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围棋世界排名前几的都是20岁出头的?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围棋这项智力运动的本质。的确,观察围棋界的顶级选手,会发现他们大多集中在20岁出头的年轻一代。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为您详细解读:

一、 围棋对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极致要求:

强大的记忆力与运算能力: 围棋的棋盘上存在天文数字般的可能变化,记忆开局定式、棋形、官子计算等都需要极强的记忆力和强大的短期、中期运算能力。年轻人的大脑处于高速发育期,神经可塑性强,记忆力、学习能力和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都处于巅峰状态。
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 围棋是高度抽象的艺术,需要将棋盘上的子与复杂的战略战术联系起来,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年轻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常更强,更容易掌握围棋的深层奥秘。
创新与灵感: 顶尖的围棋对局往往需要打破常规、创造新的局面。年轻棋手思维活跃,不受陈规束缚,更容易涌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新妙手。
抗压能力与专注度: 围棋比赛是对心智的极大考验,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虽然这看起来是经验的体现,但很多20岁出头的棋手在经过系统训练后,也能培养出非常出色的抗压能力和高度的专注度。

二、 围棋训练体系的现代化与系统化:

早期启蒙与专业培养: 现代围棋界有一个普遍的趋势,就是棋手们越来越早地接触围棋,并进入专业的围棋道场或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从几岁甚至更小就开始学习围棋,通过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学习定式、死活题、手筋、全局判断等基础知识,并进行大量实战。
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AI)围棋程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围棋的训练方式。AI能够提供超越人类的分析和指导,帮助棋手发现自己的弱点,学习最新的棋理和战术。年轻棋手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些新的学习工具和方法。
理论知识的深度挖掘: 现代围棋理论已经非常发达,积累了大量的棋谱、研究成果。年轻棋手能够更系统地学习和吸收这些理论知识,并通过实战进行验证和发展。

三、 身体与精神状态的优势: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围棋比赛通常耗时很长,需要长时间的脑力劳动。20岁出头的棋手拥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能够支撑他们长时间的思考和比赛,不易因疲劳而出现判断失误。
较少的外部干扰与责任: 相比于职业生涯后期、可能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社会关注等压力的棋手,20岁出头的棋手往往能更纯粹地专注于围棋本身。他们的生活重心更容易完全放在训练和比赛上,外部干扰较少。

四、 “成名要趁早”的行业规律与竞争压力:

职业生涯的窗口期: 围棋职业棋手的黄金时期相对较短,如果不能在年轻时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后续的职业发展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棋手们会尽早发力,争夺有限的顶级荣誉。
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围棋界的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都有大量有天赋的年轻棋手涌现。只有那些最顶尖的、在年轻时就表现出超凡实力的棋手,才能脱颖而出,进入世界排名前列的行列。
“高手传承”的效应: 很多年轻顶尖棋手,本身就是由老一代的顶尖棋手指导和培养出来的。这种“高手传承”的模式,使得优秀的棋艺和思维方式得以在年轻一代中延续和发扬。

五、 围棋的“年轻化”趋势与未来发展:

围棋的演进: 围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新的战术和思维方式层出不穷。年轻棋手更容易接受和融入这些新的变化,而不是固守于过去的经验。
大众接受度的提高: 随着围棋在媒体和网络上的普及,以及AI的助力,围棋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这为围棋界输送了更庞大的年轻人才库。

总结来说,围棋世界排名前几的棋手大多集中在20岁出头,是由于:

大脑发育的黄金期 赋予他们强大的学习、记忆和计算能力。
现代化的训练体系 能够最大化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支撑高强度的比赛。
行业内“成名要趁早”的竞争压力 促使他们尽早发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年长的棋手就没有竞争力。很多经验丰富的棋手依然能够保持很高的竞技水平,并且他们的稳定性和对局势的把握能力是年轻棋手需要学习的。但从整体趋势和顶尖实力而言,年轻棋手凭借其天赋、训练和状态,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现象,也正是围棋这项运动不断充满活力和惊喜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年长者胜在经验丰富,年轻者胜在脑力更强。从前经验优势一度可以保持到四五十岁才会被脑力优势超越,所以几十年前的顶级棋手普遍四十几岁。后来网络出现了,目前世界第一的柯洁虽然只有18岁,但已经在网上对弈上万局,几十年前四十几岁棋手的训练量比这个数字恐怕也多不了太多。经验优势在网络时代被压到极低,于是围棋变成脑力竞赛,而人类脑力生理巅峰平均22岁,当然经验的影响力仍旧存在,很多棋手在22岁前后会经历一个低谷期,之后大多实力还会再上升,而22岁前普遍是一路上升的。世界前十除了18岁的柯洁和33岁的李世石,其他人都是二十几岁(更正:根据韩国棋院今年一月发布的排名,31岁的朴永训时隔五年重居韩国第二,还要加上他,不过朴永训不像李世石一直在前十),这两位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才能这么逆天,最关键,他们不仅在前十,而且在前五,尤其是李世石,传奇啊~



