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年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有哪些变化?

回答
2021 年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趋势、亮点与值得深思之处

2021 年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如期而至,这份榜单依旧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风向标。相较于前几年的发布,今年的排名在评选指标、区域分布以及顶尖大学的格局上,都呈现出一些值得我们仔细咀嚼的变化和趋势。与其说是一份冷冰冰的数字排序,不如将其看作是一面折射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的镜子,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科研实力、学术声誉、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动态。

总体格局:巨头的稳定与新势力的崛起

首先,从整体格局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世界顶尖大学依然牢牢占据着榜单的前列。美国的高校,尤其是常春藤盟校和几所顶级研究型大学,依旧是无可争议的领跑者。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等名字的熟悉度,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它们在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全球声誉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这使得它们在排名中难以被撼动。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非英语国家的高校正在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上攀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大学,尤其是中国大陆的高校,在近几年的 U.S.News 排名中表现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和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在 2021 年的排名中继续巩固了其在全球 Top 20 的地位,甚至在某些学科领域展现出与世界顶尖大学一较高下的实力。这种进步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代表了中国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战略投入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评选指标的变化与影响

U.S.News 的世界大学排名一直以其强调研究产出的特点而著称。其核心指标包括:

全球研究声誉 (Global Research Reputation): 这部分权重占比较高,反映了大学的整体学术声誉和对科学界的贡献。
区域研究声誉 (Regional Research Reputation): 关注的是大学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学术影响力。
论文发表数量 (Publications): 直接衡量大学的科研活动活跃度。
书籍数量 (Books): 虽然比重较低,但也是衡量学术产出的一个维度。
会议论文 (Conferences): 反映了大学在学术交流和前沿研究的参与度。
授权专利 (Patents): 体现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活力。
获得博士学位数量 (PhDs Awarded): 表明大学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能力。
博士后授予数量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 反映了大学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和培养能力。
被引用次数 (Citations): 这是衡量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研究成果被其他学者引用的程度,即其在学术界的重要性。
高被引论文 (Highly Cited Papers): 进一步细化了被引用次数,专注于那些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
国际合作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衡量大学在跨国科研合作方面的活跃度和开放性。

在 2021 年的排名中,这些指标的权重和算法基本保持了延续性,但 U.S.News 也会根据数据更新和对学术趋势的理解进行微调。例如,对高被引论文和国际合作的重视程度在近年来越发明显,这与当前全球科研发展跨学科融合和国际化协作的大趋势是相符的。那些能够吸引全球顶尖学者、促进跨国界合作、产出具有高度引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大学,在排名中自然会获得优势。

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亮点

1. 亚洲大学的整体进步: 除了中国大陆的顶尖高校,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优秀大学也在排名中稳步前进。例如,韩国的首尔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KAIST,日本的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等,都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表现出色,显示出亚洲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提升。

2. 英国大学的坚守与挑战: 英国的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和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依然是世界级的教育强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然而,面对美国和亚洲大学的强劲挑战,以及英国脱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和保持优势。其他一些英国高校,如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 (UCL) 等,也都在争夺全球顶尖席位。

3. 欧洲大陆大学的特色: 欧洲大陆的大学,如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等,在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它们往往拥有深厚的工业合作背景和独特的教学研究模式。

4. 学科排名的重要性凸显: U.S.News 同样会发布各个学科的排名。在理解整体排名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大学在具体学科上的表现。有些大学可能在综合排名上不是最顶尖的,但在某些特定学科领域,它们可能是世界级的存在,这对于选择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些需要深思的方面

排名的局限性: 任何排名都无法完全涵盖一所大学的全部价值。U.S.News 的排名虽然侧重研究,但它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大学在教学质量、学生体验、社会责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数据来源与评估方式: 排名的依据是公开的学术数据和同行评审的声誉调查。这些数据和调查方式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或局限性。例如,声誉调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术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可能受到语言、文化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影响。
“硬指标”与“软实力”的平衡: 虽然论文数量、被引用次数等“硬指标”是衡量大学实力的重要依据,但大学的“软实力”,如师生互动、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社会服务精神等,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往往难以量化,却对大学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多元化的视角: 在看待世界大学排名时,我们应该保持多元化的视角。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发展阶段、优势领域都存在差异。简单地将所有大学置于同一个维度下比较,有时会忽略了它们各自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总而言之,2021 年的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延续了其对研究实力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亚洲大学的崛起尤其值得我们关注,这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缩影,也预示着全球学术力量格局的多元化和重塑。然而,在解读这份榜单时,我们不应将其视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应将其作为参考,结合大学自身的特点、专业领域以及个人需求,做出更全面、更明智的判断。毕竟,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才,而人才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任何一份排名榜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都不看。

