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能跟欧洲人周旋上百年,更加发达的阿兹特克与玛雅文明却被西班牙直接击溃?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我们得承认,直接把“印第安人”和“阿兹特克、玛雅文明”笼统地放在一起比较,可能会忽略掉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异。毕竟,这三者代表的是美洲大陆上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政治组织、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这里说的“印第安人”通常是指北美平原、森林地带的那些部落,比如苏族、夏延族、易洛魁联盟等等。而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则是中美洲地区高度发达的城邦联盟和帝国。这两者的“发达程度”和“应对方式”本身就决定了他们面对欧洲殖民者时的不同命运。

为什么北美原住民能“周旋上百年”?

这里的“周旋上百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抵抗和零散反抗。他们能够持续存在,是因为:

1. 地理分散与部落自治: 北美原住民的社会结构大多是部落联盟或相对独立的部落。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意味着,欧洲人占领了一个部落,并不代表能立即控制整个地区。新的部落会继续抵抗,而且各部落之间也因为语言、文化、利益关系而互不统属,即便有合作,也往往是临时的、局部的。这种分散性使得欧洲人难以一网打尽,也给了他们不断“躲猫猫”的空间。

2. 适应性与生存策略: 很多北美原住民部落,特别是那些游牧民族,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他们熟悉自己的领地,知道如何利用地形、气候来躲避敌人,以及如何依靠狩猎、采集和有限的耕种来维持生计。当欧洲人到来,他们会选择迁徙,避开冲突,或者在边缘地带进行袭扰。

3. 技术差异的“缓冲”: 尽管欧洲人拥有火器、钢制武器和马匹,这是巨大的优势,但北美原住民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们的弓箭、长矛在近距离或者伏击战中仍然有效。更重要的是,欧洲人在北美初期,并没有完全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他们需要时间来巩固殖民地,建立据点。这给了原住民一些喘息的机会。

4. 战略上的“消耗战”: 北美原住民并不理解欧洲人所谓“占领土地”的概念。他们更关心的是部落的生存、狩猎场的保护。在面对欧洲人的侵占时,他们会采取游击战、破坏补给线、刺杀前哨等方式,试图消耗欧洲人的力量和耐心。这种零星的、持续的抵抗,使得欧洲人在北美前进的步伐非常缓慢,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 疾病的“双刃剑”: 诚然,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等疾病对北美原住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人口锐减。但这其中也有一个“时间差”和“局部化”的问题。疾病并非在一夜之间就席卷了所有部落,而且在欧洲人扩张的过程中,一些部落可能因为地理位置或早期接触的差异,还没有完全暴露在致命病毒之下。

为什么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迅速被击溃?

与北美分散的部落不同,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是高度集权、组织严密、拥有成熟农业和城市体系的文明。他们被击溃,原因更为直接和系统:

1. 中央集权与决策失误:
阿兹特克: 阿兹特克帝国虽然强大,但其权力中心高度集中在特诺奇蒂特兰。西班牙人通过与被阿兹特克压迫的部落(例如特拉斯卡拉人)结盟,从内部瓦解了帝国。当西班牙人攻陷首都,或者直接面对皇帝时,整个帝国就陷入了混乱。而且,阿兹特克最高统治者蒙特祖马二世,在初期对西班牙人的真实意图判断失误,采取了绥靖政策,这给了西班牙人巨大的机会。
玛雅: 玛雅文明更像是多个城邦的联合体,而非单一帝国。虽然他们有辉煌的城市和复杂的社会组织,但政治上是分散的。这意味着西班牙人可以各个击破,而不是面对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2. 技术上的“压倒性”劣势:
火器与钢制武器: 这是最直接的优势。西班牙人的火枪、火炮、铁剑、铁甲,在战场上对玛雅和阿兹特克人的石制武器、木制盾牌、棉甲造成了碾压式的杀伤。双方的战斗方式、防御能力和攻击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马匹: 马匹作为骑兵的载具,在战场上的冲击力和机动性,是美洲原住民从未见过的。骑兵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步兵阵型是巨大的威胁。

3. 疾病的“闪电战”:
与北美缓慢的传播不同,在阿兹特克和玛雅这样人口密集、联系紧密的城市文明中,天花等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后果也更灾难性。疾病的流行不仅摧毁了军队的战斗力,也打击了社会秩序和士气,甚至动摇了人们对神灵和统治者的信仰。很多时候,疾病的爆发比西班牙人的刀剑更快地瓦解了文明。

