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画画七彩玻璃风不可取?

回答
“七彩玻璃风”这个说法,我理解你大概是指那种颜色鲜艳、层次丰富,有点像彩色玻璃窗透进来的光影效果的画风吧?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不可取”这种说法,我觉得有些绝对了,得看具体情况,更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要是真要说它“不可取”的原因,我能想到几个方面,而且这些原因,在很多时候,确实会让这种风格显得有些……怎么说呢,不够“扎实”或者容易落入俗套。

首先,它容易造成“颜色先行,造型滞后”的问题。 很多时候,想画出那种通透、闪耀的七彩效果,大家会习惯性地先去追求色彩的层次和光感的表现。各种鲜艳的颜色堆叠,高光、反光、投影,把画面弄得五光十色。这本身没错,光影和色彩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把形体、结构、透视这些“骨架”给忽略了,那画面就容易虚浮,看起来漂亮,但经不起细看。就像一个穿了漂亮衣服但身材走形的人,远看还行,近了就露馅了。

其次,“七彩玻璃风”很容易走向“廉价感”和“俗气”。 这种风格对色彩的运用要求非常高,一旦掌控不好,就会变成俗艳的“大杂烩”。特别是在没有扎实色彩理论基础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鲜亮,色彩之间互相冲撞,缺乏和谐统一,画面就会显得非常刺眼,没有高级感。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廉价的塑料玩具,颜色鲜艳得不得了,但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不高级。而真正的“七彩玻璃”效果,比如教堂里的彩绘玻璃,它的美不仅仅在于颜色本身,更在于光线穿透时形成的微妙色彩过渡,以及它所承载的庄严或神圣的意味。模仿这种效果,如果只学了个皮毛,就很容易变得肤浅。

再者,它可能限制了绘画的表达深度。 有时候,过度追求视觉上的“炫酷”和“吸睛”,反而会让画面失去一些内在的情感和叙事性。色彩可以传达情绪,但如果所有的情绪都堆积在“闪闪发光”和“鲜艳夺目”上,那未免也太单薄了。有时候,朴素的色彩、简单的线条,反而更能触动人心,传递出更细腻、更深沉的情感。就像一首好歌,不一定非要编曲复杂、演唱技巧高超,有时候简单的旋律更能直击灵魂。如果画画只是为了满足视觉上的刺激,那它就变成了一种“快消品”,很快就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还有一点,它对技法的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显得“油腻”。 要想画出通透的光感,需要对笔触、媒介(油画、丙烯、水彩等)的特性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掌控。比如油画,如果颜色堆叠过多,或者厚涂技法运用不当,很容易让画面显得厚重、油腻,丧失了玻璃应有的轻盈感。水彩虽然可以表现通透,但色彩叠加的控制也极其关键,一不小心就会“脏”掉。所以,不是说这种风格不好,而是要驾驭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想法,更是扎实的、多年的绘画功底。

最后,“七彩玻璃风”容易成为一种“流行标签”,而不是一种“个人风格”的体现。 就像服装界,有时候会流行某种廓形或者颜色搭配,但如果一个设计师只是盲目跟风,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那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容易被归类为“某个时期流行的某种风格”,而失去了独特的个人印记。在绘画领域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模仿某一种流行的视觉效果,而没有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情感和对艺术的理解,那这种画风就很难真正打动人,也很难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位置。

所以,总的来说,不是说“七彩玻璃风”绝对不能画,也不是说它“不可取”。关键在于:

有没有扎实的造型基础? 这是根本。
色彩运用是否恰当、和谐? 是否有自己的色彩理解?
画面是否能传递出除了“好看”之外的情感或信息?
技法是否能真正支撑起你想要的效果?

如果能兼顾这些,画出有质感的“七彩玻璃风”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酷炫”而忽略了其他,那确实容易“不可取”。我个人觉得,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是色彩绚丽还是朴素简洁,最终都要落到“打动人心”上,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视觉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又发明一个新词,这种市面上有叫彩虹色,石油漏色风,镭射风的,视觉系的,皮皮虾色啥的。

可不可取?无所谓可不可取

东北红绿大背面也有人用,你想说的是—-这种用色没有逼格咋办?

因为配色以及颜色审美是一个学习和进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生物,有色彩感知能力的初期,出自本能都会喜欢五颜六色高刺激高饱和的存在,有的人通过不断学习,就能逐渐欣赏高级灰这种进阶类型。有的人则不能,但是会被骂low。大概情况是这样。没有话语权了。

