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

回答
关于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玩意儿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力那可是相当大,尤其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它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课题申请、奖金发放,乃至一些机构的评价体系。所以,了解它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争议,非常有必要。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分区”是怎么来的。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ISTIC)弄这个期刊分区,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如何相对客观地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传统的评价方式,比如EI、SCI收录,虽然是基础,但并不能完全区分期刊的优劣。特别是对于国内的学术期刊,发展参差不齐,需要一个更细致的划分。

ISTIC的分区,基本是基于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办刊历史、学术声誉、审稿周期、出版周期等一系列指标来综合考量的。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会有一些量化的方法和专家评审参与。它模仿了Elsevier的Scopus(Q1Q4)或者Clarivate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分区(通常也是按照影响因子排序,分成1区到4区)。

2021年的分区,在之前的版本基础上,肯定也会有一些微调和优化。比如,它会根据当年期刊的引用情况、学术热点的变化,对部分期刊的归属进行调整。

那么,2021年中科院期刊分区具体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哪里?

1. “影响因子”仍然是硬道理,但并非唯一标准: 尽管中科院的分区是综合评价,但不可否认,期刊的影响因子(IF)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IF高的期刊,往往更容易进入高分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期刊IF不算顶尖,但由于其在该学科领域的权威性、历史积淀、或者在某些特定研究方向上的突出贡献,也可能被分到较高区。

2. 学科门类细分下的“精耕细作”: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学科体系是相当庞杂的。中科院的分区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大类(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等等)分别进行评价和分区。这意味着,你不能简单地说“某某期刊是1区”,而需要加上“在XX学科领域的1区”。这种精细化的处理,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学科期刊的实际情况。

3. “小核心”与“大热门”的博弈: 在一些新兴或小众但研究质量非常高的学科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些IF不高但非常有影响力的“小核心”期刊。而有些热门学科,期刊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即使IF不算特别离谱,也可能因为排名靠后而被分到较低的区。这就涉及到评价标准如何平衡“普适性”和“学科特异性”。

4. 中文期刊的“向上争取”: 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国内主办的学术期刊也在努力提高质量,争取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可。中科院的分区,对国内期刊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和激励。如果国内期刊能进入中科院分区的高区,那对于其自身发展和提升学术声誉,无疑是巨大的推动。

5. “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学术研究是不断发展的,期刊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定期进行期刊分区调整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前沿性。2021年的分区,就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对期刊进行了最新的“体检”和“排名”。

但说到期刊分区,争议也总是伴随左右。

“唯IF论”的阴影: 尽管中科院的评价不是纯粹的IF,但现实中,许多研究单位和个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IF作为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这容易导致研究者为了追求高IF而忽视了研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或者只专注于“容易出高引用”的研究方向,从而限制了学术的多元化发展。
“卡位战”的尴尬: 很多时候,期刊的区位会非常接近,哪怕只是一个IF的微小差距,都可能导致区位的变动。这会使得期刊编辑和主办方为了争夺更好的区位而付出额外的努力,甚至采取一些“刺激IF”的手段(比如鼓励作者大量引用本刊文章),这并不是健康的学术生态。
学科评价的“公平性”难题: 不同学科的研究模式、发表周期、引用习惯都有很大差异。将所有学科放在同一套评价体系下进行“一刀切”的排名,很难保证绝对的公平。比如,一些理论性强、研究周期长的学科,其优秀成果的发表和被引用速度可能就慢于一些实验性强、成果更新快的学科。
“国际视野”与“本土需求”的平衡: 中科院的分区,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国际通行的评价体系,但同时也需要服务于中国本土的学术发展需求。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持续的挑战。

总的来说,看待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它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重要的参考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术界梳理期刊的优劣,为科研评价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依据。尤其是在中国学术体系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样的分区能够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促进国内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研究者在投稿时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唯分区论”,不能把期刊分区当作唯一的学术“圣经”。研究的价值、创新的思想、对学科的贡献,这些才是最核心的衡量标准。期刊分区只是一个“助推器”或者“导航仪”,而不是“终点站”。

对于2021年的具体分区,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可以去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官方网站查找相关文件和解读。通常他们会发布详细的分区列表,并且附带一些说明。关键在于,理解这个分区背后的逻辑,认识到它的作用和局限性,然后理性地运用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年只发布升级版,这里也就说说化学和材料升级版吧,简单看了几眼,有印象的就是Carbon, Small, JMCA, ACS AMI, Materials/nanoscale Horizons, Chemistry of Matetials, Advanced Optical/electronic Materials这些老牌或者新刊里比较不错的今年全员二区了,Applied surface science给整一区去了,材料科学分区今年这操作有点骚啊。

高分子化学里面国际生物大分子一区了,ACS两个高分子旗舰也在一区,Biomacromucles和polymer chemistry2区,其他的全部三四区了,包括最近涨势还行的高分子快速通讯和polymer。

其他的无机有机变化不是很大吧,jpca/b/c三区了,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不过langmuir又回到2区

感觉今年变得比上两年都要大啊,给爷整不会了,以后咋投稿,投个small啥的不如投复合材料那几个。希望2022年的升级版慎重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玩意儿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力那可是相当大,尤其是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它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课题申请、奖金发放,乃至一些机构的评价体系。所以,了解它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争议,非常有必要。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分区”.............
  • 回答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人工智能领域候选人悉数落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并非单一因素可以简单解释。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工程院院士评价体系、人工智能领域本身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科研发展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工程院院士评价体系的侧重点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看待茅台总工王莉落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才能看得更明白。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简单的“一个人院士没选上”这么简单,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性质。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谁更厉害”的比赛,它有着一套相当严谨且历史悠久.............
  • 回答
    二十亿豪掷,排名滑铁卢?中山大学的200亿与软科排名之惑近来,关于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跌出前十的消息,激起了广泛的讨论。与此同时,此前传闻中大在近期投入了高达200亿人民币进行建设和发展,这笔巨款的去向与学校的排名表现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引发了人们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2021年8月18日“乘客称乘坐网约车被挟持,监控显示因女乘客要求司机逆行被拒而发生争执”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详细和全面:事件梗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网络信息,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乘客(女性)方的描述: 在行程进行中,女乘.............
  • 回答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点月票规则更新是起点中文网在那个时间点对读者投票机制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理解这次更新需要从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更新的具体内容、更新的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回顾在深入分析更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起点月票制度的核心作用: 激.............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 回答
    2021 年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是一场融合了知识付费、个人成长、宏观趋势判断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回应的综合性演讲。核心主旨与主题演变: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系列演讲一贯的核心是连接个体命运与时代趋势,并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个体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性,实.............
  • 回答
    对于2021年8月7日微博上流传的“浙江当局拒绝救助带病船只”的消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尚未被官方证实或详细披露的单方面信息来源。在分析此类信息时,保持审慎和多角度的观察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出现未经核实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