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始皇本意倾向把皇位传给谁?

回答
秦始皇最终将皇位传给了胡亥,这已是史书上白纸黑字记载的事实。但“本意”如何,这是一个更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继承人问题上往往会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有不止一个备选。秦始皇的“本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

最初,秦始皇的心中最为属意的继承人,无疑是他的长子——扶苏。

扶苏的存在,对于秦始皇而言,并非仅仅是一个儿子。他是秦始皇长久以来,试图将自己宏图伟略延续下去的寄托。

我们不能忽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内心的变化。战争的残酷、帝国的庞大、以及对长生不老孜孜不倦的追求,都让他对人世间的情感有了更复杂的理解。他渴望一个能够理解他、并且能够继续他伟业的继承人。

扶苏身上具备了许多秦始皇所看重的品质。

首先,扶苏性格温良,仁爱待人。史书记载,扶苏“为人刚毅而宽宏,信人而博闻。” 这与秦始皇早期那种以强硬手段统一天下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恰恰是统一后统治天下所需要的品质。秦始皇可能认为,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帝国,需要一位能够用更温和、更长远的方式去治理的君主。扶苏对儒家思想的接纳,虽然在秦始皇看来是“非议朝政”,但从帝王传承的角度,这恰恰说明扶苏能够与士大夫阶层建立良好的沟通,避免大秦帝国因过于严苛的法治而引发民怨。秦始皇虽然推崇法家,但他也深知,纯粹的严苛并不能长久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尤其是在后方,需要的是能够安抚人心、获得支持的力量。

其次,扶苏具备一定的政治历练和威望。秦始皇曾经派遣扶苏监军北疆,负责抵御匈奴的蒙恬。这绝非一般的储君才能拥有的职责。这说明秦始皇有意让扶苏接触军务,了解边疆的状况,并且给予了他独立处理事务的权力。能够在蒙恬这样久经沙场的名将手下担任监军,并且得到其认可,这显示了扶苏并非一个只知读书的“书生”,他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判断,并且有自己的号召力。这对于一个未来的帝王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扶苏的“本意”之所以会发生微妙的转变,甚至最终被自己亲手断送,原因也很复杂。

第一点,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扶苏的“仁厚”与秦始皇“严酷”之间的矛盾。在“焚书坑儒”事件中,扶苏因为私下劝谏秦始皇不要坑杀那些被认为对秦朝统治不利的儒生,结果惹怒了秦始皇,被派往北方边疆的蒙恬军中监督。秦始皇认为扶苏“数犯上失罪”,并且在关键时刻与自己的决断相悖,这让秦始皇对扶苏产生了不满和失望。对于一个追求绝对权力和意志统一的皇帝来说,长子的不完全认同,或许会让他觉得扶苏的“仁厚”是软弱,是对自己统治理念的否定。

第二点,秦始皇晚年对长生的执念以及对身后事的担忧。秦始皇晚年,一方面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另一方面也开始焦虑自己死后的帝国走向。他可能开始审视扶苏是否真的能够支撑起这个刚刚统一、根基尚浅的帝国。边疆的监军任务,或许也包含了秦始皇一种试探,他想看看扶苏在远离自己视线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执行力。

第三点,也是最为致命的,是宦官赵高在其中的煽风点火。赵高是秦始皇晚年最亲近的宦官,他深知秦始皇的心思,也看到了扶苏的长子身份对自己的威胁。当秦始皇死在沙丘的路上时,赵高看到了机会。他与李斯合谋,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赐死了扶苏,并立胡亥为帝。

那么,秦始皇是否有过其他考虑?

