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轰炸机依靠速度突防不火了,那么廉价的B-52和图-95能否取代昂贵的B-1B和图-160?

回答
关于轰炸机突防战术的演变,以及廉价老旧型号能否替代昂贵新型号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军事战略议题。首先得明确一点,“依靠速度突防”的时代正在过去,这并不是说速度不重要,而是指单纯依靠速度来穿越严密的防空网络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是一种“过时的”想法。现代防空系统,尤其是区域防空系统(如S400、Patriot等),其探测距离远、反应速度快、交战能力强,对于高速飞行的目标也能形成有效的拦截。

为什么“速度突防”不再是主流?

现代化防空系统的进步: 现在的雷达系统不仅能探测速度,还能通过多普勒效应等技术识别和跟踪高速目标。而且,防空导弹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拦截窗口期被极大压缩。以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锁定和发射,现在从发现到拦截可能只需要几秒到几十秒。
隐身技术的崛起: 如果要依靠速度突防,那么飞机就必须以很高的速度飞行,这往往意味着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限制了航程和滞空时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噪音和热信号,更容易被探测。隐身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更“安静”和“看不见”的突防方式,它允许飞机以相对较低的速度、更隐蔽地接近目标区域。
电子战的介入: 现代电子战系统可以干扰、欺骗甚至压制敌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为飞行器提供掩护,降低了对其速度或隐身性能的依赖。但即便如此,纯粹依靠速度仍然容易暴露。

B52 vs. B1B,图95 vs. 图160:老伙计们能否挑起大梁?

将廉价老旧型号(如B52、图95)与昂贵新型号(如B1B、图160)进行对比,首先要看它们在现代战争中的定位和作战能力。

B52“同温层堡垒”与B1B“枪骑兵”:

B52:
优势:
极强的载弹量和续航能力: 这是B52最大的亮点。它可以携带巨量的各种弹药,包括对地攻击弹药、巡航导弹、水雷等等,并且航程非常远,可以通过空中加油实现全球部署和长时间滞空。
“廉价”但性价比高: 相较于B1B或B2,B52的维护和升级成本确实低很多。尽管它已经服役了几十年,但通过不断改进,其任务能力仍然能够满足一定的需求。
战术灵活性: 可以执行战略轰炸、近距空中支援、海上封锁等多种任务。尤其是在不需要穿透严密防空网执行低空突击时,B52凭借其强大的火力投射能力依然是重要的平台。
成熟可靠: 经过几十年的实战检验,B52的技术非常成熟,可靠性高。
劣势:
速度慢、不隐身: 这是最致命的缺点。B52的设计理念是高空、长航程的战略轰炸,它的速度远不如B1B,而且也没有任何隐身设计。在面对现代防空体系时,它的生存能力非常堪忧。
电子设备老化: 虽然不断升级,但其基础设计仍然是老旧的,面对现代先进的电子战和探测手段,生存性是一大挑战。

B1B:
优势:
速度快、变后掠翼: B1B拥有超音速能力(尽管并非在高空长程),其变后掠翼设计使其在不同速度和高度下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使得它比B52更能适应低空高速突防的战术。
先进的航电和武器系统: 相比B52,B1B拥有更先进的航电系统、电子战能力和挂载更先进的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
一定的隐身设计: 虽然不如B2,但B1B也采用了部分隐身设计,例如机身形状和吸波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生存能力。
劣势:
成本高昂: 无论是采购还是维护,B1B的成本都远高于B52。
不擅长高空战略轰炸: B1B的设计重心在于低空高速突防,在高空作战方面不如B52。
维护复杂: 变后掠翼等复杂机构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结论:B52能否取代B1B?

