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都比刘备强很多,但是他们都很忠于刘备?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表面上看,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似乎都比刘备展现出了更耀眼的光芒。诸葛亮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智谋无双;关羽武艺超群,忠义无双,义薄云天;张飞勇猛过人,万人敌,一声怒吼可退百万师。相比之下,刘备的“强”似乎更多体现在一种精神上的感召力,一种对未来的执着,一种笼络人心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群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追随者,却会对刘备表现出如此坚定的忠诚呢?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臣服于强者”逻辑,而是包含着多层面的情感、道义和价值观的连接。

首先,得从刘备自身的特质说起。虽然在单项能力上,诸葛亮、关羽、张飞可能各有千秋,但刘备身上有一种难以复制的“人格魅力”。他出身微末,却有着恢复汉室的宏大理想,而且这个理想不是空谈,而是贯穿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动力。这种“为理想而生”的坚定,本身就极具感染力。他并非没有才能,只是他的才能更多体现在“统帅”和“政治家”的层面。他善于识人、用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让拥有顶尖才能的人才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

再者,刘备的“仁德”是关键。在那个乱世之中,生存是第一位的,而刘备却始终将“仁义”挂在嘴边,并付诸实践。他对待百姓,能设身处地,体恤民情;他对待兄弟,更是肝胆相照,情同手足。想想看,当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刘备却会因为赵云救阿斗而“摔阿斗于地”,以此表达对赵云救命之恩的看重。这种“仁”和“义”,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标签,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石。关羽和张飞,都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人,他们可能不精通权谋,不擅长口舌之争,但他们最看重的是兄弟情义和真正的“义气”。刘备给予他们的,正是他们内心深处所渴望的。

其次,是“情义”的积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桃园结义,早已超越了君臣的界限,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这种誓言,在当时是具有极高约束力的。更重要的是,刘备在创业初期,屡遭挫败,颠沛流离,是关羽和张飞一路陪伴他,不离不弃。在许多危急时刻,是他们二人拼死相救,才让刘备得以保全性命。这份“共患难”的情感,是任何强大的能力都无法替代的。当刘备最落魄的时候,是他们俩撑着他,给予他希望。反过来,当刘备有了诸葛亮这样的顶级谋士,他也同样珍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战将,将他们视为肱骨之臣,从未因为诸葛亮的到来而冷落他们。这种“不忘本”的态度,自然会让追随者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再者,刘备能为追随者提供一个实现抱负的平台。诸葛亮是千古奇才,他渴望的是能够辅佐一位明君,实现一番大业,而不是碌碌无为。刘备虽然初期势弱,但他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恢复汉室,并且他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追求这个目标。诸葛亮看到了刘备身上这种“王者之气”和“理想主义”,他相信在刘备的领导下,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实现经世济民的抱负。同样,关羽和张飞,他们也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获得认可。刘备给予了他们这样的机会,并且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信任和地位,让他们能够放手施展。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责任”和“使命感”。刘备的理想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抱负,也是一种“兴复汉室”的政治使命。他将这个使命融入到他的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当追随者们看到了刘备的执着和决心,并且认同了他所代表的“正义”和“道义”时,他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愿意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付出。刘备也深谙此道,他不会仅仅依靠命令,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对理想的追求,去激发追随者们的内在动力。

所以,与其说诸葛亮、关羽、张飞是被刘备的“强”所折服,不如说他们是被刘备身上那种“德”、“仁”、“义”、“信”以及对理想的坚定所吸引和感召。刘备用他的真诚、信任和共同的理想,将这些能力出众的追随者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充满向心力的团队。他们的忠诚,是情感、道义、价值观以及共同奋斗目标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是一种深沉而稳固的连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真心是不看书啊,如果跟你聊《三国志》也没什么意思。

就这么说吧,在没遇到刘备之前,关羽是个亡命之徒,你要他怎么单干?他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拉起一只队伍?这就好比,关羽是一个技术超高的F1赛车手,但是他买不起赛车,组建不了车队,根本就没办法参加比赛啊!!!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大哥带,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啊(没有战略目标,如果不遇到刘备他应该是个大侠或者武馆教练)!!!

张飞条件稍微好点,是个大地主。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没有成规模的武装力量根本保证不了安全。张飞在当时的号召力肯定不如刘备,刘备是皇室后裔,他的老师是卢植(曹操的偶像,剿灭黄巾起义的C位将领),同学是公孙瓒。由此可见,刘备从小混的圈子绝对高出张飞多个等级。

