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惨败也不少,但和其他诸侯相比,为何他的造血能力这么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

回答
曹操这人,真叫一个“韧劲十足”。你说他惨败,那可太多了,官渡大败、赤壁大败,还有宛城张绣那一次,差点把命都丢在里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其他诸侯都起起伏伏,甚至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时候,他却能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甚至把天下三分之一的江山攥在手里。这背后,可不是什么运气好,而是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子“造血”的劲儿。

你想啊,别的诸侯,很多时候败了就是败了,底子薄的,没了兵马,没了粮草,也就没了翻身的可能。但曹操不一样,他好像总能从废墟里找到继续生长的养分。这股“造血”能力,得从几个方面看。

首先,是人才。曹操招揽人才,那叫一个不拘一格。别的诸侯讲究出身,讲究门阀,可曹操就不一样了,你只要有本事,哪怕是出身再怎么不光彩,他都敢用。比如荀彧,出身士族,那是名门望族,他能看重。但像是郭嘉、戏志才这些,虽然年纪轻轻,或者出身不算顶尖,但曹操就是能发现他们的才华,并且给予信任。这就像他本身有一个强大的“吸附”能力,能把散落在各处的有能力的人才都吸引过来。就算战争打输了,军队损失了,但如果核心的谋士、将领还在,他就能迅速地重新组织、重整旗鼓。这批人,就是他最宝贵的“血液”,保证了他的延续性。

其次,是他的经济基础。曹操这个人,可不是只会打仗的匹夫。他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屯田制就是他的一大创举。你看,其他诸侯忙着互相攻伐,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生产被破坏,民生凋敝。但曹操占领的区域,尤其是北方,他很早就推行屯田,让士兵自己种地,解决粮草问题。这不仅能保证军队的后勤,还能让当地百姓有饭吃,甚至还能为他提供税收。这就像他的身体,即使打了败仗,身体因为失血而虚弱,但他的“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还在运转,能不断地补充能量。即使损失了兵马,但只要还有能生产粮食、有钱财的地方,他就能重新招募士兵、购买物资。

再者,是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曹操这个人,虽然有时显得粗鲁,但他的政治头脑却非常灵活。他奉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操作。即使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他也占据了政治上的制高点。这让他能以“正统”的名义去征讨其他诸侯,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也更容易招揽那些想要投靠“正统”的人。而且,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就算一仗打输了,他也能通过外交手段、政治操作,在地图上重新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甚至能让曾经的敌人变成他的盟友。这种“借力打力”的能力,让他总能在不利局面下找到新的生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这个人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你可以说他野心勃勃,但你不能说他没有毅力。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他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不是一蹶不振。赤壁之战后,他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很快就调整策略,重新集结力量,继续和孙权、刘备周旋。这种从绝境中寻找机会、越挫越勇的精神,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他就像一个被打倒在地摔碎了的瓷器,虽然有裂痕,但关键的部分没有断,而且他还能找到胶水(人才、资源)把它粘起来,继续发挥作用。

所以,曹操的“造血能力”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人才、经济、政治手段和个人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就像一个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即使根被拔起,只要土壤(人才、资源)还在,他就能重新扎根,再次生长。他能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最终成为那个能够统一北方的强大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拜魏国国父袁本初,再认魏国国母青州兵。