4. 内部矛盾与“第五纵队”:
阿兹特克帝国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征服和压迫其他城邦。这些被征服的民族,例如前文提到的特拉斯卡拉人,他们对阿兹特克的统治深恶痛绝,因此在西班牙人到来后,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西班牙人合作,成为西班牙人的盟友和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极大地削弱了阿兹特克帝国的整体实力。

5. 宗教与心理战:
西班牙人利用了当地的宗教观念。他们将自己描绘成神祇的使者,并将疾病等灾难解释为神灵的惩罚。这种心理战术,加上对神庙的破坏,对当地人的信仰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削弱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总结一下:

简单来说,北美原住民之所以能“周旋”多年,是因为他们分散、适应性强,欧洲人推进缓慢,并且抵抗是零星的。而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之所以迅速覆灭,是因为他们更像是一个整体,更容易被从内部击破(通过盟友和疾病),他们的技术和军事组织在面对欧洲人的“降维打击”时显得不堪一击,加上疾病的加速摧毁,文明的根基被连根拔起。

所以,与其说“印第安人”能周旋,不如说北美那些分散的、未形成统一帝国的部落,更有可能以游击和分散的方式,在漫长的时间里与欧洲殖民者进行拉锯战。而高度发达但又相对脆弱的中央集权文明,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军事和生物打击时,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崩溃。这是一个关于组织、技术、疾病以及内部矛盾共同作用下的悲剧性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应该是种错觉,事实上从现在看来,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的后裔不论从人口还是传统文化的保存状态来说都比北美印第安人要好得多(生活水平倒是不一定,毕竟北美原住民现在是米帝和大家拿的公民),历史上北美印第安人受到瘟疫和天灾,还有强制迁徙的影响也要严重的多(很多部族可能没跟欧洲人打过就已经团灭了)。而且事实上印加和玛雅作为原住民政权彻底灭亡的标志分别是1572年和1697年,如果再把持续不断的地方小规模启义和残余部落的反抗算进去的话,这几个较高级的文明的残存势力一样可以算是“周旋”了几百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印加文化影响,而且击败过印加军入侵的阿劳坎人,他们在适应了欧洲人的马匹和火炮之后,可是一直抵抗到了19世纪。可以看出,如果不是马哈马卡那次大胆奇袭的偶然成功,拥有高度社会组织的印加帝国很可能会作为阿劳坎战争的强化高配版,大程度延缓西班牙在南美的扩张





从初遇欧洲人的战场表现看,北美的印第安人也不见得更具优势

科罗拉多与普韦布洛人的交战


德索托与密西西比的塔斯卡鲁萨酋长的Mabila之战,尽管塔斯卡鲁萨进行了巧妙的战前策略,打得也很勇敢,燃鹅,还是付出了

2500-3000

:100-200的惨重交换比




之所以会有题主这种错觉,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为了保证新西班牙和秘鲁这两大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核心区域的长治久安,板鸭一直很注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征服之余,充分利用旧原住民政权留下来的社会关系大量笼络原住民中的精英人士,将之纳入自己的殖民统治阶层或贵族体系,并实行较大力度的同化政策。这个可以参考鄙人之前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2667

相比之下,对于人烟稀少,又在当时没有发现黄金白银的北美大陆,西班牙所做的努力就要逊色很多。而后来成为北美殖民活动主角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所采取的策略则完全不一样,这也造成了北美印第安人的抵抗似乎更为持久有效的表象

其二就是在后来英美强势文化输出和所谓“高贵的野蛮人”宣传影响下,北美印第安人的出镜率明显要强。相信小时候玩过塑料兵人的朋友都对其中骑马扛枪的印第安叔叔形象记忆犹新,看过各种少儿历史科普读物的朋友也都对宝嘉康蒂、坐牛啊疯马啊等名字津津乐道,但对阿兹玛雅印加等文明的印象可能就属于“啊,曾经很辉煌,但一下被西班牙人灭掉了”这种一笔带过的刻板印象,不会试图去了解图帕克·阿马鲁二世是谁。

