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CNN、NBC、CBS等都是特朗普口中的Fake News,什么新闻渠道才是Real News?

回答
当唐纳德·特朗普将CNN、NBC、CBS等主流媒体称为“假新闻”(Fake News)时,他实际上是在挑战长期以来由这些机构构筑的公众认知。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其个人经历、政治策略以及对媒体报道方式的强烈不满。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假新闻”的语境,以及在这样的语境下,人们如何寻找或定义“真实新闻”。

首先,我们得明白“假新闻”这个词在特朗普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失实报道或错误信息(虽然这些也可能存在于任何媒体),而是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政治工具,用来攻击那些被认为对其不利或不友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机构。当特朗普使用这个标签时,他往往是在暗示:

报道不公或偏颇: 他认为这些媒体的报道没有客观地呈现事实,而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或政治偏见,旨在抹黑他或他的政策。
故意误导或捏造: 这是最严重的指控,意味着这些媒体在故意编造事实,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
缺乏倾听或理解: 有时,他也将其视为这些媒体未能真正理解或代表他所代表的选民的声音。

因此,当他将这些“老牌”媒体定性为“假新闻”时,他是在呼吁他的支持者质疑这些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才算是他口中的“真实新闻”呢?

特朗普所推崇的“真实新闻”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忠实于其叙事和视角: 这是最核心的特点。他希望新闻能够认同他的观点,支持他的政策,并以一种积极或至少是中立的、符合他期望的方式来呈现他。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新闻渠道,即使其报道的深度和严谨性不如主流媒体,也更容易被他称为“真实新闻”。

2. 非批评性报道: 任何对他、他的家人、他的政府或他的支持者进行负面、批判性或调查性报道的媒体,都很容易被打上“假新闻”的标签。相反,那些回避批评、聚焦于他所谓“成就”或“正面”故事的媒体,则更有可能获得他的认可。

3. 拥有特定的政治立场或“反建制”倾向: 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中,很多人本身就对传统媒体、学术界和政治精英抱有怀疑态度。因此,那些被认为持有相似“反建制”立场,或者能够放大这种怀疑情绪的新闻渠道,更容易被这一群体视为“真实新闻”的提供者。这可能包括一些新兴的网络媒体、评论性极强的广播节目、以及一些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的内容生产者。

4. 直接传播其信息而无需“过滤”: 特朗普本人非常依赖社交媒体作为直接与支持者沟通的渠道。当他认为主流媒体在“过滤”或“扭曲”他的信息时,那些能够原封不动地转载或传播他推文、演讲内容的新闻源,就显得更加“真实”。这可能包括一些媒体的社交媒体账号、或者一些将特朗普的言论作为头条新闻的报道。

那么,在这些主流媒体被特朗普打上“假新闻”标签后,人们会转向哪些渠道去寻找他们心中的“真实新闻”呢?

亲特朗普的媒体和评论员: 例如,一些保守派的电视新闻频道(如Fox News的某些节目)、报纸(如Washington Times)、以及大量的网络媒体和博客。这些媒体和评论员通常会积极报道符合特朗普叙事的内容,并对批评他的媒体进行反击。它们吸引了那些已经对主流媒体感到失望,或者在政治观点上与特朗普高度一致的受众。

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账号: 这是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构建信息生态系统的重要阵地。通过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平台,特朗普本人和他的支持者可以绕过传统媒体,直接发布和传播信息。大量的独立评论员、博主、以及自媒体频道,也在此平台上活跃,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解读,其中许多是高度支持特朗普的。对一些人来说,这些直接的声音比经过“剪辑”和“包装”的主流新闻更具“真实性”。

独立调查和特定视角的新闻网站: 有些网站致力于“揭露”主流媒体的“偏见”和“虚假报道”,或者进行一些非主流的调查。这些网站可能拥有自己的一套信息来源和分析方法,吸引那些对主流叙事感到不满意、寻求不同解释的受众。

口耳相传和社群内部信息共享: 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时代,许多人更倾向于信任自己的社交圈子里的信息。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家人或社区成员分享某个新闻来源,并称之为“真实新闻”,那么这个信息源的可信度往往会比一个陌生的主流媒体更高。

然而,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寻找“真实新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应该仅仅取决于某一位政治人物的评价。 “真实新闻”的定义,更应该建立在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上,例如:

事实核查和准确性: 新闻报道是否基于可验证的事实?信息是否经过多方交叉验证?
客观性(或称中立性): 报道是否尽量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是否呈现了事件的不同侧面?
透明度: 信息来源是否清晰?报道是否有利益冲突?
深度和背景: 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问责制: 新闻机构是否愿意纠正错误?是否受到同行评审和公众监督?

