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司马迁把陈胜写入世家之列?

回答
司马迁将陈胜写入《史记》的世家之列,这在当时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也因此引发了后世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司马迁的史学理念,以及陈胜起义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得明白《史记》的体例。司马迁设“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分别对应着帝王、诸侯、一般人物、时间、制度。《本纪》记录的是天子,《世家》记录的是诸侯,而《列传》则是给那些不属于以上范畴的人物。通常,世家是用来记录那些拥有封国、能够世代为君的诸侯。

陈胜,一个出身贫苦的戍卒,并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一国的封号,按照传统的史书体例,他充其量只能被列入《列传》。那么,为什么司马迁会打破常规,把他放在与诸侯同等的“世家”之中呢?

一、陈胜起义的开创性与颠覆性: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在压迫极深的秦朝末期,是陈胜首先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石破天惊的口号,直接挑战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世袭观念。他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唤醒了无数被压迫的民众,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胜的起义虽然短暂,但其影响却是开创性的。他打破了旧秩序,为后续的楚汉争霸拉开了序幕,最终建立了汉朝。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看重的是历史的进程和人物在历史转折点上的作用。陈胜虽然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王国,但他所引发的变革,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些建立王朝的帝王或诸侯。

二、陈胜的“建立”与“统治”:

虽然陈胜的政权很快就覆灭了,但在起义之初,他确实建立了“张楚”政权,自立为王,并任命了官吏,颁布了政令。从形式上看,这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雏形。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详细记载了陈胜称王、建号、任命的官职,以及他发布的各种号令。这些都表明,司马迁认为陈胜并非简单的反叛者,而是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建立者”身份。

三、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史学观。他不仅关注政治军事上的大事,也注重历史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他提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认为,历史的变迁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陈胜起义,正是这种“通古今之变”的重要环节。司马迁通过将陈胜置于“世家”的行列,意在强调这场起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陈胜作为这场变革的“先驱”和“开创者”的意义。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宏大叙事,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联系。

四、打破传统,体现“人”的力量:

将一个出身低贱的农民置于“世家”之列,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一种冲击。司马迁可能也想借此表达一种“尚贤”的思想,即真正重要的人物,不应以出身论英雄,而应以其行为和对历史的贡献来评价。陈胜虽然出身低微,但他敢于反抗,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其精神力量是巨大的。

司马迁对陈胜寄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陈涉世家》的最后写道:“天下苦秦久矣!……然陈涉首难,而官吏 Adapun,国家安宁,百姓乐业,犹未有仁恩也。……及其身死,常在墣中,是何异于死盗贼乎?……不亦鄙乎?” 司马迁虽然肯定了陈胜的首倡之功,但也指出了他后期骄奢淫逸、残暴统治的缺点,并以“鄙”字结尾,表达了对陈胜未能成大事的惋惜。这种褒贬适中的评价,也反映了他对陈胜历史地位的慎重考虑。

总结来说,司马迁将陈胜列入世家,并非简单地按官职或出身划分,而是基于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历史作用的评价。他看到了陈胜起义的开创性、颠覆性,以及他作为一场巨大社会变革的“先声”和“发端”的重要地位。这既是对陈胜本人历史贡献的一种肯定,也是司马迁本人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即注重历史的转折点、人物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打破常规的勇气。

