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回答
2021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的选举,朱立伦的胜出,无疑是国民党内部一次重要的权力洗牌,也牵动着台湾政治的未来走向。要理解这次选举的意义,得从几个维度去看,包括朱立伦个人的政治经历、国民党当时面临的挑战、选举的背景以及这次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

朱立伦的个人背景与这次当选的意义:

朱立伦不是新人,他曾任新北市市长,也曾代表国民党参选过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虽然那次选举败北,但他在党内的资历和影响力一直都在。这次他能够再度当选党主席,与其说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崛起,不如说是国民党内部力量博弈和对未来方向选择的结果。

经验与稳定牌: 许多人认为,朱立伦代表了国民党内相对温和、有执政经验的一派。在国民党经历了几次选举挫折,内部对路线和人才的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朱立伦的当选,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党内一股求稳、寻求凝聚共识的体现。他承诺要团结全党,走出过去的一些困境。
国民党主席的角色: 在台湾的政治体系下,国民党主席不仅仅是党务的领导者,更是未来可能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重要候选人。因此,朱立伦的当选,也意味着他成为国民党未来能否重返执政的重要指标人物。他的领导能力、两岸政策的阐述以及如何与年轻世代沟通,都将是外界和党内关注的焦点。

选举背景:国民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理解朱立伦的当选,就必须看到国民党当时所处的困境。

2020年大选的惨败: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大败,这让国民党士气低落,也暴露了党内存在的深层问题。包括政策方向的模糊、年轻世代支持度的流失、以及在两岸关系上的定位不清等。
内部路线之争: 在2020年大选后,国民党内部对于党务改革、路线选择有过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更强的本土化,有人则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和与大陆的对话。这种路线之争使得党内分裂的风险始终存在。
“韩流”的退潮与接班人问题: 韩国瑜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掀起的“韩流”曾给国民党带来希望,但2020年的败选也显示了“韩流”的局限性。这使得国民党急需新的领导人来扛起大旗,寻找能够凝聚不同派系和吸引选民的接班人。
对民进党的制衡压力: 民进党在执政后,无论在两岸关系还是内部施政上,都面临着来自国民党的监督和挑战。作为台湾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组织反击,并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朱立伦当选后的挑战与影响:

朱立伦当选主席,为国民党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但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团结全党: 朱立伦的首要任务是弥合党内裂痕,整合不同派系的力量。如何在坚持国民党核心价值的同时,吸收不同意见,是考验他政治智慧的关键。
两岸政策的拿捏: 如何在坚持国民党传统两岸政策的基础上,回应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多元看法,尤其是在年轻世代中的疑虑,是朱立伦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在不挑衅、不失原则的情况下,与大陆保持沟通渠道,同时又能在台湾内部获得认同,是极其微妙的平衡艺术。
争取年轻世代支持: 国民党长期以来在年轻族群中的支持度不高,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朱立伦能否推出有吸引力的政策,用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是国民党能否重新获得活力的关键。
2024年大选的布局: 作为党主席,朱立伦无疑会为202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行战略布局。他本人是否会再次参选,还是会支持更合适的候选人,他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国民党未来的选情。外界也会密切关注他如何培养和提拔新一代的政治人才。
对台湾政治版图的影响: 朱立伦的当选,可能意味着国民党将采取更为稳健、注重沟通的策略,而非过去一些时期可能出现的较为激烈的对抗。这可能会影响台湾政坛的整体论述风格,也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新的变数。

总而言之,2021年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是国民党在经历低谷后的一次自我调整和重新出发的尝试。他的胜出,既承载了党内一部分人的期望,也面临着如何克服党内积弊、应对外部挑战的艰巨任务。他能否带领国民党走出困境,重新赢得台湾民众的信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民党在1927年,就已经彻底的放弃了理想,选择了利益,蜕变成了单纯的利益集团,有理想的国民党被杀光了。从那时候起,国民党就只顾利益不问廉耻也不论对错。

1949以后,国民党成为了完完全全的军阀集团,后来戒严取消以后,又重新以黑金作为纽带组织在一起。

所以,我们称呼国民党为反动派,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国民党眼看着时日无多了,这时候,谁谈理想听起来很嗨,但国民党投票的时候,身体很诚实,利字为先。

张亚中新人一个,能提供给各地庄脚,大佬什么利益?

