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在襄樊之战为何不先拿下襄阳再围困樊城?

回答
关羽为何不先取襄阳,而围襄樊?

在轰轰烈烈的襄樊之战中,关羽神勇无敌,一度威震华夏,然而,他最终的战略选择——围困樊城而不先取襄阳,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这究竟是关羽的失策,还是另有其深意?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细细品味当时的情势,才能理解这位“武圣”的战略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确,襄樊之战的战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荆州争夺战的大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时,曹魏占据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襄阳,而关羽率领的蜀汉兵力则集中在樊城。关羽的战略目标,是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尽可能地消灭敌人,扩大战果,巩固荆州根基。

那么,为什么关羽会选择围困樊城?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军事上的直接考量:

樊城的重要性与孤立性: 樊城虽然名气不及襄阳,但它同样是重要的军事据点,扼守着汉水北岸的关键通道。如果能拿下樊城,不仅能对襄阳形成侧翼压力,还能为后续进攻襄阳扫清障碍,切断襄阳的粮道和退路。相反,如果先攻襄阳,虽然襄阳更重要,但其城防坚固,攻坚难度极大,一旦陷入长期围困,蜀汉兵力可能会被牵制住,无法有效应对曹魏的援军。
兵力与物资的限制: 关羽手中的兵力虽然精锐,但相较于整个曹魏帝国来说,仍是少数。攻打襄阳这种坚城,需要投入大量兵力、攻城器械和长时间的围困。一旦战线拉长,粮草供应将成为巨大难题,这对长期作战的蜀汉来说是致命的。围困樊城,则相对而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果,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并争取更多的时间。
水陆交通的优势: 当时,汉水是重要的交通动脉。关羽围困樊城,利用水势的优势,能够有效地阻断襄阳与北方的联系,同时也能方便自己的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而且,他后来利用汉水淹灌樊城的战术,更是将水利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也说明了他对水战的重视。

二、战略上的长远部署:

牵制曹魏主力,为孙吴争取时间: 关羽与孙权虽然是盟友,但联盟关系本就脆弱,荆州更是双方矛盾的焦点。关羽围困樊城,相当于在曹魏的后方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曹操不得不调集重兵来救援。这样一来,曹操就无法抽调更多兵力去对付东吴,为孙权在江东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关羽的行动可能也包含着对东吴的一种战略配合,尽管这种配合最终因为东吴的背叛而失效。
利用时间差,争取战略主动: 关羽深知,曹操的援军一旦抵达,战局将变得极其不利。因此,他必须在曹操援军到来之前,尽可能地消耗曹魏的兵力,并取得实际的战果。围困樊城,是一种速战速决的策略,可以在短时间内给曹魏造成重创,并迫使曹操派遣更多兵力前来,从而在战场上掌握主动。
对襄阳的未来规划: 即使不立即攻打襄阳,围困樊城也能够对襄阳形成巨大的战略威慑。一旦樊城陷落,襄阳将孤立无援,粮草断绝,即使城池再坚固,最终也难逃被攻克的命运。因此,围困樊城可以说是为后续攻取襄阳打下基础,是一种步步为营的战术。

三、政治上的权衡与考虑:

巩固荆州统治的需要: 荆州是蜀汉连接中原的重要战略要地,也是蜀汉北伐的关键基地。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荆州的统治,防止曹魏的渗透和反扑。攻占樊城,能够进一步巩固荆州的南部防线,消除曹魏在汉水北岸的威胁。
展现蜀汉军事实力,树立威望: 关羽的这次战役,目标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要向天下展示蜀汉的军事实力,提升蜀汉的国际声望,同时也能提振蜀汉内部士气。围困樊城,展现了蜀汉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关羽的军事才能。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任何军事行动都伴随着风险,关羽的战略也并非没有潜在的弊端。例如:

孤军深入的风险: 关羽的兵力虽然精锐,但离开了荆州本土的支援,一旦战事不利,可能会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
东吴的不可靠性: 关羽对东吴联盟的过度依赖,也是其战略中的一个致命弱点。东吴的背叛,使得关羽的侧翼门户大开,最终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