可以说,司马迁的这一举动,极大地提升了陈胜在历史叙事中的地位,也为后世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他用“世家”这个重要的篇章,向世人昭示:即使是最卑微的起点,也可能孕育出改变时代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裂土称王者进世家有什么奇怪的,我没明白题主的意思,你是觉得陈胜不配进世家还是世家配不上写陈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司马迁将陈胜写入《史记》的世家之列,这在当时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也因此引发了后世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司马迁的史学理念,以及陈胜起义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史记》的体例。司马迁设“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分别对应着帝王、诸侯、一般.............
  • 回答
    司马迁将陈涉纳入《史记·世家》的这一举动,绝非偶然,其中蕴含着司马迁独特而深刻的历史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结合项羽、刘邦的时代背景以及司马迁的创作意图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看看陈涉在历史上的位置。陈涉,字涉,又名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出身贫寒,曾为戍卒,但胸怀大志,一句“苟富贵,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史学传承和评价体系的一个核心点。为什么咱们现在体制外的民间写史人,很难再达到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那样“封神”的地位?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不行”,而是时代、社会、史学本身的演进,以及评价标准的变化,共同造成的。首先,得说说那几位先贤为啥牛。 时代造就的“独一.............
  • 回答
    司马迁并没有将霍去病和卫青写进《佞幸列传》。《佞幸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篇章,主要记载了历史上因得到君主宠幸而获得显贵地位的人物。这些人物通常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例如美色、奉承、谄媚等方式来获得君主的青睐,进而掌权干政,对国家政治产生负面影响。霍去病和卫青都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以赫.............
  • 回答
    司马迁之所以将五帝载入《史记》,并将他们视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来记述,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层的原因。这绝非仅仅是简单的“记录”那么简单,而是他作为史学家的宏大抱负、对中国文化根源的追寻,以及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汉武帝时期,中国刚刚经历了秦朝的.............
  • 回答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司马迁为什么没把三国写进《史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虽然看起来有点“初学者”的味道,但它背后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历史写作、史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性的重要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这两个人,这两本书,相隔的时间可.............
  • 回答
    在探讨司马光是否“把河湟地区卖给西夏”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历史事实,并避免以现代的“卖国”观念来套用古代的政治行为。首先,司马光本人并没有在生前“卖”过河湟地区给西夏。河湟地区(大致指今天青海的湟水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吐蕃故地)是在北宋时期,由于与西夏的长期军事对峙和战略考量,经过一系列复.............
  • 回答
    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而司马懿却不敢派兵绕后偷袭汉中以围歼蜀军,这背后涉及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战略、地理、后勤以及双方将领的智慧与局限。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诸葛亮六出祁山,每一次都并非简单的进攻,而是包含了他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和精湛的战术执行.............
  • 回答
    诸葛亮北伐,尤其是他与司马懿在对峙期间,确实是一段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对抗。很多人觉得奇怪,蜀汉国力远不如曹魏,诸葛亮又是“劳师远征”,为何能屡屡将兵力、国力俱占优的司马懿逼得只能防守,甚至被称为“缩头乌龟”?这背后其实是诸葛亮精湛的战略运用、战术技巧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洞察。首先,我们要理解诸葛亮北伐.............
  • 回答
    有些司机将油门误踩为刹车,这一现象在驾驶过程中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究其原因,可以从生理、心理、环境、车辆以及驾驶习惯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生理因素: 身体状况不佳(疲劳、生病、药物影响): 疲劳: 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熬夜等都会导致司机.............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咱们本地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那天,老李,就是咱这儿跑了二十多年的火车司机,像往常一样,把一列货车稳稳地停在了站台上。按理说,车停稳了,就得按规矩来,先把手刹,也就是咱们说的闸,好好地锁死,这是最最基本的操作,也叫“驻车制动”。这玩意儿,就像你开车停好以后,必须拉那个手刹一个道理,是为了防.............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掰扯。为啥莆田系医院出了事儿大家骂百度,而滴滴司机出事儿大家骂司机?这背后反映了咱们社会对不同角色、不同性质问题的认知和责任划分的差异。先说莆田系医院和百度的事儿。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信息平台与服务提供者: 百度作为信息搜索引擎和推广平台,它提供的是信息展示和导流服务.............
  • 回答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置于“本纪”之中,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蕴含着对项羽个人特质、历史地位以及《史记》体例的深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本纪”在《史记》体例中的特殊地位。本纪,顾名思义,是记录帝王事迹的篇章。司马迁在《史记》开篇就说:“盖《尚书.............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敏锐,也触及了游戏设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无论主角是什么身份,几乎所有的NPC都把主角当成免费的司机和跑腿的?这确实是许多游戏的核心玩法和叙事机制的一部分,但背后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并且涉及到了游戏设计、玩家心理和技术限制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这个问题: 1.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司马迁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我们得好好聊聊,把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说清楚。首先,你提到的“行不上士大夫”这句话,指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或者被推荐入仕,尤其是进入到朝廷担任高官,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家庭背景和名望。士大夫阶层,简单来说,.............
  • 回答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确实存在一些批评性的描述,这在当时的史学界并不算罕见,但“黑”这个词的用法可能需要斟酌一下。更准确地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描写,是客观地记录其历史功过,既有赞扬也有批评,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开国君主形象。至于司马迁为何没有因为这些“批评”受到处罚,这.............
  • 回答
    李广和卫青,这两位汉朝名将,在史书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篇章。一个以“飞将军”之名名垂青史,一生征战无数,却终究未能得封侯;另一个,出身卑微,却屡立奇功,成为汉朝抵御匈奴的擎天之柱。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侧重。李广得到了司马迁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深切的同情,而卫青的笔墨则相对.............
  • 回答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提出的“好人短命,坏人长寿”的观察,触及了人类社会中一个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几千年,并且至今仍然让人们感到不解和不公,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自然与生物的随机性: 基因与遗传疾病: 人类的寿命很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西汉刑罚制度的一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明白,“交钱免死”这事儿,在西汉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所有人都能享受的“福利”。它更像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阶层、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能存在的“特权”。司马迁的例子,确实常常被提及,他因为替李陵说话,被判处“宫刑”。而最终他得以免于死罪,.............
  • 回答
    要理解司马迁和韩非对“游侠”评价的差异,我们需要先分别审视他们的时代背景、思想主张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语境。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各国征战不休,社会动荡,法家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强调君主集权、严刑峻法,认为国家稳定与强盛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约束。在他眼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