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儒家思想没有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回答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然而,说儒家思想“没有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一定片面性的论断,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以及儒家思想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

一、 儒家思想的根本目标并非“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关切点。儒家思想,尤其是在汉武帝以后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其首要目标是:

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儒家强调等级制度、父子君臣之义,认为社会稳定是国家繁荣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
构建理想的政治秩序: 儒家希望通过君子的德治和礼治来实现一个君明臣贤、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
培养道德君子: 儒家更关注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认为通过个体的道德提升可以影响家庭、国家乃至天下。

因此,儒家思想并非以追求物质富足、个人幸福最大化为直接目标。它的“好日子”更多是建立在道德和秩序之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安宁与和谐,而非物质层面的丰裕。

二、 儒家思想的实践与局限性:

虽然儒家思想本身并不以物质富足为直接目标,但其在历史上的实践,却在某些方面未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加剧了他们的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强调农业而抑制工商业:
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 儒家思想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认为土地是主要的财富来源,而商业则被视为“末业”,容易导致投机取巧、扰乱社会秩序。历代王朝多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的发展存在压制。
对商业利益的道德贬低: 儒家士人阶层普遍对经商持轻视态度,认为唯有读书做官才是正途。这导致了社会资源向官僚体系集中,而对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工商业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结果: 这种政策限制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虽然保证了粮食的生产(但也常因天灾人祸而歉收),但却阻碍了整体经济的繁荣,限制了社会财富的增长,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

2. 僵化的社会等级制度与利益固化:
宗法制度与家族利益: 儒家强调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导致了家族内部和家族之间的利益固化。权力、财富和地位往往集中在少数士族和大家族手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压迫: 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下层民众的权利受到限制,他们的命运与家庭、家族的地位紧密相连,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升。
结果: 这种固化的等级制度使得社会流动性降低,普通百姓即使有才能,也很难获得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资源和机会,难以改变贫困的命运。

3. 对底层民众的关注不足与精英视角:
“民贵君轻”的理想化: 儒家虽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念,但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往往是“君权重”,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对底层民众的疾苦,虽然有部分仁政的呼吁,但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怀,缺乏真正从底层民众的需求出发的制度设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依赖: 儒家的理想路径是从个体修身开始,然后推己及人。这种模式更多关注的是士大夫阶层的理想实现,对于缺乏教育和资源的普通百姓而言,这条路径是难以企及的。
结果: 儒家思想的重心和关注点主要在于政治精英和士大夫阶层,对于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具体生活困境和物质需求,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有效的解决对策。

4. 过度强调个人责任而忽视社会系统性问题:
“尽人事听天命”的消极性: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尽力而为,但当遇到大规模的饥荒、瘟疫或战争时,这种个人努力往往显得杯水车薪。“尽人事听天命”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对社会系统性问题的反思和解决不足。
对自然灾害的无能为力: 古代中国农业高度依赖自然,而儒家思想在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方面,虽然强调政府的赈灾责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然规律。
结果: 在面对天灾人祸时,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常常得不到根本保障,生活依旧艰辛。

5.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性:
服务于皇权: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和发展,最终成为维护皇权统治的思想工具。君臣关系被神圣化,对皇帝的绝对服从被强调。
压制批判与反抗: 儒家强调“忠君”和“礼不下庶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众对统治者的质疑和反抗,使得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和压迫得以延续。
结果: 当统治者采取压迫性政策,或者政治腐败时,儒家思想反而成为巩固这些统治的工具,使得老百姓难以摆脱苦难。

三、 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历史复杂性: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复杂性:

仁政思想与爱民理念: 儒家确实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强调统治者要“爱民如子”,关注民生疾苦。如孟子就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会教化与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对维护社会公德、伦理道德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秩序,使得老百姓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活。
教育的普及与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虽然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士大夫阶层,但也为一部分普通民众提供了科举晋升的途径,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韧性与适应性: 儒家思想本身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被解读和改造,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现实。例如,在面对农民起义时,统治者也会强调“德政”和“休养生息”。

结论:

总而言之,说儒家思想“没有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儒家思想的根本目标并非直接追求老百姓的物质富足,而是以秩序、道德和政治理想为重。
在历史实践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某些理念(如重农抑商、僵化等级)在客观上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未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的物质贫困问题。
同时,儒家思想也包含仁政、爱民等积极元素,为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因此,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战争等。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深刻的局限性。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儒家思想。更准确地说,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实践,未能充分释放生产力,也未能完全解决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种沙比的逻辑,就是:

在时间段T1到T2之间有A,同时在时间段T1到T2之间有问题B

于是他就敢下结论,A导致了B

简单说就是,共存=因果


还有一种沙比的逻辑,就是:

在时间段T1到T2之间,有A,也有B

于是他就敢下结论,T1到T2之间只有B

简单说就是,存在=只存在


按这个逻辑,可以提出一系列沙壁问题:

为什么儒家思想让中国古代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为什么儒家思想让中国古代出现了强汉与盛唐?

