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张艺谋的新电影《长城》?

回答
关于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这绝对是一部让人爱恨交织、讨论度极高的作品。说它“爱恨交织”,大概是因为它野心勃勃,想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但最终的效果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长城》无疑是张艺谋最“好莱坞”的一部电影。毋庸置疑,他在视觉呈现上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水准。从宏伟壮观的长城本身,到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古代中国军队(特别是“无影禁军”),再到令人惊叹的饕餮怪兽,以及那些精巧设计的武器和机关,都展现了极致的视觉冲击力。那些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士兵们训练有素的配合,以及与饕餮殊死搏斗的场景,都做得相当震撼。你可以感受到那种史诗般的规模感,以及张艺谋对于色彩、构图的极致追求。比如,不同兵种(如长矛兵、弓箭兵、投石兵)的配色和动作设计,都充满了中国传统军事艺术的影子,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具象化和夸张的表现。

然而,也正是这份“好莱坞化”的追求,让《长城》在故事和角色塑造上显得有些尴尬。影片请来了马特·达蒙、威廉·达福、安迪·加西亚等国际影星,同时还有刘德华、景甜、鹿晗、彭于晏等中国演员。这种“中国+好莱坞”的组合,本意是为了打造一部能够跨越文化、面向全球市场的奇幻史诗。但结果却是,外国演员的加入,并没有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故事的核心,反而时常感觉像是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在观察和参与这场发生在中国的战争。

马特·达蒙饰演的威廉·加林,一个来自西方雇佣兵的首领,他的角色定位很微妙。他既是影片的“引入者”,通过他的眼睛,观众得以了解这个世界观,但同时,他的个人成长弧线和故事线,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下显得相对单薄,更像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他学会了信任,学会了中国式的战术,但这种转变过程有时显得有些刻意,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

中国演员这边,刘德华饰演的战略家(比如“恒”)和景甜饰演的女将军(比如“林梅”)是影片中比较重要的角色。刘德华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稳重,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的传承。景甜则努力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形象,她的动作戏可圈可点,但角色的深度和情感表现,在有限的篇幅里,也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其他中国演员,虽然有各自的亮点,但大多数都沦为了“背景板”或者功能性的角色,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独立弧光。

最核心的争议点,可能在于影片的“故事内核”和“文化表达”。《长城》讲述的是一场抵御来自北方的巨大怪物“饕餮”入侵的故事。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兽,在影片中被赋予了群体性、饥饿感和攻击性。它每隔六十年就会出现一次,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这个设定本身是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但影片处理的方式,更像是将饕餮当作了一个典型的“外来威胁”,而将人类(特别是中国军队)塑造成了守护者。

问题在于,当影片试图将中国文化元素和好莱坞式的叙事模式结合时,某些地方会显得有些生硬。例如,影片中大量出现的“禁军”和他们的“规则”,以及对“信任”的强调,都试图传递一种中国式的哲学思想。但这种传递,有时是通过说教式的台词来完成,而不是通过角色的行为和情感自然流露。

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影片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被动防御的国度,将解决危机的关键寄托在一个外国人的到来上。尽管影片努力想通过马特·达蒙的角色来“学习”和“理解”中国,但这种叙事框架,在某些观众看来,依然带有某种“救世主”的影子,这与“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呼声,似乎有些许偏差。

从导演个人风格来说,这应该是张艺谋在尝试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巨制后,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发出的一个“信号”。他想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符号,去讲述一个能够被全世界理解的“大片”故事。他在这部电影里,似乎更像是一个“视觉工程师”和“宏大场面设计师”,而非过去那个更偏重于挖掘人物内心和民族情感的导演。这次,他更像是在用中国元素搭建一个国际化的舞台,邀请全球观众来观看这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总的来说,《长城》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的电影。

优点:

视觉效果登峰造极: 无论是在场景设计、服装造型、特效制作还是战争场面的调度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提供了令人震撼的观影体验。
史诗般的格局: 故事背景设定宏大,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奇幻世界观,展现了古代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中国元素的独特呈现: 将中国古代的武器、战术、建筑以及神话传说(饕餮)融入其中,具有一定的新意。