总结来说,关羽选择先围困樊城而不急于攻取襄阳,是基于当时复杂的军事、战略和政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他并非一个鲁莽之人,其决策背后有着严谨的军事逻辑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他希望通过围困樊城,在短时间内取得战略优势,消耗曹魏兵力,并为后续的军事行动争取主动。

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变数。孙权联盟的瓦解,以及曹操方面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最终导致了关羽战略的失败。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关羽的军事才能和其战略决策的合理性,只能说,在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即使是卓越的军事家,也可能因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功亏一篑。襄樊之战的失利,是关羽个人的悲剧,更是蜀汉实力不足、战略联盟脆弱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兄弟,因为襄阳和樊城虽名为两座城,实际是连成体系的一座城,为此建国初期还一度把襄阳改成襄樊市。

樊城和襄阳隔着汉江,距离不到一千米,江水平稳之时,甚至可以建立浮桥,步行过江,接受过训练的士兵,4、5分钟就能跑过去,大家可以说说自己千米赛跑的成绩呀。

这俩兄弟就像蝙蝠侠和罗宾,这么建筑就是为了加大包围襄樊的难度,所以历来要围城肯定只能一起围。关羽毫无疑问是同时围住了襄阳和樊城,只不过魏军主将曹仁在樊城,史料就侧重描述樊城的形势,襄阳守将吕常肯定是要接受曹仁指挥,不必专门提他,

你以为你水军牛逼,把船开到樊城和襄阳中间,两座城直接拿来当箭靶子。

蒙古人围襄樊,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都是封锁汉江的东部和西部,对城中发射他娘的“回回炮”。