为什么儒家思想让中国古代出现了弱宋与弱晋?

为什么法家思想没有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道家思想没有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现代社会有题主这样的大聪明还会出现贫困户?

为什么题主父母生了题主这样的大聪明却还没有大富大贵?

user avatar

我捉摸着……任何一个国家,古代的老百姓也没过上好日子吧?

为啥就偏偏我们要反思这反思那?

儒家起码还有横渠四句这种政治正确的纲领性名句,你其他哪家有?

user avatar

什么叫历史虚无主义,“儒家没能让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user avatar

其实是中国人先过上了好日子,然后才有了儒家,后面进步就慢了。

同理西方人先过上了好日子,然后就有了新自由主义,后面进步就慢了。

儒家思想是农业时代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工业时代的儒家思想。

user avatar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都是站在君和臣的视角出发的,无论说的话是多么的振聋发聩,至诚高节,都是为统治服务的。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儒家最大的贡献恰恰是让中国无论哪朝哪代老百姓不管过的什么日子,都是过“好日子”。

user avatar

央视《中国通史》中提到的一件事(就在光武帝那集,很好找),刘秀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大司徒欧阳歙在汝南太守任内,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这时候弹幕弹出了熟悉的一句“不愧是儒家大师,传统艺能了。。。”

欧阳歙祖上八世皆为博士,正因为东汉初年百废待兴,需要注重文治,所以被刘秀重用。当然,刘秀查出此事之后是如何万念俱灰也就不难想象了,要知道,这可是大司徒啊,三公啊,而且是全天下最德高望重的一名大儒,都能出这样的事,都能如此道貌岸然,那整个大汉岂不早已。。。所以刘秀震怒,不顾其生徒弟子千余人联名上书求情,执意将其下狱判处死刑,后死于狱中。

当然,这事最离谱的地方大概还是在于,这可是公元39年(基督教都还啥都不是的时候,儒家就已经开始这样了),而不是后来大家印象中儒家大师最为费拉不堪的后1000年。甚至还是在王莽之乱对天下来了次大洗牌(貌似官方口数减半以上),东汉王朝还处于重建期上升期的情况下发生的。。。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因为以前中国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所以才出现了儒家思想。

如果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儒家思想根本不可能成为古代中国主流价值观

user avatar

这问题就无语。

黑夜里,人们想看见东西,于是生了堆火,照亮了眼前。但是因为只有少数人去拣柴,所以火就熄灭了。这时拣柴的又来了,又升了一堆火,后来又灭了。

后来,人们意识到拣柴的重要性,把一开始生火的人尊为圣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拣柴的行列。火焰越来越大,但人们拣柴的积极性却开始下降。于是火又灭了。又是周而复始。

后来,西方的人们发明了电灯。那持续不断的光啊,照亮了人们。大家开始埋怨那些拣柴的人,你们为啥不发明电灯啊。


那些拣柴的人在努力维护那仅有的光明,剩下的,为啥不去造太阳啊?拣柴的耽误你们了?

因为大家都拣柴,不拣柴就会被骂。这叫思想束缚,这叫道德绑架,这叫封建礼教。

user avatar

社会主义让苏联人民过上好日子了吗?

为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了呢?


儒家文化,人类文明的代表,脱离野蛮,走向人性。

西方文化,宗教文化,世界是神的,人类只是神的奴婢,要宣扬“神的福音”,要流血牺牲,杀人放火,将其它人都抓去作奴隶,才能证明神的伟大。

中国文化,“以文治国”,以民为本,反对暴力,所以才“儒家文化”的。只有中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反对战争,保障民生。

人家西方,宗教文化,整天为了抢夺“农奴”,为了神,打来打去的,是“贵族文化”,贵族就是各级军人,那里有“文人政治”?

近代,他们反对“军人政治”了,开始“文官政府”。就是有点中国“儒家”特征了,是学习中国文化的结果。

作为中国人,认识不到儒家文化的伟大,。

什么思想让古代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是基督教“思想”统治之下的欧洲?伊斯兰“思想”统治之下的西亚、北非?还是,古代印度人民,在婆罗门教的思想统治之下?

当然,欧洲人发现的美洲,欧洲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十八、十九世纪,欧洲的“老百姓”——工人阶级,也没有过上“好日子”啊,“奴隶们起来,起来”,工人,就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

可能,西方人的生活水平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一点,但是,就是“好日子”了?

当然,现代中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吃穿不愁,现代中国的老百姓就过上“好日子”了?