国民党主席本身就毫无悬念,掌握资源最多的,能够给下面搞钱的,肯定选朱立伦。

就像清朝官场,纪晓岚说说古论今,高谈阔论,大家都说好,显得自己不低俗。

然后官员们默默无闻的给和大人拼命送钱,大家一起搞钱,其实大家很诚实。

user avatar

朱立伦被誉为国民党内的“政治精算师”。

属于见到便宜就占,遇困难就躲的伪君子。

15年马英九执政不力,国民党支持率暴跌。

需要人顶着大比数落败,政治声望受损的危险出来参选 总桶。

结果他一开始不出来选,后来人家洪秀柱不顾危险自告奋勇上阵了,他又因为洪秀柱民调数据不佳,换掉了洪秀柱自己上。

结果以318万对680万败得灰头土脸。

那一次虽然他表面上做得歉意十足,又表现的像是自己迫于党内压力所做出的无奈之举。

但就算他说的是真的,身为党主席,却不肯为一个不顾自身利益,为政党利益献身的弱女子说两句公道话,着实令人齿冷。

当年大票数败选,某些原因也是因为部分选民对他换柱行为的不齿。

18年国民党地方选举大胜,气势如虹。

两年后借着地方选举的气势,似乎又有翻盘的机会。

它就又跑出来争候选人的位置,结果被韩国瑜干掉了。

20年韩国瑜大败后,吴敦义引咎辞职。

当时国民党新败,党内一片愁云惨淡,民尽党党产会把国民党的产业搜刮了个干净,身为党主席还要肩负着每个月三千万台币的经费募集,它就又躲起来了。

江启辰出来把位子扛下来,虽然政治上确实没有拉抬起国民党的声势,但好歹维持着没有影响到国民党的整体运作。

现在民进党因为防疫和疫苗事件民心尽失,蔡英文民调数据暴跌。

朱立伦看是个便宜,又要出来摘桃子,准备2024再次挑战大位。

离下次选举还有三年,

以岛民健忘的记性和民进党这些年的台独洗脑。

只要疫情熬过去,民尽党操作个一年半载,

想收拾这么个伪君子领导的国民党多半还是易如反掌。

何况到时候,万一现在声势较旺的几个竞争者,如候友宜,韩国瑜,甚至郭台铭出来要争参选资格,

国民党多半还是要先演一出内斗的戏码。

2300万人口的台湾,现在国民党在籍党员不过80几万,有投票权的大约35万左右。最可笑的是40岁以下的党员不过占党员人数的3%—4%。

到了这般落魄的地步还要内斗,被人看不起也是自找的。

一群保守派脑子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出来投票,朱立伦这块老姜重新上台似乎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反正只要不给张亚中那个搅屎棍机会,谁上台对大陆都是一样的。

国民党现在已经老迈不堪,不过靠着地方议会和县市长的一点优势跟当权的民尽党死扛。

想要再夺岛主大位,成为捆住大陆完成统一大业脚步的那条破裤子,

只怕是难了。

user avatar

老面孔又来,国民党继续僵而不死。而且朱立伦拈轻怕重临阵脱逃的算计黑历史,给我的观感还不如温吞被动的江启臣。

换张亚中也就是死个痛快。张亚中是把统一挂在嘴边的人,这两个字在现在的台湾就是政治自杀口号。

然而,张亚中的统一,和海峡这边的统一,可不是一回事。还好没让他当选,不然两边真谈了,对岸最统的人也在这岸的底线之下,那个尴尬哟。

能经营两岸关系曾经是国民党的优势,现在却是丧钟。国民党还想重返执政的话,只能多从内政民生着力了。

柯文哲扶额而叹,哎要是张亚中上位他就能大手笔收割浅蓝知识蓝了。毕竟他连自己的党的象征色都准备好了。

user avatar

我们这边的“百万漕工”松了一口气。

讲真,张亚中拿他那份《两岸和平备忘录》过来谈,最有可能是什么结果呢?