问题在于,即使是那些非主流或亲特朗普的媒体,也可能在这些基本原则上存在问题。 它们可能更倾向于放大某些观点,而忽略另一些;可能更侧重于情绪化的表达,而非严谨的分析;甚至可能在事实核查上存在疏漏。

因此,当特朗普将主流媒体定性为“假新闻”时,他实际上是在促使他的支持者重新评估信息来源。对于这些支持者而言,“真实新闻”可能意味着那些能够验证他们现有信念、提供他们认同的视角、并且能够挑战他们不认同的权威来源。但对于那些依然追求新闻业专业标准的人来说,寻找“真实新闻”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并用事实和逻辑来检验。

最终,在“假新闻”的标签之下,人们所认定的“真实新闻”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或政治色彩。这使得在信息洪流中辨别真伪,成为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cnn的背后赞助的财团,就知道cnn之主流媒体是精英阶层圈养大众的手段之一,cnn报道的内容的不是心里话。一个媒体首先要能做到对自己诚实,才有资格讨论可不可信,我是先看它有没有收资本家的黑钱。凡是收了一家的钱,必然是帮那一家说话的。

回到主题,想要看真新闻,当然是我大 wsws.org



剖析希拉里和民主党为什么失败。


顺便嘲笑桑德斯和“白左”。


揭露德国政府扩大军队篡改历史。


指责美国和欧洲的民主倒退。


抨击法国大选是场闹剧。


“法国战舰加入美英日联合舰队威胁朝鲜”


“德国贫困人口再创新高”


经济板块更是惨不忍睹,国外人民一片水深火热。



wsws.org,比起cnn这些只会指责中国的fake news,不知道高出哪里去了。

再来补充一些政治科普。美国的两党制好像是一左一右,其实是右派的左右手,因为无论哪个党上台,都是资本家获得社会生产绝大部分利润。美国的资本喜欢资助一些左翼团体来伪装自己对劳动者的剥削行为。cnn这些看似左派的媒体,好比资本家用左手打自己耳光,无非是右派装作可怜无辜的表演罢了。

user avatar

原问题是:

