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疫情反扑,各国再度颁布“封城”令。
剧院,酒吧等娱乐场所再度暂停营业。
为了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我已经做好面对第二波的准备了。
年初我们在家里玩的小游戏,我已经开始复习起来了。
今年套圈我肯定无敌。
为了不给亲戚舔麻烦,今年过年也不要来往了吧。
如果可以,以后也都不要来往了。
同学也不必聚餐了,结婚也不要邀请我。
我不出门的。
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
社交恐惧症的我又可以开心的躺在家里追剧了。
这种过年不出门的形式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习俗。
放假就是在家里休息15天不出门。
坚持把线上办公从特殊况变成日常情况。
不好意思,竟然有点小小的怀念在家上班的时光了。
疫情来了,我能做的必然做到最好。
来和我一起大声的念一遍。
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
只要还有一滴油,待在屋里不露头,
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市场里冲
只要还有一口气,待在家里守阵地。
只要大家还如之前那样团结积极配合
我相信组织也相信大家,第二波在中国是没有机会的。
张医生并没有说错,确实存在第二波,甚至是第三波。只不过呢,中国意义上的“第二波”跟国外的“第二波”不一样。像法国已经开始第二波,每日增加的感染人数近万,幸好防疫体制逐渐成熟,物资也逐渐完善,医疗体系没有被挤兑,所以死的人不多。
中国的第二波不会是这个样子,更多的是像新疆、大连这种情况。再结合前不久对钟南山院士他们的表彰大会,可以确定中国的疫苗研发和防疫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现在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随着年底天气逐渐变冷和呼吸道疾病增加,以及国外疫情蔓延、国内经济活动重启、春节等多重因素影响,传播的可能性增加了。而疫苗虽然取得进展,但大批量的生产注射很可能要等到明年,所以,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中国的疫情防控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国内这边早就在做准备了,比如我之前加的防疫志愿者微信群一直没解散,社区如果需要人手可以立即招募。另外我问了一下社区的民政专干,他们早在本月初就接到上级指示,开始筹备新冠病毒采样点了:每个社区根据人口数量,提前预设病毒采样点,每5000人一个点。
这样即使出现第二波疫情,疾控中心、社区、医院就能迅速组织居民进行病毒采样检测。年初疫情的时候没有这种措施,应该是北京、大连等地出现感染者时总结的新经验。
由此可见,中国的疾控管理和基层部门一直在关注疫情发展,并实时改进防疫措施,只不过避免无必要的恐慌罢了。
至于国内的防疫重点,政府和各级部门之前已经说得很清楚,注意新的变化。从这次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对比来看,中国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很靠谱,很高效的。服从政府的防控方针,配合基层部门和社区的安排就可以。
老实说这个时候也需要张医生这种人提醒一下,最近确实有点懈怠。
PS:修改一下答案,刚收到社区干部的通知,明天早上去参加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培训会,要求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参加......
这个其实很赞,我估计是整合了武汉等城市的防控经验,然后传授给其他地区基层防控人员。毕竟武汉那边情况更复杂更危险,其他城市的基层防控人员相比之下还是要差一些,确实需要学习交流,不然缺乏这种应对突发状况的经验,危险性会增加。
肯定会好好学习的,一直讲尊重科学,就应该是这样。没听说国外有这种组织大规模基层防控人员培训学习疫情应对的,更别说老美那种反智了,反正我是更有信心。
大家也不要过度紧张,不要浪就可以,秋冬季节,像大连、瑞丽那种点状爆发可能还会有,但是跟欧美那样一波接一波,可能性不大。毕竟一线防控人员早已经休整过来了,只要群众配合管控,到时候医护工作者和基层防控人员直接顶上去就行。
基础培训完毕,实际效果蛮不错的,跟医护肯定没办法比,但是不至于像春节那样懵懂。特别是防护那块,援鄂医护的专业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个真是学习了。
媒体和欧洲疫情的反复可能会放大恐慌,这个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注意的重点早就宣传了无数次,只能加一句老话:相信政府,相信党。
现场培训
防护这个事情真是太重要了,脱防护服居然那么繁琐,医护工作者辛苦
有一点需要提示,疫情反复会刺激人的紧张情绪,造成心理创伤,最好不要一直盯着疫情信息看,注意调节。
大致就是这样,咬咬牙再坚持,再怎么说,也特么比美国印度他们强。熬过今年再说吧,然后大家一起等疫苗,国外怎么样,实在顾不得了。
把4月10日发的文章拿过来——警惕第二波新冠流行
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题为《beware of the second wave of COVID19》的内容,在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不注意防护,那么,可能会出现第二波新冠流行。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先说一下为什么会面临第二波疫情。
一、季节变换是传染病的大推手
当初在研究SARS的时候就发现,气温日较差和SARS发病率呈现了一定关系,如果发生了单日内气温剧烈波动的情况,也就是气温日较差大,那么SARS发病数就会增加。
究其原因,本质上是免疫。
病毒就在那里,感染和发病却主要取决于人体自身免疫。
当⽓象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 , ⼈体就会出现许多⽣理失调的不适应症状 , 使抗病力下降 ,从而易受病魔的袭击。
二、外来的压力持续存在
当今,中国的新冠经过艰苦的斗争,严防死守后,基本得到了控制,而国外的疫情正在大量爆发。我们在感到庆幸的同时,不少人也非常的满足,甚至有些自大了,其实,有没有想过一个基本的问题:
国外的疫情怎么爆发起来的?