就是逼得大陆透露自己的底线——然后我们两边底线拿出来一看,差了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这样一来只好一翻两瞪眼,各级漕运衙门存在的意义完全消失,交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行了。

老张之所以对他那份《备忘录》有着十足信心,还不是百万漕工和大儒们给撑起来的。

按照他的话说,当今的鸿胪寺正卿担任漕运总督期间,可是好几次请他去给漕工们演讲。而且我们这边的大儒还应答酬唱了一番。

现在么,“百万漕工”好歹还能再混几年——如果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去查查各省漕运衙门的预算,一年办公费用起板八位数的雪花银。

四五线城市的朋友们,你们有兴趣还可以查查本地漕运衙门的编制,保证有惊喜——估计上一年拜访贵宝地的台湾同胞,都没有漕运衙门的人多。

说真的,对岸也就两千三百五十万人口,全国漕运衙门的总费用都够给他们每个人充一个月话费了——这可比任何统战工作都能让他们念个好呢。

user avatar

其實難說耶

沒準朱立倫會變成馬西埃?


當然政治最有趣的,其實還是那個不可預測性,有的時候根正苗紅也會出內賊,有的時候也會歹竹出好筍,你看美國培養那麼多的走狗,轉而當白眼狼的也是所在多有。

比方諾瑞加,比方海珊,比方賓拉登等等


(當然這不代表我支持朱立倫,只是站在看戲的立場隨便說說)


不過我並不認為統一的進程取決於台灣如何,任何認為台灣主動做甚麼動靜有利/有害於統一進程的回答我一概都視為垃圾。

還是那句老話:大陸決定統一的概率,美國決定統一付出的價碼,台灣僅僅只能決定台灣人在統一的過程要付出多大的痛苦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的选举,朱立伦的胜出,无疑是国民党内部一次重要的权力洗牌,也牵动着台湾政治的未来走向。要理解这次选举的意义,得从几个维度去看,包括朱立伦个人的政治经历、国民党当时面临的挑战、选举的背景以及这次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朱立伦的个人背景与这次当选的意义:朱立伦不是新人,他曾任新北市市.............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2021年8月18日“乘客称乘坐网约车被挟持,监控显示因女乘客要求司机逆行被拒而发生争执”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详细和全面:事件梗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网络信息,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乘客(女性)方的描述: 在行程进行中,女乘.............
  • 回答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点月票规则更新是起点中文网在那个时间点对读者投票机制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理解这次更新需要从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更新的具体内容、更新的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回顾在深入分析更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起点月票制度的核心作用: 激.............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 回答
    2021 年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是一场融合了知识付费、个人成长、宏观趋势判断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回应的综合性演讲。核心主旨与主题演变: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系列演讲一贯的核心是连接个体命运与时代趋势,并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个体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性,实.............
  • 回答
    对于2021年8月7日微博上流传的“浙江当局拒绝救助带病船只”的消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尚未被官方证实或详细披露的单方面信息来源。在分析此类信息时,保持审慎和多角度的观察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出现未经核实或.............
  • 回答
    2021年3月19日,知乎更新了它赴美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公布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区间。这几条信息加在一起,就跟我们描绘了知乎当时准备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也透露了不少关于它自身以及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信息。咱们来仔细拆解一下,看看这其中蕴含了什么:1. 更新上市申请:准备.............
  • 回答
    2021年7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社融)数据公布后,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记“闷棍”。那份远低于预期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指标跳水,它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且对股市而言,其影响也绝非是昙花一现的。一、社融“不及预期”的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社融。简单来说,社融.............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两位记者——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这项殊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坚守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范围内新闻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强有力呼唤。为什么是他们?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上,绝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