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厂商为什么不学习理想one?

回答
理想ONE的成功,确实让不少国内厂商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全新增长点,但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一窝蜂地去“复制”理想ONE呢?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不学习”,而是牵扯到战略选择、技术路线、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定位等诸多方面。

首先,得承认理想ONE确实抓住了市场需求的空白。在理想ONE出现之前,很多纯电动汽车用户最大的痛点就是续航焦虑。而理想ONE巧妙地引入了增程电动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台大尺寸、可油可电、空间宽敞、配置齐全的SUV,而且还能“没有里程焦虑”,这对于许多家庭用户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它的成功,就像是在一片蓝海中发现了一条金矿,吸引了无数目光。

但是,为什么别人不直接照搬呢?

1. 技术路线的坚持与不同:

纯电路线的决心: 许多国内头部厂商,比如比亚迪、特斯拉(虽然是外国品牌,但对国内市场影响深远),以及蔚来、小鹏等,从一开始就坚定地all in纯电动技术。他们认为,未来的汽车能源必然是电力的。发展纯电技术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追求,更是企业长远战略、环保目标以及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一步。如果突然转向增程式,意味着之前的投入和技术积累可能会部分搁置,这对企业战略来说是重大调整,风险很高。
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信心: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快充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充电桩网络的快速扩张,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和补能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很多厂商认为,通过技术进步和生态建设,纯电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甚至超越用户的需求,而且更符合长期的零排放目标。
增程的“过渡性”标签: 尽管理想ONE卖得很好,但在一些纯电技术坚定者看来,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还是“绕过”了纯电化的核心问题。它仍然依赖燃油发动机,依然有加油站的依赖性,这与最终实现“脱油”的愿景有一定距离。一些厂商可能担心,一旦纯电技术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增程式车辆的优势会被削弱,甚至被市场边缘化。

2. 成本与利润的考量:

成本结构差异: 理想ONE的价格区间,虽然在新能源SUV中不算最低,但其“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以及相对复杂的增程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控),其成本控制是关键。其他厂商如果要做类似的产品,可能在供应链、技术集成、规模化生产上需要重新摸索,成本压力会很大。
利润空间: 理想ONE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较高的溢价能力,实现了不错的毛利率。其他厂商如果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或者在成本控制上达不到理想的水平,很难复制其利润模式。

3. 品牌定位与用户画像的差异:

理想ONE的用户群体: 理想ONE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精准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他们的痛点是空间、舒适性、续航,对品牌调性要求不那么极致,更看重实用性。
其他厂商的目标用户:
一些高端品牌如蔚来,更侧重于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和品牌文化,用户更看重品牌价值和社区认同。
一些科技品牌如小鹏,则更强调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吸引的是年轻的、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
传统车企转型,则需要平衡燃油车用户和新能源用户的需求,其品牌积淀和技术布局决定了其转型方向。
战略的延续性: 任何一家成熟的车企都有自己的品牌基因和长期战略。如果一个品牌的核心是运动性能、豪华感或者科技体验,那么突然推出一款主打“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增程式SUV,可能与品牌形象产生冲突,难以获得现有用户的认可。

4. 市场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

技术路线的“赛马”: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的阶段。除了纯电和增程,还有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等多种可能性。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判断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赛道。押注某一条技术路线,本质上是一种战略选择。
政策导向: 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增程式有其市场和技术上的合理性,但从长远来看,国家对“零排放”的追求是明确的。部分厂商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接发展能够完全实现零排放的纯电动技术。

5. 学习,但不是照搬:

其实,大多数国内厂商都在“学习”理想ONE,只是学习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

学习其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很多厂商也开始更关注家庭用户的需求,推出空间更大、更舒适、配置更丰富的车型。
学习其产品定义能力: 理想ONE是一款“重新定义”的新能源汽车,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满足了用户需求。其他厂商也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更优秀的新能源产品,不一定非要走增程路线。
学习其营销和用户运营: 理想ONE在用户沟通、产品迭代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这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厂商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总结一下,国内厂商不完全照搬理想ONE,并非不学习,而是基于自身的技术路线选择、品牌定位、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战略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 它们可能是在探索不同的技术路径,也可能是在更细分的市场领域发力,亦或是坚持自己的品牌哲学,最终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理想ONE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但并不能成为所有厂商唯一的参考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忘了哪个车评人说的了,30W以上,买它的人和聊它的人是两拨人。

品牌不一定都带来溢价,有时候品牌也是掣肘。

掏30w买车的人,买什么牌子他们有可能心里不清楚,但不买什么牌子他们心里有可能早就预设好了。

整车卖到30W又是混动,制造成本奔着十万以上去了,加上营销服务成本,一台车上压了二十万,财务呈现出来的成本几十万,

对一些国产品牌来说,这么干肯定是赔到吐血的,明明他们卖几万成本,落地十几万的车利润是可以保障的,负责人没必要给自己搞这么大一个锅,干不好容易赔上整个业界地位,所以干脆就不立项了。