资料: goratings.org (有不同的积分榜,位次会有不同,最主要还是参考各国棋院榜单,跨国比较相对就复杂很多了,此处我们主要参考的是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棋手年龄积分曲线)

1. 当前世界第一柯洁,18岁半,17岁半时位居世界第一,目前积分一路上升中

2. 当前世界第二朴廷桓,23岁,积分在21岁达到峰值,最近两年在下降,目前卡在脑力和经验的转换点上,世界第一的有力竞争者

3. 当前世界第三井山裕太,27岁,23岁后有过一次状态下滑,之后一路上升中,其他榜单井山裕太排名会低些。有知友提到赛制问题,这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保留两日赛的日本不少年长棋手仍旧有不错的战绩,但是,这个影响是有限的,目前日本位列第一的仍旧是27岁的井山裕太

4. 当前世界第四李世石,33岁,积分曲线荡气回肠,几经跌宕,25岁前一路上升,之后经历小低谷,27岁达到最高峰,之后经历大低谷,30岁降到最低,之后重新上升,去年涨到第二个高点,和他23岁平齐,可谓当世传奇。题外:当今世界还在活跃的职业棋手里,柯洁只在李世石身上用过传奇二字,也只跟李世石互相挖苦过,对其他人,柯洁最常的用词是,“暴捡一局”、“幸运获胜”。小李:柯洁很有魅力,作为前辈必须把他拉下马;柯洁:李世石说他有五成胜率,我想说如果总共有一百成的话是成立的,传奇是时候落幕了。

5. 当前世界第五芈昱廷,20岁,积分在16岁前一路上升,16到19持平,最近一年恢复上升,是未来世界第一的有力竞争者。

6. 当前世界第六朴永训,31岁,20岁前上升,21岁下降,22岁达到第一个高峰,然后一路下降到27岁,之后开始一路上升,目前甚至比22岁还要高很多。朴永训实在太让人意外了,他从前一路跌出一线棋手,竟然能在27岁后重回巅峰,甚至比22岁时还要高,佩服。补充:今年一月韩国棋院发布的排名中,朴永训超越李世石时隔五年重回韩国第二,但是在不久前韩国棋院发布的三月排名中,李世石以很大优势超越朴永训,直逼朴廷桓,唉