缺点:

故事和人物塑造的薄弱: 剧情逻辑性有待加强,角色弧光不明显,情感铺垫不足,尤其是在外国演员和中国演员的融合方面,显得有些割裂。
文化表达的争议: “中国+好莱坞”的模式,在叙事内核和文化传递上,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关于文化输出的讨论。
野心与现实的差距: 影片试图做的事情非常宏大,但最终完成度上,未能完全驾驭好叙事和表达,让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与视觉上的震撼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

看待《长城》,就像看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用上了最昂贵的食材,摆盘也极其精致,但最终的味道,可能有些人觉得惊艳,有些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它无疑是张艺谋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样本,它的成败得失,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讨论。它是否是你心中的“史诗”,这取决于你对“史诗”的定义,以及你对电影中“中国”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两个字:景甜。虽然仅凭演员就断定一部影片或许有些武断,但南景甜北奕欢的名头又岂是平白叫出来的。

其实张艺谋从来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导演。从张艺谋的导演经历来看,张艺谋对于画面的掌控能力比较强,对于近现代题材有着很好地表现能力。其实看一下张艺谋早期参与的作品,从《红高粱》到《活着》,张艺谋的技巧是没得说的。这一时期,即便对于张艺谋的电影有争议,也只是局限在张艺谋是否通过暴露中国落后的一面来获得国际关注,但对于影片本身的质量,极少有人有质疑。及至《英雄》之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几部电影前后脚上映,对于张艺谋的批评声音顿时多了起来。除了《英雄》还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之外,后面几部真的是太掉价。《金陵十三钗》和《归来》的出现,让人又感叹那个让人熟悉的张艺谋又回来了。

其实纵观张艺谋的经历,会发现张艺谋有两个比较严重的缺陷:第一,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张艺谋的历史积淀并不高,所以一旦当题材超越出他的经验范围时,就容易跑偏;第二,张艺谋是摄影出身,摄影出身的导演普遍的特征是画面拍的比较好,但不太会讲故事。而对于幻想小说这种开脑洞的题材,张艺谋真的是无能为力的。

我曾看过央视做的一期节目,里面邀请张艺谋和卡梅隆同台。节目最后,主持人让二人互相以对方为主角编一个故事。张艺谋的故事是:卡梅隆先生因为一个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唐朝,见到了当时最美丽的女人杨贵妃,跟他谈起了恋爱。卡梅隆的故事是:张先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科学家,他一生中都在追寻一种世界上从没有过的梦幻般的颜色,有一天他听说外星球有这种颜色的矿石,于是张先生搭乘飞船来到了这个星球,然后他见到了这个星球的居民……

你觉得两个人的故事,你更想听哪一个?

user avatar

5、电影看完啦。从专业角度来说,值得我个人学习。谦虚点说,我希望自己也能拍出以《长城》为标杆的电影。


6、《长城》的剧情很精炼,但一点都不简陋。暗线、隐喻、大小高潮、首尾呼应的细节、伏笔挺丰富的。经得起推敲,回味无穷。


7、特效表现非常棒。果然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去影院自己感受吧。


8、电影配乐的水准挺高。





——————————————‘’

1、一直担心,会不会有老外以为中国人是看了《权力的游戏》之后,而萌生灵感开始修建长城抵御侵略者。


2、我要向全世界大声说:早在《权力的游戏》问世的数千年之前,中国人就开始修建长城了。这是真的!


3、至于影片质量如何?我觉得豆瓣应该至少9.8分。


4、用美国白人主角也是迫不得已。

美国民众比较保守狭隘,没有中国民众思想开放和包容。

中国民众接受一部电影,只论好不好看,从不论里面演员的种族。但美国民众却做不到,即使白左哭天抹泪大声疾呼,也难改美国民众的狭隘种族情绪。

为了赚美国的票房,所以只能使用白人男主角,不能使用黑人,也不能使用印第安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