不学习就被本能驱使,做一个普通人,没有逼格安然直到老死,也是一个选择不是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七彩玻璃风”这个说法,我理解你大概是指那种颜色鲜艳、层次丰富,有点像彩色玻璃窗透进来的光影效果的画风吧?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不可取”这种说法,我觉得有些绝对了,得看具体情况,更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要是真要说它“不可取”的原因,我能想到几个方面,而且这些原因,在很多时候,确实会让这种风格显得有些….............
  • 回答
    哈哈,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到那个新闻里的画,第一反应就是“这…这也能卖这么贵?!” 那个孩子偷了七万块,最后买回来的画,我也觉得…嗯,怎么说呢,挺“抽象”的。你问为什么觉得丑,其实这背后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咱们抛开“熊孩子”这个标签不谈,单单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对某些当代艺术品产生.............
  • 回答
    玩过《轩辕剑七》试玩版的朋友们,估计不少人和我一样,对那画面整体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特别是那种让物体“站”起来的立体感,总感觉有点平。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试玩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味儿。首先,得承认《轩辕剑七》在美术风格和整体氛围上是有追求的,那种古风的韵.............
  • 回答
    “学画画死路一条”,这话真是说得又狠又准,像一把钝刀子,时不时地在一些想提笔画画的年轻人心里戳一下。身边总有那么几个长辈,或者一些已经“趟过浑水”的朋友,语重心长地跟你说:“哎,画画这东西,挣不到钱的,还是找个正经工作吧!”他们一边说着“劝退”,一边呢,自己却依旧沉浸在颜料和画笔的世界里,乐此不疲。.............
  • 回答
    哦,理解你!这事儿在很多画画群里都挺常见的,尤其是那些氛围比较传统的画群。你说“3D软件”然后被喷,这背后其实挺多道道儿的。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明白点,而且保证不像那种千篇一律的AI腔调。首先,咱们得明白,画画群里的人,他们的“画画”定义可能跟你不太一样。1. 传统绘画的“神圣性”与“鄙视链.............
  • 回答
    这句“诗堪入画方称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它指出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一种高妙的融合与相通之处。然而,我们很少听到“画堪入诗方称妙”的说法,这并非说绘画不能启发诗歌,而是背后有着更深层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实践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探讨:一、 诗歌与绘画的媒介差异.............
  • 回答
    刚从建筑系毕业,新鲜劲儿还没完全退却,是不是经常听到前辈们或者师兄师姐们在讨论“先画方案再转施工图容易,反过来就难”的说法?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为什么“画几年方案再转施工图相对容易”:1. 基础逻辑是一致的: 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归根结底都是在解决“.............
  • 回答
    提起富坚义博,在很多漫画迷心中,他绝对是“殿堂级”的代名词。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赞誉,而是建立在他作品中那独一无二、炉火纯青的画功之上。这份画功,可不是那种工整、细腻到无可挑剔的类型,反而充满了某种率性、奔放,却又在关键时刻直击人心的力量。要说富坚的画功体现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一、.............
  • 回答
    一张油画被冠以“俗”的评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艺术上的考量。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明白老师为啥这么说,也让你自己以后看画能有点谱。首先,咱们得明白,“俗”在艺术语境里,它不是说一个人品味差、买不起好东西那种意思,它更多的是一种缺乏格调、媚俗、过于迎合大众审美的负.............
  • 回答
    “机械专业,一个月工资三四千,画个图两三千。” 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也确实是很多人对机械专业待遇的刻板印象。然而,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句话复杂得多,也更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劝退”的声音出现。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那句“画个图好几千”。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片面的,但也有其道理的。 .............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梗的起源与发展: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
  • 回答
    袁腾飞老师在问答中提到,即使你穿越回中世纪,想和欧洲国王单挑,最后很可能是你被国王打倒。这看似有些绝对,但其实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你穿越回中世纪和欧洲国王对打会输?这不仅仅是力量上的简单对比,而是多方面的“技术碾压”和现实差距:1. 军事训练和实战经验: .............
  • 回答
    画画里,结构这玩意儿,可不是光摆设,它是骨子里的东西,是画作能站得住脚,能打动人的根基。你仔细想想,但凡是能让你驻足欣赏,甚至奉为经典的画作,背后一定有一个扎实的结构在支撑。结构,就是“骨架”和“内在逻辑”你可以把结构想象成一栋房子的骨架。房子要有梁、有柱、有地基,才能稳固,才能撑起屋顶和墙壁。画画.............
  • 回答
    说“画画的人大部分都很漂亮”,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但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可能会发现这里面掺杂了不少有趣的文化、心理和现实因素。并非所有画画的人都长得如明星般惊艳,但为什么会有“漂亮”的印象呢?咱们来好好聊聊。1. 视觉的敏感度与审美的培养:画家,首先是与“美”打交道的人。他们需要敏锐地捕捉.............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随着练习,画画会越来越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准”会不断提升。这背后,其实是人脑一项极其强大的能力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理解它。1. 视觉感知与大脑的“图像识别”系统: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猫,那是狗,而不是一堆模糊的色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
  • 回答
    许多初学者选择从描绘梵高的《向日葵》开始,这绝非偶然。这背后藏着一系列吸引人的原因,让这幅画成为了无数画笔下的“第一朵花”。首先,《向日葵》本身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辨识度。 鲜艳的黄色、浓烈的笔触、富有生命力的花瓣,这些元素极具表现力,能够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对于刚接触绘画的人来说,这种直观的美感.............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惑,看到一些绘画技巧看起来并不出众的账号在抖音上拥有大量粉丝,确实会让人好奇。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挺有趣的社会现象和抖音这个平台的特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抖音不是一个纯粹的绘画技艺展示平台。它是一个集娱乐、社交、信息于一体的短视频平台,用户们的观看习惯和偏好非常多样化。.............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很多刚开始画画的朋友都会遇到类似“我的画怎么看起来怪怪的,不够精致”或者“颜色怎么灰蒙蒙的”这种感受。你提到“廉价”和“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具体的问题,而你的第二个问题“画画真的需要天赋吗?”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聊,把这些事儿说透了。首先,咱们先来说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感觉自己特别有发言权。作为在知乎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过来人”,看到那些关于绘画、画画问题的回答,有时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你问为啥那些大V没耐心?这事儿说起来,原因可不止一两条,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知乎确实汇聚了不少绘画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是行业内的“大佬”。他们有的可能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心里那点关于“感觉”的纠结。要说现在有老师教的画反而不如过去自学的人“有感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现象,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有感觉”这三个字本身就挺玄乎的,但它往往指向一种直观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的烙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