很多人羡慕“西方的生活”?收入是中国人的“很多倍”,那才是“好日子”。

人家“民主,自由,科学”,我们落后、封建、愚昧。

后来,我们也知道,依然有人失业、无家可归,三餐无着。

世界是发展的,世界是变化的。

我们觉得“古代”没有好日子,不是儒家的过错,是科技太不发达了。

我们现在批评儒家,是因为儒家文化实在先进,已经最大程度地在“古代”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儒家的政治逻辑是什么?以民为本,敬天保民。

儒家,没有建立共产主义,没有发展出现代科技,没有消灭贫困、压迫、不平等,是因为人类不可能消灭贫困、压迫、不平等。

现代文化所提倡的,儒家一样不少。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选贤任能”,“反对暴力”、“反对战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看一看?民主、自由、平等,仁爱,那一样少了?

民主,也没有使美国人过上好日子。枪支,暴力族群分裂,自相残杀,美国人民就是“好日子”?特朗普为什么要“使美国重新伟大”?

社会主义的苏联,也解体了。

我们向往美好,我们希望善良,我一定要注意的是,因为我们丑陋,我们才向往美好,我们还有恶习,所以才提倡善良。

我们向往“好日子”,因为我们认为现在还不好。

儒家是人类的良心,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人类文明的灯塔。

儒家,没有让国代中国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但是,儒家文化,的确比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佛教文化更好,让更多人的得以摆脱恐惧,摆脱战争,得以善终。

资本主义才300年,社会主义已经“中国特色”。

儒家文化,2000年了。

社会主义拯救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拯救了中国,或者说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中国是儒家中国,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中国特色就是儒家特色,儒家就是文人。

user avatar

不知道你说的好日子什么意思,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贫穷的时候渴望富贵,富贵了便骄奢淫逸,这些能叫好日子么?三家都是看透了这道理,儒家积极入世是想让世人明白,可惜人性只有这么一丁点的神明在里面不足以让足够多的老百姓明白这道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看似是领导者的任务,但领导者也是人若是没有超凡脱俗的心性,就会领着民众滑向深渊,实际上要想让自己过上好生活必然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好生活。

在整个群体中不论多么堕落荒唐都会有极小一部分人清醒明了,这就是神性在人性中的占比,虽然少也不会不存在,但是这部分比例太小了,要想让大部分人显现神性非常困难。儒家给出的方式就是宣扬这部分神性,佛老给出的是“去人欲”是去除人性中的兽性,然而这些都得让每个人内心明白才能自我救赎,这就好像致病一样,药物只能引导身体,最终战胜病痛的主力还是自己,各个学说只能在外引导,关键还得自己在心中猛下功夫。

也就是说要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们必须刚勇猛进去除自己心中的兽性,大发心中一点的神性才能具备了过上好日子的民众的心。

总得来说,三家都是在用外力促进人性的进步,但人性属于人的固有属性,似乎是写在基因里的东西,要想发扬神性,还得主动塑造环境,让人性的基因向着这方面突变!(基因是个例子)

user avatar

中国的普通人主流生活水平失去领先地位满打满算也就不到200年时间。

不过说穿了,其实是天朝上国,需要一个类似儒家那种意识形态,而不是反过来。

user avatar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汉代有一个人叫赵过,推广牛耕和垄耕,让天下田地增产一倍,要知道袁隆平老也只是水稻,这位可是全部!

但是知道他的人有几个?

用元代一个人的话说,就是,这些医、工、农等学说,虽然也没人禁止,但是慢慢就失传了,只有我们孔圣人的言论,那叫一个源远流长


以我们特别伤心的敦煌莫高窟为例,

敦煌的王道士,拼命保存的就是儒家经典和佛经,法国人来买的是什么呢?天文、医学、数学、科技···········现在我们研究敦煌,只能高价买外国博物馆的胶卷,因为王道士拼命保存下来的,随便找一家书店都有啊!!


古代的科技、天文、数学、农学、等等等,绝大多数都只剩下一个名字,甚至连名字都有

你能怎么办,

后人只能不断的重复的造一个轮子


为什么呢?


康熙本人自然科学水平很高,阿哥们还能用拉丁文写信,传教士都佩服康熙的科学水平

但是康熙仍然让汉人老老实实学孔夫子考科举


古代的统治者,不用想他们怎么想的

这么说吧,就我们这些儒黑,真穿越回去,推广儒家和压制自然科学的力度,能让康熙都自愧不如


儒家虽然是婊子,但是问题还是出在狗身上

封建统治着要做的事儿,排第一位的永远是维持自己的权力

朱元璋造反的时候反儒,得了天下不也是:“家孔孟而户程朱”““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

“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


封建统治者是那个1

儒家是后边的那些0


毕竟儒家也是:


数儒争辩于学,日孔子有言,皆寂然而不敢异同矣

一辈子就在孔子画的圈里打转了,你还能怎么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