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说2022年会进入熊市?

回答
2022年初,金融市场上的确弥漫着一种对“熊市”的担忧,不少人预言市场将迎来一轮下跌。这种预判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宏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咱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当时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一、 inflation(通胀)的狂飙突进: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一个信号。202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屡创新高。各种商品和服务,从汽油、食品到住房,价格都在迅速攀升。这种“水涨船高”的通胀,让人们的购买力受到侵蚀,同时也给了央行很大的压力。

为什么通胀会飙升?原因也很复杂:

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疫情得到控制后,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当经济活动重新活跃起来,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但供给端却因为疫情导致的生产中断、供应链混乱而难以迅速跟上,供需失衡自然导致价格上涨。
供应链的持续紧张: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长期的冲击,港口拥堵、芯片短缺、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使得商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地缘政治因素: 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火上浇油。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和粮食出口国,冲突导致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和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和飙升,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通胀的压力。

二、 央行的政策转向:

面对高企的通胀,各国央行,尤其是美联储,不得不改变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

加息预期: 为了抑制通胀,央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息。加息会提高借贷成本,从而抑制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达到给经济降温的目的。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2年多次加息,而且加息的幅度可能会比之前预期的要大。
缩减资产负债表(QE的逆转): 央行在过去多年通过量化宽松(QE)向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资产价格。现在,为了收紧流动性,央行可能会开始缩减其持有的债券等资产,即“缩表”。这相当于从市场抽离资金,同样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压力。

为什么加息和缩表会让市场进入熊市?

估值重估: 股票市场的估值往往与利率水平密切相关。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愿意为未来的盈利支付更高的价格(估值更高)。一旦利率上升,未来盈利的折现率就更高,相应的股票估值就会下降。
融资成本上升: 企业需要借钱来扩张业务,加息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进而影响股价。
资金流动性收紧: 央行收紧流动性,意味着市场上可供投资的资金会减少。一些在低利率环境下涌入股市的“热钱”可能会选择撤离,寻找更安全的投资去处,或者被收益率上升的债券吸引。
经济衰退的担忧: 如果央行加息过快或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企业盈利下滑,这自然会对股市构成重创。

三、 市场情绪和投资者信心:

当上述宏观因素叠加在一起,往往会引发市场情绪的悲观。

风险偏好下降: 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投资者往往会从风险较高的资产(如股票)转向风险较低的资产(如债券、黄金)。
羊群效应: 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看空市场并卖出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可能会担心错过机会或进一步的下跌,从而也跟随卖出,形成“羊群效应”,加速市场的下跌。
预期的自我实现: 市场预测本身也会影响市场走势。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要进入熊市,那么大家都开始卖出,就真的可能导致熊市的到来。

四、 其他潜在因素: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被视为熊市的潜在诱因:

科技股估值过高: 在经历了多年的牛市后,一些科技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存在回调的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除了俄乌冲突,全球还有其他一些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对市场情绪和经济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一下,2022年初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会进入熊市,主要是因为:

1. 持续高企的通胀 迫使央行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2. 央行政策的转向(加息和缩表)将提高融资成本,降低资产估值,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3. 市场情绪的悲观 和风险偏好的下降,导致资金从股市流出。

当然,市场预测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最终市场走势会如何,还需要观察更多的数据和事件的发展。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担忧都有一定的依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尾,市场投机形势暴涨期间,

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个人凭直觉分享2022年问题不大,反倒是2023年可能更加危险。

理由其实无非两个:

1,疫情行情不太可能快速结束,无论是疫情本身还是针对疫情的特殊金融环境,用一年时间仓促退出是不现实的。

就算疫情在2022年好转,金融环境的调整仍然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3月4月的疫情金融阶段窗口期,稍稍一耽误就滑到下半年了。

因此2022年是求稳的一年。发生不可预知的血崩效应比较难。


2,2023年为何风险更高?因为工作人口看到疫情缓解甚至是虚假解决,将会把注意力放到经济工作上来,而爬坡的艰辛,工作人口是不乐意接受的。人们对回到疫情前的散漫生活越期待,失落越大。

