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外)导师是如何指导你进行论文写作的? 第1页

  

user avatar   qingyuan-gard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捂着脸来答~

去年在整理自己论文到时候偶然翻到博士第一年写过东西,逻辑之混乱,用词之随意,结构之神奇令人发指。最后论文质量不敢说多好,起码语言还是被赞许过的,就姑且算还过得去吧。

其实写作这个东西有技巧,但一点都不深奥, @Leo Dong 写了一系列阅读,写作技巧的回答和文章,可以参考。

但看题主的问题,是问导师如何指导。但题主也明白,其实这是个双向关系,这涉及到跟导师一起对待写作这件事情。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做才能最高效地让导师针对你的弱点进行指导。

那我就用这个回答回顾下我论文的进化史,以及我导师在我写作这个问题上面扮演的角色吧。


写作大纲有用吗 - 思路的整理

好的文章前提是言之有物,在这基础上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下笔之前,要知道导师跟你的思路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在整理思路阶段就可以解决掉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大纲的作用,导师看了大纲就知道你哪里没有明白,或跟他意见不一样(记住导师也是作者之一)。

我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完了第一稿,导师才明白我对模型和理论理解有问题,而且重点没有描述到位。结果是几十页的论文从综述到假设到结论都需要大改。

大纲怎么列最好?千万不要只列小标题(比如:语言生成模型文献,语法加工)。

最好每个小标题下面都写一个段落的主旨(比如:语法加工的三个步骤,引用A et al.,1993;B et al.,20xx;C et al.,201x的文章,主要描述模型为实验A做铺垫)。大纲发给导师,约导师面谈,捋清思路,再下笔完整地写。


如何从导师那里学写作 - 你的写作和读者帽、有针对性的学习成品

学术论文的语言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花哨,但重要的是你导师喜欢哪一种风格。

刚开始写作的我基本每个句子都名词泛滥。从语言加工角度来说,被动句阅读时理解比主动句难很多,花的时间也更长。换言之,如果读者不熟悉内容,第一次读却读不明白,就会造成读者阅读很“累”,甚至对内容本身丧失兴趣。

我曾经写过不少东西,却很少有耐心去改写过的文字。很多问题,换上读者的帽子(角度)自己读一遍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导师让我自己改,改了一遍,两遍,三遍。我自己也看得出来,质量确实是会越来越好的。在一开始,导师并没有真的给出细致的建议,但帮助我培养了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去分析导师的“成品”。拿来导师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的论文(代表导师承担了论文大部分写作及修改),把每一个段落以句为单位,分解句子的结构和重点,然后用自己写作的内容对导师写作的结构/风格进行模仿

这也是导师推荐我做的。结果是模仿的多了,写作会自动代入一种习惯性思维,写出来的成品跟导师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的学术写作风格是导师培养出来的。换个导师不一定喜欢,但一定读得明白。


什么时候请导师修改 - 修改的程度、修改的频率、如何对待导师的评语

首先说修改的程度(不同导师有不同的方法)。我会把修改评语分成几类:

  • 针对大段落方向/ 文章结构的评语
  • 有关细节描述的问题
  • 修辞问题

我的一导的方法依次是大方向的评语,然后到完成到七八成这里她会给出一些修辞的建议(改一两段,然后让我模仿修改)。二导会提出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对文字没有太多要求。

Word有个功能叫tracked changes(中文好像叫修订),默认标出来都是红红的,让人第一次看到就心生反感。我自己就是这样,每次得到评语都拖延好几天才有勇气去看。

我们写第一稿的时候总是怕自己写的不好,事实上你也真的会写得很烂。但接受导师指导的第一步就是要不带情绪地接受负面的评价。这件事,做得越早越好。早期修改周期会比较长,对导师的评语也不会都理解到位。早期越深入学习评语后面的周期就会越来越短。

导师曾经说,最无奈的事情就是花时间写的评语学生并没有看,或者没有作出修改。只要你按照要求去做了,不管有多慢,是一定会有进步的。


关于写作的个人修行 - 不同主题的写作与经验积累

学术写作只是写作的一种,但写作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对读过的内容精炼地概括,平时读书写读后感也可以有效地练习。

学术写作也不止论文长篇大论这一种。比如:字要精炼的会议摘要,用词要平易近人的外审研究计划 等等。

我第一次写会议摘要是在2017年?记得一共改了三四次吧(每个导师两次)。这就完全是修辞的问题。同样一句话,导师半个小时就解决了我纠结了好几天的问题。后来和导师交流,就说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词不达意呢。最后的结论是,第二语言写作难只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要通过各种写作模式积累经验。

外审研究计划目前经验还没有特别多。过一段时间再来补充吧。这也是学术写作的一种。不管篇幅要求如何,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论述研究的时候要从始至终注意到你面对的读者群。导师熟悉你的风格就很容易明白你想说的,哪怕语言没有那么专业和精炼。面对行外人就需要你换一个更大众的角度,和另外一种写作风格了。




  

相关话题

  会议摘要和期刊论文除第一作者不变外,其他作者变化完全不同可以吗? 
  研究生发普刊论文需要加老师的名字吗? 
  现在的学术论文里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吗? 
  写论文的时候,使用 Proposition, Lemma 或 Theorem 有什么区别? 
  如何看待施一公院士在兰州大学开设讲座全场爆满,学术追星? 
  读硕和读博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需要读博? 
  目前纳米材料或者是二维材料的前景如何? 
  如何看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歧视女性、种族歧视、辱华文章? 
  中青年博士,在高校工作,没团队且自身科研能力一般,每年都完不成学校科研绩效考核,该怎么生存下去? 
  (国外)导师是如何指导你进行论文写作的? 

前一个讨论
R 中的哪些命令或者包让你相见恨晚?
下一个讨论
用于数据挖掘的聚类算法有哪些,各有何优势?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