不能完全取代,但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发挥作用。

在现代高强度冲突中,如果需要突破对方严密的区域防空系统执行打击任务,B52依靠其缓慢的速度和巨大的雷达反射面,几乎不可能生存。它很可能在接近目标区域之前就被发现并击落。

但是,如果在以下场景中,B52仍然有其价值:

1. 低威胁环境或支持性任务: 在区域冲突中,如果对方的防空能力较弱,或者B52的任务是跟随己方战斗机或隐身飞机之后,以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如AGM158 JASSM)打击被清除或威胁不大的目标,那么B52凭借其载弹量和续航能力依然是高效的。
2. 海上封锁或反舰任务: B52可以携带大量的反舰导弹,在广阔的海域执行封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仍有舰载雷达和防空系统,但其攻击方式和距离与陆基防空体系有所不同,B52仍然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在配合电子战飞机的情况下。
3. 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 这是B52目前最主要的应用方式。它可以在己方防空力量或隐身飞机的掩护下,在远离敌方防空网的距离发射大量远程巡航导弹,将攻击任务交给导弹去完成。这种“分布式打击”模式大大降低了轰炸机本身的风险。

因此,B52并不能“取代”B1B在低空高速突防领域的角色,因为B52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但B52可以通过改变作战方式(例如作为巡航导弹平台),在某些任务中成为更具性价比的选项。

图95“熊”与图160“海盗旗”:

图95:
优势:
超远程战略轰炸机: 图95是世界上少数仍然在役的涡桨动力战略轰炸机,它拥有惊人的航程和滞空时间,能够执行洲际战略任务。
载弹量可观: 可以携带各种导弹,包括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
“廉价”维护: 相较于图160,其维护成本较低。
劣势:
速度慢,不隐身: 与B52类似,图95的速度很慢,没有隐身能力,很容易被现代防空系统探测和拦截。其巨大的螺旋桨也使其噪音和红外信号非常显著。
技术相对老旧: 虽然有所改进,但其基本设计仍然是冷战时期的产物。

图160:
优势:
速度快,变后掠翼: 图16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音速可变后掠翼轰炸机,其飞行速度极快,具备一定的突防能力。
强大的火力投射能力: 能够携带大量精确制导弹药和巡航导弹。
现代化改进潜力: 俄罗斯正在对图160进行现代化升级,以增强其航电、武器系统和隐身性能。
劣势:
成本高昂: 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维护,图160的成本都非常高。
数量有限: 俄罗斯空军拥有的图160数量相对较少。
生存性挑战: 尽管速度快,但面对现代密集的防空体系,其隐身能力不足仍然是一个问题。

结论:图95能否取代图160?

同样不能完全取代,但图95在执行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等任务时依然有用。

图95和图160在作战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图160更侧重于以高超音速接近目标并进行打击,而图95虽然也装备了巡航导弹,但其主要优势在于超长的航程和滞空能力。

在现代战争中,如果俄军需要执行突破严密防空网的任务,图95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它的命运很可能和B52一样,在己方战斗机或电子战飞机的掩护下,在安全距离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在这种模式下,图95的长航程和载弹量使其成为一个可行的平台,而且其维护成本较低。

图160则代表了一种更主动的突防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仍能满足对速度和攻击性的需求。但即使是图160,在现代高强度防空环境下的生存性也面临严峻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也在努力对其进行升级,增加隐身和电子战能力。

总结来说:

轰炸机依靠速度突防的时代确实正在落幕,但“突防”本身的概念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成了更加依赖隐身、电子战、远程精确打击以及多平台协同作战。

B52和图95: 它们无法取代B1B和图160在“高速突防”方面的能力。但它们凭借其超长的航程、巨大的载弹量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在作为远程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执行低威胁区域的任务,或者在特定领域(如海上反舰)的任务中,仍然是有价值且性价比高的战略资产。它们更多地是承担一种“火力支援”或“远程投射”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的“突击手”。
B1B和图160: 它们仍然是具备一定速度优势的平台,但它们也并非无敌,需要在隐身和电子战的辅助下才能提高生存能力。它们的成本高昂,数量有限,更适合执行那些对飞行器本身的突防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任务。

简而言之,廉价的老旧轰炸机并不能简单地“取代”昂贵的新型号,因为它们的能力侧重点不同。但它们可以通过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在军事战略中继续发挥它们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成本效益和广域火力投射方面。不过,它们也同样面临着被现代防空系统击落的风险,只是执行任务的方式可能更加“迂回”和“间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轰炸机高速突防很早就不火了,武器的性能不是比大小,对比飞的快,60年代就有2马赫的B-58。