这不是什么战略不战略的事情,能拿下襄阳,樊城就没有固守的价值,外星人占领了地球,人类还有防守月球的必要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羽为何不先取襄阳,而围襄樊?在轰轰烈烈的襄樊之战中,关羽神勇无敌,一度威震华夏,然而,他最终的战略选择——围困樊城而不先取襄阳,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这究竟是关羽的失策,还是另有其深意?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细细品味当时的情势,才能理解这位“武圣”的战略考量。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关羽在被偷袭的极端不利情况下还能打赢襄樊之战,那么他绝对有资格进入武庙前十,甚至可能位列前茅。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襄樊之战的战略意义与关羽的原本目标首先,我们要理解襄樊之战在三国鼎立时期所处的战略地位。 荆州的关键屏障: 襄樊(古称.............
  • 回答
    刘备在官渡之战背刺曹操,与襄樊之战中孙权背刺关羽,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三国时期,而且都牵涉到诸侯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判断哪个战略失策更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战略意图、具体操作、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件事:1. 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后的“背刺”曹.............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关键时刻,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而是选择北上攻打曹魏,那么三国格局是否会因此彻底改写,蜀吴能否联手“平分中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地理条件以及孙权和刘备各自的战略考量。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双方实力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洞察力的问题,确实,如果东吴能在关羽发动樊襄之战时抓住机会攻打合肥,将极大地契合两国当时的战略需求,并可能对三国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个“如果”: 一、 蜀汉的战略需求与关羽发动樊襄之战的背景蜀汉的目标是恢复汉室,其核心战略是“隆中对”,即“跨有荆益,保其.............
  • 回答
    关于关羽在北伐襄樊之际,留下糜芳、士仁等将领镇守大本营(公安、南郡等地)的原因,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颇为费解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蜀汉的实际情况以及关羽个人的考量。首先,得明确一点,说糜芳、士仁是“三流将军”有些过于严苛,他们二人虽然在整个三国时期名声算不上显.............
  • 回答
    曹操放弃汉中与关羽的襄樊之战,看似是两条独立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联系,甚至可以说,曹操放弃汉中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关羽在襄樊战场上给曹魏带来的严峻挑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回到当时的战略大背景。一、 曹操为何占据汉中?曹操占据汉中,源于他与刘备之间长达数年的争夺.............
  • 回答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要理解他的动机,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看看当时蜀汉和曹魏两国在整个汉中之战后的局势,以及关羽本人所处的关键位置。首先,我们得明白,汉中之战虽然以曹操退兵告终,刘备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但蜀汉元气大伤,地盘依旧狭小,人口不足,.............
  • 回答
    关羽失荆州,是三国历史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它直接葬送了蜀汉统一天下的希望。如果关羽没有在那个节点上选择急于攻打襄樊,那么蜀汉的命运是否会截然不同,甚至有可能实现统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间点,梳理当时蜀汉和曹魏的整体态势,以及关羽的战略意图和当时可能.............
  • 回答
    要判断孙权没有袭取荆州的情况下,关羽是否还有机会在被徐晃击退后拿下襄阳,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兵力、战略意图以及地理环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孙权没有袭取荆州。这改变了整个战局的走向。在史实中,孙权袭取荆州是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败亡的关键因素。如果孙权不出手,吕蒙、陆逊等人.............
  • 回答
    关羽出兵攻打襄、樊,这件事情历史上记载得相当详细,而且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他并非擅自行动,而是得到了朝廷的明确命令,虽然其中也涉及一些复杂的考量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兵襄、樊”指的是哪一次行动。最广为人知,也最具决定性的一次,无疑是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也称“关羽围.............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齿轮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转动,关羽挥师北上,一举攻克了重镇襄阳,并且这股势头顺势而下,最终将曹操的势力彻底瓦解。在那样的情境下,刘备面对的将不再是与曹操争夺天下的艰难局面,而是如何安置一个曾经是天下共主的汉献帝。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账,其中牵扯着道义、权谋、民心,还有刘备他自身.............
  • 回答
    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甘夫人),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下,具有多重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尊敬与道义的体现: 对兄长刘备的忠诚与尊重: 关羽与刘备是义兄弟,情同手足。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尤其是嫂嫂,是关羽作为臣子和义弟的最高道义和责任。时时事事禀报.............
  • 回答
    关羽,字云长,在中国军事史上毫无疑问是一位传奇人物,其军事实力之强,体现在多方面,并贯穿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要详细讲述关羽有多强,我们需要从他的个人武勇、战术素养、战略眼光、领导能力以及其在战场上的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个人武勇:万夫不当之勇,战场上的定海神针关羽最直观、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强.............
  • 回答
    关羽在中国历史上能否位列前十武将,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审视他。首先,从战功和个人勇武来看,关羽无疑是顶尖的。他曾“温酒斩华雄”,在虎牢关前独挡曹操百万军,并斩杀颜良、文丑这两员曹操帐下的猛将,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战绩。更不用说他千里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要说宫本武藏和关羽在日本和中国谁的地位更高,这得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一定”比谁高。他们的“地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宫本武藏:剑术的传奇,哲学与艺术的象征在日本,宫本武藏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高,尤其是在武士道精神、剑术领域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不过,根据我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关羽在公元218年背刺东吴,这件事情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你可能是在知乎上看到了相关的讨论,或者有人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推测和演绎。历史上的事情,尤其是三国时期,细节非常复杂,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误读、推测,甚至是民间传说。我们.............
  • 回答
    要将《三国演义》中巅峰时期的关羽,与明朝朱元璋时期那些赫赫有名的武将拿来比较,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咱们得先说说关羽,这位“万世人极”,在“汉贼不两立”的信念下,一刀在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他不仅武艺超群,更重要的是那份忠义无双,几乎成了后世忠臣的典范。.............
  • 回答
    话说曹操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对关羽的“好”,并非寻常君臣之间的情谊,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心思。这背后,有着曹操深沉的政治考量,也有着他对关羽个人能力的深深折服。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从“情”字说起。当时关羽因兄长刘备失散,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个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不得不暂时投靠曹操。这层“为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也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要理解诸葛亮为何会在明知关羽有“义”却可能无法尽忠职守的情况下,依然派他镇守华容道,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那个复杂至极的局势,以及诸葛亮这位用兵如神却也深谙人性的智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算无遗策的。他清楚关羽的性格,深知关羽对曹操有昔日的恩情,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