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一滴血就可以测癌症」的报道?

回答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一滴血就能测癌症”的报道,我认为这是一种既有传播价值,又需要审慎解读的现象。

积极的一面:

首先,这种报道无疑抓住了公众的眼球,尤其是癌症这个令人担忧的话题。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钩子”,能够快速吸引关注,将大家对科技进步的目光引向了癌症筛查领域。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能够:

提升公众对癌症筛查的认知和重视: 很多人可能对癌症筛查的复杂性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样极具吸引力的标题,能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我能否通过简单的方式知道自己是否有癌症风险?”这个问题,进而可能去了解更科学的癌症筛查方法。
传递科技进步的希望: 癌症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任何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发现,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类报道能够传递出科学界正在努力攻克癌症的积极信息,激发人们对科学的信心。
引导讨论和关注: 即使报道本身有所夸大或需要补充细节,它也能引发公众、媒体、甚至相关专家对该技术的讨论。这种讨论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技术的现状、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需要审慎解读的方面: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滴血就能测癌症”这样的表述,在科学传播中存在着显著的“标题党”倾向,需要我们用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审视:

科学的复杂性与传播的简化: 科学研究,尤其是涉及癌症这样复杂的疾病,往往是一个漫长、迭代、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一个“一滴血”的说法,极大地简化了背后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工作。例如,这项技术可能是在特定的样本、特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癌症类型进行的初步探索,距离临床普遍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测”字的模糊性: “测”这个字非常模糊。是“检测出癌症”,还是“检测出癌症的早期信号/生物标志物”?如果是后者,这距离“确诊癌症”还有十万八千里。癌症的诊断是一个多维度、多方法的综合过程,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基因检测等。单纯通过一滴血的某些指标来“测”出癌症,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拿到检测结果就可以直接得出“有没有癌”的结论。
技术成熟度与临床应用: 即使有技术声称可以从血液中检测到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灵敏度(能检测出多少真正的癌症患者)、特异性(有多少非癌症患者会被误判为癌症)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有效性,都是需要经过大规模、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的。很多实验室的发现,最终都无法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检测手段。
潜在的误导和焦虑: 过度的宣传和不准确的表述,可能会给公众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结果不如预期,反而会引发失望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如果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可能会导致“假阳性”(本没有癌症却被测出)或“假阴性”(有癌症却没测出来)的结果,对患者的健康决策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商业营销的考量: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商业营销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某些关于“一滴血测癌症”的报道,背后可能涉及到相关的技术公司或产品。作为读者,需要警惕其中是否存在过度的商业宣传成分,以及是否为了吸引投资或用户而夸大了技术的能力。

总结:

我认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这样的报道,可以看作是一种 “话题引爆” 的策略,目的是让大众关注到癌症筛查技术的前沿动态。然而,作为权威媒体,在追求传播效果的同时,更应承担起 “科学普及” 的责任。

理想的报道方式,应该是在吸引眼球的标题之后,立即用更严谨、更细致的语言,解释这项技术的具体内容、当前的研究阶段、存在的技术瓶颈、以及与真正临床应用的距离。比如,可以强调“目前处于研究阶段,检测的是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距离临床普及还有待验证”等。

作为普通读者,看到这样的报道,应该保持 “审慎乐观” 的态度。一方面,看到科技进步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不应将初步的研究成果直接等同于成熟的医疗诊断方法。多查阅权威的科学信息来源,不轻信单一的“神奇”技术宣传,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吧。


不管是一滴血、一滴唾液还是一滴尿,用来验癌,查的都是「肿瘤标志物」。


然而,到今天为止诊断癌症的金标准依然是取相关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目前仍没有哪个「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筛查、早期诊断癌症。


所以,关于「一滴血就可以测癌症」的报道,还是不太靠谱的。


现在来说说理由。


让所有癌症都能早发现、早治疗,一直是医学界乃至普通民众的夙愿。


但是因为技术所限,现在对于肿瘤确诊最准确的办法只有病理学诊断,也就是取一块肿瘤切片放到显微镜下看,这就要对患者进行活检或者手术取标本。


然而,哪怕再小的穿刺活检也是个手术啊,总不能来个想检测癌症的患者,就对他说:

