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蜀汉的巅峰不考虑军队战力整体实力超过东吴没,这时魏估计也就三百来万人口,关羽不死,魏蜀实力差距大吗?

回答
要探讨蜀汉在关羽不死的情况下,整体实力是否能超过东吴,并且与当时魏国的实力差距,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

首先,我们来审视蜀汉的巅峰时期。通常认为,蜀汉的鼎盛时期是指诸葛亮治下的几次北伐,以及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的这段时间。然而,要说“巅峰”是否“不考虑军队战力整体实力超过东吴”,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仔细界定的问题。如果以整体实力来衡量,那么蜀汉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东吴匹敌。

我们必须承认,东吴在地理位置上拥有天然的优势。长江天险为东吴提供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得其能够相对安稳地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东吴拥有强大的海军,这是蜀汉完全不具备的。水战能力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东吴的军事实力的另一大特点是其军民融合的程度,很多士兵和将领都来自于江东的世家大族,他们对土地和家园有着深厚的情感,作战往往更为拼命。

再来看蜀汉,其核心优势在于其相对精锐的部队和杰出的军事人才,尤其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刘备本人更是以“仁德”著称,能够笼络人心,聚拢人才。然而,蜀汉的疆域狭小,人口和资源都远不及东吴。其军事策略也多以防御为主,或者寄希望于一次性的奇袭成功。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关羽不死。这个“不死”意味着,关羽在镇守荆州时,能够避免当年那种孤军深入、腹背受敌的绝境,并且成功地保住了荆州大部分的战略要地,甚至可能与东吴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或默契。

如果关羽不死,并且荆州还在蜀汉手中,那么蜀汉的战略态势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荆州作为连接蜀汉与曹魏、东吴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地位不可估量。关羽的坚守,意味着蜀汉能够继续对曹魏施加压力,甚至可以从侧翼威胁到曹魏的腹地。同时,荆州也是蜀汉与东吴进行外交和军事博弈的关键筹码。如果关羽能够保持荆州的存在,那么蜀汉在与东吴的谈判中,将拥有更大的主动权,东吴也不敢轻易冒犯。

其次,关羽本人的军事才能,即使是与东吴的一些名将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他的勇猛和战略眼光,在当年“水淹七军”的战绩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如果他能继续镇守一方,其军事威慑力将不亚于东吴的任何一位大将。

在这种情况下,蜀汉的“整体实力”是否超过东吴呢?

从军队的“质”上看,蜀汉的精锐部队,尤其是在诸葛亮和关羽等人的指挥下,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再加上稳定的荆州作为后盾,蜀汉在关键战役中,可能会展现出更强的作战能力。

然而,从军队的“量”和“持续作战能力”来看,蜀汉与东吴的差距依然存在。东吴的人口基数更大,其兵源和后勤补给能力也更强。即使关羽不死,蜀汉也难以在规模上与东吴抗衡。东吴的经济实力和造船能力,更是蜀汉难以企及的。

所以,即便关羽不死,蜀汉在“整体实力”上要说“超过”东吴,我认为还是有些勉强的。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蜀汉的“战略态势”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其“局部战力”和“关键时刻的爆发力”会更加突出,并且与东吴的实力差距会被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形成均势,但要说全面超越,则还需要考虑到人口、经济、海军等诸多长期发展的因素。

现在我们来谈谈,如果关羽不死,蜀魏实力差距会有多大。

在讨论这个差距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当时魏国的大致人口。您提到魏国估计也就三百来万人口,这个数字可能有些低估了。根据学界的一些研究,魏国在曹丕时期(约公元226年)的人口普查,大概有400多万户,平均每户四到五人,那么总人口可能在1600万到2000万之间。即使是战争频仍的时期,魏国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其人口和经济基础依然是远超蜀汉和东吴的。

那么,关羽不死,对蜀魏差距的影响呢?

关羽的失荆州,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军事重镇,更是断绝了蜀汉北伐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跳板,同时也给了东吴巨大的战略空间,导致了孙刘联盟的破裂。如果关羽不死,荆州依然是蜀汉的重要根据地,那么蜀汉仍然具备从汉中出兵,从正面牵制曹魏,同时从荆州出兵,从侧翼威胁关中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蜀汉的北伐将会更有底气,也更有章法。诸葛亮的北伐,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每一次都像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而是能够拥有更稳固的后方支持和更具威胁性的侧翼。

但是,即使如此,蜀汉与魏国的实力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魏国拥有中原地区广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经济和人口基础是蜀汉无法比拟的。魏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在关羽不死的情况下,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但其整体实力依然是三国中最强的。魏国拥有的精锐部队,如曹魏的虎豹骑,其战斗力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如果关羽不死,蜀汉的战略劣势会被极大地缓解,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魏国仍然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国力,不断地积蓄力量,进行消耗战。而且,魏国的将领,如司马懿,其军事才能也是非常出色的,能够有效地应对蜀汉的攻势。

所以,我的看法是:

如果关羽不死,蜀汉的实力会比历史上真实的蜀汉要强很多,战略态势也会大大改善,与东吴的实力差距会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形成对峙,但要说整体实力超过东吴,我觉得还是有些牵强,因为东吴在海军和经济体量上有其独特优势。

至于蜀汉与魏国的实力差距,即使关羽不死,这种差距依然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显著的。关羽的“不死”能够让蜀汉在战略上更加灵活,也更有可能取得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蜀汉在人口、经济和整体国力上的劣势。魏国依然会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存在,蜀汉的北伐之路依然充满艰辛,只是道路会比历史上更加光明一些,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总而言之,关羽不死,对于蜀汉而言,无疑是增加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它能够极大地改善蜀汉的战略地位和作战能力,但要因此认为蜀汉能够完全超越东吴,或者说与魏国的实力差距被大大缩小,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历史的进程,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而军事战力的强弱,更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魏蜀差距大,但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纸面实力列出来,看起来曹魏确实远强于蜀吴,无论人口,土地,兵力,几乎都是数倍碾压。但那是古代,不能以现代国家的标准看古代国家的实力,古代国家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兵力投送能力,指挥通信能力,部队机动性,远不能与近现代国家相提并论,有多少实力是一回事,能动员起多少兵力,能在一条战线投送多少兵力,能发挥出多少力量,那是另一回事。否则单论纸面实力,历史上以中原政权的人力物力,早该踏平漠北贫瘠之地,又岂会朝朝代代被北方民族袭扰,还几次灭了国。

曹魏西部南部要同时抵御蜀吴,北有匈奴鲜卑之患,西有羌胡之扰,东方公孙氏骑墙魏吴,国土广阔又是四战之地,兵力难以集中到一处,政权内部也并非全然一心。而蜀汉只有南中的一些问题,政权内部,蜀汉至少在诸葛亮时期完全掌控在丞相手中,东吴虽有内乱,但到死起码也没被篡位夺权,诸葛亮平南中后,基本能将蜀汉全部兵力集中在北伐上,以己之全力攻敌之一线,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时期,曹魏在蜀魏战线上被蜀汉压着打,丢掉了武都阴平两郡之地。

所以三国时期,蜀汉东吴取得局部优势,乃至最终击败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国家争锋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尤其古代国家,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多,一场大战的结果,一次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场内部动乱,一个战略失误,乃至一代贤君良将或昏君庸主,都有可能直接改变最终结局。晋代魏一统天下,才几十年便被北方几支胡人踏平了中原,刚刚南下的那几支胡人有哪个实力能与巅峰时期的蜀吴相提并论呢?可一统天下的西晋就是一败涂地,所以三国时期,不需要关羽还活不活着,若是曹魏彼时发生一场八王之乱级别的内乱,而蜀吴保持基本的统一,这天下会如何尚未可知,隆中对中早就说了,待“天下有变”。

