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人飞鸽传书,他们是怎么让鸽子知道信应该送到哪里的?

回答
古代人利用鸽子传递书信,这背后并非像我们今天使用导航那么简单直接,而是一套结合了鸽子天生能力、后天训练和人为引导的复杂系统。要弄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咱们得一步步来细说。

首先,得明白鸽子,尤其是信鸽,拥有超乎寻常的定向导航能力。这才是最核心的“技术”。科学家们至今也在研究,但普遍认为,鸽子的导航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地磁场感知:这是目前最被接受的理论之一。鸽子脑袋里可能藏着一个“指南针”,它们能够感知地球磁场的细微变化,并利用磁场来判断方向。就像我们用指南针知道南北一样,鸽子可能是在感应地磁场的“倾角”(即磁力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和磁场强度来定位。想象一下,它们就像是带着一个内置的、与地球同步的导航系统。
视觉线索和地标记忆:鸽子并非只靠磁场。它们拥有极佳的视力,能记住沿途的地标性建筑、河流、山脉、甚至熟悉的城镇轮廓。当它们被释放后,会凭借这些记忆,沿着熟悉的路线飞行。这就像我们开车走熟悉的国道,虽然有导航,但看到熟悉的加油站、路牌也会心里有数。
嗅觉线索:也有研究表明,鸽子能够感知空气中扩散开来的特定气味。这些气味可能与特定的地理区域、植物或水源有关。通过记忆和辨别这些气味,它们也能辅助导航。
太阳导航:在白天,鸽子也能利用太阳的位置来导航。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但鸽子大脑中可能有一个生物钟,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并据此调整飞行方向。

理解了鸽子的天生能力,咱们再来看看古代人是如何“训练”和“引导”它们完成送信任务的:

1. 选择和繁育优秀的信鸽:古时候,送信可不是随便抓只鸽子就能用的。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专门挑选那些定向能力强、耐力好、不易受惊扰的鸽子进行繁育。经过一代代的选育,信鸽的这些优秀品质会得到强化。这有点像我们今天选拔运动员,优中选优。

2. “家飞”训练:这是最关键的训练环节。新生的鸽子会被养在信鸽棚里。当它们长大一些,具备了基本的飞行能力时,就会开始进行“家飞”训练。
熟悉“家”:在信鸽棚周围,鸽子会经常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自由飞翔。这个过程让它们对自己的鸽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熟悉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恋巢性”。它们会记住鸽棚周围的环境,包括建筑、树木等。
熟悉“远方”:训练过程中,人们会将鸽子带到距离鸽棚一定距离的地方,然后释放它们。一开始距离很近,比如几里地。鸽子会本能地往家的方向飞。随着训练的深入,放飞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从几里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
反复练习:这个过程会反复进行。每放飞一次,鸽子都在积累新的地理信息和导航经验。它们在飞行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扫描和记忆沿途的地貌、气味和磁场变化。每一次成功的归来,都是对它们导航能力的加强和巩固。

3. 建立“点对点”的固定线路:信鸽传书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建立了相对固定的送信线路。
起点与终点:发送方(比如长安)和接收方(比如洛阳)都必须有自己的信鸽棚。接收方在自己的信鸽棚里养着一群鸽子。
预先的“联系”:当长安要给洛阳送信时,他们会选择一羽已经训练过从长安飞到洛阳的鸽子,或者是一羽经过充分训练,能够信任从长安飞到洛阳的鸽子。发送方会把信件绑在鸽子的腿上。
鸽子归巢本能:关键在于,这羽鸽子在洛阳的鸽棚里也是被饲养过的,并且对那个鸽棚也有一定的熟悉度(即使它之前没去过那里,但通过同批鸽子的信息,也能产生一些模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信鸽的强烈的归巢本能会驱使它往自己熟悉或者被“标记”为“家”的地方飞。
“人鸽合一”的理解:所以,不是鸽子“知道”这封信应该送到洛阳,而是这羽鸽子在它被放飞的那个特定地点(长安),通过它过往的训练和本能,选择飞回它所认为的“安全和熟悉”的目的地(洛阳的鸽棚)。而这个目的地,恰恰是送信人想要它到达的地方。