昂撒人还真是了不得,随便放两声歪屁就有一群人抢着吸,还要里里外外分析一遍营养成分。昂撒人的校就是一等校,昂撒人殖民地的校就是二等校,其他蛮夷挣着抢着学昂撒人说话给昂撒老爷进贡的校就是三等校,不屑于学昂撒人说话不给昂撒老爷进贡的校就是四等校。没错,德法日这些昂撒语说的不够溜又不肯吸收废物昂撒老爷的校就是四等校,出了多少诺贝尔奖也是四等校。

我心里的高校排名就一个指标:奴隶主匪帮制裁压力。奴隶主匪帮制裁压力越大的校,就是越好的校。

user avatar

看到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无论是QS还是US news,盎撒五眼的大学总是排名很高。

废话,因为这俩排名就是盎撒人发明的,他们不光要捧高自己的学校,还要捧高自己旧殖民地,比如香港、新加坡的学校。其考察的内容都是按照盎撒体系有利的标准来的。

比如QS的一项指标“国际化程度”,看似童叟无欺,大家“公平竞争”,但是由于英语是世界通用语,法、德的学校具有天然劣势。

盎撒大学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上学费和政府、企业的赞助(投资),比如帝国理工学院,每年的财政收入为十亿英镑,学费占据30%,剩余70%源于政府、企业赞助。

这些是五眼联盟的默契,只有拔高自己的排位,才能骗到更多的经费,继而保证科研产出,形成正循环。所以,只要盎撒人的文化话语权一日不灭,我们讨论排位是否公正就毫无意义。

就好像有人问当中国人均GDP达到6万美元时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真的到那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就不再以美元结算了。

只要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学术界就依然是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全世界的高校都要在盎撒框架下交流,无论是我们再造一套排名还是再定义学术,都逃不出这一套框架。

除非中国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体系,点出了自己的科技树,类似于苏联人的三进制计算机和全套俄语学术体系。否则盎撒人依然拥有天然的文化解释权。

user avatar

每次看QS排名,都给我这么一种感觉:欧洲真垃圾。

慕尼黑工业大学,这是德国最好的大学,比香港城市大学的排名还靠后,一堆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大学的排名远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之上。

虽然我天天黑德国和法国,讲实话,我不知道QS的排名机制到底是如何的,或者说他公布出来的排名机制是否与实际相符。

但是我总觉得……不知道怎么说,好歹欧洲大陆在二战的时候依然是世界科学的领头羊。

U.S.News的德国法国排名也是惨不忍睹。

不知道欧洲是怎么了

user avatar

有一种进世界名校的办法,叫做先找一个排名五六十的大学上着,过个几年这个大学就会自己努力爬到世界第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年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趋势、亮点与值得深思之处2021 年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如期而至,这份榜单依旧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风向标。相较于前.............
  • 回答
    看待2021年US News数学学科排名中,曲阜师范大学超越北京大学排名第一,山东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数字。这其中既有US News排名方法本身的特点,也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和问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US News排名.............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2021年8月18日“乘客称乘坐网约车被挟持,监控显示因女乘客要求司机逆行被拒而发生争执”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详细和全面:事件梗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网络信息,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乘客(女性)方的描述: 在行程进行中,女乘.............
  • 回答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点月票规则更新是起点中文网在那个时间点对读者投票机制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理解这次更新需要从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更新的具体内容、更新的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回顾在深入分析更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起点月票制度的核心作用: 激.............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 回答
    2021 年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是一场融合了知识付费、个人成长、宏观趋势判断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回应的综合性演讲。核心主旨与主题演变: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系列演讲一贯的核心是连接个体命运与时代趋势,并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个体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性,实.............
  • 回答
    对于2021年8月7日微博上流传的“浙江当局拒绝救助带病船只”的消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尚未被官方证实或详细披露的单方面信息来源。在分析此类信息时,保持审慎和多角度的观察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出现未经核实或.............
  • 回答
    2021年3月19日,知乎更新了它赴美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公布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区间。这几条信息加在一起,就跟我们描绘了知乎当时准备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也透露了不少关于它自身以及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信息。咱们来仔细拆解一下,看看这其中蕴含了什么:1. 更新上市申请:准备.............
  • 回答
    2021年7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社融)数据公布后,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记“闷棍”。那份远低于预期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指标跳水,它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且对股市而言,其影响也绝非是昙花一现的。一、社融“不及预期”的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社融。简单来说,社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