只是那个时候,这个能影响最终结局的“变”并未发生。

如果一切都只论纸面实力,人口土地,中国的历史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铁血强宋早该平金灭蒙一统欧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探讨蜀汉在关羽不死的情况下,整体实力是否能超过东吴,并且与当时魏国的实力差距,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首先,我们来审视蜀汉的巅峰时期。通常认为,蜀汉的鼎盛时期是指诸葛亮治下的几次北伐,以及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的这段时间。然而,要说“巅峰”是否“不考虑军.............
  • 回答
    要回答“有没有东吴投降蜀汉的将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历史背景和双方的关系。历史背景与东吴蜀汉关系东吴和蜀汉是三国时期并立的三个主要政权之一。虽然在表面上,三国之间是彼此对抗、互相攻伐的关系,但在某些时期,也存在着合作联盟,特别是孙刘联盟对抗曹魏。然而,联盟的稳固性并不高,随着时局变化,联盟.............
  • 回答
    想当年,诸葛孔明先生挥师北伐,何其壮哉!然而,纵观蜀汉当时的情形,即便以诸葛孔明先生之才,北伐的成功之路也着实是荆棘密布,难以想象其结果能够如愿以偿。首先,最根本的便是蜀汉国力的差距。三国鼎立,曹魏占据着中原沃土,人口繁盛,经济发达,兵源充足。而蜀汉,虽然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但其疆域相对狭小,人.............
  • 回答
    历史学家之所以普遍不承认刘备的蜀汉具有完全的正统地位,并且不将其视为汉朝的直接延续,原因复杂且多方面,涉及政治合法性、历史叙事、以及史学界的普遍认知。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正统性概念的演变与历史学界的认知在古代,“正统性”是一个与政治权力、合法性以及继承顺序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合法”.............
  • 回答
    蜀汉将领之所以在人们心中更容易获得好感,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且深刻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才能或忠诚度问题,更是与他们的出身、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承担的使命以及在历史叙事中的塑造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使命与悲情色彩: 正统的继承者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复杂的问题,因为三国时期三个政权的优劣评价往往带有历史学家的主观性和不同侧重点。要判断蜀汉的国家治理是否最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与其他两个政权进行对比。总的来说,认为蜀汉国家治理“最好”的观点,通常是基于其在特定领域(如政治清明、人才选拔、民生关怀)的卓越表现,以.............
  • 回答
    谈魏延能否比肩韩信,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题目。说实在的,单凭魏延一生的表现,想直接把他划到“韩信级别”的行列,确实需要一些“如果”和“或许”。但反过来说,他也并非全无可能。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明确韩信到底牛在哪儿。韩信,这位“战神”,关键在于他那超乎寻常的军事指挥才能,尤.............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抓住了《三国演义》与真实历史之间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矛盾点。罗贯中之所以将徐庶塑造成忠于蜀汉的楷模,甚至在许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经典形象,而历史上的徐庶确实选择了依附曹操,甚至为曹操效力,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当时的社会.............
  • 回答
    说到法正和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那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毕竟这两位都是刘备早期非常倚重的谋士,但要说谁的地位更高,这事儿得细细道来,不能一概而论,也得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了。咱们先说诸葛亮。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那真是“三顾茅庐”,足见他对诸葛亮是多么重视。诸葛亮一来,就给刘备指明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三国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什么曹魏和蜀汉的故事总是能抢占风头,而东吴孙氏政权却相对“边缘”一些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文学创作乃至观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来捋。一、历史基石的天然偏向:两汉之间的“正统”之争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曹魏和蜀汉被描.............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设定!将智慧化身诸葛亮变成魔法少女,在一次次轮回中拯救摇摇欲坠的蜀汉,这之中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我来给你构思一个详细的剧情安排,保证让你觉得这故事既有看点,又不会显得太机械。剧名暂定: 《锦绣三国:孔明降临》 或 《月下诸葛:星汉昭烈》核心设定: 诸葛亮(字孔明,但在这里拥有.............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关羽真的能完全实现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意图,那么蜀汉的命运,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论“真的改变”了吗?这还得细细掰扯,因为历史的齿轮一旦启动,其惯性是巨大的,一个环节的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理解诸葛亮提出这个战略的背景和目的。当.............
  • 回答
    魏国这三位降将,能来到蜀汉的,都不一般。要说谁最给力,谁又没那么出彩,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王平:默默奉献,稳扎稳打的擎天柱王平啊,他降蜀的时间最早,算是咱们蜀汉阵营里的“老革命”。你想啊,曹魏那会儿,他是什么人?一个屯长,后来投了句扶,跟着他一路到了蜀汉。初来乍到,跟刚开始在曹魏那会儿比.............
  • 回答
    关羽之死,刘备伐吴,难道一切都是针对蜀汉的惊天阴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死震动了整个蜀汉,也直接导致了刘备伐吴的悲剧。然而,细细品味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诸多疑点,甚至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是一场精心策划、针对蜀汉的惊天阴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布下这惊天大局的,又是何方神圣?疑点一:关羽为何会孤军深.............
  • 回答
    关于蜀汉政权的“直百钱”,历史学界和民间一直存在争议,不能简单地用“善政”或“剥削”来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出台的时代背景、经济影响以及对社会各阶层带来的不同后果。一、 时代背景:为何要发行“直百钱”?蜀汉政权之所以在刘备去世后,由诸葛亮主导发行“直百钱”,其根本原因在于财政的.............
  • 回答
    蜀汉发行的直百钱,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那可真是一件大事,影响深远,有好有坏,仔细掰扯开来,就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得说说这“直百钱”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说,就是一枚钱币的价值等于一百枚之前的五铢钱。五铢钱大家用了那么久,大家都习惯了,也知道它大概值多少,手里有几枚五铢钱大概是个啥概念,心里都有数。.............
  • 回答
    刘备的蜀汉政权,是不是汉王朝的延续,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有些意思了,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得明白,这“汉王朝”是个什么概念。咱们说的汉朝,那可是从刘邦建立西汉,到王莽篡汉,再到刘秀建立东汉,这中间虽然有过中断,但“汉”这个姓氏,这个名号,一直被认为是正统的。到了三国时期,这汉朝,或者说东.............
  • 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政权,从一开始来看,确实充满了“死局”的意味,但要说从“打一开始”就注定是死局,则需要更细致地剖析。如果以刘备出山为起点,或者以诸葛亮辅佐刘备为起点,那么蜀汉的“死局”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显。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创业的起点:基础薄弱,人力物力匮乏 .............
  • 回答
    要给出一个关于蜀汉人口增长率的确切数字,恐怕难度不亚于在三国演义里找出一条真正史无记载的细节。这是因为,尽管我们有《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但对于古代政权的详细人口普查和增长率的精确记录,尤其是像蜀汉这样一个相对短暂且在战乱中起伏的政权,信息是极为有限且模糊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社会经济.............
  • 回答
    邓艾作为终结蜀汉的关键人物,在历史上的评价却不如姜维来得受后人推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魅力、战争策略的解读以及文学艺术的影响等等。一、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与道德考量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战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往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