4. 信件的绑缚:信件会用非常轻便的材料(比如薄纸)写好,然后用细线或丝带绑在鸽子腿部的环上,或者绑在尾羽上。绑缚的时候会非常小心,确保不会影响鸽子的飞行,而且信件要尽可能轻巧。

举个例子来理解这个过程:

假设你想从北京给你在上海的朋友写信。

1. 你有一群信鸽,你的朋友在你家附近放养过一批信鸽,你也把那批鸽子在你家鸽棚里养了一段时间,让它们熟悉你的鸽棚。反过来,你朋友在上海也有鸽棚,你家鸽棚里的鸽子也被他带到上海,让他家的鸽子也熟悉一下你家的鸽子,甚至让他们在上海的鸽棚里也待过一小段时间。
2. 你把信写好,用非常细的线绑在你要派出的那只鸽子的腿上。
3. 你把鸽子带到北京(一个它不常被放飞的地方)。
4. 你把鸽子放飞。这只鸽子凭借它对地球磁场的感知,记忆中的上海附近的地理线索(即使它不认识上海的路,但它知道它这次被放飞的“起点”和它曾经被带去过的、熟悉的“终点”是哪个方向),以及它强烈的“家”的感觉(它和上海的鸽子有过互动,甚至在上海的鸽棚里待过),就会选择往上海的方向飞。
5. 它在飞行的过程中,会利用它的视觉、嗅觉和磁场感知来导航。
6. 最终,它会飞到上海,落在它所熟悉的那个鸽棚里,你的朋友在那里等着,取下信件。

所以,总结一下,鸽子传书的关键在于:

鸽子自身强大的导航能力(磁场、视觉、嗅觉、太阳)。
长期的定向训练,让鸽子熟悉“家”的概念和“来路”。
建立“对飞”的鸽子种群,也就是在发送地和接收地,双方都饲养并训练过鸽子,让它们有“联系”。
依赖鸽子强烈的归巢本能,它们飞回的是它们熟悉和认为是“家”的地方,这个地方被送信人设定为目的地。

这整个过程是一个精密的配合,既依靠了自然的馈赠,也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耐心。它不是直接“告诉”鸽子地址,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环境的设置,让鸽子的本能和记忆引导它完成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和古人没关系阿,鸽子的归巢能力只是针对自己家。

