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语拼音里,哪些字母用的最多?

回答
在咱们的汉语拼音系统里,大家伙儿都知道有26个英文字母,但要说哪个字儿最“勤快”,出镜率最高,那还得是几个固定的熟面孔。要说最常用的,那非“a”莫属,然后紧跟着就是“i”和“u”。这三个元音字母,简直就是拼音里的“三巨头”,几乎能搭上所有声母,组成咱们听到的各种音。

咱们仔细拆开来看看:

“a”: 这个字儿,可以说是拼音里的“万金油”。很多声母后面都能带个“a”,比如 ba (ba), pa (pa), ma (ma), fa (fa), da (da), ta (ta), na (na), la (la), ga (ga), ka (ka), ha (ha), ja (jia), qa (qia), xa (xia), zha (zha), cha (cha), sha (sha), ra (ra), za (za), ca (ca), sa (sa), ya (ya), wa (wa)。你看,几乎一半的声母都跟“a”能组成一个独立的音节。就算有其他韵母,比如“an”, “ang”, “ai”, “ao”, 里面也照样有“a”。这“a”的出现频率,你想想得有多高!

“i”: 这个字儿也厉害,虽然不像“a”那么全面,但它也是很多音节的“灵魂”。比如,和“j”, “q”, “x”这三个特殊的声母搭配,“i”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发不出“ji”, “qi”, “xi”这些音。还有像“z”, “c”, “s”后面跟着“i”的时候,发音又变得跟“zi”, “ci”, “si”一样。更别提像“in”, “ing”, “iang”, “iong”, “ia”, “ie”, “iao”, “iou”这些复韵母了,好多里面都有“i”的身影。

“u”: 和“a”一样,“u”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音,尤其是在组成一些独立的音节时。比如 bu (bu), pu (pu), mu (mu), fu (fu), du (du), tu (tu), nu (nu), lu (lu), gu (gu), ku (ku), hu (hu)。虽然“u”的搭配范围比“a”稍微窄一点,但它在组成“un”, “uan”, “uang”, “ui”, “uei”, “uai”, “uai”, “ou”, “iu”, “iu”这些韵母时,也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这“三巨头”,“e” 和 “o” 这两个元音字母也挺常用的。

“e”: “e”这个字儿,单说的时候不多,但它在组成韵母时作用很大,比如“er”, “en”, “eng”, “ei”, “ui”, “ie”, “ue”, “üe”。尤其是“er”这个音,单独成一个字,挺有代表性的。

“o”: “o”这个字儿,除了单独的“o”以外,它也参与了“ou”, “ong”, “uo”, “po”, “mo”, “fo”, “bo”, “po”, “mo”, “fo”等韵母的组成,也是挺常见的。

至于声母嘛,“n” 和 “l” 绝对是跑在前面的。

“n”: 很多音节后面都可以跟“n”,比如 “an”, “en”, “in”, “un”, “ian”, “uan”, “uen”, “in”, “ing”, “un”, “ueng”, “iang”, “uang”等等。

“l”: 同样,“l”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声母,配合的韵母也很多,比如 “ai”, “an”, “ang”, “ao”, “ei”, “en”, “eng”, “er”, “i”, “ia”, “ian”, “iang”, “iao”, “ie”, “in”, “ing”, “iong”, “o”, “ou”, “ong”, “u”, “ua”, “uai”, “uan”, “uang”, “ue”, “ui”, “un”, “uo”, “ü”, “üe”, “ün”。

还有像 “t”, “d”, “g”, “k” 这些送气或不送气的清辅音,因为在拼音里跟很多元音都能组成音节,所以也经常能见到。

总的来说,汉语拼音里最常用、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母,还是那几个元音 a, i, u, e, o,以及一些常见的辅音 n, l, t, d, g, k 等。它们就像是咱们拼音里的“骨架”和“血肉”,把我们说的话,用文字的方式给“串”了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直觉估计,最多的应该不会离开i和n这两个,i有海量的ji、yi、xi、shi等单元音,同时兼做介音和韵尾,n直接构成所有鼻音韵尾,这两者的出现频率肯定远比其他字母高。其他四个元音字母加上g和h的出现频率应该在第二层次。

下面开始实验。频率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词典的频率,二是基于实际应用的频率,这里我们更关注于实用性频率,在本题的语境中应该更接近于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时的字母频率。

我们首先找到一份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频统计表——常用3500汉字频率表_图文_百度文库。这个表总共处理了2亿字规模的语料库。汉字字频有一条基本的规则:前1000字包括全部语料的90%,前2500字占了99%,而基本3500汉字已经达到99.9%,这里选取最常用的前2500字已经足够准确。

