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在邓当手下当兵,自然有些人说三道四,其中老干部甲就说他嘴上没毛,办事冲动,就是送死的炮灰。大家都知道,东吴的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就是周瑜也得先在后边排着。
刘备,因为刘备的背刺比较隐蔽。蜀粉都没看出来是背刺。
还用问?当然是刘备背刺了!
如果蜀汉不是主角,那么吕蒙那压根就不是背刺!看看吕蒙白衣渡江之前发生了什么:
1,国君受辱,还是被区区诸侯辱的。
2,被盟友偷袭,屯粮被抢。
3,被宣战,水淹七军之后,徐晃援军到来之前,关羽嚣张滴对东吴说自己马上就能拿下襄樊,然后我就灭了你东吴。
这样也叫背刺?昆山龙哥好委屈!
但是如果你是要研究军事水平,白衣渡江不管是谋划还是执行,从攻关羽心到攻荆州兵心再到攻百姓心,三国几乎没有哪场仗如此优秀,这就是攻心战的经典案例!
你要说技术水准,那自然是吕蒙胜出,白衣渡江不是吹的。
你要说谁更没品,
说实话,我觉得是备哥。
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钟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忧之而未有计。”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
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于会所袭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仓卒。”
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是岁,璋还成都。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这里张松献计让刘备来打张鲁,刘璋同意了,而且对刘备很好吧。亲自出来迎。然后庞统想背刺,备哥的回答的是急不得,急不得,急不得,急不得。也就是说刘备打第一天进益州就没存好心思。这不算我过度解读吧。
然后刘璋给刘备增兵,增到三万,刘备来的时候说是数万步卒。个人观点刘璋起码给了一万人吧。不然刘备两万八,你就给两千人太少,而且后来刘备说要支援荆州还想再要一万人,说明之前给的肯定更多。
然后打张鲁,正事先不干,先收买人心。。。。。。。。。。。。。
再往后,就是刘备背刺的心思暴露了。刘璋翻脸了,刘备翻脸了。刘璋输了。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说备哥没品呢,因为先主传给人的感觉就是,刘璋对刘备真的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而刘备他自打进益州的第一天就没存好心思。对外,刘备也消耗了他的信誉。孙权要打刘璋,刘备说,刘璋是我兄弟,你打我不管,但我也就退隐山林(这里我的理解是你打刘璋,咱两联盟破裂,你自己单干吧。这事儿等于是刘备保了刘璋,但代价是谁都不能动他。)然后孙权罢手了,然后刘备他自己把刘璋吃了。这事儿就离谱。(之前孙权就约过刘备说一起打刘璋,刘备没拒绝,只是口头答应但不办事儿。)
然后就是传统印象里,刘备是仁主,是各种意义上的的道德完人。所以这事儿反差挺大的。
再说说吕蒙白衣渡江,
我,读了吕蒙传,鲁肃传,吴主传,先主传,了解了下因果。
大概就是,刘备借了荆州,然后刘备打下益州之后,孙权是要地,这里孙权没要整个荆州,要的是三个郡,我也不知道孙权当时借了多少,鲁肃传里只说是借荆州没细说,其他的传记都没细说。
但是单刀会里鲁肃把关羽怼的哑口无言确是真的,而且单刀会关羽和他手下的表现确实更加跋扈。我个人觉得这里是理亏的。
接着孙权要地,刘备说等我打下凉州在还你。这就明显是玩赖了吧。
上文刘备背刺的时候已经消耗了他的信誉了,然后两家差点干了起来。曹操当了波和事佬,他拿下了汉中,刘备慌了,然后签订了湘水之盟。孙权拿走了三个郡。
我个人觉得孙权挺亏的,首先,盟约签订时吕蒙已经打下三个郡(无伤,两个投降,一个攻心。),盟约还是只有三个郡,还白便宜刘备腾出手去对付曹操。
整体上我个人观点是,孙权和刘备之间一直是刘备占便宜的,孙刘的关系越往后走就越差,最后背刺感觉就是没啥意外的。甚至你站在孙权方思考一下是真的越想越气。(可能是我主要读的是吴书的缘故吧,但关张马黄赵传不细讲我也没办法呀。)
所以,吕蒙的背刺在我看来……是真没什么。甚至隐隐觉得挺活该的。真的。
谋略方面、道德方面都有人讲了,个人认为就“包装美化”这一方面,刘备的背刺可谓是取得了全方位的领先优势,世界历史上任何一场背刺都没有如此完美。
先看吕蒙,吕蒙的背刺是什么?是“鼠目寸光”,是“小人之量”,是“开创不宣而战的历史先例”,是“社会道德水平的巨大滑坡”,是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吕蒙的背刺,关羽已经打到许昌,复兴汉室了。吕蒙的背刺,在知乎上得不到任何的包装美化。
回到刘备,刘备本人是如何看待他的背刺的?是“武王伐纣”。蜀粉们是如何看待哥哥的背刺的?是“正当防卫”。刘备本人和蜀粉们对此次背刺都进行了无与伦比的包装美化。
尤其是,自从知乎某大V“刘璋试图饿死刘备动手在先”的说法开始流行后,到哪儿都能看见有人说是“刘璋先背刺的刘备”。
能够将“蓄意谋杀”包装美化成“正当防卫”,加害者成了被害人,被害人反倒成了动手在先的凶手,这种指鹿为马、篡改历史只为了神化偶像的行为,可谓是教科书级别的,建议入选历史饭圈教材必读篇目。
从谋略方面来说,当然是吕蒙更有资格。
关羽从头到尾都被耍得团团转,吕蒙一称病回都,陆逊再来一通马屁,关羽就乖乖把备兵撤走了。曹魏把故意消息捅出来的时候,他还不能尽信犹豫不决呢。
吕蒙入江陵,秋毫无犯对羽军家属见待过于平时。轻轻松松就瓦解了关羽军兵无斗心原地解散,让关羽变成光杆司令,一番搜捕就砍了脑袋。所以禽关羽被评价最其妙者。
至于刘备背刺刘璋,从谋略上来说也还行。可惜找个二五仔还给泄密了,要不是刘璋实在太不中用,刘备会打得辛苦十倍。两者对比,吕蒙是给关羽挖坑,刘备那坑一多半是刘璋自己挖的。
要从道德上来说的话,首先背盟肯定都不道德。二者相比,孙刘联盟有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双方是貌合神离互相提防的。刘备刘璋从未有过矛盾冲突。同宗见面泪汪汪,谁知开门引豺狼。哪怕刘备密谋暴露,刘璋也没先动手。所以硬要比个道德高下的话,高下立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