更由于市场的货币成本发生变化,无论降低还是升高,对经济的冲击是肯定存在的,金融机构之间本就是竞争关系,于是机构间的内卷也是必然的,追求银行销售额的扩大是其生存天性,这个时候的资源与经济活动不匹配才是高发时期。也意味着2023年才是加速波动的窗口期。状态的转向不是趋势的转向,趋势的转向可能是状态的转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初,金融市场上的确弥漫着一种对“熊市”的担忧,不少人预言市场将迎来一轮下跌。这种预判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宏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咱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当时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一、 inflation(通胀)的狂飙突进: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一个信号。2021年以.............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人在购车时会反复琢磨的。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到几个核心因素:动力输出的“感知”、车身重量和尺寸的影响、变速箱的匹配,以及消费者对车辆定位和期望的不同。咱们一个一个掰开了聊。1. 动力输出的“感知”:不止是匹数这么简单你说的没错,ES200是173马力,A6L 40TFSI是1.............
  • 回答
    黄蓉被很多人誉为金庸小说中的“第一女主角”,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她多方面的优秀特质和在整个金庸武侠体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作者金庸先生精心塑造的艺术结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超凡的智慧与机敏:智慧担当,玩转乾坤 “女诸葛”的称号当之无愧: 黄蓉最鲜明的.............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对特斯拉的看法两极分化,但其销量却居高不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特斯拉“很差”?这些负面评价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控制问题/做工粗糙 (Quality Control/Build Quality): .............
  • 回答
    关于《对马岛之魂》(Ghost of Tsushima)“辱华”的说法,确实存在,并且在游戏发售前后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理解这种争议,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核心争议点:对马岛的设定与历史背景的扭曲“辱华”的说法主要源于《对马岛之魂》将抵御元朝入侵的战争,即“元寇袭来”的背景设定在了日本对马岛上,.............
  • 回答
    关于很多人说自己的山地车能达到35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的说法。我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仔细看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35公里/小时,对于一辆山地车来说,确实不算什么特别夸张的数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达到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而且听起来好像很多人都能做到?.............
  • 回答
    “综艺在影视行业鄙视链底端”这话说出来,很多人都会点头,好像这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一个特别精确的描述吗?综艺真的就比电影电视剧“含金量”低到一无是处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会有“鄙视链底端”的说法?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大家约定俗成的观念,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史和称号演变的一些重要方面。孙十万(孙权)和刘邦,虽然都经历过“先称王再称帝”的过程,但称王时的背景、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导致了人们对他们称王时称号的认知和强调程度也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一、 孙权称王(吴王)的背景与意义:1. 曹操的.............
  • 回答
    喜剧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最难演绎的”,是因为它触及了表演的许多微妙之处,需要演员具备非凡的技巧、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节奏与时机(Timing is Everything):这是喜剧表演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最难把握的要素。 精准的停顿: 一个笑话的成功与.............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以及文艺复兴前许多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虚构”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源于对历史叙事、史料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深刻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但简单地说这些是“虚构”的,是对复杂历史学问题的过度简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亚历山大其人及其历史叙事中的“虚构”争议亚历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你说“上海天津没有历史”这句话,其实不太准确,更像是很多人一种相对而言的感知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的。至于为什么哈尔滨、大连、青岛、厦门很少有人这么说,那是因为它们各自的历史叙事和被人们认知的方式有显著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拆开聊。为什么会有人说上海天津“没有历史”.............
  • 回答
    聊到《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里的男主角菜月昴,你问为什么很多人说他是“蠢货”,这可真是个能引起不少讨论的话题。说他“蠢货”的人,往往是从某个角度切入,觉得他做的某些事、想的某些事,在他们看来是幼稚、不成熟、甚至有些愚蠢的。但同时,也有很多人非常喜欢昴,甚至认为他正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才显得真实.............
  • 回答
    提起《CLANNAD》,很多观众都会不自觉地鼻头一酸,眼眶湿润。它之所以能触动这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说它“感人”,绝不是一句空洞的标签,而是因为它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一点点渗透进你的生活,然后用最真实、最细腻的方式,在你生命中的某个瞬间,狠狠地击中你。它感人的地方,绝不仅仅是“催泪弹”式的剧情,而.............
  • 回答
    关于小布什智商不高这个说法,其实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观察。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公众对领导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体塑造的。 特别是美国总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放大检视。小布什的总统任期内,恰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的早期,这让他的“口误”、“失言”或.............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在讨论的焦点。一方面,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特斯拉的批评声音,比如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甚至是一些营销策略上的争议。但另一方面,你又不得不承认,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一直都非常亮眼,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动车品牌。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
  • 回答
    “民俗学死亡率最高”这句话之所以流传甚广,并被许多人(尤其是学界内部)提及,通常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物理死亡率,而是隐喻了民俗学作为一个学科在学术界、社会认知和学科发展层面所面临的困境、挑战,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衰落”或“边缘化”。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1. 学科定位的模糊与边缘化.............
  • 回答
    关于“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里面掺杂了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个体经历以及一些恶意传播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局和不负责任的从业者。 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避免的,中医也不例外。 虚假宣传和夸大疗效.............
  • 回答
    江浙沪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外来人口红利,这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看法,并且背后有着相当扎实的逻辑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1. 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驱动首先,江浙沪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重镇,其经济起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积累和发展。从早期劳动密集型产业.............
  • 回答
    这句话,在期货圈里流传甚广,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几分道理。与其说是“经验之谈”,不如说是对期货市场残酷本质的一种高度概括。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爆仓”。简单来说,爆仓就是你账户里的钱,不足以覆盖你交易亏损时,经纪商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