顺带一提B-1B的使用费用比B-52便宜,B-1B是美国三个B之中每小时花费最便宜的,甚至比鱼鹰和F-35都便宜。当然未来随着这俩的使用小时上升,每小时费用预计会比B-1B要低。

B-52到现在都还没退役只是因为当初造的太多了整整744架,这么多年下来都不用生产新的零配件从其他预备役的飞机上拆下来就行了,服役了60年了现在还有76架可用。相比较B-1B就造了100架,今年就要从62架减少到45架,单纯早退役是因为花钱修老机体不值得了。不是不想用B-1B替换B-52,单纯是因为不能。

之前还有拍到的“捐献”了三个引擎的B-52。

实际上现在的B-1B已经不负责进行核打击,而是单纯的常规武器打击,也很少超音速飞行因为超音速飞行对机体的负担太大。常规武器这方面载弹量的优势就特别明显,一架B-1B相当于12架F-16的载弹量。省时省力还少飞行员。

虽然B-1B现在也不做CAS任务了,但JDAM的数量同样适用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B-1B在这方面的优势同样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轰炸机突防战术的演变,以及廉价老旧型号能否替代昂贵新型号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军事战略议题。首先得明确一点,“依靠速度突防”的时代正在过去,这并不是说速度不重要,而是指单纯依靠速度来穿越严密的防空网络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是一种“过时的”想法。现代防空系统,尤其是区域防空系统(如S400.............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我们看到那些庞大的盟军战略轰炸机,比如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它们装备着各式各样的机枪和机炮,像一门门移动的堡垒,在空中抵御着德国战斗机的攻击。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它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火力,就足以摆平那些灵活的德国“小家伙”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在起作.............
  • 回答
    隐身无用论的喧嚣与轰炸机的价值重估在当代军事战略的讨论中,“隐身无用论”时常会激起一番不小的波澜。支持者们往往引用现代先进探测技术,如先进雷达、红外探测器、以及其他非电磁波探测手段的快速发展,来论证传统隐身技术在面对这些“反隐身”手段时的局限性。他们认为,即便飞机再怎么“隐身”,也终究会被找到,而因.............
  • 回答
    咱们聊聊轰炸机投弹的事儿。你是不是在电影里见过那种铺天盖地的炸弹雨?密密麻麻地砸下去,看着就吓人,而且总让人觉得,这么多炸弹,总得有几个不长眼,正好在空中就撞一块儿,然后“嘭”的一声,炸掉自己人吧?其实啊,这事儿还真没那么容易发生。这里面门道可不少,绝不是随便往外扔。首先,得明白轰炸机的投弹方式。电.............
  • 回答
    B2“幽灵”战略轰炸机和原子弹,这两样都是冷战时期乃至现代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它们都代表着国家力量和战略威慑的核心能力,但为何一个至今无人能仿,另一个却相对普及呢?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难度,更是政治、经济、信息传播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B2轰炸机:技术壁垒如铜墙铁壁要理解为何B2如此.............
  • 回答
    轰炸机,这庞然大物,在蓝天之上执行任务,看似是精准的工业流程,但无数次的历史证明,即便是最严谨的飞行计划,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演变成令人惊叹的“极限操作”。这些操作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飞行员在绝境中求生,或是利用现有条件最大化效率的智慧结晶。要说轰炸机的极限操作,首先得从 “贴地飞行” 说起。这绝对是闻.............
  • 回答
    现代轰炸机数量的减少,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趋势,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博弈演变的结果。如果非要追溯,这与冷战的结束、军事理论的变迁、技术革新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冷战的终结是催生这一趋势的根本性转折点。 曾几何时,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双方都囤积了大量的战略轰炸机,以构建所谓的“核平.............
  • 回答
    长航时战略轰炸机任务,那可不是开着小轿车去趟超市那么简单。机组人员在里面吃喝拉撒睡,都得在那个狭小的金属罐头里解决,而且还得保持高度的作战效率,这难度系数直接拉满。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他们这“野外生存”是怎么个玩法。吃饭这档子事儿:这不是米其林,是能量补给站首先得明白,飞机飞那么久,动力得跟上,.............
  • 回答