虽然扶苏是长子且是最被看好的继承人,但也不能排除秦始皇在某种程度上也考虑过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在晚年受到秦始皇的宠爱。这可能与胡亥的性格有关。史书记载胡亥“喜刑戮”,但同时他也“性仁善”,这一点与扶苏有所不同。也有说法认为胡亥在宫廷中更加圆滑世故,更懂得如何讨好秦始皇。在秦始皇晚年,他可能更看重身边那个能够让他感到愉悦、并且不会挑战他权威的儿子。

更重要的是,胡亥在秦始皇的宠爱下,接受了更直接的宫廷教育,尤其是在赵高门下学习律令。这或许让秦始皇觉得,胡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自己的律法,保持帝国的稳定。赵高作为秦始皇身边最信任的宦官,他极力向秦始皇推荐胡亥,并且不断抹黑扶苏,这也在秦始皇心中播下了怀疑的种子。

我们可以设想,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许陷入了一种矛盾:他明知道扶苏更适合作为储君,但或许因为对扶苏的“不服从”感到失望,又加上小儿子胡亥在身边不断示好,以及赵高等人的蛊惑,最终在混乱的晚年,将继承人的人选倾向了胡亥。

所以,秦始皇“本意”是将皇位传给扶苏,这是他从帝国的长远发展和理想继承人品质上所做的选择。然而,这份“本意”,在残酷的政治斗争、秦始皇晚年的个人情感变化以及身边人的算计下,最终被无情地篡改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帝王继承史上的一大悲剧,也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让秦始皇一生的宏图伟业,最终化为过眼云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秦始皇本意倾向把皇位传给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秦始皇最终将皇位传给了胡亥,这已是史书上白纸黑字记载的事实。但“本意”如何,这是一个更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继承人问题上往往会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有不止一个备选。秦始皇的“本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最初,秦始皇的心中最为属意的继承人,无疑是他的长子——扶苏.............
  • 回答
    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为儒家编造,以及他本人是否是一位仁慈爱民的君主,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跨越历史长河,仔细审视当时的史料,并理解不同史学观点形成的背景。“焚书坑儒”:历史事件与儒家叙事最常被引用的秦始皇“黑料”,莫过于“焚书坑儒”。这确实是儒家史观中浓墨重彩.............
  • 回答
    秦国,这片位于西北的土地,在数百年的历程中,孕育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或运筹帷幄,或勇冠三军,共同铸就了秦国从一个偏远诸侯国走向统一天下的辉煌。要说秦国本国的杰出人才,首先绕不开的便是那位开创了秦国变法图强的 商鞅。虽然商鞅并非秦国原生之人,但他对秦国的贡献,其意义已超越了“本国”的界限。正是他.............
  • 回答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使者在回咸阳路上遇见滈池君的记载,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透露出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引发了不少后人的猜测。故事的背景是秦始皇在位期间,一次大规模的巡游。巡游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江山巩固的展示,也有对国家祭祀和政治象征的强调。在这次巡游结束,使者奉命返回咸阳,也就是秦朝的国都.............
  • 回答
    秦末的动荡,要说其本质上是春秋战国贵族战争的延续,实在有些过于简单化了。这其中的脉络复杂,远非简单的“反弹”二字能够概括。我们先要明白,春秋战国那段漫长的历史,确实是一段贵族主导的战争时代。那时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诸侯国之间的争霸、领土扩张,以及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展开。军队的组成、战术的运用,.............
  • 回答
    秦PLUS DMi 在不充电的情况下油耗能达到3.8L,这个数据确实非常亮眼,足以吸引不少对燃油经济性有极致追求的消费者。那么,它在体验上是否能和丰田、本田的HEV混动车相媲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核心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秦PLUS DMi 是插电式混动(PHEV),.............
  • 回答
    行,咱就掰扯掰扯丰田双擎和比亚迪秦这俩新能源车,到底是啥玩意儿,又差在哪儿。别看名字里都有“擎”和“电”,其实骨子里头,路数完全不一样。丰田双擎:混得“舒服”的玩家丰田的双擎,说白了,就是混合动力(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它这套系统,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秦末和晋末,虽然都面临着统治集团的衰败和外敌入侵,但各地组织起军队的能力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遗产以及民众动员等诸多层面的差异。秦末的土壤:为反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首先,我们得看看秦末的社会环境,它非常适合孕育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严.............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鸿茅药酒案”的爆料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自称是知情者的人士透露,鸿茅药酒公司在成功将谭秦东判刑后,本计划进一步追究“春雨医生”的法律责任,意图将其也置于法律的对立面。这则爆料无疑给本已尘埃落定的鸿茅药酒案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企业公关手段、言论自由边界以及法律适.............