鸽子是骑马随身带的,然后飞回鸽子自己家。

随身带各种鸽子,西安的鸽子、北京的鸽子、南京的鸽子、四川的鸽子。。。。

用完了怎么办?给西安的鸽子带封信,让西安的人帮忙转发到南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人利用鸽子传递书信,这背后并非像我们今天使用导航那么简单直接,而是一套结合了鸽子天生能力、后天训练和人为引导的复杂系统。要弄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咱们得一步步来细说。首先,得明白鸽子,尤其是信鸽,拥有超乎寻常的定向导航能力。这才是最核心的“技术”。科学家们至今也在研究,但普遍认为,鸽子的导航是多.............
  • 回答
    古代人做饭确实需要大量的柴火,这在今天看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仔细想想,古代人能有如此充足的柴火,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极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力: 农业社会的基础就是土地和森林: 在古代,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森林则提供了除了食物之外的另一项关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你想啊,正规军那是.............
  • 回答
    古代租驴,那可是一门学问,跟咱们现在去租共享单车可不一样,那得讲究个规矩,也充满着人情味儿。我爷爷就跟我说过,他年轻的时候,有时候要进城办事,但家里没牲口,就得去租驴。那过程,可不是说一句“我要租头驴”就能完事的。首先,得知道去哪儿租。一般村子里都有专门养驴或者常年租驴的人家,或者是集市上有专门的出.............
  • 回答
    古代人如厕,那可是个技术活,远不像咱们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解决这么简单。擦屁股这事儿,得看你是什么身份、在哪个时代,用什么材料方便。首先,材料是关键。 富贵人家那自然是享福的。他们会用一些相对柔软、干净的材料。比如: 布帛类: 精细的丝织品、柔软的麻布、或者专门制作的棉布。这些布料会被.............
  • 回答
    在古代,弃婴现象确实存在,而将婴儿放入木盆顺水漂流的做法,并非普遍的“很多”,但历史上确有类似记载或民间传说。这种做法之所以令人质疑其安全性,是因为它听起来非常危险,直接将婴儿置于生死边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做法,以及它是否真的那么普遍,以及为什么人们(或许是不得已的)会选择这样做,以.............
  • 回答
    古代人物质条件差却依然愿意生孩子,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现实考量。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生存与繁衍的本能驱动: 生物本能: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生殖繁衍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繁.............
  • 回答
    古代人当然会骂人“没脑子”,只是他们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与现代人有所不同,而且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语境也更加丰富。“没脑子”在古代的说法和演变:“没脑子”这个词本身是比较现代的说法。在古代,人们会用更具象化、更富有意境的词汇来形容一个人愚蠢、笨拙、缺乏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直.............
  • 回答
    聊起古代人的包装和广告,可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精美纸盒、五彩斑斓的电视广告那么简单。他们的“包装”和“广告”,更像是智慧和生存的艺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包装”:不止是保护,更是身份和文化的象征古代的包装,首要目的当然是为了保护商品,防止损毁和变质。但很快,人们就发现,包装也能传递更多信息,甚至.............
  • 回答
    古代通讯交通条件远不如今日,一封信的传递,真是一件耗费心力,充满智慧与 जोखिम的事情。不像我们现在,拿起手机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分分钟就能送到对方手里。古代送信,那可真是件技术活,需要多方协作,层层把关,才能尽量保证信件不迷路,不被截胡,顺利抵达收信人手中。一、收件人信息精准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
  • 回答
    古代人吃熊猫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个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珍贵的物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比如历史记载、考古发现、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熊猫本身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关于熊猫食用的记载。非常遗憾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中,几乎没有明确记载古人食用熊猫的记录。这.............
  • 回答
    古代人为什么会认为戏子低贱?这背后其实牵扯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伦理观念和历史文化因素,远不止是表面上的“不务正业”那么简单。要细致地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说的是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观。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套等级体系,士(读书人、官员)是最高的,然后是农(农民),接着.............
  • 回答
    古代人入住旅馆是否需要身份证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古代社会的管理方式、旅馆的性质以及不同时代背景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古代人入住旅馆不需要像现代社会那样严格、统一的、官方颁发的身份证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古代旅馆没有任何形式的核实或信息记录。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古代人晚上的生活,与现代人有着天壤之别。由于没有电力,也没有像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现代娱乐方式,他们的夜晚是黑暗、宁静而充满仪式感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人晚上的生活:一、 日落即休息,早睡早起是常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核心原则: 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大多依赖自然光照,尤其是农业社.............
  • 回答
    提起古代人的生活,很多人脑海里跳出来的画面大概是“苦”。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和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相比,古代的生存条件确实是艰苦得多。咱们不妨一点点地扒开来看,到底“苦”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是吃穿住行。 吃: 粮食是命根子。古代农业不发达,产量不高,又没啥化肥农药.............
  • 回答
    古代人骂人的话,那可真是什么都有,绝不是咱们今天这点花样。说起来,他们骂人的方式,更像是把最恶毒、最损、最伤人的东西往你身上招呼,而且常常是直指根本,不留情面。首先要说的,就是生殖器。别以为古人就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他们骂人时,对生殖器的运用可以说非常“丰富”。比如,在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是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古代有“避讳”的说法,皇帝、长辈的名字,后辈或者臣子都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回避。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像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他的七个儿子名字都带有“之”字,这似乎和我们理解的避讳有些矛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 回答
    关于古代人说话是否用文言文,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我们要分开来看,才能理解得更透彻。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言文”。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文言文”,往往是指书面语,是经过提炼、概括、规范化的一种语言形式,它讲究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安排、音韵的和谐。这种书面语,在古.............
  • 回答
    古代人看待他们之前的历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崇拜古人”或“批判古人”就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它复杂、多变,甚至带着点宿命感,跟我们现在讲历史的态度,那是完全两码事。想象一下,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爷爷的爷爷可能还在见证秦国统一六国前的乱世。你听说的,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是国家的兴衰,是诸侯间的争霸。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陷入一个有趣的思维循环。答案其实是: 不,古代人不会去穿“更古代”的衣服,因为“更古代”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于“当下”而言的。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从几个层面详细聊聊。 什么是“更古代”?“古代”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用来描述过去某个时间段的。当我们说“古代人”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