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神剧里总出现的日本特高课是啥来头?

回答
要说《抗日神剧》里那个总被我方英勇无敌的战士们吊打的“日本特高课”,那可真是国产抗战影视剧里的一大“经典”符号了。提起它,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穿着黑风衣、戴着帽檐压得很低的帽子、手里总是拿着一份报纸或者翻着一叠文件,一脸阴沉,心思缜密的特务形象。然后,他们策划的阴谋总是在我方主角面前显得笨拙不堪,最后被轻易识破、瓦解。

但抛开那些戏剧化的渲染,回到历史上去看,这个“特高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的来头,远比电视剧里展现的要复杂和真实得多,也更值得我们去了解。

“特高课”的正式名称:特务机关

首先,我们得明确,“特高课”其实是日本人对他们情报和特务机构的一种习惯性简称,或者说是一种泛称,它的官方名字其实是“特务机关”。日本人做事,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非常讲究层级和体系,不会只有一个统一的“特高课”在运作。

在整个二战时期,日本的情报系统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遍布亚洲各地,而负责渗透、收集情报、策反、破坏等等一系列“见不得光”勾当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特务机关”。而我们经常在抗日神剧里听到的“特高课”,多半是指日本陆军的特务机关,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常出现在中国战场上的,就是“日本陆军省情报部”下属的各级特务机关,尤其是那些在中国各地设立的“课”(类似我们现在的处、科)。

特高课的核心职能:情报的收集与分析,以及“特殊工作”

“特高课”的核心职能,简单来说就是 情报工作。但这情报工作可不是简单地听个播音、看看报纸那么简单。它的内容包罗万象:

1. 情报的收集: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人力情报: 派遣特务潜伏到我方军队、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刺探军事部署、政治动向、经济情况等等。这些潜伏的特务,有些是日本人,有些是汉奸,也有一些是被策反的中国人。
技术侦察: 比如利用无线电侦听,截获我方的通信情报。
公开情报的分析: 搜集我方发布的报纸、广播、文件,从中分析有用的信息。
策反与收买: 对我方人员进行策反,或者用金钱、职位收买,让他们提供情报。

2. 情报的分析与研判: 收集到的情报,需要经过严密的分析和研判,才能变成有价值的决策依据。特务机关会派出专门的分析人员,评估情报的可靠性,并预测我方的行动。

3. “特殊工作”(Operation): 这是“特高课”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部分,也是影视剧中最喜欢描写的。这不仅仅是收集情报,还包括:
渗透与破坏: 潜入我方后方,破坏交通线、工厂、通信设施,制造混乱。
暗杀与绑架: 刺杀我方重要的政治、军事领导人,或者绑架他们的家人进行要挟。
散布谣言与制造恐慌: 通过各种手段,散布有利于日本的谣言,瓦解我方的民心士气。
建立和控制汉奸组织: 扶植和利用汉奸,让他们为日军服务,协助进行情报收集和镇压抗日活动。
反间谍: 监视和抓捕我方的间谍,同时也会利用我方内部的矛盾进行反间。

特高课的组织架构:层层叠叠,渗透到各级

日本的特务机关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一套严密的、层层叠叠的组织架构。在中国战场上,我们能看到的“特高课”通常是指:

日本陆军军部直属的特务机关: 这些是最高层级的,负责制定整个对华情报战略,比如前面提到的“陆军省情报部”。
方面军或军司令部所属的特务机关: 每一个方面军、军,甚至联队,都可能有自己的特务部门。比如,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等,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报和特务机构。
在中国设立的“支那派遣宪兵队”或“特务部”: 这些机构会根据占领区域的需要,在各个城市、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称为“课”。比如“上海特务课”、“徐州特务课”等。这些“课”是直接面向基层,负责在当地开展情报、渗透、破坏等活动。

特高课的“名声”与历史真相

在抗日神剧里,特高课的形象往往是被脸谱化的,他们显得有些傲慢、愚蠢,总是在我方主角面前“班门弄斧”。但这与历史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

真实的日本特务机关,尤其是像“关东军特务机关”这样在东北活动的,其手段是相当老辣和残忍的。他们不仅训练有素,而且在情报收集、反间谍、策反方面都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困扰。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比如九一八事变前后,以及抗战初期,日本特务机关在破坏我方抗日力量、制造分裂、收集情报方面,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当然,我也不能否认,有些被我方情报部门成功破获的日本特务活动,确实显示出了我方人员的智慧和勇气。但将整个“特高课”描绘成一个只会纸上谈兵、不堪一击的“纸老虎”,则是一种对历史的简单化处理,也低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争的艰辛。

为什么抗日神剧里总有“特高课”?