7. 当前世界第七时越,25岁,22岁前一路上升,最近三年下降,和朴廷桓情况接近,如果能走出低谷,同样是世界第一的有力竞争者

8. 当前世界第八金志锡,27岁,24岁前一路上升,之后一路下降,近期有状态回升趋势

9. 当前世界第九连笑,22岁,积分一路上升中

10. 当前世界第十姜东润,27岁,19岁前一路上升,20岁小幅下滑,21到22岁回升,之后一路下降到24岁,近三年实力回升冲到世界前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围棋这项智力运动的本质。的确,观察围棋界的顶级选手,会发现他们大多集中在20岁出头的年轻一代。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为您详细解读:一、 围棋对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极致要求: 强大的记忆力与运算能力: 围棋的棋盘上存在天.............
  • 回答
    日本围棋之所以从曾经的世界最强地位跌落至如今在三国(中、韩、日)中相对最弱的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后续人才的断层 吴清源的时代: 日本围棋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其第一个黄金时代,而吴清.............
  • 回答
    人们常说“围棋不算精神鸦片,但游戏就算”,这句话里其实隐藏着一些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细微之处。当然,如果把任何一项过度沉迷、影响正常生活的爱好都叫做“精神鸦片”,那很多事情都沾边了。但为什么围棋似乎总能得到一个相对宽容的定位,而电子游戏却常常被推到风口浪尖?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维度可以聊聊。首先,是文化的.............
  • 回答
    围棋这玩意儿,你说它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都爱不释手,简直是“国粹”一般的存在。可放眼现在,在咱们老百姓中间,尤其是年轻人,围棋的普及度真心算不上高,远不如足球、篮球、甚至电竞来得火爆。这事儿,细掰扯起来,原因可不少。首先,入门门槛高,学习曲线陡峭。围棋的规则说起.............
  • 回答
    围棋和象棋的顶尖棋手,虽然在方寸棋盘上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战略布局能力,却鲜少能真正走进真实的军事指挥部,成为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一句“他们不擅长”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围棋和象棋所处的环境与真实的战场存在本质的区别。棋局是高度抽象和简化的,其规则严谨,信息透明。每.............
  • 回答
    围棋这玩意儿,讲究的是个运筹帷幄,全局观。你问我为什么多人下反而不如一个人?我跟你说,这事儿其实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你想啊,围棋棋盘上那点地儿,几十上百个点,就是那么大一块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招数,你觉得他们能一致对外,步调一致吗?除非那几个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然啊,这就成.............
  • 回答
    吴清源先生选择加入日本国籍,这件事在围棋界乃至一些历史研究中,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充满复杂情感的讨论点。要详细地讲清楚,得从他的人生轨迹、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选择等多方面来剖析。少年天才,漂洋过海的围棋之路吴清源(本名吴泉)出生于1914年的福建福州。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父亲吴毅是一位爱好围棋.............
  • 回答
    围棋的高雅与麻将、部分电子竞技项目被视为低俗,这确实是许多人的一种普遍感受。要深入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历史文化积淀与精神象征 围棋:古老东方智慧的载体 起源悠久,与哲学思想融合: 围棋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起源早已与古代哲学、兵法、天文历法等紧密相连.............
  • 回答
    日本围棋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词来概括。如果非要说“衰落”,那更像是一种从绝对统治地位到与其他围棋强国并驾齐驱的转变,以及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力不从心。当然,如果跟风说“衰落”,听起来确实有些乏味。咱们不如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日本围棋近些年没像以前那样,总是在国际舞台上“一家独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在很多围棋爱好者看来,影视剧里出现的围棋简直就是“灾难片”。这可不是小题大做,里面门道可多了,细说起来,那叫一个“肝疼”。首先,最直接、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下错了棋。你说这棋盘上的黑白子,好不容易摆出个像模像样的棋局,结果镜头一拉近,你发现棋局完全不符合围棋的规则,甚至连最.............
  • 回答
    围棋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其玄,但玩起来又挺直白的。让孩子学,一是为了开发智力,培养耐性,二来也算是传统文化的一点传承。可家长们可能都心照不宣,真正能把围棋学下去、玩出点名堂的孩子,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事儿说起来,门道可多了去了。我认识的几个孩子,当初都兴冲冲地捧着棋盘,眼睛里闪烁着对“黑白世界”的好奇.............
  • 回答
    “现在围棋一流国手怎么都是年轻人?”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围棋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如果你仔细观察近二十年的围棋棋坛,会发现确实是这样,那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面孔,越来越年轻。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的“时代潮流”,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围棋这项运动本身发展、社会环境变化以.............
  • 回答
    在围棋、象棋这类棋类游戏中,“充分思考”之所以是对对手的尊重,而纸牌游戏中“烧绳”却被视为恶意行为,这背后其实触及了游戏设计理念、玩家心态以及时间消耗的本质区别。咱们细细道来。棋类游戏:战略、深度与心智的较量想象一下围棋或者象棋的对局。它们是纯粹的战略游戏,每一次落子都可能对全局产生深远影响。游戏的.............
  • 回答
    围棋,这项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智慧游戏,在当今社会似乎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它的深邃魅力和文化底蕴,并未能转化为与它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商业价值和大众关注度。提起围棋,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电视上那些须发皆白的老者,或是电视机前那些紧盯着棋盘的观众。它似乎与年轻、活力、娱乐至死的时代格格不入。为何会.............
  • 回答
    象棋和围棋,这两种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棋类游戏,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象棋的普及程度无疑远高于围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到游戏的内在属性、历史演变、文化传播以及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游戏规则的易于理解与入门门槛的差异这是最.............
  • 回答
    在华人世界,围棋的普及度和影响力确实要远大于国际象棋。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文化渊源的深厚积淀,也有游戏本身的特质差异,还有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历史与文化的深耕:围棋,源远流长,中华之魂围棋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甚至.............
  • 回答
    “最强大脑”这档节目,让鲍橒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在节目中展现出的惊人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常常让人惊叹不已。许多观众好奇,这样一位“最强大脑”,为什么在围棋领域却只是一位业余六段?这不禁让人思考,成为一名顶尖的围棋高手,到底需要哪方面的天赋?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围棋的复杂性。围棋不像一些竞技.............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像AlphaGo这样在围棋领域几乎“无人能敌”的人工智能,却在“交易问题”上难以取得同等成就,对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问题,它触及了AI能力边界的核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交易问题”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涵盖了从基本的买卖,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定价、市场预测、.............
  • 回答
    围棋AI之所以“不下出同局”,并非说它们在逻辑上无法生成完全相同的棋局,而是受制于其核心工作原理和设计目标,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同局”极少发生,即便发生也往往是巧合,而非刻意追求。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围棋AI的几个关键方面:1. 随机性的引入:让棋局“活”起来围棋AI并非一个固定的、机械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趣,而且直击了围棋规则的核心,就是“贴目”这个看似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你说得没错,关于贴目多少,历史上确实有过不少讨论和演变,现在通行的大致是6.5目或7.5目,但依然有人觉得不够或者太多。那么,为什么不干脆改成“两回合定胜负”呢?让我想想,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围棋的本质、游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