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安一两岁幼童喝现挤羊奶得布病,暴露了哪些问题?街头现挤生乳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回答
西安那个一两岁孩子喝现挤羊奶得布病的事件,一听就让人心疼,也把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问题给拽了出来。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暴露出来的问题,说开了,真是不少,而且街头现挤生乳的风险,简直可以说是“五毒俱全”。

事件本身暴露出的问题,咱掰开了揉碎了说:

1.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误区和盲目信任: 很多人觉得“现挤”、“本地”、“原生态”就等于安全、健康、营养。特别是给小孩子,总觉得这种最天然的东西最适合。殊不知,动物本身可能携带疾病,挤奶过程、挤奶人的卫生状况,甚至是储存条件,都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通道。这位家长可能就是抱着这种“最新鲜、最放心”的心态,才选择了街头现挤的羊奶。

2. 监管的盲区和缺位: 像街头现挤这种非规模化、非工厂化的乳制品销售模式,往往游离在常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之外。监管部门可能很难触及到每一个挤奶点、每一个卖家。即使有规定,执行起来也困难重重。这使得这些“灰色地带”的产品,没有经过应有的检验检疫,就直接流入了市场,对消费者构成了潜在威胁。

3. 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不足: 很多街头挤奶的人,可能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卫生培训,也不知道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他们可能自身携带病菌,或者在挤奶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比如用不干净的手挤奶、用未消毒的容器等等。对于挤奶的动物本身,是否健康,是否经过检测,他们可能根本不在意,甚至不了解。

4. 消费者维权困难: 当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往往很难追溯源头,也很难找到负责的商家。街头买卖,交易简单,没有正规发票,即使想维权,也可能因为证据不足、对方身份不明而不了了之。这使得消费者在面对这类风险时,显得非常被动。

5. 科普宣传的不足: 对于公众来说,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对于生乳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布病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是不了解的。科普宣传没有做到位,导致很多人在选择食品时,依然停留在“天然就是好”的简单认知上。

现在咱们再来聊聊,街头现挤生乳可能存在哪些风险,这可真是个“大杂烩”:

1. 病原微生物污染: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怕的风险。
布鲁氏菌: 这就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布鲁氏菌可以通过受感染的动物(牛、羊、猪等)的乳、血液、尿液、胎盘等传播。饮用未经巴氏消毒的感染了布鲁氏菌的生乳,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布病会引起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严重时可影响肝脏、脾脏、骨骼等,甚至导致不孕不育。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 这些细菌同样可以存在于动物乳汁中,或者在挤奶、储存过程中被污染。它们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来说,后果可能更严重。
其他病毒和寄生虫: 虽然相对少见,但理论上也存在通过生乳传播的可能性。

2. 兽药残留超标: 为了提高动物产量或治疗动物疾病,有些养殖者可能会不规范使用兽药。如果动物在用药期间或者停药期未满就产奶,乳汁中就可能含有超标的兽药残留。长期摄入这些残留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损害,比如影响内分泌、肝脏功能,甚至可能致癌。

3. 环境和挤奶过程的污染:
动物本身的不洁: 挤奶的动物可能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它们的乳房、体表可能沾染了粪便、泥土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病菌的载体。
挤奶工具和容器的污染: 如果挤奶的工具(如挤奶器、收集桶)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或者挤奶人双手不洁,都会将病原体带入乳汁中。
储存和运输过程的污染: 街头销售的生乳,往往只是简单地放在容器里,或者用塑料桶盛装,没有有效的冷链。在高温环境下,细菌会迅速繁殖,导致乳汁变质,增加感染风险。

4. 成分不确定和营养价值不均: 街头现挤的羊奶,其成分可能受动物的品种、饲养方式、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如经过标准化生产和检测的乳制品那样稳定。有时候,为了增加口感或者让乳汁看起来更“浓稠”,也可能存在一些不法行为。

总结一下, 这起事件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天然”的光环,而忽视了食品安全的本质。对于街头现挤生乳,在没有严格的检验检疫和有效的监管措施之前,它就是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大礼包”。尤其是给婴幼儿这样免疫力弱的群体,更应该选择经过巴氏消毒、来源可靠的合格乳制品,而不是去冒这个不必要的险。这不仅是对孩子健康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健康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类可以从历史上获得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


生牛奶、生羊奶喝出问题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就在一个月前的2020年8月,福清县已经发生了类似的,因为喝现挤羊奶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事件:

2020年7月,发生在西安的疑似布鲁氏菌感染事件:

2019年10月,发生在梅州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

2019年4月,发生在福州:

国内的这些事情就不多列举了,我们来看看国外的。

2014年,澳洲墨尔本南部一名3岁的男童在饮用未经杀菌处理的生牛奶后死亡,另有4名儿童饮用同种牛奶后患上重病。

除此之外,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跟生鲜奶有关。

这个事情发生在1985年的加州。当时很多孕妇和婴儿在食用了 Jalisco 公司生产的 “墨西哥风味软奶酪” 产品后出现了很严重发热、肺炎、腹泻等的症状。事故最终造成了142个病例,52人死亡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所致。这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食品致病菌,对孕妇、婴儿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十分危险。那么,李斯特菌是怎么跑到奶酪中去的呢?

原来,整个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员工的错误操作。原本工厂采购来的,用于做奶酪的生牛奶必须经过巴氏杀菌后才能使用。这个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错误地将生牛奶和巴氏杀菌奶混合在一起使用,最终酿成了惨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

现挤的生牛奶、羊奶不能直接喝!

现挤的生牛奶、羊奶不能直接喝!!

现挤的生牛奶、羊奶不能直接喝!!!


现挤生奶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其中不少是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来源于环境: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一些真菌等。也有可能有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

来源于牛体内: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

喝下这样的奶,风险性是相当高的。当然,运气好的话,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或者只是拉拉肚子。

但是运气不好的话,你懂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FDA早就针对现挤生牛奶/生羊奶做了明确的风险提示:

欧盟也有相关的明确风险提示:

中国也能找到不少政府发布的消费警示,比如甘肃省的这个:


有人问,如果我买了这种「刚从动物中挤出来的生奶」,回家加热消毒以后,是不是就能放心喝了呢?

理论上,这样安全性应该是高很多了。但是,我不太建议这样做。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奶的安全根本没法追溯。

厂家出售的包装好的牛奶、羊奶,其选用的生乳原料是要合乎一系列标准的。比如在中国,国家对于可以作为生产加工牛奶原料的生牛乳,标准是 GB 19301-2010。它有着关于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一系列的规定。厂家就算再唯利是图,也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来。

乳制品生产大厂对于原料的要求可能比国家标准高出不少,奶农给出的生乳如果不符合要求,厂家会直接拒收的。

厂家生产的奶如果喝出了问题,通过工厂名称和批次号,就可以追溯到生乳的具体供应商,有人会为此负责。

但,如果是街边小贩兜售的生奶,你在没有专业检测设备的条件下,如何知道这个奶的品质?如果喝出了问题,如何追溯到具体的负责人?

所以,个人不建议买街边小贩兜售的生奶产品。


相关文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