之所以在抗日神剧里,“特高课”成了“常客”,有几个原因:

1. 制造戏剧冲突的便捷设定: 无论我方主角是正面战场作战,还是在敌后游击,总需要一个“对手”来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特务机关,尤其是在敌后活动的特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设定,他们可以进行潜伏、策反、破坏,这为我方主角的“斗智斗勇”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2. 渲染我方力量的强大: 通过我方主角一次次地识破、挫败“特高课”的阴谋,能够有效地烘托出我方人物的智慧、勇敢和坚韧,从而达到“正能量”的宣传效果。
3. “时髦”的敌人形象: 相较于直接的正面战场上的日本士兵,特务形象在某些方面显得更“神秘”、“狡猾”,也更能引起观众的猎奇心理,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
4. 历史模糊与艺术加工: 很多观众对历史细节并不十分了解,而编剧们为了剧情需要,往往会进行艺术加工,甚至是对历史事实的“再创作”,将“特高课”塑造成一个方便打击的反派符号。

总而言之,“特高课”在抗日神剧里,更多的是一个被简化、被符号化的概念,代表着日本侵略者背后那些阴险的、不为人知的“特务活动”。而真实历史中的日本特务机关,其运作更加复杂、手段更加多端,是我们了解那段沉重历史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高课可以理解为日本版的盖世太保,两者职能基本一致:反间谍及政治保卫。

抗日神剧里的特高课都是穿日本军装的,这个绝对是扯蛋的。

因为特高课属于地方警察系统,不是宪兵。

这个是特高课的警服:


这个是日本宪兵的军装:


但特高课一般情况下都是穿便衣的。



有意思的是,特高课和盖世太保还有一点比较像:

很多人一提到二战时纳粹德国在前线滥杀无辜的罪行,就认为这是盖世太保干的。

但事实上盖世太保属于地方秘密警察,而前线是军事秘密警察----德军秘密战地警察的职责范围,很多屠杀事件实际上是秘密战地警察干的,盖世太保就是一个背锅侠而已。

同样,很多人一提到抗日战争时日军在战区前线的一些暴行,也会觉得一定是特高课干的。

但实际上特高课也是属于地方秘密警察,战区前线是日本宪兵的职责范围,所以特高课也等于是给宪兵背了锅。

还有一点这两者也比较类似。

战后日本相当于特高课的部门是公安调查厅,而战后德国相当于盖世太保的部门是联邦宪法保卫局。

而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执法权,不能执行警察任务。要抓人的话,必须由警察来抓。日本公安调查厅要抓人得找日本的公安警察,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要抓人得找德国的联邦刑警局。