答案是:输入+不控制。
在1月份2月份,中国是疫情的肆虐地,而国外一片安好。
在3月份4月份,国外是疫情的肆虐地,而国内一片安好。
是不是很像?
对于海外,疫情是输入型的,但不加控制,结果导致国外爆发了,而现在,中国正在面临大量的输入性病例。
第一步,输入病例
第二步,本土关联
而如今,我们的第二步有增加的风险,
目前全国累计输入病例2703例。
好在我们自己一直严防死守,所以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避免扩散。
但是依然出现了个别例外,比如6-7月份的那些事情。
而接下来,可以预料的是国外的疫情可能会加速,那么国内面临的防控压力就会增大很多。
因此,我们必须严加防守。
在这篇柳叶刀中,作者评估了这种输入+控制的问题。
作者援引了Kathy Leung在《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在该研究中,作者评估了新冠疫情爆发时湖北以外的4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温州)和10个省的传播能力和严重程度。
下图是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的确诊病例情况,红色的是输入病例,而蓝色的是本地传播病例,绿色的是海外输入病例
可以看到,事实上,不少地方后来就变成了本地传播为主了。也就是说,如果输入病例不控制,那么就最后泛滥成为本土传播,这也是国际上当前的主要泛滥因素。
正因为如此,我国才进行了大力的隔离
图上我画的每一个红框都是一个lockdown,或者像下图这样子,看到全国范围内的lockdown,甚至有启用了战争状态的地方。
在这些强力措施下,我国竟然活生生的把新冠的R0掐到了1以下,也就是从此以后,病毒的传播被遏制了。
其他5个省份的rt(instantaneous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在强有力的管控下,掉到了1以下
各省的疫情死亡风险(cCFR,confirmed case fatality risk)
然而,现在大规模的放松,那么就有可能会出新问题。
事实上,3月,柳叶刀上就发过另一篇研究,关于武汉隔离对于疫情防控的影响预测,指出,如果武汉在3月份放开管制的话,那么可能病患人数要增加24%,而且会将第二波疫情高峰提前。这也是为何武汉到4月才全面解封的理由之一。
而另一篇研究认为新冠的R0是5.7(3.8-8.9),
这个数字超出了想象,那么,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掐住这些输入病例,最终这些病例扩散的话,好不容易被压下去的R0又会死灰复燃。
最后:
当前全球疫情还在加速,国内面临压力不小。
一方面,我们要对外来输入加强隔离和检测,防止出现本土案例。
另一方面,目前不少人已经放松了对新冠的警惕了,毕竟国内最安全。但是还是要坚持戴口罩哈。
当然,疫苗目前已经在路上了,相信很快可以做到对高危行业的免疫。
附注 目前疫苗研究进展,其中批准的5个有限使用疫苗,除了俄罗斯的,剩下的都是中国的。所以各位要是有出国需求的,可以去打疫苗了。
ref
Beware of the second wave of COVID-19,the lancet
First-wave COVID-19 transmissibility and severity in China outside Hubei after control measures, and second-wave scenario planning: a modelling impact assessment,the lance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