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哪个车评人说的了,30W以上,买它的人和聊它的人是两拨人。
品牌不一定都带来溢价,有时候品牌也是掣肘。
掏30w买车的人,买什么牌子他们有可能心里不清楚,但不买什么牌子他们心里有可能早就预设好了。
整车卖到30W又是混动,制造成本奔着十万以上去了,加上营销服务成本,一台车上压了二十万,财务呈现出来的成本几十万,
对一些国产品牌来说,这么干肯定是赔到吐血的,明明他们卖几万成本,落地十几万的车利润是可以保障的,负责人没必要给自己搞这么大一个锅,干不好容易赔上整个业界地位,所以干脆就不立项了。
只有初创品牌为了站稳脚跟杀出一个生态位才会跟定一个卖得最好的单品,跟在后面哪怕抢下来5%的用户,也能顺利闯过最艰难的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