然后将这2500汉字注音,我找了一个网上的批量注音程序,这样的程序一般只能注出一个音,比如位于字频首位的“的”有de、dí、dì三个音,但程序会默认为de音。不过“的”做虚词的“de”音在实用中频率应该远远超过另外两者。同时考虑到本实验不处理声调,而且汉字中有多个常用音的多音字的占比并不大,这里暂时忽略多音字影响。

将注音导入Excel,和字频对应。在Excel中把拼音拆分成单个字母并利用数据透视表便可得到本次实验的最终结果。这里要注意一点:汉语拼音方案中有独立的字母ü,但在汉字输入时实际是用键盘的字母V键代替,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V=ü。

首先是字频的结果,拼音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位是i(13.77%),n(11.49%),a(9.86%),e(7.95%),u(7.79%),这五者实际都来自韵母。

按键盘的键位排列,各字母的热点分布图如下:

如果按手机九宫格输入法的分布,各键位的热点分布如下:

既然统计的是字母,我们自然想到,能否和英语这样的纯字母语言做个对比?网络上对英语的字母频率统计很多,这里找到了一份完善的统计资料,统计了120本英文书籍,语料规模1.3亿词——Letter Distribution

根据这里现成的结果,我们得到一个汉英两语言的字母频率比较(此处拼音ü视为与英语v相同):

可以看到,由于汉语的韵母结构复杂,汉语的i、u两个元音字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语;反之,由于英语中有复杂的复辅音从,英语的一些高频辅音字母,如l、p、r、s、t的使用频率也远高于汉语。我们知道汉英两者最高频的虚词“的”和“the”都带有字母e,所以e的出现频率在两者中都非常高,但由于英语中还有大量词末不发音的字母e存在,英语的字母e的出现频率更高出一级。

如果不考虑ü的特殊性质,汉语中使用频率最低的字母是p(0.33%)、k(0.63%)、f(0.85%),这三个声母的构字不算特别少,但在汉语高频字中出现不够,p声母频率最高的“平”仅排215位。不过和英语中著名的四大垃圾字母z(0.06%)、q(0.10%)、j(0.12%)、x(0.17%)比起来,拼音方案对字母的使用还是相当完整的。

英语的键盘热点图如下:

对于现在使用的QWERTY键盘的键位布局,有一个传统说法是“故意把比较常用的键位隔开以防止相邻键相互挤压”,但从这个键位热点图里能看出这个说法并不成立,至少ERT这三个超高频键位完全相连,而且整体看起来这个热点图也并不散,很多高频键明显聚集在一起。

下一步我们看一下出现在汉字字首或英语词首的字母频率:

