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两条:
1、工业革命前后,欧洲,尤其是英国人口迅速增加,但英国人均生活水平反而低于工业革命之前,这是有大量可查数据和文档记录的;
“我有一个生在矿井里的孩子,我只能把他包在我裙子里继续待在井下。”
“当女人有了孩子……麻烦就来了。我结婚19年了,生了10个孩子,7个是活着的。我是运煤的,这导致我有五次因为环境太脏而流产,每次都生病了。我的最小的孩子是周六早上出生的,周五晚上我还要上班。”
然而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反而出现了高生育率,因为儿童能去做工赚钱。把“做工”换成“械斗”也是一样的。
2、明清两代平均生活水平最高的江南地区,反而是人均生育率最低的;
这个问题目前还无法得出答案,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
但人口多≠生活水平高,甚至在很多时候是相反的。还记得计生宣传的时候说的“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吗?
想想现在全国最高的生育率是哪里吧,想想现在全世界最高的生育率是在哪里吧。
愚昧、贫穷和内卷才是真正的生育利器。
又到了祭出这张图的时候了:
来,跟我一起念:
带 清 民 生 远 胜 大 明(大嘘)
带 清 民 生 前 现 代 第 一(大嘘)
没有可比性,一个是连欧洲人羡慕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是沦为半野蛮人的殖民国度……
葡萄牙人克鲁士的《中国志》形容明朝老百姓“极好吃喝”,除了大米小麦之类的主食以及蔬菜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肉食,包括猪肉牛肉以及大量水产。城市里到处都有摊贩,随处可以买到食物,所以“中国人是大食客”。
西班牙人拉达的作品《记大明的中国事情》里,明代福建沿海的老百姓,肉食也很多样,不但有烧肉熏鸡咸肉等各种常见肉食,还有鸽子和斑鸠,做法也有好多种,精细的记录,看得多少欧洲人流口水。
而在“中国通”利玛窦笔下的《利玛窦中国札记》里,当时的明朝南方土地肥沃,生产高度发达,所以“人们都很爱好吃喝声色之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米麦鱼肉水果的价格都很便宜,特别是大米的种植与生产,简直“远比欧洲富裕得多”。
陈舜系《乱离见闻录》里回忆,万历年间的广东地区,斗米只要二十钱,一斤肉不过六七钱,一斤鱼一二钱。确实像利玛窦说的那样“价格便宜”。所以普通老百姓生活也“百般平易”,吃得很丰富。
《如梦录》记载,在明代的开封,就有许多售卖“希奇”蔬菜的店铺,不止有南方来的“干菜”,甚至也有一些新鲜的蔬菜,价格也不贵。
而明朝人谢肇淛的《五杂俎》里的记载,更生动见证了明朝人的“餐饮消费”:北京的集市上,充斥着大量的银鱼甲鱼螃蟹等南方特产,价格竟还比江南便宜得多。普通的北京市民家庭,有俩闲钱都能打打牙祭。明代的商品经济发展,乃至“资本主义”萌芽,几样食材就已缩影。
而马嘎尔尼《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清朝只是一个毫无美德的专制国家,人民生活在极度的贫穷之中,“一方面,清朝的平民生活却如此困苦,一点残羹剩饭都能引起他们的哄抢。一边是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必须顶礼膜拜的皇帝。一边是随意可以被鞭笞的小民。”“在中国农民脸上,绝难见到英国农民那样的啤酒肚和红扑扑的脸庞。”
“中国人极为缺乏肉食,因此他们什么都吃,他提到:“狗肉是他们惯用的食物,生活在水上的中国人一向出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也不放过”。
英国人巴罗记载:在没有官员的场合下,清朝百姓表现得十分正常;而在有官员的情况下,清朝百姓则显得非常拘谨,他们低着头,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巴罗分析:清朝的普通百姓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完全是长期处于铁的政权统治下的结果。严格地来说,这个国度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有着极为灾难性的影响:
马嘎尔尼认为,自从满洲鞑靼征服汉民以来,至少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这个国家没有丝毫改善,没有任何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反而倒退了。当欧洲人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清朝人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