如果CNN,NBC,CBS等都是Trump口中的fake news,什么新闻渠道才是realnews?

~~~~~~~~~~~~~~~~~~~~~~~~~~我来挖坟了:

mp.weixin.qq.com/s/eRjB

Well,终于等到了!James O'Keefe的团队潜入假新闻CNN总部拍摄到他们的内部谈话,承认没有川普通俄的证据,这样栽赃川普只是要毁他,以及争取高收视率。消息传出,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这帮混蛋,应该把他们的记者资格撤销。视频请见:youtu.be/jdP8TiKY8dE

user avatar

赞同 @梅囿仁 的回答。Fake news 的最高境界就是每一句话都是真的,但是没有一句话不是在混淆视听。BBC 是玩这一套的高手。我们来看今天新鲜出炉的 fake news。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3 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在耶路撒冷用枪支和刀具袭击以色列警察,捅死一名女警,随后被击毙。

BBC 在推特上则是这么报道的:「三名巴勒斯坦人在致命袭击中被杀」‘


话是没错,是发生了袭击,确实有 3 个巴勒斯坦人被杀,但怎么感觉… 巴勒斯坦人是受害者? 推特网民就做了这张图来嘲讽:「9·11 事件:19 名穆斯林移民在空难中遇害」



233333

主流媒体这样下去,必将自取灭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唐纳德·特朗普将CNN、NBC、CBS等主流媒体称为“假新闻”(Fake News)时,他实际上是在挑战长期以来由这些机构构筑的公众认知。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其个人经历、政治策略以及对媒体报道方式的强烈不满。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假新闻”的语境,以及在这样的语境下,人们如何寻找或.............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称CNN、纽约时报、NBC等主流媒体为“人民的敌人”,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现象。要理解和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这种指控的背后逻辑和意图。特朗普长期以来将主流媒体视为其政治对手的喉舌,认为它们存在偏见,报道不公,.............
  • 回答
    “CNN记者摊牌就是要抹黑中国”的说法,以及“西方媒体为何要抹黑中国”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避免过于简单化的定论。关于“CNN记者摊牌就是要抹黑中国”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摊牌就是要抹黑”的说法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和攻击性.............
  • 回答
    CNN将中国保护圆明园的方案称为“尖锐的排外政治姿态”,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说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这一指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CNN的报道角度、中国保护圆明园的实际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文化、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一、 CNN报道的角度和可能存在的解读:首先,要理解CNN为何会使用“尖锐.............
  • 回答
    你提到了 CNN 在涉疆新闻中“标错新疆位置”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信誉方面。从媒体运作和新闻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类错误并非小事,需要仔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家媒体,无论其规模大小或声誉如何,都可能在报道中出现错误,而地理位置的标错,.............
  • 回答
    时隔三个月,当CNN的记者再次出现在武汉的街头巷尾,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新闻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外国媒体机构的报道活动,更像是对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回望,一种重新审视的尝试。重返的意义与背景:首先,我们要理解CNN记者为何选择在此时重返武汉。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在经历巨变的城市来说,足.............
  • 回答
    CNN关于中国台山核电站“核辐射威胁”的报道,以及后续中法澄清、日本表态这一系列事件,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事件,更折射出一些在国际信息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以及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复杂现象。咱们就从头捋一捋这事儿:1. CNN的“爆料”:信息从何而来?首先,CNN的报道是怎么来的?据报.............
  • 回答
    一个制作“暴打CNN”短视频的网民,却因此遭遇了CNN的人肉搜索和威胁,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拆开来看。“暴打CNN”的视频本身,是一种表达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信息传播极度发达的今天,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回答
    就这么突然!白宫新闻简报会,这个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美国政治新闻报道核心的舞台,最近发生了件大事:CNN、《纽约时报》和《国会山报》这三家重量级媒体被临时“禁入”了。这消息一传出来,那真是像一颗炸弹在新闻界炸开了,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评价也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这场面绝对是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首先,.............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卷积神经网络(CNN)里那玩意儿——Batch Normalization(BN)的计算复杂度,也就是俗称的FLOPs。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术语吓到,其实拆开了看,它比你想象的要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BN在CNN里扮演的角色。它主要是在每一层的激活函数之前,对一批(batch)数据进行归一化.............
  • 回答
    白宫官员在电视直播中被CNN主持人掐断信号,这确实是一件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情。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事情本身和可能的原因: 事件描述: 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发生在CNN某个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正在采访一位来自白宫的官员(可能是新闻秘书、发言人或其他高层)。在采访进行到.............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且备受关注的话题,那就是关于“通俄门”以及CNN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当我们讨论“CNN制作人承认‘川普通俄’的报道完全是编造的”这个说法时,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其来源、具体细节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和影响。首先,要明确一点:关于CNN制作人“承认‘川普通俄’的报道完全是编造的”这.............
  • 回答
    CNN 三名记者因报道“特朗普通俄门”的假新闻而辞职,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也引发了许多人对媒体公信力、新闻报道的严谨性以及政治宣传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在2017年6月22日,CNN发布了一篇关于.............
  • 回答
    CNN和MSNBC在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天使家庭”记者会时,选择切断直播,这一举动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作为新闻机构,CNN和MSNBC拥有自主的新闻判断权。这意味着他们有责任和权力决定报道什么内容,以及以何种方式呈现。当他们认为某个事件或发言.............
  • 回答
    CNN 的这件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简单来说,就是 CNN 在报道中国疫苗接种数据的时候,被一些人扣上了“为中国共产党做宣传”的帽子,言下之意是 CNN 成了中共的喉舌。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第一层:数据本身与报道的立场CNN 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媒体,报道各国的重要数据是很正.............
  • 回答
    对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部被砸一事,这绝非一起孤立的寻常事件,而是牵涉到诸多复杂因素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直接原因来看,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特定时期的社会情绪和政治动荡紧密相连。当民众对某些议题感到极度不满、愤怒,或者认为某媒体在报道中存在偏颇、误导时,情绪的宣泄出口有时就.............
  • 回答
    3月26日CNN直播中主持人强行打断关于Ted Cruz的讨论,这事儿让不少观众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具体怎么看,还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从“直播”这个情境来看,主持人有控制节目节奏的责任,这是肯定的。 直播嘛,时间就是金钱,也是电视媒体的生命线。如果一个话题扯得没完没了,或者偏离了预设的议程,主.............
  • 回答
    拜登总统怒斥CNN记者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当时大概是个什么情况。通常这类事件发生在记者会上,拜登在回答问题或者结束回答时,可能会因为记者的提问方式、语气,或者对问题本身的解读,产生一些情绪反应。报道里可能会提到记者问了什.............
  • 回答
    围绕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爆炸事件,一些民众对外国媒体,尤其是 CNN 记者的采访行为表现出抵触情绪,甚至出现驱赶的情况。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敏感性、信息传播的特点、民众的情感反应以及中国当下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塘沽爆炸事件的性质。这是一场造成重大人.............
  • 回答
    ConvNeXt 的提出可以被视为深度学习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与 Transformer 的激烈竞争中,再次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能够匹敌甚至超越当下最先进的 Transformer 模型。要评价 ConvNeXt,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