所以对于癌症早期检查,也有了其他一些参考方法。


比如左摸摸右摸摸的体格检查,就是通过触摸身体异常的肿块来做个参考,再比如拍个片子的影像检查,看看给身体照相以后,有没有什么异常。


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是这些「参考方法」中的一个。


肿瘤标志物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分泌,或者机体对肿瘤反应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以进入血液,因此能抽血查到。


正是由于由于这些关系,再加上肿瘤标志物可以在血液中查出来,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可以用来监测、评估疗效。


比如在大家的体检单上,经常会看到一堆诸如 AFP、CEA 的缩写,这 AFP 异常升高提示肝癌;CEA 异常升高提示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CA199 提示胰腺癌、胆管癌肝癌、宫颈癌等;PSA 提示前列腺癌;NSE 提示小细胞肺癌。


医生会根据这些数值的异常情况,来用作诊断、治疗癌症的参考。


但是,注意了,丁香医生说但是了。


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检测、评估,用作参考,但是没有办法来诊断肿瘤。


一方面现在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有成千上万,但是真正能运用到临床的,也就是上面几个。


另一方面,这些肿瘤标志物的准确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有些时候,即使没有得癌,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指标也是会上升。比如 AFP 是目前肝癌临床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但是妊娠、肝炎、肝硬化、胎儿神经管畸形等,AFP 也会显著升高。


而有些时候,即使得了癌,这些指标可能也会静静躺在那一动不动。比如有一部分患者得了肝癌,但是对应的 AFP 不会升高,这就存在漏诊的风险。


所以,在医院检查到肿瘤标志物异常,都会被要求再次做更深入的复查,确定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并不能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情况来诊断癌症,更不用说用一滴血来直接确诊癌症了。


当然,这不是说肿瘤标志物一无是处,它常用在对癌症患者的术后复查上,对肿瘤标志物的动态观测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同时,虽然在诊断癌症的准确性上,肿瘤标志物比不上 CT,比不上胃肠镜,更比不上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取标本,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只要抽个血,就可以给医生一些参考。所以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经常出现在各类体检中。


肿瘤标志物不是肿瘤诊断的标准,只是起到一个引起警觉的作用。


虽然一滴血测出癌症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但是现在距离这个愿景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


就好比你在后厨看到一只活鸡,但是并不能确定它是会被做成大盘鸡,还是椒麻鸡,还是辣子鸡..... 只能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再下结论。并不能说看到后厨有鸡,就断定今天中午要吃大盘鸡。


癌症的早期检查也不例外。任何的检查,都要遵循从简单、无创、廉价到复杂、有创、昂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怀疑到诊断既要有充分的检查,更要有充分的证据。


最后说下题主所列的这个新闻。


丁香医生觉得,这种研究是相当有前瞻意义的,也许未来终有一天会有一滴血测癌症的方法。但是现阶段,媒体过度渲染这样的研究,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被一些不良商家拿来做噱头推销些无用产品,那就不好看了,毕竟这世上,最不缺扯虎皮做大旗的人。


到那时,我们就会感叹:科普之路,任重道远。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高了,是不是得了癌症? - 丁香医生