估计是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都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不想再出现一个权力过大的秘密警察组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抗日神剧》里那个总被我方英勇无敌的战士们吊打的“日本特高课”,那可真是国产抗战影视剧里的一大“经典”符号了。提起它,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穿着黑风衣、戴着帽檐压得很低的帽子、手里总是拿着一份报纸或者翻着一叠文件,一脸阴沉,心思缜密的特务形象。然后,他们策划的阴谋总是在我方主角面前显得笨拙不堪,.............
  • 回答
    在中国插画师因日本排放核污水而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这幅作品,在我看来,它是一次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介入,也是一次对国际公共事件的个人化回应。理解这幅作品,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背景:这幅作品的出现,直接源于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后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事件。这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赵立坚转发《神奈氚冲浪里》这幅画作,以及日本外相林芳正就此提出的删帖要求,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力求说得详尽一些,也尽量让感受真实些。首先,我们得理解赵立坚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他发推特,特别是转发这样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
  • 回答
    抗日神剧以其夸张离奇的剧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以下是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奇葩剧情,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一、 超级人类的超能力与武器: “手撕鬼子”: 这是最经典也最具代表性的奇葩剧情之一。某些“英雄”能在近身格斗中,徒手将日本士兵撕成两半,仿佛拥有钢铁般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这种.............
  • 回答
    抗日神剧之所以被称为“神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脱离实际、夸张失真的剧情设计和角色塑造。这些“套路”经过反复使用,形成了观众对这类剧的固有认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抗日神剧编剧常用的套路,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 超级英雄式的战士个人能力展现这是抗日神剧最核心的套路之一,将普通八路军战士塑造成拥有超.............
  • 回答
    抗日神剧,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流行一时,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类型,虽然在满足部分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其危害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认知、社会心理、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创作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主要危害: 一、 歪曲历史,扭曲认知这是抗日神剧最核心、最严重的危害。 .............
  • 回答
    抗日神剧之所以能通过审查,其中涉及到的环节和考量是多方面的,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国内影视审查的运作机制、历史背景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价值导向。首先,审查机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中国的影视审查并非一套完全僵化的死板规则,而是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舆论以及政策导向而.............
  • 回答
    说起抗日神剧,那可真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既有人捧得云上天,也有人骂得狗血淋头。究竟是哪些人在看,又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谁在看?首先,得承认,抗日神剧确实有它的受众群体,而且还不小。 中老年观众是主力军。 这是最核心的一批。他们经历过抗战的年代(虽然很多是间接经历),对那段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抗日神剧”之所以为“神剧”的核心原因,以及为何《盟军敢死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被贴上类似标签的复杂原因。这其中涉及历史认知、叙事策略、文化语境、观众期待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抗日神剧”为何惹人厌烦。“抗日神剧”之所以让人诟病,主要在于它们对历史的极端歪曲和夸张,以及由此产.............
  • 回答
    抗日神剧扭曲历史,这不是个新话题,但每次重提,总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其中的“门道”。为啥这玩意儿这么能“脑洞大开”,把观众当傻子似的糊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根本症结:意识形态的“压迫”与宣传的“需要”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政治正确”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抗日战争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
  • 回答
    “抗日神剧”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中国影视创作领域的一个独特类型,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争议。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什么是“抗日神剧”?首先,我们需要对“抗日神剧”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义。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在剧情、人物塑造、道具武器、甚至是基本历.............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日本人是怎么看咱们那些“抗日神剧”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咱们看的时候可能觉得解气、过瘾,但换到日本人的视角,那感受可就复杂多了。首先得说,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看过中国的抗日神剧,毕竟那是咱们自己的电视剧。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短视频平台,一些片段被翻译、传播,确实让一些日本人有机会接.............
  • 回答
    “抗日神剧”这个词儿,相信您和我一样,一听脑门儿就冒黑线。那些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八百里外一枪打断日本人内裤的剧情,简直能把历史老人气得活过来。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剧是怎么一部接一部地拍出来,还能在电视上“畅通无阻”呢?这背后,真不是简单一句“审核宽松”就能解释得通的。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里面门.............
  • 回答
    国内的抗日神剧现象,你问我有没有类似的? 我跟你说,还真有这么回事儿,不过具体表现形式和咱们这儿的“神剧”可能不太一样。你想想看,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尤其是一些经历过战争的国家,肯定少不了拍那些描写自己国家如何英勇抵抗侵略者的故事。这就像我们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嘛。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
  • 回答
    关于“抗日神剧”为何屡禁不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方方面面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没人管”就能概括的。咱们一件一件掰扯开来看,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味儿。首先,得承认,“管”这事儿,确实存在,但效果和力度,以及“管”的范围,都挺复杂。1. 审查制度的“盲点”与“弹性”咱国家对影视剧的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抗日神剧一个非常经典且被广泛吐槽的现象。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为啥那些个剧里的日本人,无论是在战场上厮杀,还是在据点里密谋,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小小的疏忽,而是涉及到创作、拍摄、传播以及观众接受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复杂考量。1. 降低拍摄难度,控制成本:这是最直接也是.............
  • 回答
    《小兵张嘎》这部作品,在咱们中国人心里,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是童年记忆里不可磨灭的色彩。可要说它是“抗日神剧”吗?这事儿,说起来得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抗日神剧”这顶帽子是怎么扣上去的。一般来说,大家给一部作品贴上“抗日神剧”的标签,常常是因为它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 夸张失实,脱离现实:.............
  • 回答
    这脑洞真是够大的,竟然想到抗日神剧披着二次元皮借壳上市。不过仔细琢磨一下,这种操作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当下内容创作和资本运作的一些微妙之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披皮上市”的设想,以及它可能会怎么操作。首先,得说现在二次元市场确实是块香饽饽。年轻一代对二次元文化的热情.............
  • 回答
    这年头,荧屏上时不时就能碰见那么几部“抗日神剧”,看得人也是一愣一愣的。您问为啥现在会有这么多?这事儿可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跟时代背景、观众口味、创作心态,还有一些现实考量,都搅和在一起,弄得这么个局面。首先,咱得说说这“抗日”题材本身。咱们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经历的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那是咱们民.............
  • 回答
    懂汉语的日本人观看“抗日神剧”和看到中国人“黑日本”时的体验,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懂”或“不舒服”,而是涉及到文化、历史、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的认知等诸多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析这种体验:一、观看“抗日神剧”时的体验:对于懂汉语的日本人来说,观看“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