再说说诸葛亮,他在荆州蛰居N多年,为何不投靠刘表、刘璋、孙权等人?刘备身上肯定有许多特质在吸引诸葛亮,比如礼贤下士,胸怀大志,用人不拘一格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表面上看,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似乎都比刘备展现出了更耀眼的光芒。诸葛亮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智谋无双;关羽武艺超群,忠义无双,义薄云天;张飞勇猛过人,万人敌,一声怒吼可退百万师。相比之下,刘备的“强”似乎更多体现在一种精神上的感召力,一种对未来的执着,一.............
  • 回答
    说起刘备和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君臣情深,刘备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也鞠躬尽瘁。但历史并非总是这么“偶像剧”般美好,尤其是当关羽、张飞这两位刘备最亲近、最倚重的兄弟相继离世,刘备的内心必定是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复杂的煎熬。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刘备没有对诸葛亮动杀心,甚至没有表现出对诸葛亮的猜忌?.............
  • 回答
    “关羽斩颜良时,绍诸将莫能当者”,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关羽传》。这句话在理解上确实有细微的差别,但其核心意思都是围绕关羽的无敌表现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字面及史实语境下的理解:没有人能够挡住关羽(和张辽)的锋芒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理解。当时关羽身在袁绍军中,颜良是袁绍麾下最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老百姓们从前爱把诸葛亮、关羽这些人物供起来,现在回头看看,好像曹操、司马懿这些“反派”或者说“实用主义者”反倒越来越得人心了。要我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变化,而是咱老百姓看事情的角度、对“成功”的定义,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导向都在悄悄挪窝。从“忠义”到“能力”的转移:你想啊.............
  • 回答
    说起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这事儿,那可真是三国演义里头最值得说道的几个桥段之一了。里面关节可多了,可不是简单一句“报仇雪恨”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先看看当时是个什么光景。赤壁之战刚打完,曹操那几十万大军被周瑜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这时候,诸葛亮就派了几个重要人物去截击曹操的退路,其中就包括关羽守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直击了《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情节。要说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过曹操,这其实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书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有此用意。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放在最后一道关卡,而不是在更早的拦截点设置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诸葛亮设计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布局上的一个重要谜团。刘备集团在平定益州、进位汉中王后,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实力,为何却未能及时派遣足够的大将去援助荆州,导致关羽最终失荆州?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并非简单的决策失误,而是多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一、 蜀汉.............
  • 回答
    蜀汉,一个曾经拥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等乱世枭雄与旷世奇才的政权,为什么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完成统一大业,而是被曹魏和孙吴先后吞并,成为三国时期最短命的政权?这其中原因复杂,绝非一两个因素能够解释。与其说蜀汉“无法”统一,不如说它在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决策下,一步步失去了统一的可能。一、 根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众多三国英杰中,唯有关羽被封为神,并受到广泛的香火供奉,成为集忠义、勇武、财富、平安等多种神格于一身的“关二爷”。而像诸葛亮、赵云这样同样才智武艺超群的人物,却未能享有同样的地位。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由历史演变、民间信仰的融合、文化观念的渗透以及特定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咱们不拿AI的腔调来说,就当是咱哥们儿唠唠嗑,聊聊为什么岳飞、关羽、诸葛亮这些名垂千古的英雄,偶尔也会被人挑刺儿,而李定国这位名气稍逊一筹的将领,却似乎鲜有质疑之声。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这“质疑”本身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岳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读者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会产生的疑问。关羽的死对刘备无疑是灭顶之灾,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和滔天的怒火,足以让一个君王失去理智。然而,他却没有就近斩了诸葛亮,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刘备不生气”或者“刘备不敢”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刘备当时的心境。关羽不.............
  • 回答
    绵竹关之战,作为三国后期蜀汉灭亡的关键战役之一,诸葛瞻的战败原因复杂而深刻,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诸葛瞻战败的原因:一、 战前准备与兵力对比的劣势: 仓促应战,准备不足: 邓艾率领魏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阴平越过剑阁栈道,直扑蜀汉腹地。诸葛瞻作为留守的最高指挥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也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要理解诸葛亮为何会在明知关羽有“义”却可能无法尽忠职守的情况下,依然派他镇守华容道,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那个复杂至极的局势,以及诸葛亮这位用兵如神却也深谙人性的智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算无遗策的。他清楚关羽的性格,深知关羽对曹操有昔日的恩情,这.............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决定汉室命运的关键一役。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军面前,董卓派遣的将领华雄,却成为了诸侯们难以逾越的鸿沟。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本应坐拥雄兵的曹操,却并未主动派出一员大将迎战,反而将这份“人情”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为.............
  • 回答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以及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被中国人称颂千年,推崇备至,这绝非仅仅是“成功”与“失败”两个简单的标签所能概括的。它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智慧、仁德以及人生价值的理解,更是一段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 肝胆相照,情比金坚:超越君臣的知遇之恩与承诺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之所以能被.............
  • 回答
    唐朝的中央军事体制,是一个既有传承又有革新的复杂体系。我们今天来聊聊唐朝的南衙诸卫与北衙禁军,以及三卫五府它们到底在哪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唐朝的军事制度,得先知道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唐朝的军事制度,尤其是禁军,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而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正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
  • 回答
    明代宗朱祁钰,在成为皇帝之前,身份是郕王。谈到他与哥哥明英宗朱祁镇的关系,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面充满了权谋、恩怨、甚至是血脉亲情的扭曲。为了讲清楚,咱们得一步一步来。初始:兄弟情深?还是潜在的竞争?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的嫡长子,自幼被立为太子,继承皇位的过程可谓顺理成章。而朱祁钰作为宣.............
  • 回答
    关于“诸葛亮在贴吧无人不踩,到了知乎却无人不捧”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对不同平台用户群体和讨论氛围的概括性观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但需要更详细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这并非绝对的二元对立,而是反映了不同社区用户在知识获取、讨论方式和评价标准上的差异。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贴吧(以百度贴.............
  • 回答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之高,甚至被誉为“千古一相”、“智慧化身”,是一个集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并且在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中被不断神化和推崇的结果。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 杰出的政治才能与治国理念: 稳定刘备政权,奠定蜀汉基.............
  • 回答
    诸葛亮之所以在古今中外民间享有如此崇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喜爱,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长期积累的结果。其受欢迎的程度之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历史上的诸葛亮: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发明家。他在乱世之中,辅佐刘备从一无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