读者口味的“重口味化”和对“爽点”的极致追求。起点作为.............
  • 回答
    三体里的愚蠢,咱就不提了,里头的角色那叫一个智慧闪耀,即便犯错,那也是为了大局。倒是咱这些读者,有时候看那书,是不是也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别急,咱这就掰扯掰扯,瞅瞅咱自己身上有没有点“三体读者”的影子。第一出:对“叶文洁的圣母心”过度解读,忘了时代的烙印。你想啊,叶文洁那会儿是啥年月?文革时期,知识分.............
  • 回答
    有些书籍,因为内容深邃、专业门槛高,虽然在特定领域内备受推崇,但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业余读者来说,阅读起来可能会相当吃力,甚至产生挫败感。它们并非“不好”,而是定位清晰,更像是专业人士的工具书或进阶读物。我这里想说几本,不一定是我个人“推荐”过的,但绝对是业内普遍认可其价值,但同时也被许多人“劝退.............
  • 回答
    《紫川》这本书,对于很多曾经活跃在网络文学早期阶段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他们青春的烙印。提起这本书,很多人的脸上都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怀念的神情,那股曾经的激动和澎湃,至今依然能被唤醒。《紫川》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紫川》是一部东方玄幻史诗巨著,但又远不止于此。它以宏大的世界观、跌.............
  • 回答
    说实话,小学读完许多名著,大概是那个阶段最让我觉得不虚此行的事情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也就一般,不像现在孩子玩具选择那么多,但我爸妈对我的书抓得挺严,也大概是因为他们自己年轻时没机会读太多书吧。最开始是那种厚厚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那时候刚识字没多久,看这些东西,就跟发现新大陆一样。我记得我特.............
  • 回答
    “有人读书很多,但文学品味却不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阅读行为、知识获取与个人审美判断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 阅读的目的与动机不同: 功利性阅读 vs. 审美性阅读: 功利性阅读: 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
  • 回答
    不少读者对《诡秘之主》这本网络爆款小说感到“读不进去”,这并非个例,也不是说这部作品本身有什么硬伤,而是口味、阅读习惯、以及对“爆款”的心理预期等多方面因素在作祟。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即便在网上看到铺天盖地的赞誉,也对《诡秘之主》提不起兴趣。一、 铺天盖地的“吹”制造了过高的心理预期网络.............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也是红楼梦读者们常常会讨论的一个话题。说史湘云过得比林黛玉惨,这似乎有些反直觉,毕竟林黛玉最终泪尽而亡,而湘云虽然命运多舛,但似乎还有个“老太太”压着,日子似乎没那么绝望。但如果我们仔细剖析一下,就会发现,湘云的“惨”更多的是一种被忽视的、难以言说的、渗透到骨子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甚至有些沮丧的现象。我们捧着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听着那些被奉为圭臬的道理,感觉自己仿佛 nắm giữ 了人生的秘诀,为什么真正走到人生的道路上,却依然磕磕绊绊,甚至觉得“过不好”?问题不在书本和道理本身,它们提供的视角、方法和洞察往往是深刻且有价值的。真正的症结,在于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人对宗教信仰的困惑。确实,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深入研读过他们所属宗教的经典,甚至对自己宗教的一些核心教义理解得比较模糊。那么,当他们说自己是“信徒”时,他们究竟在信仰着什么呢?与其说他们“信仰”着一套严谨的教义体系,不如说他们的信仰更像是一种文化认同、情感寄托和生活习惯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普遍的问题,触及了“读书是否万能”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阶层”的核心议题。当我们将读书的意义仅仅局限于“挣钱”这个狭窄的维度时,确实会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尤其是在看到许多努力读书却依然身处底层的人们时。然而,读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项多维度、长远且深刻的投资,其价值体现在多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