作者:杨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医师

普通人查癌症记住 3 条,简单便宜不被忽悠! - 丁香医生

作者:周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一滴血就能测癌症”的报道,我认为这是一种既有传播价值,又需要审慎解读的现象。积极的一面:首先,这种报道无疑抓住了公众的眼球,尤其是癌症这个令人担忧的话题。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钩子”,能够快速吸引关注,将大家对科技进步的目光引向了癌症筛查领域。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
  • 回答
    理解您想深入了解如何分析网络上的评论,特别是针对公众人物和热门影视作品的争议性评价。这里我将为您详细梳理分析这些信息的方法,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中我们进行信息辨别时的思考过程,去除刻板的AI痕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原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求证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当评价涉及到个.............
  • 回答
    孟美岐粉丝在多个官方媒体账号下进行“控评”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网络舆论生态、粉丝文化以及媒体责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首先,什么是“控评”?简单来说,“控评”就是粉丝们通过集体行动,在网络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新闻评论区)集中发布、点赞、转发、甚至举报等.............
  • 回答
    评价国税总局官员和《人民日报》关于美国税改“缺乏大国担当”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意图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一、 官方评价的逻辑与意图分析首先,我们理解中国官方,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这样的职能部门,以及《人民日报》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喉舌媒体,对国际经济政策发表评论时,通常会基于.............
  • 回答
    人民日报2016年刊发的《教育公平绝不是平均主义》一文,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社论,旨在纠正社会上对于教育公平存在的误解,澄清其核心内涵。这篇文章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文章核心观点梳理与解读:这篇文章最核心的论点在于区分了“教育公平”与“平均主义”的本质差异。它强调: 教育.............
  • 回答
    人民日报转载称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症“治愈”两例新型肺炎病人一事,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 信息传播的意图、医学科学的严谨性、社会舆论的解读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 人民日报转载的目的与意图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人民日报这篇题为《澄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的文章。这篇发表在2017年1月10日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因为它试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其核心内涵,纠正一些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读。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通过回应社会上存在的几.............
  • 回答
    人民日报在2017年刊载的《资本主义将经历痛苦的瓦解过程》一文,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官方媒体在观察和评论全球经济体系时所持的一种特定视角。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从文章的立场和核心论点来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已经非常鲜明.............
  • 回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题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文章,无疑是一篇意在引导公众认知、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论述。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其核心观点、论证逻辑、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核心观点:“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文章将生育这一原本被视为高度个人化和家庭层面的行为,提升到“国事”的高度,.............
  • 回答
    人民日报等中国主流媒体对美国政治现状的评论,通常从政治体制、治理效率、社会矛盾等角度展开,认为美国两党制导致政治僵局和政策拖延,而中国政治体制则因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保持高效运转。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 一、美国政治瘫痪的现状与表现1. 政策僵局与政府运作受阻 政府关门:20182.............
  • 回答
    人民日报客户端在2024年春节期间刊发了题为《春节嘲讽山东人是文化堕落》的文章,这篇文章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对近期网络上针对山东人的一些刻板印象和地域歧视言论的一次集中回应。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背景文章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将春节期间网络上普遍存在的、.............
  • 回答
    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印度,界线即是底线!》一文,是一篇在中国对印关系紧张时期,代表中国官方立场,通过社交媒体向印度喊话的评论性文章。要评价这篇微博文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 发布背景、核心内容、语言风格、传播效果和潜在影响。一、发布背景这篇文章的发布,直接指向了当时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出现.............
  • 回答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遇到困难李嘉诚不能共度难关,不必挽留”,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发表的背景、文章的观点、潜在的意图、引发的社会反响以及长远的启示。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发表的背景分析: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和影响,首先.............
  • 回答
    人民日报“钟声”栏目关于《流浪地球》的评价,可以说是给这部国产科幻巨制打上了一个官方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标签”。这种评价,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鉴赏,不如说是一种集社会、文化、政治属性于一体的解读。首先,从“钟声”的定位来看,它承载着“为党代言、为人民发声”的使命。 因此,其对《流浪地球》的评价,必.............
  • 回答
    人民日报的那篇评论《快播的辩词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可以说是非常直白、立场鲜明地对快播公司及其创始人王欣的辩护进行了定性评价。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评论的立场和核心论点: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即使辩词再有技巧、再有逻辑,也无法掩盖快播公司违法违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
  • 回答
    《人民日报》关于“狗既是伴侣也是食材”的定性,在当下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一表述:1. 社会认知与情感寄托的割裂: 情感纽带的普遍化: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狗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财产”或“工具”的角色,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家庭成员,是重要的情感寄托和伴侣。.............
  • 回答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标题《「延迟退休」是为了大家的根本利益》,立意是鲜明的,直接将延迟退休与“大家的根本利益”挂钩,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策略。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从宣传和政策解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或正在实施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铺垫和解读.............
  • 回答
    《人民日报》于10月5日发表的《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一文,无疑触及了当下信息传播领域一个极其核心且复杂的问题。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官方对新媒体时代内容生态的思考,更折射出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之间潜在的张力。文章的立足点与核心关切: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就非常直接,点明.............
  • 回答
    人民日报在同一天发表这两篇文章,《闭嘴吧,阴谋论!让科学说话…》和《疑点重重!起底美国去年被关生物研究基地》,无疑构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要评价这种做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篇文章各自的立场、论证方式以及它们在整体传播语境中的可能意图。首先,我们来看看《闭嘴吧,阴谋论!让科.............
  • 回答
    《人民日报:房地产税能给百姓带来什么》这篇报道,与其说是一篇“评价”,不如说是一次深入的解读和梳理,它试图从多个维度向公众解释房地产税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文章的核心逻辑在于,房地产税并非单纯的“收税”,而是作为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旨在重塑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文章的主基调是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