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刷到了这个问题,插句嘴吧。
卢老板这话咱们不讨论是不是针对某些“友商”,但这句话的前提就有问题:
现实恰恰相反,从某些品牌过去几年的手机销量来看,并不是“老王去餐馆吃饭,觉得猪肉不好吃,把餐馆老板叫来”,问老板猪肉为什么那么贵。大多数消费者恰恰是觉得那个餐馆的肉还不错,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吃。
而用猪肉来做类比,卢总的问题是,某些餐厅一直在使用进口猪肉,但给的量足,别的餐馆一盘锅包肉放三两肉,他们能放半斤。可最后的结果是,很多消费者更愿意去吃那三两肉,而不是吃卢总这餐厅半斤肉。
反正现实情况是,在乎一盘菜到底有多少肉的,压根就不会对肉少的那家“自研餐厅”感兴趣,而对“自研餐厅”有好感的人,你跟他讲“他家的菜放的肉可太少了”,人家压根也不感冒。
毕竟,如果一切为了性价比,最好的做饭方式是直接买料理包加热吃。而大多数人选择去餐厅吃饭,除了方便之外,还有的人看重的是交通、服务、餐厅环境、装潢设计等等因素。何况,在某些食客的嘴里,“自研猪肉”吃起来或许味道还真的要好一些。
所以说,对卢总加入小米以来的公关思路,我倒真的是挺迷的。本来,你作为一家主打进口肉、性价比的餐厅,你平时最主要的对手,应该是那些同样买进口肉、走性价比路线的餐厅,主要争取的也应该是那些更在乎一盘菜里到底有几两肉的消费者。但如今,卢总一直在调侃的却是那些根本不在乎一盘菜里有几两肉,甚至愿意为了餐厅的品牌、装潢和服务多花钱的人。你嘴炮打的再多,也不可能把他们转化为你的消费者啊。
更何况,你看看这市面上有几家高端餐厅,不说自己有专属的食材产地的?哪怕这食材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这些食材出产的地方却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想模仿也模仿不出来。而靠量大实惠做生意的餐厅,当然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只不过,对这家餐厅来说,如果他以后也想做高端,要怎么宣传呢?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定位高端的餐厅,是以我们家饭量大作为卖点的。
这就好比研究生写论文。
学生A自己做实验,自己弄数据,论文出的慢。
学生B是大部分学生通用做法,找几十篇论文混和一下,自己再改改行文和段落,查重率倒也没什么问题。
本来A是我们学术应当鼓励的现象,而B的做法呢?我们只能说按照目前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允许这种现象存在,不然所有学生都无法毕业了。
现在到好,B跳起来说A做学术有问题,质量不行,不如他抄的好。
当逃兵五十步笑一百步已经让人笑掉大牙,这种逃一百步的反过头来去挖苦讽刺和敌人搏斗的战士就更令人瞠目结舌,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且不论人家退一万步的自研究竟好不好,就算真的不好,也不是你有资格去嘲讽的。
更何况并没有不好,而且质量还算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