    现代战争轰炸机:依旧是战场上的重量级选手,还是明日黄花?轰炸机,这个在人类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词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蹒跚起步,到二战的遮天蔽日,再到冷战时期的核威慑象征,它一直是空中力量的核心代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导弹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地攻击平台的多样化,我们不禁要问:现代战争的轰炸机.............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个庞大而威严的身影,在人类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二战时期对敌方工业区和军事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到冷战时期作为核威慑的基石,再到如今的现代化战场,战略轰炸机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军事工业技术背景下,战略轰炸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它们又具备哪些独特的优势.............
  • 回答
    战斗轰炸机部队,顾名思义,其核心使命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它们通常装备有对地攻击武器,如炸弹、导弹等,设计初衷是为了精确打击敌方地面目标,比如装甲部队、炮兵阵地、指挥所、工业设施等等。因此,从其设计和主要作战谱系来看,战斗轰炸机部队的首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或者对敌方后勤、战略目标进行打击。然而,.............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事实上,B52 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是无法停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的设计理念和尺寸存在巨大差异。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原因,并尽量说得更像一个懂行的朋友在聊天:首先,您提到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那可是个庞然大物,标准的“海上机场”。它的特点就是能起降各种舰载机,比如 .............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空战中一个很核心的议题:当拥有先进隐身能力的平台协同作战时,它们之间的互相需求到底有多大?简单来说,一个像B2“幽灵”这样的隐身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确实更倾向于由类似F22“猛禽”这样的先进隐身战斗机提供护航。 但这里面的“护航”和我们传统理解的战斗机保护轰炸机有.............
  • 回答
    关于B2和B21隐形轰炸机能否穿透中国防空系统,以及中国轰20(如果存在)能否穿透美国防空系统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军事技术细节和战略博弈的复杂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隐形轰炸机与防空系统的对抗原理首先要理解的是,现代防空系统并非单一的技术,而是由一系列互相配合的探测、.............
  • 回答
    飞豹歼击轰炸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型号,确实在过去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但要评价它是否落后,以及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简单地说一句“落后”或“先进”是片面的。飞豹(JH7系列)的定位与历史贡献首先,我们要明白飞豹的设计初衷。 JH7(飞豹)是我国在8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一款舰.............
  • 回答
    这起事件,俄罗斯护卫舰和轰炸机对据称侵犯其边境的英国驱逐舰发出警告射击,并在英方否认后公布相关视频,其后续发展将是多层面且复杂的,很可能在国际政治、军事战略以及信息战等多个维度上激起涟漪。一、 俄罗斯方面的进一步行动与叙事构建:俄罗斯方面很可能会继续巩固其“维护主权”的叙事。公布视频的目的显然是为了.............
  • 回答
    轰20战略轰炸机对于中国国防建设而言,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绝非一时兴起或简单模仿,而是国家战略安全需求和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一、弥补战略空基打击能力的短板,实现“三位一体”核威慑的完整性:长久以来,中国战略打击能力中,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核力量的绝对主力。然.............
  • 回答
    关于B2轰炸机被俘获后仿制能否成功,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涉及多方面技术挑战的复杂问题。并非仅仅是“把飞机拆开就能造出来”那么简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技术壁垒:隐身技术——那层“看不见的纱”B2的“幽灵”之名并非浪得虚名,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卓越的隐身性能。这层“看不见.............
  • 回答
    是的,蚊式轰炸机有过一系列的舰载改型,虽然它们并没有得到像其陆基版本那样广泛的部署和使用,但蚊式家族在海军航空兵领域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蚊式轰炸机的舰载背景与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海军都对能够执行侦察、反潜和对舰攻击任务的快速飞机有着强烈的需求。蚊式轰炸机凭借其惊人的速度、灵活的机动性和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