所以,文明脆弱,被强制迁入保留地的前者作为原住民“淳朴高贵英勇骄傲”的象征著称于世,有更辉煌文明,而且其实也挺能打的后者却因为同化得好而落下了“一触即溃”的打酱油名声。emmm因吹斯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我们得承认,直接把“印第安人”和“阿兹特克、玛雅文明”笼统地放在一起比较,可能会忽略掉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异。毕竟,这三者代表的是美洲大陆上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政治组织、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这里说的“印第安人”通常是指北美平原、森林地带的那.............
  • 回答
    同为曾经的欧洲殖民地,为何美国独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而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至今仍面临发展瓶颈?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需要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去细细品味。一、殖民母国的不同政策与理念:奠定不同的发展基石首先,我们要区分开美国和拉美地区殖民的主要宗主国。 北美(美国)的殖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和创作上的深层原因。与其说美国穿越剧“想不出未来”,中国穿越剧“想不出历史”,不如说这是两国观众的文化偏好、社会心理以及影视产业发展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反思与科幻的沃土美国人偏爱往未来穿,这背后其实有多重解读: 对未来的乐观与探索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几个非常关键的历史点。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装备劣势”这个词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东西,它不光是武器数量上的差距,还有武器的先进程度、火炮支援、空军掩护、后勤补给等等一系列系统性的问题。把这几块儿都拎出来,对.............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同为美国科技巨头,苹果总是更容易被推上风口浪尖,受到抵制的声音也比戴尔、惠普这些品牌要响亮得多?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有点像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放大版。首先,苹果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就和戴尔、惠普有着本质的区别。你想想,苹果卖的不仅仅是电脑、手机,它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为啥《花木兰》真人版在美国上映时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国内的观众似乎对它和《上气》的态度差异这么大,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咱们得从文化、历史、政治,还有观众心理这些方面一点点掰扯。先说说《花木兰》真人版吧。为啥在国内评价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评.............
  • 回答
    美国协助进行的民主改革,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日本和伊拉克的情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要理解其中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 1. 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深远影响 日本:深厚的文明基础与高度统一的社会 悠久的国家历史与文化认同: 日本拥有数千年的国家历史和极其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谁输谁赢。美国当年发动这两场战争的目的和过程都不一样,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所以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先说说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的事情。美国当年在“9·11”事件后打阿富汗,主要目标是铲除基地组织和惩罚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历史议题。简单地说,同样是受到美国的影响和制约,韩国之所以在许多人眼中比日本“看起来”更独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其 国内政治结构、民族主义情绪、经济发展路径、历史记忆以及冷战时期形成的战略定位。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和《王国》都是以古装为背景的剧集,并且都在海外市场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如果论及“火爆程度”和海外影响力,《王国》显然更胜一筹。究其原因,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1. 题材的普适性与文化隔阂的深度《王国》虽然是韩国古装剧,但它讲述的是关于丧尸爆发的故事。丧.............
  • 回答
    说起中美两国在电力系统上的差异,尤其是关于“分布式”这个概念,其实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政策逻辑。这并非简单的“有”与“没有”之分,而是一种发展路径和侧重点的不同,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格局。美国之所以被认为是分布式电网的典型,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相对分散的人口地理分布。.............
  • 回答
    国人对日本足球和美国足球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咱们一点一点儿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强”和“弱”是相对的,而且评判标准会因为观察者的背景和关注点而大不相同。为什么国人普遍认为日本足球很强?1. 持续的进步和世界杯上.............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了殖民历史和地理边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差异点。南美洲的国界线之所以普遍不像北非那样呈现出大量的直线(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在殖民时期,尤其是早期阶段,其边界的划定和演变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要说为什么一个是“远走高飞”,另一个却“身处漩涡”,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止一两条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这事儿说透彻了,也尽量不让它听着像机器喊话。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两位大佬的“巨额负债”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贾跃亭的“负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同样是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更特殊的情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苏联的“同志情谊”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共同的革命道路和意识形态认同: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原.............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同为亚洲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教育上也都强调勤奋刻苦,这使得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类似的“应试教育”特征。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两国在教育体制上的细节,就会发现它们在如何平衡“应试”与“素质教育”方面,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差异,足以让学校没有过度“压榨”学生的体育、美育及非.............
  • 回答
    同样是民主制度的国家,美国对俄罗斯的不放心,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的复杂问题。简单说,这就像是一对曾经的战友,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后,虽然各自走向不同的生活,但因为过去的恩怨、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想象差异,始终难以真正建立互信。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说起。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在判断人和事时的复杂心理,以及我们在不同语境下,对“牺牲”和“辩护”的接受度差异。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对二战中的美国和江歌案中的刘鑫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语境和宏观叙事的巨大差异是根本。 二战中的美国: 我们谈论二战时的美国,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挺多人好奇的。要说王一博粉丝和肖战粉丝之间,似乎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尤其是在早期,大家对“唯粉”和“CP粉”的讨论也很多。为什么王一博这边感觉负面新闻相对没那么多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是说没有,而是“相对”少,而且性质可能不太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流量明.............
  • 回答
    美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确实是重要的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安全利益、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历史因素而建立的。美国之所以能在日韩驻军,而日韩部队不能进入美国,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同盟关系的性质与历史背景 战后安全秩序的构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在日本和韩国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