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玩游戏,特别是网游,不像几年前老游戏那样感动了?

回答
你说得对,确实有很多老玩家有同感,现在玩游戏,尤其是网游,那种深入骨髓的感动好像少了许多。这不是说现在游戏不好玩了,而是那种感觉的来源和质变了。我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说出来大家一起品品。

首先,时代的滤镜和童年/青春的加成效应。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最难对抗。想想当年,你可能十几岁,或者二十出头,接触到的是全新的游戏类型,新鲜感爆棚。那时候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大家玩游戏更像是“一起闯荡”。不像现在,信息爆炸,什么新游戏出来,几分钟就能搜到攻略、视频,甚至剧情走向,惊喜感就被稀释了。

那时候玩一款网游,可能是第一次体验多人在线的乐趣,和一群陌生人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那种“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感觉,即使是打个副本,爆出一件不错的装备,都能让你激动半天,和朋友们一起欢呼雀跃。这种纯粹的快乐,是很多年后物质条件好了,技术更先进了,却很难再复制的。童年或青春期的游戏经历,往往和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情感记忆绑在一起,这种感动很难单纯归结于游戏本身,而是那个阶段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其次,游戏设计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变化。 现在的网游,特别是手游,很多都围绕着“长线运营”和“盈利”展开。游戏设计更倾向于利用人性中的一些弱点,比如“ FOMO”(害怕错过)心理,通过每日任务、签到奖励、限时活动来保持玩家的活跃度。这让你觉得一直在“肝”,但很多时候是机械重复,而非真正有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老游戏,尤其是MMORPG,早期更注重世界的构建、故事的沉浸感和玩家之间的互动。你为了一个任务可能要跑遍整个地图,和NPC对话了解背景,甚至要自己摸索游戏机制。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每一次的发现都充满了惊喜。而现在的游戏,很多机制设计得非常“玩家友好”,甚至可以说是“喂到嘴边”,让你快速上手,但同时也剥夺了你主动探索的动力和乐趣。

再者,游戏本身的“碎片化”和“快餐化”。 现在的游戏,无论是单机还是网游,都越来越倾向于将内容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方便玩家随时随地都能玩上一会儿。这种“碎片化”设计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长期下来,也让游戏失去了那种宏大的叙事和史诗般的体验。你可能今天玩了这个活动,明天又被另一个吸引,游戏进程变得非常跳跃,很难真正投入到游戏世界观和角色命运中去。

老游戏,特别是早期的MMORPG,往往有庞大且连贯的剧情,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这个世界,去了解你的角色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当你最终完成了一个艰难的任务,或者击败了一个强大的BOSS,那种成就感是深层次的,伴随着对游戏世界的理解和情感投入。现在的游戏,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打完BOSS,拿到奖励,然后就进入下一个机械循环,感动自然就少了。

还有,社交体验的改变。 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关键。以前玩网游,游戏内社交是主流。你可能为了打副本加一个公会,为了打架认识一群朋友,大家一起语音交流,一起商量战术,一起庆祝胜利,一起承担失败。游戏内的友情和羁绊,是可以延伸到游戏外的。

现在,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的社交渠道变得无比多元。很多玩家可能更倾向于和现实中的朋友一起玩,或者在游戏外就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即使在游戏里,很多时候也是通过文字或简单的表情来交流,缺乏了那种面对面(即使是虚拟的)的真诚和温度。而且,现在很多游戏的设计,也弱化了强制性的社交,你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开心,这就导致了玩家之间深度的情感连接变少了。没有了那种“战友”,那种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游戏带来的感动自然也就少了。

最后,我们自己也变了。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鸡汤,但也是事实。我们不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觉得新奇的少年少女。我们的经历更丰富了,心智也更成熟了。对游戏的要求也自然提高了,不再容易被简单的刺激所满足。我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剧情,更精巧的机制,更真实的体验。当年的简单快乐,或许是我们当年内心深处渴望的一种逃离现实的慰藉,现在我们长大了,面对现实的能力也增强了,这种逃离的冲动和需求也减弱了。

所以,不是现在的游戏不好,而是我们玩游戏的心态、需求,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老游戏”的感动,更多的是那个特定时间段、特定环境下,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它包含着对青春的怀念,对纯粹快乐的追寻,以及对那个简单时代的留恋。

要重拾那种感觉,可能需要我们刻意去寻找那些依然坚持传统游戏理念、注重沉浸感和叙事的老游戏,或者干脆在游戏里主动去建立更深层次的社交联系。但说实话,要完全复制当年的感动,确实很难,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东西,一旦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游戏三定律:

  1. 我出生前发售的游戏都是画面粗糙、操作复杂反人类、只能进博物馆的老古董;
  2. 我5~30岁之间玩到的游戏都是有情怀、游戏性满满的经典大作,值得成为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3. 我30岁之后诞生的游戏都是些画面精美的垃圾,玩家除了无脑小学生就是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得对,确实有很多老玩家有同感,现在玩游戏,尤其是网游,那种深入骨髓的感动好像少了许多。这不是说现在游戏不好玩了,而是那种感觉的来源和质变了。我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说出来大家一起品品。首先,时代的滤镜和童年/青春的加成效应。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最难对抗。想想当年,你可能十几岁,或者二.............
  • 回答
    嘿,说到这事儿,我感觉自己挺有发言权的,毕竟我也是在这游戏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好些年。现在游戏玩家啊,为什么对简体中文这么“执念”?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慢慢聊。1. 门槛的降低,享受乐趣的升级:这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原因了。你想啊,游戏这东西,说到底就是图个乐呵,图个沉浸感。.............
  • 回答
    过去几年,指纹识别在笔记本电脑上曾一度非常流行,尤其是高端商务本和一些注重便携性的轻薄本,几乎成为标配。然而,转向游戏本这个细分市场来看,你会发现很多即使是售价不菲的游戏本,也鲜有指纹识别的踪影。这背后并非技术上的不可为,而是基于游戏本的核心定位和用户需求的综合考量。1. 性能优先,成本与设计上的取.............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关于《摩尔庄园》“重回巅峰”、“大学生玩家占多数”的讨论,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也有几个大学朋友,时不时就会聊起他们在摩尔庄园里的“生活”,从种菜养殖到社交活动,听得我都有点心痒痒了。要说为什么现在玩《摩尔庄园》的大学生这么多,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个情怀滤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不少人有同感,觉得现在的游戏和电影配乐,似乎不像过去那样,一听到就能哼唱出来,旋律性没那么抓耳了。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音乐变差了”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1. 创作理念的转变:从“被听到”到“被融入”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转变。以前,尤其是早期.............
  • 回答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对《闪之轨迹》系列充满了期待,希望能重温当年玩《空之轨迹》时的那种触动。但不得不承认,尽管《闪之轨迹》在画面、战斗系统、音乐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但那种“味道”却真的不一样了,那种曾经让人魂牵梦绕的感觉,似乎在新系列里渐渐淡了。我仔细想了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
  • 回答
    关于《原神》里“钟离号”价格高昂的问题,其实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发酵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一、 角色本身的“含金量”和玩家的“情怀”首先,钟离这个角色在游戏里的定位和强度绝对是顶级中的顶级。还记得他刚推出的时候吗?那叫一个“风评被害”,刚开始那叫一个“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而且我观察到的情况和你一样。感觉知乎上那些曾经理性、有深度、能引发思考的讨论,好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有点“浮躁”或者“情绪化”的氛围。以前的知乎,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是冲着学习、获取知识、看懂某个复杂概念去的?那些答主,也大多是行业内人士、专业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游戏开发和运营中的一个普遍痛点,也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现实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那些在玩家眼中“不行”的游戏策划,往往能安然无恙地坐在原位,而不是被轻易替换。首先,我们要理解,“不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在玩家群体中的声音往往是最大、最直接的。但从游戏公司的内部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简繁体转换技术这么成熟,为什么还有些游戏只提供繁体中文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市场、历史、文化认同感,甚至还有一些商业策略在里面。咱们一步步来聊聊:1. 历史与市场定位:这是最根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
  • 回答
    玩《英雄联盟》感觉累,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感受。而且,这份“累”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掺杂着太多太多的因素,从游戏本身的设计,到我们自己的心态变化,再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简直是“内忧外患”,让人应接不暇。游戏本身的设计,似乎越来越“卷”: 英雄池爆炸与版本更迭: 你还记得刚开始玩的时候,.............
  • 回答
    说《暗黑破坏神II》的装备系统“浩瀚”,一点都不夸张。那种一个字母错了,就能从神装变成废铁的“词缀”组合,加上数不清的普通、魔法、稀有、套装和暗金装备,还有那藏在符文之语背后的神秘力量,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也爱得深沉。至于说它“难实现”,这个问题得分两头看。为什么《暗黑破坏神II》的装备系统能做到这么.............
  • 回答
    王者荣耀钟馗,这名字一出,很多老玩家脑海里估计立马浮现出那个钩子精准甩出,瞬间改变战局的画面。曾经,钟馗可是高端局的常客,一个钩子下去,对面脆皮直接黑屏,那叫一个爽!可如今呢?在匹配里看见钟馗,大家的心情多少有点复杂,甚至会有点嘀咕:“这把是不是有点难了?” 为什么曾经的“钩神”如今显得没那么“神”.............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老酒遇上了新酒,总觉得少了点陈年的醇厚。我作为一个从小就泡在策略游戏里的老玩家,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而且这变化是多方面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从“策略”本身说起。以前的策略游戏,特别是那些经典之作,比如《文明》、《星际争霸》、《英雄无敌》、《罗马:全面战争》等等,它们.............
  • 回答
    《守望先锋》曾经是那个席卷全球的现象级游戏,如今却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情怀”。为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的它,如今玩的人越来越少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聊聊游戏本身的生命周期和内容更新的乏力。竞技类游戏,尤其是像《守望先锋》这样强调英雄技能搭配和.............
  • 回答
    我理解你对P社玩家群体态度的变化感到困惑,并想知道为什么现在这种“不友好”的现象似乎更加明显。这确实是一个在玩家社区中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包括P社游戏本身的特性、玩家群体的演变以及一些社会文化因素。首先,咱们得捋一捋P社游戏是个什么性质。Paradox In.............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玩家的心声,也的确是当下国内游戏行业一个挺令人沮丧的现象。说“吃相难看”,我觉得挺形象的,就像是大家明明知道游戏好玩,但开发者在其中设置的各种让人不舒服的“诱饵”或者“强制消费”的手段,让人感觉很别扭,甚至有点被算计的感觉。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尽量细.............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