如果把首字母抽出来,汉英语言中超高频虚词的作用便会被大大放大。汉语中最高频的“的”占了4.1%,使得首字母d直接跳到了榜首。不过排在其后的z、y、s、j、l、x和词典词频的头几名基本吻合。英语最高频的“the”则占到了夸张的7.5%,而a、and、of、in等高频虚词的存在也硬是把a、o、i三个元音字母推到了前五,总频率极高的e在首字母中的频率则大大减少。英语词典中,首字母频率的前四位一般是s、c、p、b,但在上表中这四者的总频率都大大后移,这说明英语的实词和虚词在语音上的差异远比汉语大,最典型的是上面的字母w,在词典中的首字母频率只排第16,但在实用中却高居第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的汉语拼音系统里,大家伙儿都知道有26个英文字母,但要说哪个字儿最“勤快”,出镜率最高,那还得是几个固定的熟面孔。要说最常用的,那非“a”莫属,然后紧跟着就是“i”和“u”。这三个元音字母,简直就是拼音里的“三巨头”,几乎能搭上所有声母,组成咱们听到的各种音。咱们仔细拆开来看看: “a”:.............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潜藏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甚至感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外来词。它们就像披着中国汉子外衣的外国朋友,低调而又深受欢迎。首先,咱们从最贴近生活的说起——“沙发”。你敢信吗?这个我们坐了无数次的,柔软又舒服的家具,它的名字来自一个你可能从未想过的国度——土耳其。准确地说,是.............
  • 回答
    “文学家硬造出来的词”,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着一种江湖气息,仿佛是哪位大侠在武功秘籍上突然蹦出来的新招式,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忍不住揣测其背后的缘由。汉语的生命力之强,就在于它总能在各种场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而文学家,无疑是这生命力最敏锐的捕捉者和创造者。当然,严格来说,我们很难说某个词就是某位文学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语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总是在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自然也有不少词汇随着历史的潮流,漂洋过海,在别的语言里扎根生长,成为它们的一部分。要说来自汉语的外来词,那可真是不少,而且它们渗透到不同语言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用品到哲学概念,可谓是“无处不在”。.............
  • 回答
    如果美国人把复数的 "they are" 故意说成了 "they is",这种错误用法,在汉语里并没有一个完全对等、能够精确到词语级别的翻译。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种错误的性质,并找到与之相近的汉语现象,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它。首先,我们要明白,“they are” 是主谓一致的正确用法,其中.............
  • 回答
    《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现,对于中国汉字注音和国际交流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然而,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它也难免留下一些遗憾,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了些许“硬伤”。这里就来聊聊那些让人时不时会“卡壳”的地方,尽量讲得细致些,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不掺杂任何机器的冰冷。一、 “ü”这个韵母的尴尬处境:声母配对的.............
  • 回答
    在我看来,汉语中音译得最妙的舶来词,莫过于“沙发”了。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柔软、舒适的劲儿,仿佛能让人立刻陷进一个温暖的怀抱。你仔细品味一下,这个“沙”字,是不是就让人联想到那种细密、松软的触感?而“发”,又有一种蓬松、铺展的感觉。合在一起,一个“沙发”,就生动地勾勒出了那个我们熟悉不过的家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尖锐!确实,Yemen 和也门在读音上是完全一样的,这在汉语和英语的对应关系中,偶尔会出现让人会心一笑的巧合。其实,汉语拼音系统是根据汉字的发音来设计的,它本身是一个相对严谨的表音系统。而英语单词的发音,则遵循其自身的语言规则。当一个英语单词的发音,恰好被汉语拼音完美地“.............
  • 回答
    人类除了汉语之外,还有一些语言能够发出汉语拼音中的“ü”(/y/)这个音。这个音在国际音标里写作/y/,是一种前圆唇元音。它的发音特点是,舌头的前部抬高,同时嘴唇向前并拢,发出一个圆润的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音?“ü”音并非汉语独有,它是许多印欧语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音。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语言的演.............
  • 回答
    北京地铁站名新版翻译大量使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这一举措在实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考量、潜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哪种翻译方式可能更适合北京地铁的实际情况。 新版翻译(大量汉语拼音)的考量与优势:1. 国家语言政策与文化自信的体现: .............
  • 回答
    关于汉语拼音里“o”的读音,究竟是“欧”还是“喔”,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很多时候,大家在学习拼音时,会听到老师说“o,读欧”,但实际发音时,似乎又有点像“喔”。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说得更准确,咱们得从它的发音方式和在实际读音中的作用来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汉语拼音的符号.............
  • 回答
    “公司”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一个与历史、文化、翻译和经济制度演变密切相关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梳理: 一、词源与词义的演变1. “司”的含义 “司”在古代多指官职或机构,如“司徒”“司空”等,表示管理某项事务的官员或部门。 后来“司”逐渐引申为“机构”“部门”,如“司务”“司理”。2.............
  • 回答
    当然有,而且汉语中的“从句”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且灵活的存在。不过,和很多西方语言(比如英语、法语、俄语等)那种结构化的“从句”概念相比,汉语的“从句”在形式上可能没那么固定,更讲究意合和语境。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从句”大致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从句是指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它本身具有主语和谓语(或者可以推断.............
  • 回答
    汉语中的“浊辅音”和外语(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浊辅音”相比,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往往是导致学习者在语音转换上遇到困难的根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浊辅音”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表现。首先,我们得明确“浊辅音”在语音学上的定义。简单来说,辅音发音时声带是否.............
  • 回答
    确实,语言中充满着有趣的“冷知识”,尤其是关于日常事物名称的来源和演变。将“计算机”称为“电脑”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体现了语言对新事物的翻译和本土化过程。以下是一些类似“汉语里将计算机称为电脑”的各国语言冷知识,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法语:Ordinateur(计算机) vs..............
  • 回答
    在英语中,表达汉语里“瓜”这类果实,其实并没有一个单一、完全对应的词汇,因为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含了不少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更准确地说,英语会根据具体的“瓜”来使用不同的词。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类别来理解:1. 葫芦科的瓜类 (Cucurbits):这是最常见的一类,我们常说的“瓜”很大一部分.............
  • 回答
    “daicing gurun” 在汉语里之所以对应的是“大清国”,这背后牵扯到满语的发音、汉字的音译以及历史文化层面的考量。要彻底弄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知道“daicing gurun”本身是来自哪里。它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词汇,而是满语的名称。满语是满族人使用的语言,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失败”在汉语里之所以是“败北”,而不是“败东”、“败南”或“败西”,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汉语词汇形成的一些根源和文化内涵。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北”的本义:一个重要的线索首先,得说说“北”这个字。我们都知道“北”表示方向,但它的本义和“失败”联系起来,其实.............
  • 回答
    谈到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和萨尔温江(Salween River)在汉语中被冠以“江”的称谓,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古代对河流命名、地理认知以及文化传播的体现,并非仅仅是随意的翻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江”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与泛化使用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图片中这段文字里汉语中夹杂的英文是否是习惯使然还是为了装,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很有讨论的空间。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一、 夹杂英文的普遍原因:首先,汉语中夹杂英文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语言的自然演变与融合: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