只有初创品牌为了站稳脚跟杀出一个生态位才会跟定一个卖得最好的单品,跟在后面哪怕抢下来5%的用户,也能顺利闯过最艰难的时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想ONE的成功,确实让不少国内厂商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全新增长点,但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一窝蜂地去“复制”理想ONE呢?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不学习”,而是牵扯到战略选择、技术路线、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定位等诸多方面。首先,得承认理想ONE确实抓住了市场需求的空白。在理想ONE出现之前,很多.............
  • 回答
    “风口浪尖”这个词用得很有画面感,确实,最近游戏行业可以说是波涛汹涌,一方面是玩家们对高质量、有沉浸感的游戏作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游戏厂商在国际舞台上渴望取得更大突破的时刻。在这种背景下,腾讯和其他国内大厂为何迟迟没有端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A”大作,这背后的考量和现实情况,绝非一句话.............
  • 回答
    在国内汽车市场,CVT变速箱确实不如AT和双离合变速箱那么普及,很多消费者对CVT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平顺但动力弱”的印象中。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技术研发的简单层面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国内厂商在CVT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或者说,为什么CVT变速箱在国内的“主流”地位不如.............
  • 回答
    国内手机厂商热衷于借鉴魅族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小圆点、腰圆键和mBack交互方式,而非苹果的设计,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抄袭”与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技术实现、用户习惯、市场定位以及创新路径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借鉴与“抄袭”是两码事。 借鉴是一种学.............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国内汽车厂商能不能造出像福特野马(Mustang)或者雪佛兰科迈罗(Camaro)这样的车?从技术层面来说,要造出一辆有样学样的“样子货”,我觉得现在的中国车企完全有能力做到。外观设计、模仿能力,咱们的工程师们是越来越强了。但要说造出那种“灵魂”和“.............
  • 回答
    国内厂商不愿全盘拥抱华为鸿蒙,而倾向于在安卓基础上深度定制,这背后牵扯着技术、生态、商业利益、市场策略以及对未来的考量,远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选择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解释其中的缘由,并尽量让我的叙述更贴近真实的商业考量和市场动态。1. 安卓的成熟度与庞大的生态系统: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
  • 回答
    国内的ARM处理器厂商,如全志、瑞芯微、展讯,以及曾经在服务器领域崭露头角的海思,确实在移动、嵌入式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然而,要像x86阵营那样,推出一款面向主流服务器市场的CPU,尤其是基于像CortexA72这样的核心,并非易事,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挑战。简单地说,这并非一句“为什么不做”.............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说白了,国内一线游戏厂商代理国外网游,就像一家有名的餐馆,虽然自家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但有时候也会引进一些国外特别受欢迎的特色菜肴来满足食客更多样的口味,同时也能拓宽自己的经营范围,赚更多的钱。国内游戏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玩家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对游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们自己.............
  • 回答
    .......
  • 回答
    华为能够率先推出 Mate X 这样的折叠屏手机,而其他国内厂商在此之前并未推出同类产品,这背后是 华为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战略前瞻性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上,综合性的优势和努力的体现。 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一、技术研发的深耕与积累是根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触及到了国内手机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大家津津乐道但又未必能完全说清楚的点。为什么国内的手机厂商,从小米、华为(虽然现在情况特殊)、OPPO、vivo,到荣耀、一加等等,几乎都在自己的手机上运行着一套“非原生”的安卓系统?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涉及到技术.............
  • 回答
    最近,我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物价上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制造业的朋友们诉苦,说他们的产品卖不动,市场供过于求,日子也不好过。这两种感受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想想,它们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经济逻辑交织在一起。制造商的“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制造业厂商会觉得“.............
  • 回答
    魅族作为国内手机厂商中的一员,其生存状态一直备受关注。关于“下一个倒下的是否是魅族”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手机市场的竞争是动态变化的,受到技术、市场需求、供应链、运营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魅族面临的挑战和优势,从而判断其未来走向的概率。魅族面临的主要挑战:.............
  • 回答
    网易《逆水寒》即将推出 Mac 版本,这消息对于 Mac 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的游戏市场,主机和PC端游戏的用户基数庞大,但专门为 Mac 定制的客户端游戏却一直寥寥无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逆水寒》推出 Mac 版本这件事情本身。从网易的战略布局来看,这是非常聪明且具有前.............
  • 回答
    国内游戏厂商喊市场不好,而XBOX、PS4、Switch在国内却卖得风生水起,这背后确实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也折射出当前游戏市场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剥开厂商口中的“市场不好”这层迷雾,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市场不好”这个说法,对于不同的厂商、不同的产品线来.............
  • 回答
    关于新垣结衣这样在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在国内却鲜少看到她代言中国厂商的广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气”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分析:1. 市场定位与目标受众的匹配度: 中国市场与日本市场的差异: 尽管新垣结衣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
  • 回答
    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评价《为什么现在国产手机创新比国外厂商多》一文并否认国产手机的创新,这一事件在科技界和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孙昌旭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可能基于的逻辑、其发言的背景以及这种表态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孙昌旭的潜在逻辑和出发点:孙昌旭作为小米产业投资部的一员,.............
  • 回答
    说实话,在国内游戏圈里混久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们脑子里盘旋。看着隔壁日本、欧美那些动辄几十个亿投资、耗时数年打造的3A大作,再看看国内游戏市场日益壮大的正版用户群体,大家确实会纳闷:为啥我们自己就出不了几个真正叫得响的原创3A?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里面牵扯到的东西.............
  • 回答
    要说国产厂家为什么没能完全填补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留下的空白,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华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市场份额,更是一个市场符号。在高端机领域,消费者追求的不只是配置堆叠,更是品牌价值、技术底蕴以及一种“实力”的认同感。华为凭借其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其“自研”、“不妥协”的品牌.............
  • 回答
    截至2016年,英雄钢笔厂走到“英雄迟暮”的地步,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经济、市场和管理问题交织的结果。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积累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导致英雄钢笔厂衰落的主要原因:一、历史包袱与体制僵化: 国企固有问题: 作为一家国营企业,英雄钢笔厂在改革开放初期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