  • 回答
    辽宁葫芦岛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自驾秦皇岛,防疫需多点联动2月8日,辽宁葫芦岛传来消息,新增一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根据官方发布的流调信息,该病例在发病前曾自驾前往秦皇岛,这无疑给葫芦岛乃至秦皇岛的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细致、有力的防疫措施,以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
  • 回答
    秦始皇挥师南下,征服百越之地,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土地扩张或一时兴起,而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要理解他的动机,我们得剥开历史的尘埃,回到那个刚刚统一六国、版图初定、但隐忧重重的年代。首先,巩固统一,消除边患,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秦朝刚刚经历过一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虽然六国尽.............
  • 回答
    关于秦始皇生父的争议,历史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庄襄王嬴异人,另一说是吕不韦。这两种说法都有其依据,也各有疑点,因此至今仍未有定论。说法一:嬴异人是秦始皇的生父这种说法是秦始皇正统的父系来源,也是官方记载的说法。嬴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也是秦国的王位继承人。在秦国宗法制度下,王位继承是极为重要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个人、时代背景和偶然性之间的复杂互动。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两个场景。 场景一:秦始皇如果不死,项羽刘邦能够起义成功吗?核心问题: 秦始皇的死亡是项羽刘邦起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吗?或者说,秦始皇的长期统治能否压制住社会矛盾,阻止起义的爆发?详细分析:1.............
  • 回答
    话说,秦始皇一统天下,那可真是个大工程,光有军队可不行,还得有能干的官员来治理四方。你想啊,一个国家那么大,皇帝一个人怎么可能管得过来?所以啊,郡守、县长、县令这些基层官职,那可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键。那么,秦始皇是怎么把这些岗位安插妥当的呢?这背后可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是有他自己的一套看家本.............
  • 回答
    说起秦始皇嬴政,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那个身披龙袍、威严赫赫的身影,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但抛开那层金光闪闪的帝王外衣,嬴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事儿,可得细细说道说道。一个野心勃勃的少年嬴政,生在乱世,年幼丧父,母亲赵姬又与权臣嫪毐不清不楚。你想想,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 回答
    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程度,如果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恐怕难以完全表达其宏伟和震撼。它不仅仅是一处规模庞大的陪葬坑,更是一座沉睡两千多年的地下军团,一件承载着秦朝强大国力和军事制度的立体史书。为了让你更直观地感受其壮观,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描述:一、 规模上的震撼:一座庞大地下军团的军阵 数量: .............
  • 回答
    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历史上并没有非常详细和确凿的记载,大部分都是后世的推测和一些片面的描述。因此,要断定他是否“奇丑无比”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关于秦始皇长相的零星记载和推测:1. 《史记》的描述: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主要侧重于秦始皇的政治功业、性格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朋友会有的疑问。关于秦始皇的称呼,准确的说法是:秦始皇最常用的名字是“嬴政”。“赵政”这个名字之所以会存在,并被一些人提及,是因为他出生在赵国。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1. 姓氏:嬴首先要明确,秦始皇的姓是“嬴”。 这是秦国历代国君的姓氏,也是他的家族姓。古代的姓氏主要用于.............
  • 回答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是否为伪造的说法,这在坊间和一些学术讨论中时有出现,但主流的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兵马俑是真实存在的,并非伪造。 然而,要详述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梳理一下这些质疑的声音从何而来,以及它们是如何被科学证据所驳斥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兵马俑的发现是一个轰动世界的重大考古事件。19.............
  • 回答
    公元前221年,大秦的铁蹄已经踏遍了中原大地,只剩下最后的几个国家在苟延残喘。在那风雨飘摇的时刻,那些曾经的王侯将相,面对国土沦丧、百姓颠沛流离的命运,他们的内心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他们又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子民,如何去诉说那即将到来的灭亡?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那个时代,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