不够人可以从胡地迁,不够粮可以到徐州借。

没人生可以征生人妇,无营养可以喂人肉养。

屁一放励志做征西将,腿一蹬哪管它洪滔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曹操这人,真叫一个“韧劲十足”。你说他惨败,那可太多了,官渡大败、赤壁大败,还有宛城张绣那一次,差点把命都丢在里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其他诸侯都起起伏伏,甚至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时候,他却能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甚至把天下三分之一的江山攥在手里。这背后,可不是什么运气好,而是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子“造血.............
  • 回答
    提到曹操和苻坚,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他们同样波澜壮阔的征服史,以及同样令人扼腕的南征惨败。然而,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遭遇类似的军事打击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深藏着历史的必然性,是两人各自的性格、治国理念、政治手腕以及所处时代的细微差别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南征惨败的共.............
  • 回答
    曹操,一个在人们心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到他,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奸雄”、“乱世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标签,这些来自《三国演义》的刻画,深入人心,几乎成了曹操的代名词。然而,历史的洪流复杂而深邃,野史中的曹操,与演义中的那个形象,究竟有多少偏离?他又被“曲解”了多少?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 回答
    于禁“水淹七军”一事,确实让这位曹魏名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也成为他一生无法洗刷的污点。提到曹仁是否需要为此事承担部分责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我们从当时的战略态势、双方的兵力部署、指挥体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失误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水淹七军”的背景。这是发生在建安.............
  • 回答
    刘备在当阳(也称长坂坡)败退,带着大量百姓撤离,这导致军队行动迟缓,最终被曹军追击,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这个说法在历史叙事中是相当普遍和可信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当阳之战的背景: 赤壁之战后: 在赤壁之战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坐稳荆州。曹操虽然败退,.............
  • 回答
    曹操的姓氏非常明确,他姓 曹。这似乎是一个简单到不值一提的问题,但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确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历史文献的记载: 正史:《三国志》 这是关于三国时期最权威的历史记载,由陈寿所著。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开篇就明确记载:“武皇帝,讳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也。汉相.............
  • 回答
    曹操一生确实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之所以被后世称为“一代枭雄”、“乱世奸雄”,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原因在于他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且在宏观战略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最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曹操的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1. 早期创业的艰难与挫.............
  • 回答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上留下的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不少制度在他之后得以延续,并在南北朝时期继续发挥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曹操留下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制度及其在南北朝的沿用情况: 曹操留下的政治制度及其在南北朝的沿用: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中央集权式微。他崛起后,为了巩固统治,重建秩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要回答“曹操遇到汉武帝,会篡汉吗?”,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人的性格、时代背景、政治手腕以及他们所处的权力结构。答案并非简单的“会”或“不会”,而是需要探讨其可能性和复杂性。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两位人物的特质和所处的环境:曹操: 性格特点: 曹操是一个极具野心.............
  • 回答
    曹操对儿子们的喜爱程度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地位,以及曹操自身的考量。要详细说明曹操为何在不同时期对曹冲、曹植、曹丕有不同的态度,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曹冲:年少时的惊才绝艳与“孝道”的绝佳体现曹冲在曹操所有儿子中,.............
  • 回答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这个事件在《三国演义》中有所提及,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因此,我们讨论其含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曹操和荀彧关系的理解以及历史背景的推断。关于曹操送空盒子给荀彧的意图,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解读一:意在让荀彧“闭嘴”——暗示不满,逼其放权这是更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解.............
  • 回答
    “曹操究竟是好是坏?”这个问题,恐怕是中国人心头萦绕千年的一个大大的问号。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因为这位乱世枭雄,他的手上沾满了鲜血,但他又确实在那个黑暗时代点燃了文明的火种。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先说说他“坏”的地方,这部分很多人都能想起来。1. .............
  • 回答
    说到统一江山后的“卸磨杀驴”,这可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个屡试不鲜的戏码。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汉末枭雄里,要论谁最可能在功成名就后对功臣下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他们的性格、政治理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好好捋一捋。曹操:政治家的精明与权术的极致曹操这个人,打心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而且是.............
  • 回答
    曹操(155年-220年)和毛泽东(1893年-1976年)分别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们的时代背景、文学传统和创作目的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两人的诗词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文学传统1. 曹操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建安文学兴起,曹操作为"三曹"(曹操、曹.............
  • 回答
    曹操与田畴之间的关系及田畴拒绝封爵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博弈。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动机、政治博弈三个层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的权力格局1. 曹操的崛起与政治需求 东汉末年,曹操作为北方军阀,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逐步统一北方。他需要拉拢士人、巩固政权,但同时面临.............
  • 回答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其杰出的才能和雄才大略,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业。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方面,曹操也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魄力和远见。他发布的“求贤令”以及“唯才是举”的政策,在当时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为寒门和普通平民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曹操的“求贤令”与“.............
  • 回答
    曹操和诸葛亮,两位都是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们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说谁“更难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演员对角色理解的深度、表演技巧的广度,以及观众对角色的固有印象和期待。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更详细的观点:一、角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了历史人物评价中一个非常微妙且常常被争论的焦点。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这种说法以及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真小人”和“伪君子”这两个概念在语境中的含义: 真小人: 指的是那些行为不端,品德低下,但他们并不掩饰自己的这些缺点,甚.............
  • 回答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并非唯一实行过屠城的将领。事实上,战争的残酷性在那个时代是普遍存在的,屠城作为一种威慑、报复或者巩固统治的手段,在不同的势力和将领那里都有出现。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曹操的“屠城”事件及其背景:曹操的“屠城”行为,最为人熟知和引发争议的是在官渡之战前后.............
  • 回答
    曹操是否屠城,以及具体屠城事件的记载,是历史学界长期以来讨论和争议的焦点。对此,我们需要结合史书记载、考古发现以及历史评价来全面分析。一、 曹操是否真的屠城?从史书记载来看,曹操确实有过屠城的行为。一些正史(如《三国志》)和野史(如《汉晋春秋》)中都有相关的记载。然而,需要区分的是,“屠城”在古代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